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游戏 手游攻略
大理祥云县县志中的八景指哪几处
大理祥云县县志中的八景指:
1.最早叫云南的地方云南驿古镇——千年古道、烟雨沧桑,也茶马古道上集市。云南驿作为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是云南较早的一家马帮驿站。
2.洱海卫城,也被当地人称之为祥云古城,位于祥云县县城内,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古云南城”,始建于汉唐,完备于明清,四街八巷的建筑格局,整个城区成回宫格布局,仿佛一枚方印。因东有凤凰山,西有卧龙山遥相呼应,被称为“西座卧龙捧印,东迎彩凤玉书”。洱海卫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由明军指挥赖镇、都督冯城及千百户等官督建,当时取名为洱海卫城。因明军在祥云(当时的云南县)境内设置洱海卫,因而取此名。后因云南县城从云南驿迁至洱海卫,县卫合署一起。1918年云南县改名为祥云县后,洱海卫城也随之改为祥云城。
3.清华洞,从县城出发,沿着清红路往西南走大约3公里,就来到清华古洞,佛教喻“清华”为极乐胜地,此洞清幽,故名。被誉为滇西第一洞。摩崖石刻有“清华洞天”“座卧烟云”“苍穹坐佛”等。清华洞属喀斯特地形石岩溶洞,洞分前洞、后洞。前洞深、宽约30余米,高5米;后洞分二支,深不可测,洞内石花、石笋、石柱甚多,琳琅满目。前洞口右侧顶穹正中,仰视见尺余椭圆形亮光通山顶,称“碟大天”。右侧有小洞3个,时宽、时窄,洞壁大洞套小洞数十个。前洞中主洞位于洞口正中。洞内怪峰突兀、石笋倒挂、悬崖滴乳、落水有声。洞口壁上方有摩岩石刻,计24块,多为明代以来的宫吏及骚人墨客所作。
4.青海湖,位于中国云南省祥云县沙龙镇境内,地处城川坝东南部,西北距县城祥城镇7公里。元代称“青海”,清代称“青龙湖”,因湖水清澈得名,自古就有“青海月痕”之美称。
5.天华山,又名南华山,史称“南华胜迹”,位于云南大理祥云县马街乡棕棚村,由县城至景区的驾车距离约25公里。庵后有一大一小两条形似石龙的钟乳石倒挂于绝壁之上,是为天华山最具特色的景观“石龙倒挂”。天华山道观始建于明代,山崖上依山就洞建有上、中、下三庵古建筑,藏屋露檐,石崖上有一石龙倒挂,宛如神龙从天而降,崖壁上镌刻有“云洱无双地,匡州第一山”十个大字。天华山风景区由仙床云卧、石龙倒挂、石屋天窗、石珠夜明、诸葛营寨、古洞三庵(观音洞、灶君洞、玉皇阁、罗汉洞、四官洞、玉皇洞、太子阁、王母阁)、悬崖滴玉、东西石楼8大胜景和豆大天、仙人脚印、石虎登山、石钟石鼓四大奇观组成。
6.水目山,坐落于楚大高速公路和广大铁路旁的祥云县城西南,水目山是中国开创较早的佛教圣地之一,是汉传佛教禅宗第九代祖师道场、世界第一子孙式舍利塔林圣地、佛门圣物舍利子发掘安放地、南诏国、大理国皇家寺院。
唐宪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南诏国国王劝龙晟下旨由禅宗第九代传人普济庆光禅师到水目山开山建寺。此后,历代出佛产祖,高僧云集,万众皈依,鼎盛时达三千和尚八百尼姑。
世界塔林舍利子、中国南方最早的戒堂、全国罕见的寺抱塔奇观和唐代茶花、宋代龙柏、明代月季等奇异景观及大理国十王剃度、徐霞客寻访、吴三桂求卜、林则徐问道、担当受戒等历史记载,令世人叹为观止。水目山的佛教历史及文化遗产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在世界佛教界具有突出的特点,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7.九鼎山,又名“九鼎云峰”,位于云南祥云县城北10公里原祥城镇与原象鼻乡交界处(现象鼻乡已整体并入祥城镇)。九鼎山属横断山系云岭余脉,因山势险要,山脉有九峰鼎立,故有九鼎山之称。
境内的九鼎寺宇初创于明洪武年间,经正德、嘉靖两度维修,清、民国两代又进行扩建,现寺宇包括土主庙、妙胜阁、华严阁、三教阁、弥陀阁、碧霞庵、古佛洞、毗卢阁、玉峰阁、千花台等殿阁。九鼎山海拔3117米,因九峰并峙,也称九峰山,九峰以形命名,分别为禁足、狮吼、揽霞、招鹤、峨眉、侍仙、中秀、递云、经台。洞有碧霞洞、观音洞、朝阳洞、弥陀洞、隐貌洞、羊毛洞等。九鼎寺前有九鼎山双塔,塔寺相映构成奇观妙景。登九鼎山顶,祥云坝子一览无余。每年农历2月初8为九鼎山“太子会”游客众多,历代游人不绝,是祥云著名风景名胜之一。
8.天峰山,又名“玉笋峰”,俗称“老君山”,或称“老君殿”。位于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普淜镇镜内,主峰海拔2578米,山体呈金字塔状,地势险峻,有高耸其巅,万山拱伏之势。老君殿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为单檐歇山顶的木构建筑,前檐柱为一对双龙抱柱,殿前高悬“道德五千”巨匾,供祀太上老君,故名老君殿。右有石雕功德坊,穿坊而入为雄伟的玉皇阁。下层为长方形歇山顶,上层为八角攒尖顶,无斗拱造型。天峰山是一座以道教为主教,三教合一的建筑群,其中尤以木雕刻著,有“南来道教第一山”,是祥云县的道教名山和主要风景名胜之一。天峰寺外森林茂密,每逢农历2月15日,为普棚天峰山“歌会节”,周边彝族同胞来此“打歌”,众及万人。
