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百科游戏 手游攻略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是什么意思)

百科 2025-10-25 03:46:23 手游攻略 阅读:8724次

朱元璋说的一句话`"广积粮,筑高墙,缓称王"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储备充足的粮草,加强根据地建设,不要急于称王称帝。这句话不是朱元璋说的,是朱元璋征求学士朱升对他平定天下战略方针的意见,朱升所提出的意见。

元末天下混乱,农民起义四起,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多如牛毛。朱元璋作为众多割据势力的一支,实力还不是特别强大。

“高筑墙”就是加强根据地建设,提高军事实力,以保卫自己的地盘;“广积粮”就是要储备充足的粮草,发展经济,增强经济实力,毕竟经济是一切的基础。

“缓称王”则是不要急于称王称帝,因为在自身实力并不突出的情况下贸然称王称帝,只会有树大招风的效果,使自己成为其他割据势力攻打的对象。这句话的核心精神就是不当出头鸟,闷头发展自己的实力,待时机成熟的时候,也就什么都有了。

扩展资料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提出的背景:

公元1356年,元朝的水军在采石矶被朱元璋歼灭,集庆城里元军投降,朱元璋胜利进入集庆。他将集庆改名应天府,从此有了一块比较稳定的有发展前途的根据地。

朱元璋感到自己力量还不够强大,所以尽管此时占据浙江、四川、湖广的张士诚、陈友谅、方国珍等已纷纷称王称帝,朱元璋还只默默地壮大自己的力量,在太平,仅设立太平兴国翼元帅府,在金陵,仅仅称吴国公而已。

他还非常清楚粮食等物资对支持他的政权与军事活动的重要性。尽管军务繁忙,他每到一地,总要关心当地农业生产,鼓励种田养蚕。他安排军队耕种粮食,称为屯田。任命专管官员,负责修筑堤防,兴修水利,保证军粮的供应。

在徽州,朱元璋征求学士朱升对他今后战略方针的意见,朱升说:“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实际总结了朱元璋一贯实行的方针,他非常地高兴。朱元璋正是在这一方针下,一步步完成统一中国的帝业的。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是什么意思

1、意思是:巩固根据地防守,储备充足的粮草,不先出头称王,避开群雄的矛头,蓄积力量,后发制人,争霸天下。

2、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出自朱元璋征求学士朱升对他平定天下战略方针的意见。

3、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元至正四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56年(至正十六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结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统治,平定四川、广西、甘肃、云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是什么意思)

4、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徒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减免税负,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1380年(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废丞相,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三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

5、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于应天,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南京明孝陵。

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皇什么意思

“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皇”是让敌人慢慢打,自己先积蓄力量壮大实力,之后再慢慢称王的意思。

这个词语出自朱元璋征求学士朱升对他平定天下战略方针的意见,朱元璋不仅欣然接受了,还将其立为国家政策,从始至终执行了下去。

这九个字中蕴含了深厚的哲学思想。

在元末的时候,天下混乱,农民起义四起,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多如牛毛。朱元璋作为众多割据势力的一支,实力还不是特别强大。

“高筑墙”就是加强根据地建设,提高军事实力,以保卫自己的地盘;“广积粮”就是要发展经济,增强经济实力,毕竟经济是一切的基础。

“缓称王”则是不要急于称王称帝,因为在自身实力并不突出的情况下贸然称王称帝,只会有树大招风的效果,使自己成为其他割据势力攻打的对象。总的来说,这句话的核心精神就是不当出头鸟,闷头发展自己的实力,待时机成熟的时候,也就什么都有了。

这句话不仅在当时有很大的意义,在现代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大家在工作中建立自己的人脉网,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就不愁不会升职加薪了。

本文链接:https://bk.89qw.com/a-1349265

最近发表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