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游戏 手游攻略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以及浅谈小学作文教学论文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价值
1、培养小学生学会观察自然、观察生活、领略大自然的美、收获不同的生活体验的能力。
2、培养孩子们的多角度思考、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孩子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和技巧。
4、通过小学生作文,培养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丰富的想像能力!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种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事实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根据这一特点,在作文教学时我们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的积极性,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及时发现抓住学生作文的“闪光点”放大。“闪光点”,,同时指出应该修改的地方,及如何改。通过面批,增强学生信心,兴发兴趣。
2、把学生的优秀作文装订成册,让学生感受收获的喜悦。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优秀作文被工整的装订在了一起,配上美丽的插图,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如果在班会课上组织大家互相传阅、交流,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定会空前高涨。
3、有计划的设计游戏,编导小品,组织外出参观等活动。学生亲自参加的实践活动,往往会津津乐道,此时让学生写出实践活动的经过和感受,自然会兴趣盎然,学生有了写作的欲望,教师一定要给予保护,即使有些学生写的是“三两句的流水账”教师也不要责备求全,让学生感到写作不是“难于上青天”这样才会大大增强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信心。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加强观察的指导,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抓住事物特点的习惯从而克服“无材料可写”的特点。记得在《一次的小实验》的习作指导中,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平时最感兴趣的小实验,按一定的顺序把过程写清楚,并写出实验时人物的心情,但这次习作大部分学生写的不够理想,这显然与平时生活观察不仔细,实验做的少有关系,于是我联系科学老师带着大家做了几个实验,这次学生做实验的目的性很强,通过学生的认真仔细观察后,再次习作时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应该根据教材内容采取指向观察训练、自由观察训练和联系实例观察训练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系统的训练。
三、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教育心里研究也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种不不平衡性表现在语言方面的发展。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有效的进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训练,能使听、说、读、写收到较好的效果。在进行《我最喜爱的小动物》作文指导时,我提前就让学生去观察,回忆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在课堂上的相互交流中发言的同学络绎不绝,讲的同学很认真,讲到有趣的地方还会哈哈地笑起来,听的同学很专注,能与讲的同学融入到当时的情境中去,在让学生充分的进行口头表达能力之后,我便趁热打铁,让学生将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最后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当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必须从低年级开始,抓住课内插图和看图说话,采用个人自说,同桌对说,全班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训练,还要注意合理的想象,这样既丰富了语言又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引导学生学会积累
欧阳修在回答“如何写好文章”时说,“无它术,唯勤读书而且多为之,自工。”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便是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净精神、拓视野、活思想,只有积累了丰富的词汇,习作时才能游刃有余,左右逢源。那么如何积累素材呢?我认为可通过以下两种途径:
1、阅读中积累。在阅读教学中,有很多课文的课后习中都会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现实中,优秀习作举不胜举,学生可以把课内、外积累带的好词佳句、片段,分门别类地摘抄在自己的积累本上,并在后面写上一点感想或是模仿一个小片段,时时去翻阅,这样时间久了,用的多了,就会熟记于心。最终把积累来的东西变成自己头脑中的东西。
2、从生活中积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越丰富积累的素材就越多。教师应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世界,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写作素材。
五、注重学生的评价
小学生的作文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是一种内化的过程。
小学作文论文_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作者简介:明洪才,1973年11月出生,汉族,四川盐边人,现在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三十一中小学校任教,小学高级教师。【摘要】学生写作文难是因为没有把身边的题材发掘出来,所以首先,积累写作的题材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其次,积累丰富的好词佳句解决学生用什么写的问题;再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解决学生怎样写的问题;最后,殊途同归,解决作文成绩如何提高的问题。
【关键词】
作文教学问题
