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百科游戏 手游攻略

科学家不敢公开的发现(不认可科学家的故事)

百科 2025-10-20 13:14:55 手游攻略 阅读:4041次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科学家不敢公开的发现的问题,以及和不认可科学家的故事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不认可科学家的故事

哥白尼、伽利略、布鲁诺,这三个最有名。

在意大利期间,哥白尼就熟悉了希腊哲学家阿里斯塔克斯(前三世纪)的学说,确信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太阳运转这个日心说是正确的。他大约在40岁时开始在朋友中散发一份简短的手稿,初步阐述了他自己有关日心说的看法。哥白尼经过长年的观察和计算终于完成了他的伟大著作《天体运行论》。

1533年,60岁的哥白尼在罗马做了一系列的讲演,提出了他的学说的要点,并未遭到教皇的反对。但是他却害怕教会会反对,甚至在他的书完稿后,还是迟迟不敢发表。直到在他临近古稀之年才终于决定将它出版。1543年5月24日去逝的那一天才收到出版商寄来的一部他写的书。

哥白尼的学说在社会上也引起了不少的非难。新教徒(路德派)比旧教徒更为敌视哥白尼的学说。马丁·路德曾挖苦说:“这个傻瓜想要推翻整个天文学!”《宗教宣言》的执笔人菲利普·梅兰赫东也指责哥白尼“不顾眼前的事实而想入非非。”

在埃尔布郎格城里还上演了一幕闹剧。它讽刺一个装腔作势的天文学家把自己的著作锁在柜子里,满嘴胡言乱语,最后被魔鬼套上大车送进了地狱。这个剧本当然是影射哥白尼的。原来,哥白尼那篇阐明当时连续出现彗星完全是大自然的现象、和人们的生活毫不相干的论文的发表,得罪了教会,教会就采取这种卑鄙的伎俩对哥白尼进行公开的侮辱。

尽管环境很险恶,哥白尼并没有妥协。1541年,他最后下决心将他的著作付印。

哥白尼将他几十年来心血的结晶——《运行》的手稿,交给他的朋友柳瓦巴教区的主教铁德曼,铁德曼又转交列提克。列提克因被来比锡大学请去教书,便将这本书的出版工作交给他的朋友、纽伦堡的一个出版商奥塞安德尔。奥塞安德尔曾学过天文学,他在领袖梅兰赫东的授意下,窜改了原稿,删减了哥白尼学说的一些内容,力求使科学迁就当时社会的旧有认识。

1543年5月24日,当这部巨著印好并送到弗隆堡时,久病的哥白尼已危在旦夕。御医梭尔法把书放到被子上,并把哥白尼的手放到书上,哥白尼用他的无力的手痉挛地抓住书本。哥白尼已到弥留的时刻,一小时以后他就与世长辞了。

《运行》带着遍体鳞伤,在人世间流传了300多年。

直到19世纪中叶,《运行》的原稿才在布拉格一家私人图书馆里被发现。1873年,出版了增补哥白尼原序的《天体运行》,但有关原子说的章节仍未补入。1953年,《天体运行》出第四版时,才全部补足原有的章节。这时哥白尼已经逝世了410年。

伽利略的天文学发现以及他的天文学著作明显的体现出了哥白尼日心说的观点。因此,伽利略开始受到教会的注意。1616年开始,伽利略开始受到罗马宗教裁判所长达二十多年的残酷迫害。

伽利略的晚年生活极其悲惨,照料他的女儿赛丽斯特竟然先于他离开人世。失去爱女的过分悲伤,使伽利略双目失明。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科学研究工作。

1642年1月8日,凌晨4时,伟大的伽利略——为科学、为真理奋斗一生的战士,科学巨人离开了人世,享年78岁。在他离开人世的前夕,他还重复着这样一句话:“追求科学需要特殊的勇气。”

1615年冬季的一天,天气寒冷异常,天空笼罩着阴沉的乌云,伽利略孤身一人来到罗马。5年前的1610年,伽利略告别了帕多瓦大学,回到佛罗伦萨,担任了托斯坎尼公国的宫廷数学家和哲学家,兼任比萨大学的数学教授。也就在这年,他曾经访问过罗马,受到热情的接待和规格很高的礼遇。他在天文学上一系列新发现和望远镜的发明,受到罗马教皇保罗五世的重视,罗马的贵族和科学家也以结识他而感到荣耀。可是,仅仅事隔5年,罗马的脸孔完全变了,没有鲜花和笑脸,到处是冷漠的没有表情的面孔,连熟悉的人也像躲避瘟疫似地离他远远的。

发生了什么事情?原来这一次,伽利略的名字上了罗马宗教裁判所的黑名单,他是被臭名昭著的宗教裁判所传讯到罗马来接受对他的审讯的。

伽利略犯了什么罪呢?这话要从头说起。

15、16世纪的欧洲,正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关键时期。长期以来,为了巩固封建统治的秩序,神权统治的欧洲,用神学代替了科学,用野蛮代替了自由。神学家们荒诞地宣称,宇宙是一个充满“各种等级的天使和一个套着一个的水晶球”,而静止不动的地球就居于这些水晶球的中心。他们推崇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的“地球是宇宙中心”的学说,因为在神学家看来,太阳是围绕地球运转的,因为上帝创造太阳的目的,就是要照亮地球,施恩于人类。这是永恒不变、颠扑不破的真理。

