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游戏 手游攻略
雪窦山的传说
当年妙高台,还是赏月佳处,并且流传着名士苏东坡曾在此赏月的轶事。
据1949年重修的《武岭蒋氏宗谱》第六册记载,蒋介石8岁时“始上雪窦山见妙岑岭爱之”,“中华民国十六年蒋介石先生建山庄于其地”,自题门楣“妙高台”。山庄为中西合璧,大门内两旁平房各1间,平顶晒台。天井后3间2层楼房,总建筑平面或物体表面的大436平方米。楼上洋灰走廊与晒台相连,芳草绿树环回萦绕,青山碧水拥来眼前,赏心悦目不足言其妙。据说1949年5月蒋氏逃离大陆以前曾来此登临,风光依旧,山河不再,蒋介石不由“神采黯然”。他此时想的已经不再是他的军国大事,熟翫的乡音和汩汩流淌的奉化江水,勾起的只能是英雄末路的惨淡和背乡离井的忧伤。堂内吊挂着多帧蒋介石与宋美龄的旧相片,却不见这一幅“霸王别姬”似的“仓皇辞庙”窘态。妙高台左有伏虎洞,右有消凡台,前有晏坐台等,均为宋高僧知和禅师遗迹。传说知和每一日五更就在晏坐台做功课,伏虎洞有两虎终年听其诵经,野性渐收。
雪窦之胜独推妙高台,妙高台又名妙岑岭、天柱峰,位于飞雪亭西约500米处,海拔396米。峰顶有坪如台,名妙高台。工具南三面均为绝壁,下临深渊,烟霭四合,漂渺似仙境。登雪窦绝顶俯视,只见平台不见峰,从山下仰望,只见山峰不见台,四周松樟翠竹蔽日,脚下山岩奇突多姿。晴日登临,爽风迎面,松涛盈耳。凭栏四眺,烟霭初开,近峦远岗,仪态万千;台下亭下湖嵌镶群峰间,波光岚影,别有风情。
文化大革命时期,妙高台被拆毁,1986年重建复原,但原放在正门入口的石塔被换了位置,放在了中间。这座石塔是清末民刚开始的时候雪窦寺的住持和尚的浮屠,因蒋介石很是敬重他,故在造妙高台时把它移了过来
妙高台位于雪窦山,是蒋介石的山庄所在处,因有峰突起,截出万山之表,称“妙高台”,又名“妙岑岭”或曰“天柱峰”。上有蒋氏于1927年熬头次下野时所修一山庄,后下野时也多居于此,遥感时势。
峰顶有坪如台,工具约13米,南北倍之,前面是悬崖峭壁,三面凌空,下临深渊。登雪窦绝顶俯视,只见平台不见峰,从山下仰望,只见山峰不见台,堪称雪窦山胜景中的一绝。
这搭海拔396米,气候凉爽,四周松樟翠竹蔽日,脚下山岩奇突多姿,是一个理想的避免中暑胜地。
传说溪口蒋氏的第二代始祖蒋宗霸是布袋和尚的嫡传弟子,跟随布袋和尚云游四方,雪窦寺自然是日常驻足之处。及至到了蒋介石的祖父蒋玉表一代,虔敬信佛更到了专心修行、世事不问的地步,连日常维持生计的玉泰盐铺也交付儿子蒋肇聪照管了事。蒋介石的妈妈王彩玉一生茹素礼佛,记诵经书。在其前夫去世后,发愿出家三年,礼雪窦寺果如禅师为师,住金竹庵。三年后返俗嫁蒋家,生下蒋介石后,常带年幼的蒋介石来雪窦寺礼佛诵经。这便使年幼的蒋介石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甚至在其显赫后,每一次回乡,必到雪窦寺瞻拜憩留。1927年,蒋介石还为雪窦寺题写过“四明熬头山”的匾额。
最终被央视正名的雪窦山,知道它的人,为何如此至少
最终被央视正名的雪窦山,因为弥勒道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文景观开发方面相对不足、动作迟缓,其对外宣传方面措施不多、力度也不大,所以知道它的人不多。传说布袋和尚是弥勒菩萨的化身,因此,我们的弥勒菩萨形象是以布袋和尚为原型描绘的。
但是布袋和尚来自浙江奉化。奉化是弥勒菩萨出生、出家、觉悟、去世和埋葬的地方。雪窦山关于弥勒菩萨的传说和遗址众多,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弥勒文明。因此,雪窦山被选为弥勒菩萨的道场。目前,雪窦山弥勒道场仍处于“正名”研究阶段。这时间太长,意义也不大。
