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游戏 手游攻略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广东高考填报志愿时间和录取时间这个问题,广东高考填报志愿时间和录取时间2023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21年广东高考志愿填报时间是什么时候
6月7-9日进行高考,6月26日前发布成绩,预计6月27日-7月2日考生填报志愿,7月上旬至8月中旬进行录取。
上述成绩公布、志愿填报和录取时间均为初步安排,如果有调整,省招办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广东高考志愿设置:
本科和专科录取批次普通文理类均设1个平行志愿组,分别设置15个院校志愿数,每所院校设6个专业志愿和1个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艺术统考类、体育类设1个平行志愿组,设6个院校志愿,每所院校设6个专业志愿和1个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
本科批次文科类、理科类实行两次投档,第一次投高分优先投档线上考生,第二次投本科最低分数线上未录取考生。第一次投档未录取而被退档考生,第二次投档时,其退档过的院校志愿无效。其他批次类别平行志愿投档均为一次性投档,缺档院校不即时补档,待征集志愿时再行投档。
广东高考志愿填报时间
广东高考志愿填报时间如下:
广东高考预计6月26日前发布成绩,预计6月27日-7月2日考生填报志愿,7月上旬至8月中旬进行录取。
本科和专科录取批次普通类均设1个平行志愿组,分别设置45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数,每个院校专业组设6个专业志愿和1个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艺体类统考设1个平行志愿组,设2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每个院校专业组设6个专业志愿和1个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
根据考生高考成绩合成总分从高到低确定投档位序。合成总分相同时,比较“3+1+2”考试科目总分(不含政策性加分)高低,高者优先。
简介:
志愿填报是高考录取之前的一个项目,是考生进入大学的一个必经项目,关系到广大学子的命运。高考志愿表中,在院校、专业的下面设置一个专业服从调剂与否栏目,究竟填报服从还是不服从,要求考生必须在学校与专业之间进行一次博弈。
当然,这里的基本前提一定不能忽略,即平行志愿的A、B、C、D四所院校之间一定要保持足够的、合理的级差,从高到低,依次应该有5至8分的距离。
级差的确定则应当以往年各个院校及其内部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为依据,整理、分析出院校及专业的基本走势,这是填报志愿必须要做的基本功。然后,再对照自己的成绩或区域排名位次,做出适当的选择。
广东高考后什么时候填志愿,及填报具体时间
如果说高考是决定人生命运的第一道关卡,那么分数只是比赛的入场券,志愿填报才是真正决定命运的时刻。可是总有一些人因为种种原因,导致志愿填报出现失误。本文为大家介绍关于2021年广东高考志愿填报的时间和相关注意事项。
一、2021年广东高考志愿什么时候填报
2021年广东高考志愿填报具体时间安排,考生可以在聚志愿网站上面查看,包括2021年广东高考各批次志愿填报时间安排、各批次志愿设置。根据往年的广东高考志愿填报时间,我们预估2021年广东高考志愿大概在成绩公布后的2-3天后开始填报志愿,考生和家长一定要在成绩公布之前对广东高考志愿填报的注意事项了解。http://www.CreDitSaiLing.Com
二、广东高考志愿填报注意事项和指南
强基计划招生院校有哪些?
起步阶段,在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范围内遴选高校开展试点。2021年共有36所试点高校开展“强基计划”招生。强基计划试点高校名单: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强基计划录取依据标是什么?
高校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按在各省(区、市)强基计划招生名额的一定倍数确定参加高校考核的考生名单。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后,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根据考生填报志愿,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
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将来如何培养?
强基计划将积极探索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校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培养上,一是单独制定培养方案。单独编班,配备一流师资,提供一流学习条件,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实行导师制、小班化培养。建立激励机制,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入校后原则上不得转到相关学科之外的专业就读。
二是畅通成长发展通道。对学业优秀的学生,高校可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
三是推进科教协同育人。鼓励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集成攻关大平台和协同创新中心等吸纳这些学生参与项目研究,探索建立结合重大科研任务的人才培养机制。
四是强化质量保障机制。建立科学化、多阶段的动态进出机制,对进入计划的学生进行综合考查、科学分流。建立在校生、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和人才成长数据库,根据质量监测和反馈信息不断完善招生和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教育和指导,积极输送高素质后备人才。
强基计划和原自主招生有哪些区别?
一是选拔定位不同。自主招生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而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二是招生专业不同。自主招生未限定高校招生专业范围;强基计划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安排招生。
三是入围校考的依据不同。自主招生的入围依据主要是考生的申请材料;强基计划的入围依据是考生高考成绩,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有关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四是录取方式不同。自主招生采取降分录取的方式,最低可降至一本线;强基计划将考生高考成绩(不低于85%)、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和综合素质评价等折算成综合成绩,从高到低顺序录取,体现对学生更加全面的考查。
五是培养模式不同。相关高校对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在培养方式上未作特殊安排;强基计划录取学生将实行小班化、导师制,并探索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畅通学生成长发展通道,实现招生培养良性互动。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