为了维护这个荒谬的理论,天主教会的宗教裁判所不惜用恐怖的暴力对付一切敢于提出异议的人们。1327年,意大利天文学家采科·达斯科里活活被烧死,他的罪名只不过说了地球是球状,在另一个半球上也有人类居住,却因违背圣经的教义惨遭迫害。1600年2月17日,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诺,在罗马百花广场被活活烧死,也是因为他到处宣传了哥白尼的学说,动摇了地球中心说。

伽利略是布鲁诺的同时代人,早在帕多瓦大学执教时,他就读过哥白尼的著作《试论天体运行的假说》。这位杰出的波兰天文学家在这本书中大胆地提出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着太阳运转的理论,即太阳中心说,一开始就引起伽利略的极大兴趣。但是伽利略是个科学态度十分严肃的学者,他想,过去都说是太阳围着地球运转,哥白尼却提出相反的看法,到底哪一个正确呢?伽利略没有轻率地下结论,他决定用自己的望远镜来证实谁是谁非。

当伽利略的著作《星际使者》出版时,他已是一个哥白尼学说坚定的支持者了。伽利略通过自己的观测和研究,逐渐认识到哥白尼的学说是正确的,而托勒玫的地球中心说是错误的,亚里斯多德的许多观点也是站不住脚的。伽利略不仅发表了批驳亚里斯多德的论文,还通过书信毫不掩饰地支持哥白尼的学说,甚至把信件的副本直接寄给罗马教会。在伽利略看来,科学家的良心就是追随真理。

但是,罗马教廷是决不会放过伽利略的,他们先是对伽利略发出措辞严厉的警告,继而把他召到罗马进行审讯。1616年2月,宗教裁判所宣布,不许伽利略再宣传哥白尼的学说,无论是讲课或写作,都不得再把哥白尼学说说成是真理。

伽利略不会忘记,16年前布鲁诺就是被这些披着黑色道袍、道貌岸然的上帝的卫道士活活烧死的。他如果敢于反抗,下场绝不会比布鲁诺更好。

在教会的淫威下,伽利略被迫作了放弃哥白尼学说的声明。他怀着极其痛苦的心情回到佛罗伦萨,在沉默中度过了好些年。

但是伽利略的内心深处并没有放弃哥白尼学说,相反,继续不断的观测和深入研究,使他更加坚信哥白尼学说是完全正确的科学理论。在佛罗伦萨郊外的锡尼别墅里,伽利略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他的身体大不如前,病魔在残酷地折磨他,但是他依然念念不忘宣传哥白尼的学说。经过长久的酝酿构思,用了差不多5年时间,一部伟大的著作《关于两种世界体系的对话》终于诞生了。

《关于两种世界体系的对话》表面上是以三个人对话的形式,客观地讨论托勒玫的地心说与哥白尼的日心说,对谁是谁非进行没有偏见的探讨。但是当这本书好不容易在1632年2月出版时,细心的读者不难看出,这本书以充分的论据和大量无可争辩的事实,有力地批判了亚里斯多德和托勒玫的错误理论,科学地论证哥白尼的地动说,宣告了宗教神学的彻底破产。

很快,嗅觉比猎狗还灵的教会嗅出了这本书包含的可怕思想,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大胆结论使神学家们感到极大恐慌。那些早就对伽利略心怀不满的学术骗子立即和教会勾结,罗织罪名,阴谋策划,为迫害伽利略大造舆论。

科学和神学不可调和的斗争爆发了。1632年8月,罗马宗教裁判所下令禁止这本书出售,并且由罗马教皇指名组织一个专门委员会对这本书进行审查。伽利略预感到大祸临头,果然,到了10月,他接到了宗教裁判所要他去罗马接受审讯的一纸公文。

这时候的伽利略已是69岁的老人,病魔缠身,行动不便,许多关心他的人到处为他说情,但是罗马教皇恼怒地说:“除非证明他不能行动,否则在必要时就给他带上手铐押来罗马!”

就这样,1633年初,伽利略抱病来到罗马。他一到罗马便失去自由,关进了宗教裁判所的牢狱,并且不准任何人和他接触。

人类历史上一次骇人听闻的迫害就这样开始了。在罗马宗教裁判所充满血腥和恐怖的法庭上,真理遭到谬误的否决,科学受到神权的审判。那些满脸杀机的教会法官们,用火刑威胁伽利略放弃自己的信仰,否则他们就要对他处以极刑。

年迈多病的伽利略绝望了,他知道,真理是不可能用暴力扑灭的。尽管他可以声明放弃哥白尼学说,但是宇宙天体之间的秩序是谁也无法更改的。

在审讯和刑法的折磨下,伽利略被迫在法庭上当众表示忏悔,同意放弃哥白尼学说,并且在判决书上签了字。

“为了处分你这样严重而有害的错误与罪过,以及为了你今后更加审慎和给他人做个榜样和警告,”穿着黑袍的主审法官当众宣读了对伽利略的判决书,“我们宣布用公开的命令禁止伽利略的《关于两种世界体系的对话》一书;判处暂时正式把你关入监狱内,根据我们的意见,以及使你得救的忏悔,在三年内每周读七个忏悔的圣歌……”

伽利略眼前顿时一片黑暗,等待他的命运是终身监禁和失去科学研究的自由,但是这个倔强的科学家最后在判决书上签字时,嘴里仍然自言自语地说:“地球确实是在转动的啊!”

