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游戏 手游攻略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立夏的风俗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立夏的风俗的知识,包括夏至的由来和风俗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立夏的风俗 立夏有哪些风俗
1、尝新(食物)习俗。苏州地方有“立夏见三新”的习俗,即在立夏当天,苏州地方的人民有品尝樱桃、青梅和麦子的习俗。浙江、江苏、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人们有立夏吃乌米饭的古老习俗。
2、斗蛋习俗。通常是小孩子们的游戏,其是采用用熟鸡蛋。大家各自手持鸡蛋,尖者为头,圆处为尾,蛋头撞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斗破了壳的,认输将蛋吃掉,而最后留下的那个斗不破的小强,被尊为“蛋王”。
3、立夏秤人。立夏吃罢中饭还有秤人的习俗。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立夏秤人会对人们带来福气,同时也可以祈求上苍给他们带来好运。
立夏其他地区饮食习俗:
1、苏州立夏同时还有吃海蛳、面筋、白笋、荠菜、咸鸭蛋、青蚕豆等习俗。
2、无锡民间历来有“立夏尝三鲜”的习俗。三鲜分地三鲜、树三鲜、水三鲜。地三鲜即蚕豆、苋菜、黄瓜(或有元麦、蒜苗为其一);树三鲜即樱桃、枇杷、杏子(或有梅子、香椿头为其一);水三鲜即海蛳、河豚、鲥鱼(或有鲳鱼、黄鱼、银鱼、子鲚鱼为其一)。
3、常熟,人们立夏尝新,食品更为丰富,有“九荤十八素”的说法。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立夏
立夏的风俗有哪些
迎夏、吃立夏饭、立夏吃蛋、挂蛋、斗蛋、称体重、忌坐门槛、吃乌笋、喝粥、尝新、做夏、食面食、喝茶。
一、立夏简介: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交节时间在每年公历5月05-07日。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太阳黄经达45°。历书:“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后,日照增加,逐渐升温,雷雨增多。立夏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时至立夏,万物繁茂。
立夏表示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因此又称“春尽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律不一。立夏时节,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呈现“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景象;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有春天的气息。
二、立夏习俗:
1、迎夏
在农谚中有“立夏看夏”的说法,其意思为立夏的时候,夏天要收的农作物已经进入到了生长后期,基本大局已定,收成在立夏这日就能看出来。
在古代,我国作为农耕社会非常重视立夏这一节气。每到立夏这日,无论君臣都要穿一身朱色的礼服,并配上同色的玉佩、马匹、车旗,在皇帝率领下来到京城的南郊,举办迎夏仪式,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期望,仪式结束后就会指派众多官员赶往各地勉励农民们抓紧耕作,用努力和劳动换一个丰收年,百姓们也能吃饱穿暖。
在明代到了立夏这天皇帝还会派掌管冰政的凌官将上年冬天储存的冰从地窖中挖出来,把大块的冰分割成小块,再由皇帝赏赐给各位官员,而民间百姓则会喝冷饮来降温消暑。
2、吃立夏饭
每逢立夏,在部分地区家家户户都会做上一锅“立夏饭”,算是立夏的一种食俗,传统的立夏饭会选用赤豆、绿豆、黄豆、黑豆和青豆,这五种颜色的豆子和大米混在一起上锅蒸熟后食用。立夏饭也被称为“五色饭”,越来越多的人们会用雷笋、豌豆、蚕豆、胡萝卜、腊肉或腊肠等食材来代替四种颜色的豆子做立夏饭,营养丰富,咸香美味。
在江浙一带,人们则会在立夏这天做上一锅乌米饭食用。乌米饭是用乌树叶煮的汤浸泡糯米后蒸熟,蒸好的乌米饭油亮清香,吃的时候可以拌上白糖或是配上酱菜一起食用,老人说立夏这天吃了乌米饭一夏天就不用担心被蚊虫叮咬,还能保佑家人平安如意。
3、立夏吃蛋、挂蛋、斗蛋
立夏除了吃鸡蛋,还会“挂蛋”,挂蛋就是用五颜六色的编织袋或者是毛线织成的一个兜兜,把煮熟的鸡蛋放进去,挂在胸前,现在这个挂袋的样式也是越来越多,一般在集市或者网上都能买到,相传是女娲娘娘告诉百姓,每年立夏在小孩子的胸前挂上煮熟的鸡鸭鹅蛋,可以避免疰夏,俗话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所以立夏时节会在小孩子的身上挂煮熟的鸡鸭鹅蛋,寓意健康平安,事事顺遂,吉祥如意。