作文难写,从学生唉声叹气、无所适从的表情可以看出;作文难写,从作文中那无词可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的境地就可见一斑。这与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背道而驰,与习作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这一目标相距甚远。其实小学生怕写作文是因为找不到写作的题材,没有积累丰富的素材,没有抓住作文的规律,缺乏自信心,不明白作文的目的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消除小学生对写作的无奈,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呢?我就自己教学中的一些见解与大家分享:
一、积累写作的题材,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三年级起步作文时可以先从学生身边的人、事、物、景;从自己所做、所见、所闻、所感入手。降低要求,学生做过什么就写什么;看到了什么就写什么;听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因为他们对亲身做过的事印象深刻,有真实的感受和体验;亲眼所见的写起来会熟悉,会真实;亲耳所闻的写起来就容易上手,如闻其声;心中所想条理最清楚,写出条理性。有了题材,天性就会在作文中暴露无疑,动作、表情、想法等都会自然流露在他们缤纷的世界里,他们就会觉得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资源宝库,写作活动只不过是多彩生活的一个延续,正如叶圣陶所说的:“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泼地留个不停。”
二、积累丰富的好词佳句,解决学生用什么写的问题。
有了题材依然怕写作文是因为不知道怎么写,用什么语言来表情达意,要解决这一难题在平时多加强好词佳句的积累,夯实作文的基石。大量的课内外阅读是积累好词佳句最有效的方法。阅读是为写作服务的,为作文教学奠基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想成为妙手,就得广泛阅读。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阅读课,让学生大量阅读适合阅读的书籍。建立科学长效的激励评价机制,每周、每月、每学期评出“阅读之星”“词汇大王”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每个学生必备“采蜜集”的本子用于记录读书中拾取的好词佳句,定期开展阅读交流,互学互进。在合作交流中培养甄别好词佳句的能力。周末和节假日要少布置写的作业,多布置读的作业。长此以往,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那些好词佳句就会如泉水般在作文中涌现,学生才会得心应手,乐于写作。
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解决学生怎样写的问题。
三年级起步作文时可以先从练习扩写句子开始,扩写句子既能训练学生用词准确性的能力,又能解决学生以后写作时语句不通顺的问题。写好长句再进行段的训练,之后就可以指导学生审题和命题方法,审题要抓住人、事、物、景,考虑文章的详略及其叙述的角度,然后确定中心并围绕中心选择题材并组织材料。动手写作时让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来感觉,用上修辞手法把句子写得具体生动,这样学生的作文就有“血”有“肉”了。
四、殊途同归,解决作文如何提高的问题。
途径之一是仿写水平经典例文。例文迎合儿童善于模仿的天性,正如斯多德所说:“人从儿童时应就有模仿本能,他们因模仿而获得了最初的知识,模仿就是学习。”仿句式可以训练修辞,仿片断可以训练句子过渡衔接,仿篇章可以训练围绕中心选材和组材。
途径之二是进行随文练笔。在阅读教学中巧妙利用阅读文本中的空白处,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和舞台,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他们的练笔热情,丰润文本空白处,进而捕捉文本典型处。
途径之三是多续写。续写源于文本又不同于文本,用喜欢的方式写喜欢的结局,既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力,又培养了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力。续写重在抓写作契机和提高写作密度来弥补作文训练强度不足的问题。用课文文本以成型的思想内容、情感价值观引领想象的翅膀,放开思维,这对富于想象力的学生来说,无疑更具亲和力。
途径之四是慧眼观察。罗丹所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句话说明观察才能发现真实的生活,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观察不仅仅依靠眼睛,还需要各种器官的参与,多看看、多问问、多摸摸,蕴藏在生活中的真理才会浮现,进而引起思考,有所收获,写出的作文才能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写作只不过是把生活的真实与灵魂深处的真实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体现。
途径之五是精批细改。初稿似粗糙的玉石,所以“文章不厌千回改,精雕细凿始成金”。初稿只算是骨架,“骨架”要有“血肉”才能构成鲜活的生命体,具体而生动的作文才算有“血肉”。要做到这一点,只有多修改。
途径之六是培养创新能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发掘和发展,通过想象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师生都应该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锐意出新,鼓励灵活多变的思维,描绘多彩的童年,一定要打破题材的禁锢区,捕捉生活中的素材,揭示生活的真实面目。喜怒哀乐和胡思乱想的驰骋也可以入文,教师就当作雏鸟试声,多些包容,多鼓励,多些呵护,多些肯定和赞美。
途径之七讲评。有了指导和批改,没有讲评的作文训练是残缺的,这三个环节相互作用、紧密相联。讲评能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讲评作文要从本次作文训练的目标要求出发,让学生对照自己的作文和教师的批语,查找优缺点,教师只对普遍性的问题进行讲评,多给学生自查自纠的时间和空间。重在帮助学生查找和分析原因,总结教训,以便学生继续提高。有些具有典范意义和代表性的作文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给学生议辩的舞台,各抒己见,形成的共识由代表发言,教师适时点评即可。
习作只不过是记录学生心灵成长的轨迹,不要成为压垮他们身心的最后一根稻草。因此,习作最重要的教学途径就是尊重规律,尊敬学生,包容学生,相信学生,鼓励学敬,为他们搭建展示语言和倾吐心声的舞台,开垦孕育饱满“文心”的自由地。教师只是带领学生走进自己真实的生活和精神世界,一切由他们主宰。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师》2010.04
《小学语文教师》2008.05
关于浅谈小学作文教学和浅谈小学作文教学论文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