伽利略的晚年是非常悲惨的。这位开拓了人类的眼界,揭开了宇宙秘密的科学家,1637年双目完全失明,陷入无边的黑暗之中。他唯一的亲人——小女儿玛俐亚先他离开人间,这给他的打击是很大的。但是,即使这样,伽利略仍旧没有失去探索真理的勇气。1638年,他的一部《关于两门新科学的讨论》在朋友帮助下得以在荷兰出版,这本书是伽利略长期对物理学研究的系统总结,也是现代物理的第一部伟大著作。后来,宗教裁判所对他的监视有所放宽,他的几个学生,其中包括著名物理学家、大气压力的发现者托里拆利来到老人身边,照料他,同时也是向他请教。他们又可以愉快地在一起讨论科学发明了。

1642年1月8日,78岁的伽利略停止了呼吸。但是他毕生捍卫的真理却与世长存。具有讽刺意味的是,300多年后的今天,1979年11月,在世界主教会议上,罗马教皇提出重新审理“伽利略案件”。为此,世界著名科学家组成了一个审查委员会,负责重新审理这一冤案。其实,哪里还用得着审理什么呢?宇宙飞船在太空飞行,人类的足印深深地留在月球的表面,人造卫星的上天,宇宙测探器飞出太阳系发回的电波……所有这些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早已宣告了宗教神学的彻底破产,人类将永远记住伽利略这个光辉夺目的名字。

和伽利略一样不相信权威的其他科学家的事例

哥白尼1473年2月19日出生于波兰维斯杜拉河畔的托伦市的一个富裕家庭。18岁时就读于波兰旧都的克莱考大学,学习医学期间对天文学产生了兴趣。1496年,23岁的哥白尼来到文艺复兴的策源地意大利,在博洛尼亚大学和帕多瓦大学攻读法律、医学和神学,博洛尼亚大学的天文学家徳·诺瓦拉(deNovara,1454-1540)对哥白尼影响极大,在他那里学到了天文观测技术以及希腊的天文学理论。后来在费拉拉大学获宗教法博士学位。哥白尼作为一名医生,由于医术高明而被人们誉为“神医”。哥白尼成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费劳恩译格大教堂任职当一名教士。哥白尼并不是一位职业天文学家,他的成名巨著是在业余时间完成的。

在意大利期间,哥白尼就熟悉了希腊哲学家阿里斯塔克斯(前三世纪)的学说,确信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太阳运转这个日心说是正确的。他大约在40岁时开始在朋友中散发一份简短的手稿,初步阐述了他自己有关日心说的看法。哥白尼经过长年的观察和计算终于完成了他的伟大著作《天体运行论》。他在《天体运行论》(Derevolutionibusorbiumcoelestium)中观测计算所得数值的精确度是惊人的。例如,他得到恒星年的时间为365天6小时9分40秒,比现在的精确值约多30秒,误差只有百万分之一;他得到的月亮到地球的平均距离是地球半径的60.30倍,和现在的60.27倍相比,误差只有万分之五。

1533年,60岁的哥白尼在罗马做了一系列的讲演,提出了他的学说的要点,并未遭到教皇的反对。但是他却害怕教会会反对,甚至在他的书完稿后,还是迟迟不敢发表。直到在他临近古稀之年才终于决定将它出版。1543年5月24日去世的那一天才收到出版商寄来的一部他写的书。

开普勒出生在德国南部的瓦尔城。他的一生颠沛流离,是在宗教斗争(天主教和新教)情势中渡过的。开普勒原是个新教徒,从学校毕业后,进入新教的神学院——杜宾根大学攻读,本想将来当个神学者,但后来却对数学和天文学发生浓厚兴趣和爱好。

杜宾根大学的天文学教授米海尔·麦斯特林(1550年~1631年)是赞同哥白尼学说的。他在公开的教学中讲授托勒玫体系,暗地里却对最亲近的学生宣传哥白尼体系。开普勒是深受麦斯特林赏识的学生之一,他从这位老师那里接受哥白尼学说后,就成为新学说的热烈拥护者。他称哥白尼是个天才横溢的自由思想家,对日心体系予以很高评价。

开普勒能言善辩,喜欢在各种集会上发表见解。因而引起学院领导机构——教会的警惕,认为开普勒是个“危险”分子。学院毕业的学生都去当神甫,开普勒则未获许可。他只得移居奥地利,靠麦斯特林的一点帮助在格拉茨高等学校中担任数学和天文学讲师及编制当时盛行的占星历书。