贵溪云台山在哪儿
据《龙虎山风景名胜区资料汇编》中记载,“东汉未年(公元124年)道教创始人——张道陵,来云台山修道练功,采药炼丹,在山顶建立供用练功、住宿的庙宇”。因此,云台山成为上清龙虎山十三景点之一。唐朝时庙内就塑有白、李、黄三位仙姑神像。白、李、黄仙姑是道教仙,因此云台山成为道教名山。
云台山主峰海拔858.2米,一峰耸立,万山匍伏。群山环绕,西山、藐菇山、应天山、五台山、天华山,团团簇拥,把云台山绕在中间,犹如攀天柱。登上峰顶,环顾四望,一览众山小。向东望,上饶的灵山,特起凌霄,缥缈如画,下视弋阳圭峰,昂首穹背,形态逼真。东南天华山迎面相峙,恰似锦屏。每当春夏清晨,云雾环山,如海浪,汹涌澎湃。太阳初升,岚光焕彩,皓魄当空,金光万丈,身临其境,仿佛在云山雾海中,有凌虚御风之感,故名“云台山”。
清乾隆二年(1737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游此即兴作诗一首,诗曰:“雨后凭栏,三百里,鄱湖在眼。逍览岭石,千万点,星斗罗胸。”并题“敕封云台山”镌刻石碑保存至今。至清咸丰年间进行规模建造,庙宇非常壮丽,是按古风宫殿式设计,四周用石砌墙,且砌砖过屋脊,分上下两大栋,上栋是道教堂(仙姑殿),建筑奇特,整个殿堂是按隋朝的风格用方块麻石卷成拱形。下栋是观音堂即佛教堂,教堂内可同时容纳几百人做功课,每年打“百子灯”醮就放此堂,道佛两殿,仙佛像精雕细刻,各种花纹图案金朱油漆,殿前还装有玻璃屏障,道佛两教堂正中上盖卷有锅底蓬,柱壁全部涂沫朱红油漆,整个庙内,深幽静寂,香烟缭绕,走入庙内香气扑鼻,使人别有一种感觉令人遗憾的是:民国35年(一九四六年)立冬之日,前来庙宇守“冬”的香客太多,不小心失火,致使两座宝殿建筑付之一炬,只剩下乾隆皇帝御笔留下的“敕封云台山”石碑。
在原云台山老道后裔梅启生为首邀集下,云台山庙宇复兴修建,人们献工送料,于一九八二年建成了一幢四拼小庙,此后几年,香客越来越多,到一九九一年,按原古庙位置落成共贰拾余拼,总占地面积达六百多平方米的简易庙宇,随着香客的增多,云台山寺庙得到逐步发展,暮鼓晨钟,香火旺盛。
云台山风景秀丽,奇峰怪石林立,形象鲜明,神态逼真的景点就有28景,它们不但命名寓意深刻,其传说亦颇为感人。
如“舍身崖”传说舍身可以救母。舍身前要吃七七四十九天斋,每天晚上当天焚香祈祷,夫妻离房净身,而后拜仙佛舍身。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就有两个舍身救母者,舍身后都还活着回家。
山顶有一石,原名鸡公石,传说鸡公石原有嘴,会啼,只因它常带领山下村民家养的鸡群去田间吃庄稼,村民们怨声载道,此事被天神察觉,便派雷公把它的嘴截掉了,从此鸡公便不再啼了,更不能去祸害村民了,如今的鸡公只能默默地屹立云台山头。
再若“中子岩”,传说来庙朝香求子的夫妇,在岩前四五尺的地方背向岩洞,从胯下将铜板(古币一种)或石子投入洞中,若是连中三次,便能得子。
诸多景观不胜枚举,故特附二十八景于下:
1、龙须进2、鸡公石3、舍身崖4、中子岩5、梳妆台6、清风洞7、脚盆石8、门楼石9、马鞍石10、仙足迹11、马蹄迹12、仙人缸13、猿猴石14、如意峰15、悟空峰16、观音岩17、雷公石18、神道石19、颂经石20、文笔石21、晴雨台22、白鹤石23、象头石24、狮子石25、磨盘石26、仙人墓27、一线天28、仙妇岩
云台山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动物有飞鸟近百种,兽类三、四十种,常见的有野猪、麂、水麂、山羊、山鸡、猴等。山间满布绿竹山花野果,不仅四季常青,而且长年都有鲜花盛开,春夏有山梨花,红、黄、蓝三色杜鹃花,秋季有金针花、山茶花、野菊花,以及似火的枫叶,冬季有腊梅花,真乃一个天然大花园,植物的种类有近400种,其中珍稀树种有黄山松、水杉、南国红豆杉等等,人们行走在山谷道中,清风拂面,花香扑鼻,鸟儿秋蝉,尽情欢唱,在山顶观云海看日出,心胸博发。由于自然风景奇特,气候宜人,特别是盛夏,凉爽非常,山上平均气温在18-25摄氏度之间,是人们理想的休闲、旅游、避署的胜地。
信息来源:鹰潭市人民政府
从沈阳去丹东的天华山,火车站哪一站下车比较近
丹东站拉~
去宽甸还是应该从丹东走。有直达的旅游客车呢。很方便,很干净,如你想从凤城走,那边的车很少的,而且大部分都是私人的车,卫生条件难以信任.
现在丹东所有的公交车,全部国有了,很正规的.可以放心乘坐.
- 上一篇:洗头的方法(洗头正确方法。)
- 下一篇:许冠杰死了吗(许氏四杰谁死了吗)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