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百科游戏 手游攻略

心理小游戏,心理小游戏有哪些

百科 2025-10-22 11:47:13 手游攻略 阅读:6104次

心理小游戏有哪些

心理小游戏种类繁多,以下是6种心理小游戏:

第一个:我是谁­

活动目标:­

1.协助学生认识自己眼中的我,及他人眼中的我。­

2.增进学生彼此熟悉的程度,增加班级凝聚力。­

活动程序:­

(一)教师发给每位学生一张A4影印纸。­

(二)学生两两分组,一人为甲,一人为乙(最好是找不熟悉的同学为伴)­

1.甲先向乙介绍「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乙则在A4纸上记下甲所说之特质,历时五分钟。­

2.教师宣布活动的规定为:「自我介绍者,在说了一个缺点之后,就必须说一个优点」。­

3.五分钟后,甲乙角色互换,由乙向甲自我介绍五分钟,而甲做记录。­

4.五分钟后,教师请甲乙两人取回对方记录的纸张,在背面的右上角签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彼此分享做此活动的心得或感受,并讨论「介绍自己的优点与介绍自己的缺点,何者较为困难?为何会如此?个人使用那些策略度过这五分钟?」。两人之中须有一人负责统整讨论结果。­

(三)学生三小组或四小组并为一大组,每大组有六至八人。­

1.两人小组中负责统整的人向其它人报告小组讨论的结果。­

2.分享后,教师请每位同学将其签名之A4纸(空白面朝上)传给右手边的同学。而拿到签名纸张的同学则根据其对此位同学的观察与了解,于纸上写下「我欣赏你…,因为…」。写完之后则依序向右转,直到签名纸张传回到本人手上为止。­

3.每个人对其他组员分享他看到别人回馈后的感想与收获。­

(四)全班学生回到原来的位子­

1.教师请自愿者或邀请一些同学分享此次活动的感想与收获。­

2.教师说明了解真实的我与接纳真实的我之重要性。­

第二个:寻猎­

所需时间:由参加的人数及所列项目的多少来决定小组人数:无限制,但要分5-7人为一组所需物品:给每一组发一个"寻猎"项目列表­

游戏概述:此游戏就开展于一个长期训练过程的开始或训练临近结束的阶段。­

目的:­

1、加深团队成员间的接触­

2、发现团队成员的智慧­

步骤:­

1、将团队成员分为5-7人。­

2、告知每个参与者将一起去参加一个搜寻活动,获胜的小组将受到奖励。­

3、将"寻猎"列表交给各小组,告诉他们将利用他们自己的智慧尽可能多的获得表中所列内容。­

4、设置一个时间限制,如1小时。­

5、当时间到时,命令每个队都集合回来,比较哪一个队的得分高­

讨论题目:­

1、其他小组与完成有多少差距。­

2、你是怎么分析获胜队的获胜原因的。­

3、在你的小组里是否有人显得比其他人更出色。­

4、有人领导你的小组吗?是谁?为什么他能领导?­

第三个:瞎子走路­

活动方式:演练、讨论时间:50分钟­

活动目标:刺激成员体验人际关系的相互信任、领导及被领导的感觉­

活动器材:眼罩­

活动内容于过程:领导者说明游戏规则­

开始活动:一半自愿成员当盲者,先蒙上眼睛。­

领导者对未蒙眼的成员说明带领时的要领(不可让蒙眼者听到)。­

心理小游戏,心理小游戏有哪些

①你现在是领导者,看你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带领同伴去体验他周围的世界?­

②你如何通过自己的领导,来扩充同伴的世界?­

③注意自己的态度,是保护或是不太能照顾的?­

④对你来说,带领一个人是否是很重的负担?需要很大的努力吗?­

由蒙眼者成员任选一盲者,站到他旁边去领导他,但不可说话,不可让他知道是谁,试着用各种方式带领同伴。带领5—10分钟。回到团体,摘下眼罩。两个分享彼此的感觉。回到团体共同分享。

*时间足够可两个人互换角色,重复先前的活动。注意安全,提醒成员避免交谈,用心体会。­

第四个:喔!我喜欢和你??­

活动目标:协助学生觉察自己喜欢的人际特质,了解他人欣赏的人际特质,进而反省自己与人互动的人际型态。

活动程序:­

(一)活动前教师先请学生将桌椅挪至两旁,将教室中间空出来。本活动亦适合于户外举行。­

(二)教师发给每位学生「人际特质问卷」(见附录),并请其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你突然急需一笔钱,但你正好没钱,你会向班上那位同学借?为什么?­