占星术是一门伪科学,开普勒不信这一套。他不相信天上那些星辰的运行和地上人类生息的祸福命运会有什么相干!他曾为从事此项工作自我解嘲说:“作为女儿的占星术若不为天文学母亲挣面包,母亲便要挨饿了。”

从那时起,开普勒开始从事研究他毕生最感兴趣,也是他尔后获得最大成就的问题了。

宇宙模型

开普勒平生爱好数学。他也和古希腊学者们一样,十分重视数的作用,总想在自然界寻找数量的规律性(早期希腊学者称为和谐)。规律愈简单,从数学上看就愈好,因而在他看来就愈接近自然。他之所以信奉哥白尼学说,正是由于日心体系在数学上显得更简单更和谐。他说:“我从灵魂深处证明它是真实的,我以难以相信的欢乐心情去欣赏它的美。”他接受哥白尼体系后就专心探求隐藏在行星中的数量关系。他深信上帝是依照完美的数学原则创造世界的。

开普勒在他早期所著的《神秘的宇宙》(1597年)一书里设计一个有趣的、由许多有规则的几何形体构成的宇宙模型。开普勒试图解释为什么行星的数目恰好是六颗,并用数学描述所观测到的各个行星轨道大小之间的关系。他发现六个行星的轨道恰好同五种有规则的正多面体相联系。这些不同的几何形体,一个套一个,每个都按照某种神圣的和深奥的原则确定一个轨道的大小。若土星轨道在一个正六面体的外接球上,木星轨道便在这个正六面体的内切球上;确定木星轨道的球内接一个正四面体,火星轨道便在这个正四面体的内切球上;火星轨道所在的球再内接一个正十二面体,便可确定地球轨道……照此交替内接(或内切)的步骤,确定地球轨道的球内接一个正二十面体,这个正二十面体的内切球决定金星轨道的大小;在金星轨道所在的球内接一个正八面体,水星轨道便落在这个正八面体的内切球上。

开普勒也因循自亚里斯多德、托勒玫直至哥白尼以来的固有见解,没有跳出圆形轨道的框框。

这种设计得到的各个球的半径比率与各个行星轨道大小的已知值相当吻合。有规则的正多面体是具有相同平面的对称体。这种具有对称平面的多面体只能作出五个,因此开普勒确信太阳系的行星只有六颗。

这一“发现”给开普勒带来极大喜悦,他写道:“我从这个发现所得到的极度喜悦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我不怕任何麻烦,我不辞辛劳、日以继夜地进行计算,直到我能够看到是否我的假设符合哥白尼的轨道,或者是否我的喜悦要落空”。

开普勒模型的数学关系纵然如此美妙,但若干年后开普勒分析第谷的观测数据、制定行星运行表时,它们却毫无用处。开普勒就摒弃了它。

1598年奥地利暴发宗教冲突。天主教徒用凶残的惩罚来恫吓开普勒。他被迫离开奥地利,逃到匈牙利隐蔽起来。不久,他接到在布拉格路德福国王宫庭内任职的第谷的邀请,去协助整理观测资料和编制新星表。开普勒欣然接受,1600年携眷来到布拉格,任第谷的助手。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两位学者,一个始终是哥白尼体系的反对者,另一个则是该体系的衷心拥护者。但他们毕竟撮合在一起了,并且戏剧般地成为天文学史上合作的光辉典范!

这是开普勒最快乐的时代,他不再为生活而发愁,专心从事天文学研究。然而很不幸,他们相处没有多久,第谷便于第二年(1601年)去世。开普勒遭到一次很沉重的打击。这位被称为“星学之王”的天文观测家把他毕生积累的大量精确的观测资料全部留给了开普勒。他生前曾多次告诫开普勒:一定要尊重观测事实!

开普勒继任第谷的工作,任务是编制一张同第谷记录中的成千个数据相协调的行星运行表。虽然他得到“皇家数理家”的头衔,但宫廷却不发给他应得俸禄,他不得不再从事星相术来糊口。

第谷的观测记录到了开普勒手中,竟发挥意想不到的惊人作用,使开普勒的工作变得严肃起来。他发现自己的得意杰作——开普勒宇宙模型,在分析第谷的观测数据、制订行星运行表时毫无用处,不得不把它摒弃。不论是哥白尼体系、托勒玫体系还是第谷体系,没有一个能与第谷的精确观测相符合。这就使他决心查明理论与观测不一致的原因,全力揭开行星运动之谜。为此,开普勒决定把天体空间当做实际空间来研究,用观测手段探求行星的“真实”轨道。

科学的殉道士---乔尔丹诺·布鲁诺(公元1548~1600年)出生于意大利那不勒斯附近的诺拉镇。大概他幼年丧失父母,或者是家境贫寒,靠神甫们收养长大。这个穷孩子自幼好学,15岁那年当了多米尼修道院的修道士。全凭顽强自学,终于成为当代知识渊博的学者。

