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游戏 手游攻略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知识,包括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是什么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是酵母菌是常用于酿酒和面食膨化的食品工程菌。
1、酵母菌培养:每天对一瓶培养基用0.25g的干酵母粉在酒精灯旁进行等质量无菌接种,接种密度约为6×107个/mL。这样7个培养基中的初始种群密度基本一致。
接着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到30℃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七天后第一天培养的酵母菌就培养了7天,而第七天培养的就只培养了1天。培养结束后将所有培养基放到4℃低温保存,在这个温度下酵母菌即停止生长,短时间内又不会死亡。
2、培养液的稀释与染色:实验前分别取1mL摇匀的培养液加入到已经盛有48mL蒸馏水的锥形瓶中,再加1mL0.2%亚甲基蓝水溶液,使原培养液稀释50倍。亚甲基蓝可以使死细胞染成蓝色,而活细胞不会,可以帮助我们在显微镜下区别死活细胞。
3、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血细胞计数板是一个特制的加厚载玻片,由中间“H”形的导流槽将计数板分成了两个台面,每个台面上各有一个计数室。通过在显微镜下对计数室中酵母菌细胞或其他细胞进行计数,可以计算出原培养液中细胞的密度。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应该满足阶型曲线的关系。
(1)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培养的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2)在理想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J”型曲线;在有限的环境条件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S”型曲线。在恒定培养液中当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还会转而下降直至全部死亡(营养物质消耗、代谢产物积累及pH变化所致)。
(3)计算酵母菌数量可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显微计数法。
(4)本实验不需要专门设置对照实验,因不同时间取样已形成对照;需要做重复实验,目的是尽量减少误差,需对每个样品计数三次,取其平均值。
(5)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
(6)制片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
(7)制好装片后,应稍待片刻,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计数。
(8)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遵循“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计数。
(9)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稀释培养液重新计数,以每小方格内含有4~5个酵母细胞为宜。稀释培养液时要进行定量稀释,便于计算。
培养液基本内容:
中文名称:培养液,英文名称:culturemedium,其他名称:培养基,定义:用于进行组织或细胞培养的介质之统称。
Parker等根据氨基酸和维生素等物质的生理含量制备出一种基本培养液,后来Eagle等对来源于人的细胞株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后发现胞质内的氨基酸及维生素的含量比基本培养液中大1-5倍,而且其中谷氨酰胺等13种氨基酸和8种维生素是必需的。
于是将这些物质的浓度调整到接近细胞质内含量的水平,制成了最低必需培养液(Eagle’sminimumessentialmedium,MEM),是常用的培养液。应用学科:细胞生物学(一级学科);细胞培养与细胞工程(二级学科)。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是什么
是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可以根据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轴做曲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
探究思路:
进行酵母菌的计数。对一支试管中的培养液(可定为10ml)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是非常困难的,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
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盖玻片下,培养液厚度为0.1mm,可算出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的公式:2.5×104x(x为小方格内酵母菌数)。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