2.如果你的男(女)朋友来找你,你不想理,你会请班上那位同学帮你去打发他(她),为什么?­

3.如果你想聊天打屁,你会去找班上那位同学?为什么?­

4.如果你心情不好,想找人谈谈,你会去找班上那位同学?为什么?­

5.如果你想讨论学业上的问题,你会去找班上那位同学?为什么?­

6.如果你想谈一些专业性或严肃一点的话题,你会去找班上那位同学?为什么?­

7.如果你必须参加一个正式的场合,但你没有正式的服装,你会向班上那位同学借?为什么?­

8.如果你在生活上遇到一个大麻烦,需要人帮忙,你第一个想到的班上同学是谁?为什么?­

9.你觉得班上人缘最好的人是谁?为什么?­

10.你觉得班上最神秘的人是谁?为什么?­

11.平心而论,你觉得班上最有魅力的人是谁?为什么?­

12.你觉得班上的好好先生是谁?为什么?­

(三)请学生起立至没有阻碍的空间进行「搭肩活动」­

1.教师宣读第一个题目,学生则至其答案中学生的身旁,将手搭在他(她)的肩上。­

2.待所有学生都站定后,教师再宣读下一个题目。­

3.当所有题目皆进行过后,学生可分组分享其在此活动中的感受及领悟。­

(四)全班学生可回到原来的位子­

1.教师可公布学生所填答的理由。­

2.教师指导学生依网格线将「人际特质问卷」切割成12份,送给答案里的同学。­

教师带领讨论方向:­

(一)当你填答问卷时:­

1.有无任何困难?如果有,原因何在?­

2.你有没有想过将你自己填在答案栏上?如果有,你有没有这样做?­

(二)当你搭在别人肩上时,或被别人搭肩时,是什么感觉?当时你想到什么?­

(三)对你而言,什么样特质的人你较易与他相处?­

1.这样的特质与你自己的特质相似或是互补?­

2.有那些特质,你的看法和其它人一样?而那些是不一样的?­

附录:人际特质问卷­

1.如果你突然急需一笔钱,但你正好没钱,你会向班上那位同学借?为什么?­

2.如果你的男(女)朋友来找你,你不想理,你会请班上那位同学帮你去打发他(她)?为什么?­

3.如果你想聊天打屁,你会去找班上那位同学?为什么?­

4.如果你心情不好,想找人谈谈,你会去找班上那位同学?为什么?­

5.如果你想讨论学业上的问题,你会去找班上那位同学?为什么?­

6.如果你想谈一些专业性或严肃一点的话题,你会去找班上那位同学?为什么?­

7.如果你必须参加一个正式的场合,但你没有正式的服装,你会向班上那位同学借?为什么?­

8.如果你在生活上遇到一个大麻烦,需要人帮忙,你第一个想到的班上同学是谁?为什么?­

9.你觉得班上人缘最好的人是谁?为什么?­

10.你觉得班上最神秘的人是谁?为什么?­

11.平心而论,你觉得班上最有魅力的人是谁?为什么?­

12.你觉得班上的好好先生是谁?为什么?­

第五个:快乐动物园­

情绪有正性与负性之分。有些正性情绪,如兴奋、好玩、幽默可以激发人的创造力,而许多负性情绪,如痛苦、焦虑、恐惧则会阻碍人的创造力发挥。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因成功或失败而导致情绪波动的经历。下面这个游戏可以让你体验情绪在问题解决中的强大作用。更可以训练你的幽默和乐观的情绪。­

这个游戏要求你和一些朋友一同做,而且要求你偏离你一贯的社会行为。游戏的内容是要你学动物园里动物的叫声。­

下面一表决定你要学的动物是什么:­

你姓氏汉语拼音的第一字母动物名称­

A--F狮子­

G--L海豹­

M--R猩猩­

S--Z热带鸟­

现在选择一个伙伴(最好在这些朋友中挑一位不太熟悉的人作为伙伴)。彼此盯着看,目光不能转移,同时用嘴大声学动物叫,至少10秒钟。­

点评:­

在这个简单的游戏中,你的感觉如何?你是否感到既幽默有趣又有些尴尬?这个游戏尽管开始时会感到不舒服,很可能结束时已是笑声满堂。也许不管你模仿的动物是什么,最后你的表现都是“傻驴”一头。­

你是否注意到好玩和幽默的情绪会有助于你在这个游戏中创造性的发挥,可能会使你灵机一动,模仿出种种出人意外的叫声,获得满堂喝彩,或者逗得大家捧腹大笑?而在游戏中,感到尴尬的心理却会使你羞于开口?假如你有幽默感,学动物叫就更容易开口。­