这位勤奋好学、大胆而勇敢的青年人,一接触到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立刻激起了他火一般的热情。从此,他便摒弃宗教思想,只承认科学真理,并为之奋斗终身。

布鲁诺信奉哥白尼学说,所以成了宗教的叛逆,被指控为异教徒并革除了他的教籍。公元1576年,年仅28岁的布鲁诺不得不逃出修道院,并且出国长期漂流在瑞士、法国、英国和德国等国家,他四海为家,在日内瓦、图卢兹、巴黎、伦敦、维登堡和其他许多城市都居住过。尽管如此,布鲁诺仍然始终不渝地宣传科学真理。他到处作报告、写文章,还时常地出席一些大学的辩论会,用他的笔和舌毫无畏惧地积极颂扬哥白尼学说,无情地抨击官方经院哲学的陈腐教条。

布鲁诺的专业不是天文学也不是数学,但他却以超人的预见大大丰富和发展了哥白尼学说。他在《论无限、宇宙及世界》这本书当中,提出了宇宙无限的思想,他认为宇宙是统一的、物质的、无限的和永恒的。在太阳系以后还有无以数计的天体世界。人类所看到的只是无限宇宙中极为渺小的一部分,地球只不过是无限宇宙中一粒小小的尘埃。

布鲁诺进而指出,千千万万颗恒星都是如同太阳那样巨大而炽热的星辰,这些星辰都以巨大的速度向四面八方疾驰不息。它们的周围也有许多像我们地球这样的行星,行星周围又有许多卫星。生命不仅在我们的地球上有,也可能存在于那些人们看不到的遥远的行星上……。

布鲁诺以勇敢的一击,将束缚人们思想达几千年之久的“球壳”捣得粉碎。布鲁诺的卓越思想使与他同时代的人感到茫然,为之惊愕!一般人认为布鲁诺的思想简直是“骇人听闻”。甚至连那个时代被尊为“天空立法者”的天文学家开普勒也无法接受,开普勒在阅读布鲁诺的著作时感到一阵阵头目眩晕!

布鲁诺在天主教会的眼里,是极端有害的“异端”和十恶不赦的敌人。他们施展狡诈的阴谋诡计,以收买布鲁诺的朋友,将布鲁诺诱骗回国,并于公元1592年5月23日逮捕了他,把他囚禁在宗教判所的监狱里,接连不断地审讯和折磨竟达8年之久!

由于布鲁诺是一位声望很高的学者,所以天主教企图迫使他当众悔悟,声名狼藉,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一切的恐吓威胁利诱都丝毫没有动摇布鲁诺相信真理的信念。

天主教会的人们绝望了,他们凶相毕露,建议当局将布鲁诺活活烧死。布鲁诺似乎早已料到,当他听完宣判后,面不改色地对这伙凶残的刽子手轻蔑地说:“你们宣读判决时的恐惧心理,比我走向火堆还要大得多。”公元1600年2月17日,布鲁诺在罗马的百花广场上英勇就义了。

由于布鲁诺不遗余力的大力宣传,哥白尼学说传遍了整个欧洲。天主教会深深知道这种科学对他们是莫大的威胁,于是公元1619年罗马天主教会议决定将《天体运动论》列为禁书,不准宣传哥白尼的学说。

布鲁诺不畏火刑,坚定不屈地同教会、神学作斗争,为科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他的科学精神永存!1889年,人们在布鲁诺殉难的鲜花广场上竖起他的铜像,永远纪念这位为科学献身的勇士。

请举例两个为了重大的发明和发现遭受迫害的科学家

地球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这个问题曾在古希腊人中引起激烈的争论。以托勒玫

(C.Ptolemaeus,约90-168)为代表的地心说,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宇宙中心。这

种学说得到了教会的支持,在天文学中长期占统治地位,直到1543年,才被哥白尼(N.

Copernicus,1473-1543)的日心说所动摇。但由于日心说与圣经不符,一开始便受到

教会的反对,被斥为异端邪说。1600年,天文学家布鲁诺(G.Bruno,1548-1600)被

教会活活烧死,罪名就是他拥护哥白尼,竟敢说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下面将会看到,

日心说与地心说之争,也是著名科学家伽利略(G.Galiei,1564-1642)受迫害、被

监禁的主要原因。

新发现

科学是扼杀不了的。布鲁诺遇难后不到十年,伽利略就发明了天文望远镜,打开发

通向近代天文学的大门。他把这精巧的仪器指向天空,观测到许多人们用肉眼看不到的

现象。例如,他发现了月球凹凸不平的表面,打破了“天体是理想球形”的观点;发现

了太阳上黑子的移动,从而推测太阳自转;还发现了金星的变相和木星的四个卫星。他

兴奋地意识到,这些新发现都是对日心说的有力支持。他把自己的想法,写信告诉了德

国天文学家开普勒(J.Kepler,1571-1630),得到开普勒的热情支持。不过,为了

能须利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不受教会的迫害,伽利略比布鲁诺谨慎多了。他努力同宗教界