虽然已经被中央电视台正名,但道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景观发展相对匮乏且缓慢。其宣传措施不多,力度也不大。自然,朝拜者越来越少,它对外界的影响也不是很大。根据佛法,一切皆有可能。雪窦山与弥勒佛关系密切,所以人们不必刻意寻找证据,也不必费心去推测它是否是弥勒佛道场。
佛教有句谚语:心就是佛。弥勒在我心中,弥勒无处不在,道场在我心中,道场无处不在。雪窦山自然是弥勒佛道场,它形成较早,但弥勒佛道场不一定是雪窦山独有的。我们正在为弥勒佛道场的名声和形成而努力奋斗。也许将来,雪窦山会开发的很好,我们的弥勒道场也会建设的很好,那时就会有更多的朝拜者了。
雪窦山的来历
搜来的,希望能帮到你。窦山雪窦山风景区,位于浙江省奉化市溪口镇西北,为四明山支脉的最高峰,海拔800米,有“四明第一山”之誉。山上有乳峰,乳峰有窦,水从窦出,色白如乳,故泉名乳泉,窦称雪窦,山名亦因此得名,风景区包括溪口镇、雪窦山、亭下湖三部分。有千丈岩、三隐潭瀑布,妙高台、商量岗、林海等景观。
雪窦寺始建于唐代,千百年来,香火旺盛,高僧辈出,在我国佛教界将它与杭州中天竺天宁万寿永祚寺、南京蒋山太平兴国寺等9寺并称“天下禅宗十刹”,有极高地位,据《寺志》记载:在唐宋时期,雪窦寺先后受几代皇帝的41道敕谕,至今寺内尚存“钦赐龙藏”的经书5760本、玉印、龙袍、龙钵、玉佛等。宋宗赐“雪窦资圣禅寺”额匾,理宗追书“应梦名山”。寺屡兴屡废,最后一次毁于1968年,现存清顺治年间所建厢房7间。
雪窦寺内建筑雄伟,引人入胜,寺外古木参天,别有一番古刹风光。两株汉代银杏,径约5人围,树叶旺盛,高耸入云。殿后两棵挺拔的楠木,为张学良将军被软禁于此时手植。历代文人学士在此留下不少诗词对联如:
四面青山,山山朝古刹。
环列翠峰,峰峰叩弥勒。
还有孟郊、梅尧臣、王安石、曾巩、杜牧、郭沫若等都慕名而来,题诗咏吟。
雪窦寺前边有处瀑布,名雪窦飞瀑,又名千丈岩瀑布,乳泉之水流入锦镜池,穿过关山桥,在千丈岩倾泻而下,自岩顶至深潭,高达186米。半壁有巨石相隔,每逢春夏,大雨滂沱,飞流直下,至半壁为巨石所碰撞,击碎溪岩飞雪,经日光照耀,便会出现一道长虹,蔚为奇观。雪窦瀑布早在北宋就闻名全国。王安石有首观瀑诗,专写她的妙处:“拔地万重嶂立,悬空千丈素流分。共看玉女机丝挂,映日还成五色文。”
从飞雪亭旧址西北上山,就是妙高台,台下凭临深谷,上多古松,从台北上山,有三隐潭,分上中下三处,妙高台上接云天,下临无地,虽处万峰之中,登临却只见平台不见峰,故有“妙高台上妙高峰”之说。
亭下湖是剡溪上游的大型人工湖景区,面积6平方公里,湖山景观美不胜收。妙高台别墅,1930年所建,旧时为蒋介石专用。现楼房已修葺一新。
雪窦为东南著名风景胜地,四周群山环列,阡陌纵横、气候宜人,自然景观数不胜数,人文景观随处可见,可以令人游兴倍增。
2008中国雪窦山弥勒文化节暨露天弥勒大佛落成典礼,于11月7日至9日在宁波奉化举行。蒋氏后人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等两岸三地政界、商界、文化界、演艺界一大批社会名流将前来参加活动.大佛高33米,趺坐于高9米莲花座上,座莲之下是三层高14.74米的天坛形圆丘,总高度为56.74米。圆丘上层直径为36米,下层为88米,整座大佛用500多吨锡青铜制造,内部有1000余吨钢架支撑,与整个岩体连成一体,稳固坚实,宏伟壮观,气势非凡。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