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百科游戏 手游攻略

重返哥廷根(重返哥廷根读后感)

百科 2025-10-22 00:33:47 手游攻略 阅读:4091次

重返哥廷根读后感300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旧事。看着书,里行间总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我的童年就在那方寸之间,却也其乐无穷。家的后门没有路,却有两三平凡的空地,两边垒了墙,不高不矮,踩着凹凸不平的,长满苔藓的,发黑光滑的砖头块就可以爬上去,跳下来,那就是邻居们的领地了,期间有妹妹同学的一家,她弟弟和我弟刚拿到这本书,浏览目录,发现很多重要的眼,如:敏感期,秩序,智力,行走,手,节奏,依附,占有欲,权力欲,自卑感,恐慌和说谎等,感觉这本书真的说到了点子上了,又一次增加了我对这本书的向往,迫不及待要好好研读了。但很认真的读了前言和正文的前两个章节,有点失望,感觉蒙台梭利的只是揭示了儿童发展的一些特点和成人的错误或不适宜的行为和做法,没有给出正确的做法。即是告诉你了“what”(什么)和“why”(为什么),但不说“how”(怎么办);告诉你这样做不行,不合适,却不说怎么做才行,合适。可能是开始对这本书期望过高,而且受思维定式的影响,总想让别人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自己懒于思考,其实也是人惰性--思维懒惰的体现。在接下来过程中,顿悟,发现该书之所以不给出具体的正确做法正是秉承着该书的一个重要思想,给孩子一个自由宽裕的环境,让其生长,而不是限定条条框框。成人的角色应该是帮助的角色,有时应该是旁观者,理解、尊重儿童,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为儿童实现自身的潜能提供所需的帮助,更不要忽视和压抑儿童的心理发展。所以这本书没有告诉我们成人应该怎么做,而且把我们经常会出错的地方指出来,警示。我们不要走入误区,重蹈覆辙,而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所以不给出条条框框,每个成人都可以从自己孩子的特点进行把握。

重返哥廷根读后感

一本不到300页的书,收录了季羡林从年轻到老各个时期的出国记录。读起来感觉很不一样。

大白话,感情真挚,最喜欢的是本书开头的三篇欧游散记:《去故国》,《表的喜剧》《听诗》,尤其是《表的喜剧》,写得生动有趣感人,另外一篇《Wala》也有一种跌宕起伏的遗憾美。但是,本书当中有比较大的篇幅,都有同样类似的表述和过分浓烈的感受,显得有点重复累赘与些许的反感:去到一个地方,景色和文物古迹很美很壮观,但是那里的人心灵更美,对中国人的热情对中国人的友谊让我感动得没办法用语言来表达。

大师94年已经很老了在泰航上还忙不迭的看空姐~而且还和别的国家的比较说他们是有阶级性。看空姐就看空姐嘛~如果这事儿再晚个十年,等大师已经把自己当年的日记都发表了,估计也就不怕承认自己“哎对,我就是看空姐的。”哈哈!

《重返哥廷根》读后感100字

宛如一场春梦,十年就飞过去了”。离开哥根廷35年后的1980年,季羡林率中国社会科学代表团重访哥市,再谒83岁高龄的恩师,相见如梦。师恩难忘,让人感慨万千,老师教会我们很多东西,纵使相隔再久,师恩永远铭记于心。

师恩难忘,岁月的变迁改变不了心中的念想,再次重逢,一切就好像做梦一般

追问:这里应该够100字了吧!

追答:够了够了

重返哥廷根(重返哥廷根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bk.89qw.com/a-1023777

最近发表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