建立联系,结交了一些教会朋友。由于他的物理学和天文学上的许多重要发明,也一度

赢得教会的尊重。

伽利略以为这样做就不会有什么危险了,开始在通信中毫不掩饰地支持哥白尼学说。

他那新颖的观点和生动的文笔,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但昔日与伽利略为友的教会人士,

这时却站到了他的对面,纷纷用圣经来攻击他。这些人不曾用望远镜看一下天空,却公

然否认伽利略看到的事实。而缺乏科学知识的广大群众,大多相信太阳绕地球转。面对

这些,伽利略的内心是矛盾的。他坚信科学事实,又怕受到迫害。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

他心情沉痛地说:“如今这些事(指天文发现)在我眼前,就像用手摸着一般的确实。

但与其苟顺私情拥护它们,而和上级长官作对,毋宁闭上我们的眼睛为妙”。但是,绚

丽多姿的自然界强烈地吸引着他,追求真理的精神使他很快改变了这种“闭上眼睛”的

态度,他又冒着风险前进了。他的文章措词委婉,却是明确支持哥白尼学说的。这种行

动激怒了教会,罗马教廷决定对伽利略进行制裁。

1616年的审讯

1616年2月19日,审查部的神学顾问们开始审查以下两个命题:一、太阳固定于宇

宙中心;二、地球有自转和绕日分转两种运动。24日,神学士开批判总会,所得结论是:

这两个命题都是“谬论”,“于理不通”,而且“和圣经字义并教父学士等的注疏,多

有抵触,确属异端之说”。判文下有11位神学士签字。

2月25日,教皇保禄五世亲自下令给柏拉弥诺主教:把伽利略召来,告诉他及早反

省,并饬令他不得宣传、拥护和讨论比类问题,否则就科以监禁。第二天,在森严的宗

教裁判所审讯室中,伽利略被迫表示服从教会,并否认了地球的运动。3月5日,禁书部

(即书籍审查部)便受教皇之命发表禁书令,把包括伽种略有关著作在内的一切拥护地

动说的书籍列入禁书名单,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自然也在禁书之列。禁书部对伽利

略的判词是这样写的:“地动说既属荒谬又和圣经相悖,可能危害公众信仰……不得以

任何形式宣传哥白尼学说”。

为什么教会反对“地动说”呢?有人说他们是在实行“愚民政策”。其实,那样未

免把他们的智慧提得过高了,因为他们自己也是相信太阳绕地球转的。按照圣经,人类

是上帝创造的,人类居住的地球理应是宇宙的中心。以圣经为精神支柱的教会,怎能容

许别人宣传离经叛道的学说呢?

由于伽利略表示“悔过”,又考虑到他在社会上的威望,教会便把他释放了。教皇

和主教们为他们的“胜利”,洋洋得意,似乎*他们一声令下,就停止了地球的转动。

一部杰作

从宗教裁判所出来的伽利略,感到“万念俱灰”。被爱放弃自己拥护的学说,这是

多么痛苦的事!回到家乡佛罗化萨以后,他只好在实验室里悄悄地做实验,而不敢把所

发现的东西公之于众,更不敢讲地球的运动了。但是,他在实验中一次次激动人心的成

果,重新燃起了他希望之火;朋友们同仇敌忾的呼声,鼓起了他宣传科学的勇气。1623

年,他终于发表了一本总结自己实验成果的著作《实验集》。这本书一出版,便博得了

不少好评。由于此书不涉及哥白尼学说,也避免了与圣经抵触的词句,因此得到教会的

认可。伽利略暗自庆幸,次年亲赴罗马,不仅结交了一些教廷大员,还拜访了新教皇伍

尔邦八世。这位教皇,过去曾是伽利略的朋友,1629年还作过一首十九节的拉丁短诗,

歌颂伽利略的天文发现。他初登教皇宝座,便接受了伽利略《实验集》的晋献,赠给他

锦标一面和金、银奖章各一玫。

由于和教会人士的关系好转,伽利略认为可以比较大胆地进行科学研究了。他回家

以后,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了哥白尼学说的正确。但是,他没有忘记1616

年的审讯,那时他曾宣布放弃哥白尼学说。现在条件好些了,还要不要宣传自己的正确

观点呢?怎样才能避免教会的迫害呢?他经过深思熟虑,决定采取一种巧妙的方法来宣

传哥白尼学说。他写了一本《两种世界体系的对话》,书中以三人对话的形式讨论托勒

玫的地心说与哥白尼的日心说哪个正确的问题。其中一人代表托勒玫,一个代表哥白尼,

还有一个旁观者,对前两人的讨论作出判断,他实际是代表伽利略明显支持哥白尼学说

的,但从字面上看不出伽利略本人站在哪一边。这本书花了3年时间,于1629年完成了

初稿。

1630年5月,伽利略带着《对话》再赴罗马,请求教会准许付印。负责书籍审查的

黎加尔地主教(Riccardi)看了伽利略的稿件,认为他未顾及1616年断案,于是命他前

后加些序跋,言明所谓哥白尼学说,仅系一种假设,所收集的一切反对托勒玫学说的证

理,并非在于指出它的错误,只不过是一种反诘性设通信班而己。伽利略照办了,序言

的开头,他用一种维护教会的口气写道:“几年前,为了排除当代的危险倾向,罗马

(教会)颁布了一道有益世道人心的敕令,及时地禁止了人们谈论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动