正性乐观的情绪是创造力的催化剂。因此,在最困难的时候,不要忘记幽默可以使你保持乐观。­

第六个:责任­

1、每队4个人,两人相向站着,另外两人想向蹲着,一个站着和蹲着的人是一边;­

2、站着的两个人进行猜拳,猜拳胜者,则由猜拳胜者蹲着的人去刮对方输的蹲着人的鼻子;­

3、输方轮换位置,即站着的人蹲下,蹲着的人站起来;继续开始下一局;­

游戏点评:­

1、如何看待责任?­

2、当别人失败的时候,有没有抱怨?­

3、两个人有没有同心协力对付外面的压力?­

­

有哪些有趣的心理暗示小游戏

心理测试

一个很准的心理测试:按下面的步骤一步一步做,不要作弊,否则你的希望会落空(用3分钟完成)发送这个留言的人说:她的愿望在十分钟内变成现实,记住:不要有欺骗行为。这个戏的结果非常有趣,注意:按顺序往下读,不能跳跃地往下读(只要花3分钟,值得一试)首先拿一枝笔和一张纸,当你在作出选择时,如果是人物,保证是你认识的,无论是数字或人物,必须是?#123;第1直觉,每次向下移动一行——记住:不要跳行往下读!

一、首先,在一列中写下1到11的序号(即1、2、3、4、5、6、7、8、9、10、11)

二、在序号1和2的旁边,写下你所想的任意两个数字

三、在序号3和7的旁边,写下任意两个异性的名字。(注意:不要跳跃的向下看)

四、在序号4、5、6的旁边,写下朋友或亲戚的名字幕(不要有欺骗行为)

五、在序号8、9、10、11的旁边,写下4首歌的名字。

六、最后,许一个愿。

结果:(98%的准确率)

你必须把这个游戏告诉给(序号2旁边写下的数字)个人。

2.序号3是你所爱的人。

3.序号7是你所喜欢的但不能与之相伴的人。

4.序号4是你最关心的人。

5.序号5是非常了解你的人。

6.序号6是你重要的人。

7.序号8的歌适合序号3的人。

8.序号9的歌适合序号7的人。

9.序号10的歌最能代表你的想法。

10.序号11的歌是你对生活的感受。

读完这个结果之后,在一个小时之内转载到2个论坛,如果照此做,了你的许愿就会变成现实

有关心理课的小游戏有那些

“松鼠”搬家

一、活动目的

1.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竞争和被淘汰的残酷,感受合作的力量。

2.开拓学生思维方式,在竞争中体验双赢的快乐。

二、活动时间

大约需要10分钟。

三、活动道具

无。

四、活动场地

室内、室外均可以。

五、活动程序

1.参与者每三人为一组,其中两人双手举起对撑搭成一个“小木屋”,另一个人扮“小松鼠”,蹲在“小木屋”里。

2.根据主持人的口令进行变化,如:

“松鼠搬家”——“小松鼠”调换到其他的“小木屋”。

“樵夫砍柴”——搭建“小木屋”的两个人分开,寻找新的“樵夫”搭建新的“小木屋”。

“森林大火”——“小松鼠”可以变成“樵夫”,“樵夫”可以变成“小松鼠”。

3.主持人可以不断变化着发出口令,大家作出相应的变化。在活动一开始安排2只无家可归的“小松鼠”充当竞争的角色,这样在变化中必然会有新的“小松鼠”或“樵夫”被淘汰出来。

4.集体分享活动的感悟。

六、注意事项

1.要有足够大的活动空间,便于“小松鼠”、“樵夫”跑动变化。

2.本活动是人数越多效果越好,出现无家可归的“小松鼠”和没有“小松鼠”的“小木屋”均被认为是淘汰。

3.主持人要关注多次被淘汰的“小松鼠”和“樵夫”,可以请他们表演节目或交流被淘汰的原因及心理感受。

七、活动扫描

1.活动点评

“松鼠搬家”游戏是在快乐的笑声中进行。在激烈动荡的“森林大火”中,机灵的“小松鼠”很快找到了新的家;勤劳的“樵夫”不仅搭好了新“屋”,还热情地呼唤着“小松鼠”进“屋”,形成了和谐的“松鼠之家”。假如“小松鼠”和“樵夫”没有主动交往的意识,没有积极合作的态度,没有有效竞争的能力,被淘汰是必然的。活动一开始主持人就安排了两只以上无家可归的“小松鼠”,所以按一间木屋一只“小松鼠”来安排,一定有“小松鼠”或“樵夫”被淘汰出来。但主持人发现,有的小木屋里住着两只“小松鼠”。是强行登陆还是友情邀请?这时就得请出两只“小松鼠”问个明白。原来一只“小松鼠”无家可归时,温馨的“松鼠之家”热情地邀请它加盟,接纳与包容使“小松鼠”感动万分。