“斗蛋”则是由上面衍生出来的一种活动,立夏这一天,小孩子的身上都挂上了鸡蛋,孩子们聚在一起的时候就会玩斗蛋的游戏,用自己的鸡蛋和别的小朋友的鸡蛋相互碰撞,蛋壳没破的一方则获得了胜利。
4、称体重
立夏称体重这个习俗相传来自三国时期,据说立夏这天称过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缠身,让人日渐消瘦了;大人会提前准备一杆大木称,称钩上选一个箩筐或者是凳子,老人和小孩坐在凳子上或者站在箩筐中,上称记录一下自己的体重,等到夏天结束再称一次,做一个对比,体重增加称“发福”,体重减少是“消肉”。
5、忌坐门槛
在立夏这一天,古人认为不能随便坐在门槛之上,传说如果立夏日坐门槛,那整个夏天就会变得疲倦,人也容易多病。因此为了自己的健康,很多人都不会坐门槛之上。
6、吃乌笋
在四川地区,立夏有吃乌笋的习俗,所谓的“乌笋”,其实是一种细长的竹笋,当地人在这一天都会食用,大家可根据喜好选择合适的烹饪方式。至于为何要吃,还是希望双腿能和春笋一样坚硬有力,这样爬山更容易一些。当然,立夏后气温逐步升高,今后想要再吃就难了。
7、喝粥
根据当地史料记载,我国古时每年“⽴夏”节⽓,民间形成了吃粥、挂蛋等习俗。民间传说⽴夏这天喝⽴夏粥可保⼀年平平安安、⽆病⽆灾,虽然只是传说,但这种习俗寄托了⼈们对美好⽣活的向往。
8、尝新
很多地⽅有“⽴夏尝鲜”之俗。⼈们品尝时令⾷物,以求健康吉祥。诸如吃樱桃、芽笋、青蚕⾖、蒜苗、苋菜、青梅等新上市的⽔果和蔬菜。各种各样的蔬果都应该多吃点。
营养学界有句话认为,“每天五蔬果,你的⽣命是彩⾊的”,吃多种颜⾊的蔬菜⽔果,所摄取的营养更为均衡。
9、做夏
⽴夏季节,福州风俗流⾏煮⿍边“做夏”。⿍边糊(⼜称锅边糊),⽤⽶浆涮锅边烧煮⽽成,配以虾⽶、虾油、葱菜、⾦针、⿊⽊⽿、蚬⼦,或少量⾹菇、蛏⼲等海鲜清汤,其味极为荤美可⼝。
10、⾷⾯⾷
我国北⽅多种植⼩麦,⽴夏正是⼩麦上场时节,因此北⽅⼤部分地区⽴夏时有制作与⾷⽤⾯⾷的习俗,意在庆祝⼩麦丰收。⽴夏的⾯⾷主要有夏饼、⾯饼和春卷三种。
11、喝茶
我国江西、扬州等地有⽴夏饮茶的习俗。
三、关于立夏的诗句:
1、晚晴
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2、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首诗太熟悉了,初夏情境仿佛在眼前。
3、山中立夏用坐客韵
宋·文天祥
归来泉石国,日月共溪翁。
夏气重渊底,春光万象中。
穷吟到云黑,淡饮胜裙红。
一阵弦声好,人间解愠风。
四、立夏俗语:
1、“立夏刮阵风,小麦一场空”
从字面上看并不难解释,如果在立夏这天刮起了大风,那小麦的收获就会受到影响,到时候麦子可能就会减产,这对农民来说是无法接受的,特别是在温饱难解决的古代。为何刮风麦子就减产了呢?其实这里面还是有一定说法的。
立夏时冬小麦就会进入扬花授粉期,此时一旦风随意吹动,那就会影响麦子的授粉问题,从而造成减产现象。当然,北方因天气干旱少雨,再加上5月份气温高,也容易出现热感风,以至于小麦减产严重。
2、“立夏不下,高挂犁耙”
立夏日前后是农作物的生长关键期,天气如何对作物收成影响很大。不过这个俗语是针对南方地区,说的是如果立夏这天不下雨,那就影响水稻的种植,因干旱原因土壤比较坚硬,此时农民很难继续耕作,犁耙也会高高挂起。
这两个俗语一个是针对小麦一个是针对水稻,可见,俗语都是有地域性的,大家要根据当地的情况分析收成如何。
立夏习俗有哪些 立夏风俗活动
立夏传统风俗习惯
古代帝王常在立夏这天举行祭祀活动祈求丰收;民间则以瘦肉、豌豆、竹笋等食材制成“立夏羹”,以驱除湿气,求得身体健康。可见,我国古来就很重视立夏节气,传承至今,又有哪些民俗保留下来呢?
1、迎夏仪式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旧时,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企求和美好的愿望。宫廷里还要“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贮藏的,由皇帝赐给百官。
2、疰夏绳
旧时,用五色丝线于立夏日系于孩童的手腕等处,寓意消灾祈福不得疰夏病,丝线被称为“疰夏绳”亦称“长命缕”。
3、吃立夏蛋
俗话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相传从立夏这天起,天气晴暖并渐渐炎热,许多人特别是小孩会有身体疲劳四肢无力的感觉,食欲减退逐渐消瘦,称之为“疰夏”。女娲娘娘告诉百姓,每年立夏之日,小孩的胸前挂上煮熟的鸡鸭鹅蛋,可避免疰夏。孩子们还会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
4、忌坐门槛
立夏日还有忌坐门槛之说。
5、立夏“秤人”
立夏还有秤人的习俗。人们在户外悬秤于大树下,为小孩和老人称量体重,以检验一年来身体的变化。秤钩悬一把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