说。有些人公然无耻声称,这道敕令的颁布并未经过对问题的公平考察,而是出于知识

不够而引起的激情。还可以听到一些埋怨说,对天文观察完全外行的法官不应当以草率

的禁令来束缚理性的思维”。实际上,他所指责的那些言论,正是他自己的正确观点,

但他却装着反对的样子,接着写道:“听到这类吹毛求疵的傲慢言语时,我的热情再也

抑制不住了。由于我充分理解这一慎重的决定,我决心作为对这一庄严真理的一个见证

人而公开出现在世界舞台上”。这样看来,他写书的目的似乎是为了澄清事实真相,以

维护教会的名誉。当伍尔邦八世知道伽利略要印行新书时,便向他的秘书强包理主教

(Ciampoli)探询一切,秘书回答请他放心,说一切都在按法定程度进行。教皇以为伽

利略已“改过”,并未阅读他的稿件就允许刊印了,而且还召见了他。

伽利略回到佛罗伦萨以后,经过一些不大的波折,《对话》便于1632年刊行问世了。

书中有佛罗伦萨审查员的许可证,还有黎加尔地主教的批文。这些不懂天文的主教们,

并未察觉伽利略的真实意图。

其实,《对话》决不是像序言所说的那样。为了维护教会的,它实际上是和教会宣

传的地心说针锋相对。书中列举大量事实,论证哥白尼学说,应付对方的各种设难。例

如有人说,若金星绕日而行,就该有月球一样的变相,但并没人见到它的盈亏啊!伽利

略说,利用在文望远镜,就可以清楚地见到金星的变相。他还以木星为例,绘图解释行

星的逆行、顺行和留,以此说明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在绕日而行。另外,人们很难相信地

球这么大的球会自己转动,但通过书中列举的太阳自转的事实,读者自然会想,既然庞

大的太阳还能自转,比之渺小异常的地球为什么不能自转呢?书中还利用木星的4个卫

星的发现来支持哥白尼学说。他描述说:这些卫星的形状的改变如同我们看见月亮形状

的改变一样,因此,月球也是地球的一颗卫星。在绕日公转的过程中,地球带着月亮,

就像木星带着它的卫星一样。

《对话》一书不仅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形式活泼、语言生动,堪称科学史上的

一部杰作。它一出版就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人们通过两种宇宙观的比较,更加信服哥

白尼学说。这时,教会的神学家们把书拿来仔细察看,这才明白也伽利略的真实目的。

他们极为冒火,后悔当初不该准许这本书出版。教皇伍尔邦八世认为自己受了伽利略的

欺骗,更是恼羞成怒,早把过去和伽利略间的友情忘得一干二净了。正在这时,有人到

教皇那里诬告伽利略通过书中的人物辛普利邱(Simplicio,代表托勒玫)侮辱教皇。

这对盛怒的教皇来说,无疑是火上浇油。他和主教们一致认为,伽利略在1616年受罚后,

重新犯罪,必须严加惩处。

1633年的审讯

1632年8月,黎加尔地主教向印刷局发出紧急通知,停售伽利略的《对话》,同时

把这部书送交神学会审查。审查结果是:伽利略虽用了一些含蓄而模棱的语言,但毕竟

冒犯了1616年接受的命令,因为书中把地动说当作事实而非假定,并多方证明它。不久,

伽利略便接到传令,要他在10月底以前到罗马受审。年近七旬、体弱多病的伽利略请求

在佛罗伦萨受审,但教皇坚决不准,11月19日再次发出传令。这时,伽利略身体更差了,

医生如实写了证明书:“伽利略生病在床。他可能到不了罗马,就到另一个世界去了”。

伽利略的一些朋友也到教皇那里求情,希望能开恩免除他的罗马之行。但教皇竟不管伽

利略的死活,命令道:若伽利略再不来罗马,就“依被告提审不到的常规,拘捕前来!”

意思是给他戴上刑具,押来罗马。伽利略不得不在朋友的搀扶下上路,经历了千辛万苦,

于1633年初来到罗马,并立即被宗教裁判所监禁起来。

第一次开庭是在次年4月12日。审讯的问题主要有两点:一、被告在《对话》中是

否违背了禁书令,宣传1616年所摈弃的学说这是不法的行为;二、被告是否确信被

禁学说仍以为真这是不法的思想。对第一条,伽种略这样答复:我在无意中冒犯了

托勒枚的证理,愿意校正人个的著作,放弃我所袒护的一切证理。但法官们却不认为他

“无意”,他们异口同声地断定在《对话》中,作者明白地拥护地动说,因此认定他有

科学家不敢公开的发现(不认可科学家的故事)