虽然游戏规则中要求是一间小木屋中住一只“小松鼠”,但出现了一屋住双鼠的情形,主持人对此不是否定而应该肯定,欣赏这种突破规则开放思路的态度,提倡这种“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的精神。游戏一方面让大家感受竞争的压力和残酷,另一方面也体验了温馨与快乐。

2.活动案例

游戏开始了,两只无家可归的“小松鼠”小红与小黄时刻准备寻找新的“家”,但是“松鼠搬家”、“樵夫砍柴”、“森林大火”一轮下来,小红还是没有找到“家”。她呆呆地站在中央,怪可怜的。大家望着小红心里既是开心又是担心。开心的是在竞争中,自己都找到了新的“家”,担心的是小红为什么找不到“家”。第二轮游戏开始了,小红看准一个机会刚想往里钻,但另一只“小松鼠”捷足先登把她挤了出来。小红摔倒了,她躺在地上好久没有起来……主持人以为她受伤了,赶紧跑过去将她扶起来,关心地问:“伤着了吗?”

“没有”,小红轻声地答道,眼泪流了出来。

主持人惊讶,在一片笑声的游戏中,为什么看到的小红是痛苦的表情及伤心的眼泪。

主持人将小红拉到身边,有力的手搭在她肩膀上,轻轻地说:“没关系,我们可以找到‘家’。”

游戏在继续进行,主持人与小红一起快速地搭起一个小木屋,并主动出击套上一只“小松鼠”,“松鼠之家”建成了,小红的脸上露出了微笑。

在集体分享感受时,主持人请小红谈谈自己的感受,她不好意思地说:“谢谢老师,我找到了‘家’的感觉。”

事后主持人了解了小红的情况,她是个性格内向,比较自卑的孩子,平时与人交往很少。开始让她成为无家可归的“小松鼠”,她就感到紧张和担心。激烈竞争的游戏使她一时无法适应,“呆呆地站在中央”令她更加焦虑与自卑,另一只“小松鼠”把她挤出“小木屋”的时候她感到委屈和绝望,所以眼泪禁不住流了下来。主持人的帮助,不仅使她找到了“家”,更重要的是找到了一点自信和自尊。

3.学生感言

•“松鼠”搬家这个游戏,通过“换房子”,让我感到既紧张又愉快。活动中人人参与,个个心情舒畅。遇到“森林大火”的“松鼠”要搬到“新屋”,当看到有一只找不到“屋”的“小松鼠”时,作为“松鼠”的我本来是可以抢到“屋子”,但我却本能地不动,站在“屋子”外边,想把“屋子”让给那只“小松鼠”。但有的“大松鼠”却把已屋里的“小松鼠”推了出来,两个情景形成强烈反差。我想“大松鼠”有生存能力,应该把“屋子”让给不能自立的“小松鼠”,现实中我做人也是这样。

•虽然游戏开始之前就有不少人已经商量好,互相调换“小木屋”或“小松鼠”。但是游戏一开始就全乱了,很多人不知所措。这是考验一个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意识的游戏,当你处于一个陌生的环境时,就相当于是一只离开了家的“小松鼠”,必须去寻找一个新家。你必须学会在没有任何人帮助的情况下,靠自己个人的力量尽可能快地去适应新环境,找到可遮风避雨的家。这对任务一个人都是一个考验,要做到这一点是十分不容易的,所以我们要学会适应环境。

“蜈蚣”翻身

一、活动目的

1.训练学生身体的灵活性、柔韧性、协调性。

2.让学生体验竞争与合作带来的压力与快乐。

二、活动时间

大约需要15分钟。

三、活动道具

无。

四、活动场地

室外为宜。

五、活动程序

1.将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推荐产生两位组长,两路纵队排好。

2.全组学生把双手搭在前面同学的双肩上组成一条“大蜈蚣”,开始练习一下“大蜈蚣”跑动,看看彼此是否协调。

3.接下来开始做“蜈蚣”翻身比赛,要求第一位组员依次从第二、三人拉手处,第三、四人拉手处……一直到队伍最后两位的拉手处钻过去,第二位组员、第三位组员……跟随前面的组员一直钻完所有的拉手孔。

