手机版

百科游戏 手游攻略

糖瓜粘是什么东西(糖瓜粘是什么)

百科 2025-10-22 20:20:03 手游攻略 阅读:7744次

二十三糖瓜粘是怎么来的

二十三糖瓜粘的意思是什么?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很多地方有着吃糖瓜祭灶王爷的习俗。传说这一天灶王爷要返回天庭向玉帝禀报你家的情况,于是,家家户户都用糖瓜来祭灶王爷,让他嘴里甜甜蜜蜜上了天庭只说好话,以讨来年越过越甜。

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

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能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口味稍酸,中间绝没有蜂窝,每块重一两、二两、四两,价格也较贵一些。

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然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

农村习俗,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祭灶神的日子,取成块的麦芽糖放置于铁锅中,加热使之变软,掺入芝麻粒,用擀面杖制作成约3mm厚的薄片,用刀分隔,待温度退却后食用,味道香醇,酥而不腻。现在已很难见到。

糖瓜的制作方法

材料:黄米谷子适量、蜂蜜(其实老一辈的做法没什么配料)适量。

做法:

糖瓜粘是什么东西(糖瓜粘是什么)

1、把几斤黄米谷子泡透了,注意保温保湿,遮光放好了,让它发芽;四五天后,谷子长出了半寸长的白芽;把发芽的谷子连水磨碎了,这些连汁带水的碎谷子,就是制作灶糖的“酶”。

2、把二十几斤小黄米煮成饭,晾一会儿,等不太烫手后,放入制作了的那种酶,拌和均匀了放起来,经过一段类似“发酵”的时间,黄米饭里的淀粉便转化为饴糖,即灶糖了。

3、把稀稀的糖取出,在热锅里煎熬成半干浆糊状,取出后,晾一会儿不烫手了,就把它搓成条状。把半干的灶糖放到屋外冻一夜,因为天气严寒,灶糖就凝固了,咬起来嘎巴脆。

小贴士:还有一种做法,把熬好的糖糊摊放在案板上,撒上花生仁或者芝麻仁儿,像擀面条似的擀成片片,再用刀切成一条一条的,叫花生糖或者芝麻糖。制作其基本原理,就是把淀粉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

糖瓜有什么传说?

在祭灶君时,许多地方都用麦芽制作的糖瓜为供品,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说来还有一段故事。

故事传说灶王爷叫张单,家里很富有。虽然媳妇李氏很贤惠,但不能生育,被张生休了。她勤恳过日子,成了大财主。张生的再婚妇人,好吃懒做,坐吃山空,败尽家业,续弦之妻饿死,张生靠乞讨度日。当张生到李氏家讨饭时,二人见面,张生羞愧难当,一头扎进灶坑里,被灶火烧死。

张生升天后向玉皇认错,被封为灶王爷。而今关东农村供奉的灶神却演化成为玉皇大帝之弟,玉皇大帝赐给他灶王的封号,让他成为天地间的使者,作为玉皇大帝的耳目。他每年腊月二十三都要打道回天宫,与玉皇大帝团聚,并汇报这一家人一年中的所作所为,玉帝根据奏报的情况,对这家人进行奖善惩恶。

岂知这位张禅,自当上灶君之后,仍是好吃懒做,不务正业。人们信不过他,害怕他上天之后胡言乱语,便在他上天之日,摆上糖瓜来祭奠他。

祭祀时,先将“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贴在灶君像的两侧,用来提醒他多为百姓说好话,办实事。至于供品糖瓜,是取其又甜又粘的特点,用来糊住他的嘴。当他尝到糖瓜的甜味时,就要多说点好话,如果他想打小报告说坏话时,就让糖瓜的粘粘住他的嘴,让他想说也张不开口。

稍考究一点的人家,再供上一碗用糯米蒸熟的莲子八宝饭,他老人家就会更心满意足。灶王爷骑的神马,还要供以香糟炒豆和清水。

糖瓜粘是什么意思

二十三糖瓜粘指的是腊月二十三这天吃糖瓜的习俗,要吃糖瓜来祭拜灶神爷。

在民间也有九捞十烙的习俗,也就是捞面条,明天卷烙馍。农历正月初十日,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称为石头节,为石头神生日,称"石磨日"、"十子日"、"石不动"等。这一天不准搬动石头和碾、磨、石臼等石器,俗信否则会伤了庄稼。

这一天还忌开山打石和以石盖屋,并有向石头焚香祭拜、午间供奉烙饼的习俗。还有的地方流行抬石头神的习俗:初九夜里,将一个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石头上,初十早晨由十名姑娘或男青年,轮流抬着瓦罐奔走。

如果石头始终不落地,预示着新的一年丰收;如石头落地,预示着年成不好。正月初十亦称老鼠娶亲日,俗称十指。

习俗:

腊月二十三日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二十四,扫房子,腊月二十三拜过灶王爷,就进入正式的过年准备了,所以打扫房子就成为年前第一项准备,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就是过年前的大扫除。

二十五,炸豆腐。为什么要在这一天炸豆腐呢?因为民间传说这一天,玉皇大帝要下凡到民间微服私访,恰逢在家“看家”的灶王爷到宫里述职(汇报工作)去了,所以没法替家里的主人在玉皇大帝面前说好话了。人们又怕玉皇大帝知道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好,再向他祈福不灵验了,所以故意装穷,才炸豆腐。

二十六,炖羊肉,二十六这天炖羊肉,据说是因为“大鱼大肉”在过去的人们眼里,是年夜饭的最高境界,提前炖好的羊肉,热透了在除夕的饭桌上端上来,是对全家一年辛劳的犒赏。

二十七,杀公鸡,在腊月二十七杀鸡也是有讲究的。杀好的鸡,不是在当天吃的,要一直放到除夕才能吃,而且,除夕夜吃的时候也不能吃完,要留下一点,有一些吉利到明天。

二十八,把面发,过去社会发展低下,还没有现代比较方便的发酵粉,普通的面提前几天做好了容易坏,只有发面不爱坏,于是二十八这天就发面,准备正月初一到初五的主食,同时,这也是因为旧俗认为初一到初五期间不能动火蒸馒头的缘故。

糖瓜粘是什么

糖瓜粘:

糖瓜是汉族传统年节食品和祭祀用品(祭灶神)。是一种用黄米和麦芽熬制成的粘性很大的糖,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

糖瓜粘的传说:

据汉族民间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过错,被玉皇大帝贬谪到了人间,当上了“东厨司命”。它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看着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把好事坏事都详细记录下来,到了腊月二十三日就回转天庭,向玉皇大帝禀报各家各户的善恶情况。到了腊月三十晚上再返回人间,根据玉帝的旨意惩恶扬善。

所以人们在腊月二十三日都要祭灶,并把又粘又甜的糖瓜献给灶王,粘住灶王爷的嘴,让他“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儿童们则把这一天当作春节的序幕和“彩排”。天一擦黑儿,就放起了鞭炮,在鞭炮声中由家中的男主人把糖瓜一盘,清茶一碗供在灶王像前,点上蜡烛和线香,祈祷行礼后,把灶王像从墙上揭下来烧掉,再把茶水泼在纸灰上,糖瓜则由孩子们抢着分而食之。

腊月二十三糖瓜祭灶,形式热闹隆重而又风趣幽默,所以把这一天称为“过小年”。

本文链接:https://bk.89qw.com/a-1018631/

最近发表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