不法行为。对第二条,伽利略说他从未信仰过哥白尼学说,只不过把它当作一种假设。

法官们不相信,却又拿不到伽利略信仰地动说的证据,只好报告教皇。教皇于6月16日

下令,可对伽利略进行“严审”,即刑讯逼供,并说如果伽利略不招供,也可判罪,处

以死刑或监禁。

6月21日第二次开庭。法官们问道:“你是否信仰或信仰过地的转动?”伽利略答

道:“1616年前,我以为托勒玫和哥白尼两学说有同等学术价值,自我接到禁令之后,

就只把托勒玫学说看作不变的真理了”。很明显,这都是他被迫说出来的违心的话,法

官们当然不信。为了让伽利略招认“信仰地动说”的“罪状”,法官向伽利略喝道:

“你的著作与供词绝然不符。必须吐出真情,否则就要动刑了!”但伽利略依然重复着

上面的话。法官无可奈何,看着他那满头白发和虚弱的身体,知道他禁不住拷打,大概

一动刑就要见上帝,于是便把他押了下去。

第二天,伽利略继续受审。教会由于拿不到充足的证据说明伽利略是“异端犯”,

只好把他判为“异端嫌疑犯”。判词是这样的:“……根据我们的命令传你到本法庭受

审,你宣誓承认该书(指《对话》)是由你编著和出版的。……我们审核并全面仔细斟

酌你的案件,考虑你供认和辩护的……对你作如下的最后判决:我们确定、判断并宣布

你,该伽利略,由于在上述过程中被证明的和你所确认的情况,本法庭认为有重大异端

嫌疑,就是,你信仰并遵守错误的和圣经相矛盾的学说,说什么太阳是大地轨道的中心,

不是由东往西运行,大地在运行而且不是世界的中心”。判词接着说,在这种情况下,

应该判处伽利略火刑,“只有放弃上述错误和邪说,在我们面前真心诚意地按照给你指

定的公式拒绝、诅咒、痛恨错误和邪说,我们才允许你免受此刑”。伽利略为了免于被

烧死,不得不当众诵读了悔过书:“我以我双手所按的圣福音书为誓,我摈弃并憎恶我

过去的异端邪说,我忏悔并承认,我的错误是由于求名的野心和纯然无知……我现在宣

布并发誓说:地球并不环绕太阳而运行……”

就这样,伽利略以放弃哥白尼学说换取了宗教裁判所的“宽恕”,判词最后宣布:

用公开的命令禁止《对话》一书,把伽利略关入监狱,并要他“在三年内每周读七个忏

悔圣歌一次”。

晚年的遭遇

1633年的判决以后,伽利略永远失去了自由。不过,由于在审讯期间,社会上许多

人对伽利略表示支持,甚至一些开明的教会人士也同情他,所以教皇不敢对他太苛刻了。

伽利略没有像一般犯人那样,被投入监狱。他先被监禁在罗马的一个主教署中,年底又

被押到阿切特里(Arcetri,在佛罗伦萨附近)受软禁。从此,不仅不许他出来活动,

也不许任何人访问他,更不许出版他的著作。所迈的伽利略,便在软禁中度过了他非惨

的晚年。

伽利略虽然被迫写了“悔过书”,但这位老人的内心是不屈服的。在被软禁的日子

里,他仍然发奋著书,写了一本重要的物理学著作《运行的法则》,秘密地托朋友带到

荷兰出版。但遗憾的是,他没有亲眼见到这本书,因为在1637年,他的双眼便失明了。

从那以后,他的生活更加痛苦了。原先照料他生活的女儿也已离开了人世,他身边连个

亲人也没有。不过,在他失明后不久,宗教裁判所对他的监视稍有放宽,允许他接待来

访者,因此不断有国内外学者来访。1639年,他的一学生来到他的幽禁处,照料他的生

活。1641年,他的另一名学生、物理学家托里拆利(E.Torricelli,1608-1647)也

来访问,这些访问,自然是对他的莫大安慰。但受尽折磨的伽利略已经是风烛残年了。

临终前,他抱着《运动的法则》一书,喃喃地说:“我以为这是我一切著作中最有价值

的,因为它是我极端痛苦的果实”。

1642年1月8日,78岁的伽利略与世长辞了。他为之献身的科学事业继续在教会的重

压下发展着。1687年,牛顿(I.Newton,1642-1727)的不朽著作《自然哲学之数学

原理》出版了,它从万有引力定律等力学规律出发,全面论证了哥白尼学说,使其立于

不败之地。但顽固的罗马教廷,还不肯收回禁止地动说的成命。直到1757年,由于地心

说已极不得人心了,禁书部才不得不将有关哥白尼学说的书籍从禁书目录中删去。1822

年9月11日,禁书部又通过决议,准许印行讲授地动学的书籍。但对伽利略一案,教会

仍是百般维护。直到1979年11月,罗马教皇才在世界主教会上提出,要重新审理伽利略

案,不久即为伽利略平反。现在,地球运动之说,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常识,但我们不应

忘记当年伽利略为此所受的种种磨难。

好了,关于科学家不敢公开的发现和不认可科学家的故事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本文链接:https://bk.89qw.com/a-1373420

最近发表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