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百科游戏 手游攻略

瘦西湖的由来 瘦西湖的由来简介

百科 2025-10-21 12:01:23 手游攻略 阅读:5521次

扬州瘦西湖的由来

清朝初年,杭州诗人汪沆作诗:“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从此,“瘦西湖”之名被流传至今。

瘦西湖的由来 瘦西湖的由来简介

为什么叫瘦西湖的由来

钱塘诗人王陵来到扬州,他饱览了这里的美景后,与家乡的西湖作了一番比较,并写了一首诗:“垂柳继续拾野草,野牙虹桥画卷。”也是卖金的锅,所以应该叫瘦西湖。“瘦西湖”之名最早记载于清初吴起的《扬州主张序》:“城北一河,通平山堂,名瘦西湖,本名胡宝。“乾隆元年(1736年)

瘦西湖,原名胡宝湖,位于江苏省扬州市西北郊,总面积2000亩,水域700亩,旅游区100公顷。到了清代康干时期,基本格局已经形成,并有“园林之盛,天下第一”的美誉瘦西湖主要分为14个景点,包括吴婷桥、二十四桥、莲花池和钓鱼台。“垂柳继续拾残草,雁牙虹桥燕燕画卷。也是卖金的锅,所以应该叫瘦西湖。”描述了瘦西湖的风光和繁华。在诗人眼里,扬州和杭州一样繁华,所以被称为“卖金锅”。通过与杭州西湖的对比,认为瘦西湖这个名字确实形象贴切。“瘦”字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它不同于杭州西湖的雍容华贵和大气磅礴,却又展现了扬州西湖的瘦、细、雅。“天下三十个西湖中有六个”,唯有扬州西湖,以其清秀婉约的韵味,独树一帜于其他湖泊,占据了一个恰如其分的“瘦”字。从此“瘦西湖”之名流传至今。

这首诗的作者王陵,生于清朝康乾盛世,却有如此大的勇气写出这样一首讽刺社会奢靡风气的诗。正是因为作者难得的社会责任感,这首诗流传至今,依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扬州瘦西湖”这个名字的来历是怎样的

瘦西湖名称的来历,是乾隆年间寓居扬州的诗人汪沆的一首感慨富商挥金如土的诗作:“垂柳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史料记载,瘦西湖原名保障湖,清乾隆年间,扬州的盐业兴盛,瘦西湖由于年长日久,湖心淤塞,盐商便出资疏浚,并在东西岸兴建起许多亭台楼阁。

瘦西湖在清初便已得名,大概意思是因为其水道弯曲狭长,并地处扬州城的西北,故称为“瘦西湖”。

瘦西湖在清代康乾时期已形成基本格局,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瘦西湖主要分为14大景点,包括五亭桥、二十四桥、荷花池、钓鱼台等。

瘦西湖是由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不同时代的城濠连缀而成的带状景观,并始终与大运河保持着水源相通的互动关系。

乾隆元年(1736),钱塘(杭州)诗人汪沆慕名来到扬州,在饱览了这里的美景后,与家乡的西湖作比较,赋诗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诗中描述了瘦西湖一带的景致与繁华,在诗人眼中,扬州和杭州一样,市井繁荣,故称“销金锅子”,并通过与杭州西湖的对比,认为瘦西湖之名确实形象而贴切。

本文链接:https://bk.89qw.com/a-1394028

最近发表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