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百科游戏 手游攻略

水调歌头 游泳?毛泽东诗词“水调歌头《游泳》”原文

百科 2025-10-22 18:58:18 手游攻略 阅读:3109次

毛泽东诗词“水调歌头《游泳》”原文

《水调歌头·游泳》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水调歌头·游泳》是毛泽东在1956年巡视南方,在武汉三次畅游长江写下的词,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1957年1月。

该词描绘了1956年中国积极建设的现象,表达了毛泽东对中国人民建设祖国和改变山河的豪迈气概,体现出来毛泽东对未来景象的展望,也表达出了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

1956年,中国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突飞猛进的新局面。

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修建武汉长江大桥。1955年毛泽东视察了全部工程。1956年毛泽东巡视南方,又视察了大桥的施工。6月1日、3日、4日毛泽东在武汉三次畅游长江,写下了此词。

水调歌头·游泳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伟人特有的精神和气概。

诗人横渡长江,神思飞越,触景而生豪情,联想到二千多年前的孔子名言,想象孔子仿佛在岸边,指着江水说:"逝者如斯夫!"诗人赋予新意,哲理的思考,启示人们建设祖国须争分夺秒,诗人的眼光又转向正在建造的武汉长江大桥,想象大桥落成的雄姿,又由眼前建设想象三峡工程,借神女惊叹烘托人间变化巨大,全词当代和古代融为一体,现实世界和神话世界打成一片,创造了一个超越时空,奇幻瑰丽的意境。毛泽东同志有很高的中国古典文学的修养,长于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开头活用古代歌谣,点明行踪,歌颂祖国风貌,富有浓浓的地方色彩,生活气息。上阕结尾引用古语赋予新意,既深化了上阕内容,又自然过渡到下阕。最后引用美丽的神话故事,烘托建设成就,增添瑰丽神奇的色彩,充盈浓郁的诗情画意,全词情思独特奇妙,出神入化。表现了毛泽东同志的词的意境确实广褒无垠,高大精邃。

《水调歌头·游泳》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水调歌头·游泳》表达了作者对中国人民建设祖国和改变山河的豪迈气概,也表达了人民的幸福安乐。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写出长江奔流到海的气势,写出横渡长江的游泳的壮举。“极目”,用尽目力望去,表示望得远。“楚天”,武昌一带是过去战国时代楚国的地方。下一“舒”字,既写那里的天地空阔,一望无际,感到舒畅;也写出在大江游泳的舒适,这里也表现作者游泳技能的卓越。

水调歌头 游泳?毛泽东诗词“水调歌头《游泳》”原文

词的下阕展描写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长江的伟大变革。“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以“风”字起,紧接着上阙意脉,瞩目两岸景色,一“动”一“静”,相映成趣。一“起”则耸然挺拔,发起新意,充分表现了今天中国人民建设祖国、改变山河的豪迈气概。

又由眼前景象引起了对未来景象的展望。前两句,先就眼前最突出的大桥建设展开,写正在付诸实施的部分宏图,不仅写出了大桥兴建的飞快速度和即将见到的大桥凌空的雄伟形象,而且写出了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

本文链接:https://bk.89qw.com/a-1370618

最近发表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