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游戏 手游攻略
费孝通的江村经济写的是哪个地区的事情呀
1939年,29岁的费孝通出版了英文版的《江村经济》一书,日后它被奉为中国人类学的奠基之作,费孝通还是世界上第一个指出乡村也能发展工业经济的经济学家。其实没有“江村”这么一个村庄,它的原型叫开弦弓村,在距离上海100公里的江苏省吴县。
这本书的诱因是一个让人心碎的青春悲剧。就在四年前的1935年秋天,燕京大学社会系学生费孝通与新婚妻子王同惠前往广西大瑶山做瑶寨实地调查,在翻山越岭中,费孝通误入瑶族猎户为捕捉野兽而设的陷阱,王同惠为了救他独身离去寻援,不慎坠渊身亡。第二年开春,为了疗伤和平抚丧妻之痛,费孝通来到他姐姐费达生居住的开弦弓村,在这里,他拄着双拐,带着一颗破碎的年轻的心,开始了一次细致的田野调查,《江村经济》就是结出来的成果。供参考。
如何以历史学的眼光看待费孝通《乡土中国》江村经济》
如若以历史学眼光来看待这两本书,最重要无非便是在方法论上的启示,尤其是《江村经济》一书便是以一个微小的社区(如一个村)为研究对象,犹如通过显微镜下的一个切片,来看待整个中国的缩影。这种研究方法后来被称之为“微型社会学”,以微明宏,以个别例证一般。在历史学的研究之中,我们不难发现本土历史学家与国外汉学家的一个明显的非常有趣的对比,本土史学家们重历史过程,往往从历史的宏观角度来展开论述,提出问题,走的是大视野的路子;而反观国外汉学家们,像重量级的费正清、孔飞力,在自己读过的他们的著述《中国:传统与变革》、《基督教在中国——早期新教传教士作品研究》、《叫魂:1768年的中国妖术大恐慌》等等,再诸如英国汉学家苏珊·惠特菲尔德写的《丝路岁月》,在考量大量的历史古籍、方志,甚至是细微到当时片段般的狱志、判书、信文等等,不断考证之后,从小人物、从细微的角度来反映当时社会的大风貌。因此,费先生的两本书首先在研究方法上便对如今的史学研究大有裨益,在诸多的历史研究考察中,许多人往往忽视很多很重要的细节性的东西,也正是少了这些细节,极可能就造成研究成果上人云亦云,模棱两可等等,真实性、可信性大大降低,脱离了历史学考证的严谨。在大历史充斥的今天,应该更多的去把握历史的细节,或许从中能得到更为真实的历史真相,为今天提供更多的参考。
如何评价费孝通以及他的江村经济
费孝通从事社会学、人类学研究,写下了数百万字的著作,提出并阐述了文化自觉的重大命题,并出版有《行行重行行》、《学术自述与反思》、《从实求知录》等著作,被誉为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
对书的评论:
1、此书是费孝通先生根据燕京大学社会学本科毕业后,又于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因为年底携前妻去广西大瑶山考察失事,于1936年暑期在他家姊费达生的邀请安排下,在吴江县庙港乡开弦弓村参观访问近一个多月的材料基础上创作出来的;
2、该论文是当年伦敦政经学院1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