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游戏 手游攻略
记金华的双龙洞的主要内容
《记金华的双龙洞》主要讲了作者在春夏交接之际,游玩浙江的双龙洞。课文按游览顺序,依次写了去金华双龙洞的路上、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通过对这一系列看到的景色的描写,表达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日记体游记,记叙了作者叶圣陶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是按游览顺序记叙的。先写沿途所见的美景;继而写外洞的洞口、外洞;再写孔隙;最后写内洞,是按空间顺序写的。表达了作者叶圣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
文中描绘景色的句子,运用了对比、比喻、夸张的手法,引导学生仔细赏析、体会。如“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要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作者通过心理活动的描写,把双龙洞的内洞入口处低矮狭窄的奇异景象非常生动地反映出来。
按两点线索写的。一条是作者的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来写。是“顺”的线索;另一条是泉水、溪水的来路,是“逆”的线索。两条线索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不仅使全文脉络清楚,而且使事物的方位、方向和作者观察的移动线索及角度都非常清晰。
叶圣陶的《记金华的双龙洞》原文
记金华的双龙洞
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公路盘曲而上.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wù)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洞外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内洞漆黑一片,什么都看不见.虽然工人们提着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像.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有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间房子那么大,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金华的双龙洞的传说
传说,古代婺州连年大旱,民不聊生,青龙和黄龙知后,偷来天池水,拯救了百姓,却因触犯天条被王母娘娘用巨石压住脖颈,困在双龙内洞,但双龙仍顽强地仰头吐水,清澈泉水至今潺潺不绝。
双龙洞海拔约520米,由内洞、外洞及耳洞组成,洞口轩朗,两侧分悬的钟乳石一青一黄,酷似两龙头,两龙头在外洞,而龙身却藏在内洞,故名“双龙洞”。
扩展资料
宋代著名学者方凤在《金华洞天记》中认为“双龙”在内洞:“伛偻踏水入内洞,有形蜿蜒,头角须尾,凡二,屈蟠隐见,爪尖皆白,石如玉,所谓双龙也。”
现代作家叶圣陶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也持此说:“内洞的景物,首先当然是蜿然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双龙洞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北郊的金华山西南山麓。林海莽莽,水流潺潺,年平均气温比城区低6℃。是一处以山岳森林为背景。地下悬河、岩溶奇观、赤松祖庭为特色。观光旅游、康体休闲、避暑纳凉、海外朝圣为主要功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双龙洞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