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百科游戏 手游攻略

2020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2020上海市高考作文题目

百科 2025-10-22 22:59:11 手游攻略 阅读:6854次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2020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的问题,以及和2020上海市高考作文题目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2020年上海语文高考作文是什么

2020年上海高考作文题: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是否无能为力?

关于这个上海的作文题,也是受到了许多讨论。人生的美好就在于它是不测的,处处充满惊喜,也充满了人们对明天的期待,每一件事情都有着无数的可能,人们不能预料到的很多,也有许多是人人们猝不及防的,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打脸”事件发生了。

那么仅仅是这样就能彻底说明人们对事物发展的进程无能为力吗?我想不是,首先人类已经是这个世界的掌控者了,在人类的客观运动中,世界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改变,人类的智力和人类的劳动精神一直在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对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的发展无能为力?不是不是,在世界上,学校有校长和领导,他们是指导者,经过客观理论和现实观察而实现他们所决定的方法,从而对未来事物的发展有一定的预料,一定的危险防控措施,尽管事物具有多方发展可能性,但是在它们的发展进程中,人类是完全可以影响到它们的

生物学上说过环境具有着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政治哲学上也说过事物往往都具有其一定的规律,人类生存在这土地上,摸摸搜搜了几千年,怎么会不掌握有它变化的部分规律呢?

所以说,人们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绝不可能!

对于这份上海高考作文题,它想要人们将关于这个“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的看法通过考生的文笔表述出来,它不仅考验到了考生对于这方面现实事列的积累,更是考验到了他们如何用自己的方法灵活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来巧妙创作作文。

2020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2020上海市高考作文题目

关于这篇作文,还是可以直接运用老方法先直接提出自己所要表述的主要论点,然后接下来就可以设置与主要论点紧密相连的分论点,以及结合客观事实,和自身积累的知识,给与主论点强力支持,从而达到议论文的标准形式,如果考生文笔很好,文字运用了当,那么在这篇作文中拿到高分,不难

2020年高考作文题目是什么

2020年高考语文试卷作文题共11道,其中5道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各命制1道,北京命制2道。试题全为材料作文。命题把握时代脉搏,紧贴时代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应用写作能力考查,引导当代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拓宽国际视野、培育奋斗精神。

全国Ⅰ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简评(详评见另文《一道具有良好导向的高考作文题》,载《中学语文》上旬刊2020年第8期):

这是一道完全开放的材料作文题,几无审题难度,利于考生写作。虽用古代故事作为作文材料,但用白话叙述,且对疑难字词加以注释,几无阅读障碍;虽然材料中引用孔子和司马迁的话对事件表达看法,看似命题立意有倾向性,实则为开启考生思维,引导考生任选一人赞美。而且,选谁赞美,不受管仲、鲍叔二人之限,还可选择齐桓公小白来赞美,因为试题中有“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中性叙述的材料作文,只要是在材料含义范围内立意写作就算符合题意(有命题者情感倾向的材料作文还需根据命题者的情感倾向立意而不能唱对台戏),符合题意的立意没有优劣之分(但有表达的高下之分),没有最佳立意。本题完全开放,考生完全可以在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之中选择一人赞美,不存在选谁最好的问题。

此外,该题用古代名人经典事例为作文材料,增加了文化品位,更有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命题导向。

该题还有一个突出优点:防猜题效果好。每年的几套高考作文题一公布,就有老师说自己“猜中”了,也有高考资料编辑人员说所编资料与高考试题“吻合”了;今年亦然,只不过没谁敢说“猜中了”或“吻合了”全国一卷的高考作文。

本题适宜写成议论性文字,但不宜写成一般的议论文。需要注意的地方有三:1.需设置符合要求的情景,即“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的情景;2.写的是交流讨论的发言稿,而不是一般的议论文,交流对象是全班同学,作文中应对这一特定情境有所涉及和体现;3.写的内容必须是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该题与2015年高考全国卷“谁更具风采”作文有同有异。“同”表现在:“谁更具风采”题要求讲出大李、老王、小刘三人之中的“谁”“更具风采”;该题要求赞美三人之中“感受最深”的一人。“异”表现在:“更具风采”题要求必须用比较法突出三人之中的一人“更具风采”,该题不必用比较法;“更具风采”题写成一般议论文即可,该题必须写成发言稿。

全国Ⅱ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简评:

该题材料中墨子的话的意思是:对待别人的国家要像对待自己国家一样,对待别人的家庭要像对待自己家庭一样,对待别人的身体要像对待自己身体一样。墨子的话体现了墨子的“兼爱”思想,也有孔子的推己及人的“推爱”思想,它与下面的几则外国材料的共同含意为:在人类社会中(特别是在地球村时代),全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会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在灾难面前没有谁能独善其身,故应彼此兼爱,互相关爱。作文应围绕这一含意来立意写作。对作文立意及主题,材料说得明明白白: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故该题无审题障碍,写作不会偏离题意。

该题仍为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在试题创设的交际语境——“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中完成作文,要写成参会发言的演讲稿。

试题材料由古今中外名言构成,围绕全球抗疫命制,极具文化品位、全球视野和现实针对性。

全国III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

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简评:

该题仍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第一段材料阐述人由于自身局限,必须不断“寻找镜子”,画“自画像”,即必须在人生旅程中不断审视自己,认识自己,规划自己,完善自己,使“生活过得更有意义”。材料蕴含“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理,提醒个体不要盲目自信、孤芳自赏,而要开阔视野、寻找参照,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在这方面,“前浪”(高三毕业生)无疑能对“后浪”(高一新生)提供经验借鉴与认识参考。第二段创设情境——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将考场作文限定在特点的交际语境中进行。如何为自己画好像?高三学长要为高一新生谈的,不是居高临下的指导与教诲,而是亲身经历的感悟与思考,发诸肺腑的分享与交流。这些,审题时值得关注,以便精准把握作文要求——文体:书信;对象:即将毕业的高三学生对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内容:分享自己从参照对象中不断审视自己、认识自己、规划自己,即“如何为自己画好像”的感悟与思考。

2020年上海市高考作文题是什么

2020年上海市高考作文题是“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一、上海市高考作文题材料:

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二、上海市高考作文题要求:

1、自拟题目。

2、不少于800字

三、适用地区:

上海。

扩展资料

2020年上海市高考作文题写得出彩的方法:

“2020年本身是人类历史的转折点,今年的作文题没有像往年一样特意规避社会现实问题。”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黄玉峰告诉记者,这个题目也让考生去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如何相处以及人如何自处等问题。

黄玉峰分析,今年这个作文题对考生的阅读面与眼界提出了严峻考验。“这个题是很难套题的,如果是刷题的考生,容易人云亦云,很难出彩。而阅读量大,有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对世界有全面、多元了解的考生,他的文章会有深度和高度。此外要注意在写作时不要脱离自己身边的小事,不要脱离自我,结合自己的经历谈思考,这样的文章相对容易出彩。”

参考资料来源:新京报-高考作文题来了!新高考Ⅰ卷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2020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和2020上海市高考作文题目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本文链接:https://bk.89qw.com/a-1376566/

最近发表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