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游戏 手游攻略
安徽为什么被叫做泄洪之地呢
地理因素
长江和淮河,是我国重要的两大河流。其中淮河还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之一。而长江和淮河这两大水系,都在安徽境内流过。长江和淮河之间的江淮地区,河道数量错综复杂。在我国古代,南北王朝对峙的时候,存在“守江必守淮”的说法。理由是只要越过淮河,淮河——长江这段地区的地理风貌,就和淮河以北大相径庭。这就导致北方王朝的骑兵和步兵,无法能在短期内适应江淮地区的地理环境,而被迫撤兵。中国历史上,南北朝对峙和宋金对峙,就长期依靠江淮防线。
每年夏天有所谓的梅雨季节。对于江南地区的民众来说,梅雨季节可以用数十天都下雨来形容。梅雨季节会导致这个地区降水量激增。此外,整个合肥,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说,处于被盆地包围的状态。合肥附近是巢湖。合肥西南部属于大别山山脉,东部和南部则存在着一些丘陵。而所谓水往低处走,来自大别山的流水和其余丘陵地区的流水都会在巢湖聚集。当然,巢湖和长江之间也存在着沟通。当巢湖的水力过剩的时候,巢湖的水势就会高涨,大量的水资源会涌入长江,景象颇为壮观。
而这种情况就意味着,该地区的河流上游,很多来自大别山地区。如果想要防止水患,从大别山一带下功夫是无济于事的。而巢湖无力承担太多的储水功能。并且,该地区位于淮河和长江之间,一旦降雨量庞大,淮河、长江以及周围的大大小小的诸多湖泊和河道,很可能因为洪水的缘故连接在一起,酿造出更大的水势。因此,江淮之间遭遇梅雨季节,本身就已经成为泽国水乡,而在这一带泄洪,其实是将损失降低到最小的一种体现。毕竟,一处泽国水乡,胜过多处洪水滔天。
经济因素
在我国的江淮地区,主要的产业以农业为主。而在长江、淮河的安徽段下游,江苏、上海等经济发展地区。尤其是苏南地区和上海地区,更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如果洪水蔓延冲击到苏南、上海等重要经济产业地区,那么,其损失无疑是很大的。因此,在两害相权方面,有关部门需要考虑取其轻。毕竟,江淮地区的农业建设受到损失也是人们不愿意看到的。但是毕竟相对于苏南和上海地区的投资来说,安徽境内的投资较低、价值也较小,并且,如果苏南和上海受到影响,那么,其事后重建成本要高太多,而安徽灾后重建的成本,不管怎么说都要比苏南、上海小太多。因此从经济角度来计算的话,也有必要选择在安徽地区泄洪。
当然,先是因为地理因素决定适合在安徽泄洪,而后产生了企业不愿意在安徽投资、安徽的经济产业链需要以农业生产为主,之后导致了安徽的经济产业薄弱。这一因果需要搞清楚。
为什么每次洪水都在安徽泄洪
因为地理因素和经济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在安徽一带泄洪可以将损失降到最小。安徽合肥一带地形近似盆地,且河道落差小,容易滞洪。安徽地区主要产业以农业为主,经济相对不发达,在安徽泄洪会造成的经济影响和重建成本比较小。
泄洪在安徽的原因
皖北地区都是地势低矮的黄淮冲积平原,而且在合肥一带,围绕巢湖为中心形成了一个近似盆地的地形,西边有大别山,东边是连绵起伏的丘陵,而且长江与淮河两大水系都从安徽地区穿过,河道落差小,泥沙淤积多,排水不畅,本身就非常容易遭受洪水侵袭。
安徽地区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经济不算发达,整体较为贫穷,洪水造成的损失和灾后的重建成本都比较小,而安徽下游的江苏、上海等地都是中国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之一,境内投资多,价值高,灾后重建成本也高,选择安徽作为泄洪区,也是有着经济方面的考虑。
若是需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则需大力开展水利工程建设,加强对于河道的监督与管理,定期疏通河道内淤积的泥沙,避免出现河床上升而导致水流堵塞的情况,同时建设人工渠道,开挖人工河道,将洪水引入长江等蓄水量较大的河流,并且兴修水库蓄洪等。
为什么安徽属于泄洪区
在我国的江淮地区,主要的产业以农业为主。而在长江、淮河的安徽段下游,江苏、上海等经济发展地区。尤其是苏南地区和上海地区,更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如果洪水蔓延冲击到苏南、上海等重要经济产业地区,那么,其损失无疑是很大的。
每年夏天有所谓的梅雨季节。对于江南地区的民众来说,梅雨季节可以用数十天都下雨来形容。梅雨季节会导致这个地区降水量激增。此外,整个合肥,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说,处于被盆地包围的状态。合肥附近是巢湖。
合肥西南部属于大别山山脉,东部和南部则存在着一些丘陵。而所谓水往低处走,来自大别山的流水和其余丘陵地区的流水都会在巢湖聚集。当然,巢湖和长江之间也存在着沟通。当巢湖的水力过剩的时候,巢湖的水势就会高涨,大量的水资源会涌入长江,景象颇为壮观。
治理洪水最主要的手段是使用堤坝来防范,除了堤坝,行蓄洪区和水库等也是非常重要的方法,巨大洪水发生时,三个手段同时使用上来分散洪水压力。长江中下游区有一整套的防洪体系,其中蓄洪区为四十二处,安徽国家级蓄洪区有二十四处。江淮地区河流上游多为山区,巢湖面积比较小,没办法有效蓄洪,在安徽设置行蓄洪区比较有效果。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