4.完成“蜈蚣”翻身用时最少的组为胜。

六、注意事项

1.活动要有一定的空间,使得“蜈蚣”可以“蠕动”起来。

2.要使整条“蜈蚣”顺利“翻身”,每个组员都要快速“翻身”和“蠕动”。

主持人宣布游戏规则后,各队练习5分钟后再开始正式比赛。

七、活动扫描

1.活动点评

在这个游戏中,涉及到20个以上学生的协作,所以组长的号召力尤为重要,组长的组织能力关系到整个队的成功与否。一条“大蜈蚣”要快速“蠕动”、“翻身”,不仅需要每个人都有灵敏转动的技巧,还要有全组成员的默契配合。

主持人宣布完游戏规则后,组长带领组员练习5分钟。在练习过程中,就会形成相互理解、相互认同、相互学习的团队氛围。要有意识让组员们重视合作过程的体验,而不是比赛结果的获得。为了增强合作与竞争的体验,可以按多元分组法分组,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赛。如男女组对抗赛、随机组对抗赛、自愿组合组对抗赛等。从对抗赛的结果中分析成员结构、合作程度、主动性与输赢的关系,找出取得游戏成功的关键因素。

2.活动案例

主持人首先把全班学生随机分成两大组,要求每组推荐一名组长。由于组员是被动形成的,所以彼此合作的主动性不强。A组是高强同学自荐担任组长,B组在好半天推选不出的情况下,由主持人指定翁琼同学担任组长。A组和B组经过5分钟练习,“蜈蚣”翻身比赛开始了。只见两条“蜈蚣”都完成了“翻身”,但速度都不快,甚至还出现了中途卡住不动的情况。原因是前面的人钻得比较顺利,跑得很快,后面的同学来不及转身而出现跟不上的情况,在这种时候,有人无法自我解脱而抱怨,有人看到别人卡住而焦急。

前面的同学要反复钻过二十几个“孔”,最后一位只需要自己“翻身”即可。所以每个人的工作强度是不同的,但在一个团队中,积极合作的意义是相同的。A组有一位胖子,体重达100千克,平时走路就不轻松,转个身就很费力,在游戏中更是显得笨拙。开始他是排在队伍中间,所以“蜈蚣”就翻不了身,有人嫌弃他,嘲讽他,他非常难过。

第二轮活动,主持人首先在全班找出两位“领导人”小凌和小峰,由他们通过“双向选择”的机制选拔组员,建立大组。在游戏前,组长与组员进行沟通,确立彼此的信任关系。由小凌和小峰分别到主持人处领取任务,回组进行动员和布置,训练5分钟参加比赛。小凌觉得自己要指挥25个人,感到有点困难,他又招聘了2位助手,“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他们3人分别站在1号、8号、16号位置,便于控制“蜈蚣”的身体“蠕动”。体重100千克的胖子是小凌的好朋友,他自然就在小凌组,考虑到胖子灵活性差的特点,把他排在25号位,告诉他一定要主动顺着队伍快速移动。把翻身困难的矛盾转化成移动,对胖子、对大组来说都是高招。由于小凌组长的领导有方,全组同学的通力合作,一条“大蜈蚣”轻松地完成了“翻身”过程。

最后主持人又尝试了按性别分组的操作,男生组与女生组开展了一次比赛。在吸取了前两轮经验的基础上,排除合作性因素,由于女生们身体的灵活性、柔韧性较好,“蜈蚣翻身”的速度明显比男生组要快。

3.学生感言

•这个游戏能培养大家的合作性,让我们为共同的目标努力,然后一起品尝胜利的欢乐。老师在这一点可谓用心良苦,而同学们也十分配合。在游戏过程中,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讨论得不亦乐乎。只是同学们显然太聪明了,竟把“翻身”变成了“穿墙”,继而又把“穿墙”变成了百米赛跑。在游戏中,我们都认真积极配合,希望自己所在团队能够获胜。

•游戏考验团体合作性和个人的灵敏度。首先,每个人之间的距离要适中,这样可以让钻的人更快地通过。手要伸高,免得把人撞倒。其次,高矮胖瘦编排也要适当。还有当一个人到了之后,怎样才能让后一个人在第一时间知道呢?这就是考验我们每个人的随机应变能力。

后来,大家找到漏洞,然后开始耍赖。先是一排人全部一前一后站开,游戏变成了转身赛跑。过了一会儿,我们队又改进方法,一前一后都向里边转,面对面,就好像拱桥一样,一个个往前跑。

如果还想要的话,给我留邮箱,我给你发过去更多的~

本文链接:https://bk.89qw.com/a-1362421

最近发表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