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百科游戏 手游攻略

杜甫七言绝句?杜甫七言绝句十首

百科 2025-10-21 09:44:13 手游攻略 阅读:1805次

杜甫七言绝句有哪些

杜甫七言绝句有:

1、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3、登高——杜甫

杜甫七言绝句?杜甫七言绝句十首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4、题张氏隐居——杜甫

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

涧道馀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

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

乘兴杳然迷出处,对君疑是泛虚舟。

杜甫七言绝句十首

杜甫的七言绝句,现存107首,约占其诗作全集十分之一,现录常见的十首如下:

1、承闻河北诸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十二首(其一)

禄山作逆降天诛,更有思明亦已无。

汹汹人寰犹不定,时时斗战欲何须。

2、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3、少年行(其一)

莫笑田家老瓦盆,自从盛酒长儿孙。

倾银注瓦惊人眼,共醉终同卧竹根。

4、少年行(其二)

巢燕养雏浑去尽,江花结子已无多。

黄衫年少来宜数,不见堂前东逝波。

5、绝句四首(其一)

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

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

6、绝句四首(其二)

欲作鱼梁云复湍,因惊四月雨声寒。

青溪先有蛟龙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7、绝句四首(其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8、绝句四首(其四)

药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入草亭。

苗满空山惭取誉,根居隙地怯成形。

9、承闻河北诸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十二首(其十一)

李相将军拥蓟门,白头虽老赤心存。

竟能尽说诸侯入,知有从来天子尊。

10、承闻河北诸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十二首(其十二)

十二年来多战场,天威已息阵堂堂。

神灵汉代中兴主,功业汾阳异姓王。

杜甫的七言绝句诗十首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虽极写戌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即使写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壮,悲凉而慷慨。

也许正因为《凉州词》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所以能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后世有评论家认为这首诗为唐诗七绝的压卷之作。

《渭城曲》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一句“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凄婉深沉,语浅情深,像是走进了诀别人的内心,感染着分别的两个人,遂成千古绝唱,一直为后世称道不已。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别朋友时,王昌龄将“一片冰心”比喻志行高洁,十分巧妙。而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十分形象。这句诗也常作后世告别之语。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是李白在乾元二年(759年)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

全诗把诗人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运用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这首浓郁的小诗。诗中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

后世评价这首诗时说:冷处着眼,妙。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

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后世评价,唐人七绝佳作频出,可只有这首诗传到日本,妇孺传诵,可见其影响力。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首诗写寒食节时的景象,前两句写长安城里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这首诗在当时就很出名,唐德宗就十分喜欢这首诗,一般朝士也口口相传,珍爱有加。

本文链接:https://bk.89qw.com/a-1356635

最近发表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