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游戏 手游攻略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治疗痛经的最快土偏方,以及治疗痛经的最快土偏方中药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治疗痛经的偏方有哪些
痛经是女性较为常见的病症,这种疾病会对身体造成很多不利的影响,而且一旦发病让人痛苦万分,那么治疗痛经的偏方有哪些?治疗痛经有什么偏方?治疗痛经的偏方有很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下面就来详细了解具体内容吧。
1、中药香薰偏方
取食盐,艾叶各等量,米醋适量,先将食盐,艾叶碾为粗末,加入米醋适量,炒热装入白布袋中,制成熨袋备用,取炒热的食盐,艾药袋置于患者脐部熨之,待温后将药物温敷于脐孔上,外用纱布扎紧固定,每日敷一次。直至疼痛消失为止。
2、精油香薰偏方
偏方1:取甜杏仁油16毫升,鼠尾草精油2滴,玫瑰精油2滴,依兰精油2滴,檀香精油2滴,将所有精油混合均匀,取适量轻轻按揉腹部,每次按揉5-10分钟,每日按揉一次。
偏方2:月见草精油15毫升,玫瑰精油5滴,洋甘菊精油4滴,将所有精油调配均匀,涂于下腹部后热敷,每次十分钟,每日热敷一次。
偏方3:甜杏仁油16毫升,鼠尾草精油2滴,茴香精油3滴,依兰精油2滴,橙花精油2滴,将所有精油调配均匀,热敷于下腹部,每次约敷10分钟,每日一次。
3、香薰疗法的好处
用中药或精油香薰疗法,可以帮助缓解子宫肌肉的痉挛,收缩,帮助减轻疼痛,有助于缓解女性经期下腹痉挛疼痛或持续性坠痛,腰骶部酸痛等不适。
4、外敷偏方
乌药砂仁熨
药材组成:乌药,砂仁,木香,延胡索,香附,甘草各等量。
用法:将所有药材加药酒翻炒后用纱布包好,熨小腹半小时。
主治:寒湿凝滞型痛经,症见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喜暖,色黯有块,畏寒便溏。
5、盐酒熨
药材组成:生盐250克,白酒适量。
做法:将生盐放入锅中炒热,入白酒和匀,再炒片刻,用布包好,趁热熨于肚脐,小腹部,每日3次,每次20-30分钟,连熨数日。
主治:寒湿凝滞型痛经,症见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喜暖,色黯有块,畏寒便溏。
6、肉桂茱萸茴香敷
药材组成:肉桂10克,吴茱萸20克,茴香20克。
做法:将三味药材共研成细末,用白酒适量炒热,以不烫皮肤为度,趁热敷于肚脐,用胶布固定,每月行经前敷3日即可。
主治:寒湿凝滞型痛经,症见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甚至牵连腰脊疼痛,畏寒便溏。
7、食疗偏方
山楂桂枝红糖汤
食材:山楂肉15克,桂枝5克,红糖30-50克。
做法:将山楂肉,桂枝装入瓦煲内,加清水2碗,用文火煎剩至一碗时,加入红糖调匀,煮沸即可。
功效:温经通脉,化瘀止痛,适用于女性寒性痛经,面色无华者饮用。
8、酒浸核桃仁
食材:青核桃仁3kg,黄酒5kg,红糖1kg。
做法:将青核桃仁和红糖倒入黄酒中,浸泡24小时后,将核桃仁晒干备用,可经常服食。
主治:寒凝血淤型痛经,症见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喜暖,色黯有块,畏寒。
9、韭菜红糖饮
食材:韭菜350克,红糖50克。
做法:先将韭菜洗净,捣烂取汁,再将清水煮沸,放入红糖,再兑韭菜汁饮用即可,每日一次,连服2-3日,每次饮服后俯卧休息片刻。
主治:气血不足型痛经,症见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或少腹及女性私处空坠感。
10、艾叶鸡蛋汤
食材:生姜15克,艾叶10克,鸡蛋2个。
做法:将三味食材一起放入锅中,加入2大碗清水煮至蛋熟,去蛋壳用文火煎煮至药液大半碗,食蛋喝汤。
主治:寒湿凝滞型痛经,症见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喜暖,色黯有块,畏寒便溏。
11、如何预防痛经
1、预防痛经,日常要做到均衡的饮食,虽说饮食并不能完全消除你痛经的问题,但是却对改善体育有很大的帮助的。日常多吃一些蔬菜,少吃垃圾食物,在经期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吃点甜食缓解经期疼痛的感觉。
2、服用钙、钾及镁矿物,钙、钾及镁矿物对缓解痛经的问题有很大的帮助,由其是对于经期的女性可适当的服用一些这类的矿物质。
3、经期不要喝咖啡,不要喝太浓的茶,这些饮料值都会使人的神经变得紧张,从而引起经期不适的感觉。
4、避免生气,女性处于经期的时候要学会调理好自己的情绪,避免情绪起伏过大,避免过悲,或过怒。
5、喝点红糖,红糖对于女性来说可是一个好东西,经期的时候,女性可适当的喝点红糖。
6、注意保暖:由其是痉挛及充血的骨盆部位更要做好保暖的工作,日常尽量少穿露背装,保持腰部,腹部,脚部的温度。
7、运动,严格上说经期的时候是不能运动的,但如果你可以在经期来临的前几天做一些适度的运动,对于缓解你经期疼痛的感觉将会有很大的帮助的。
8、利尿剂:利尿剂虽然可以缓解女性经期肿胀不适的问题,但利尿剂同样也会把女性体内的矿物质带走,而引起女性更多的经期不适感,所以经期的时候最好不要使用利尿剂。
9、适当的服用止痛药:止痛药可以缓解经期疼痛的作用,但是止痛药对胃的危害很大,所以如果没有必要的话,就不要服用了。
10、恋上瑜伽,瑜伽是现代女性最喜欢的一种运动,瑜伽可以让女性变得更加的气质,同时对于有痛经问题的女性,也可以利用瑜伽来缓解疼痛的感觉。
12、如何缓解痛经
1、饮食均衡:多吃健康营养的食物,比如蔬菜、水果、鸡肉、鱼肉,这些食物十分有利于女性保健。日常饮食中,采取少食多餐的进餐方式可以帮助降低经痛的程度。
2、补充矿物质:女性体内如果缺乏某些矿物质,同样会引发痛经或者加重痛经的程度,因此在平时女性一定要注意多补充些钙、镁等矿物质,它们能够帮助你缓解痛经。
3、避免咖啡因:所有含有咖啡因的食物以及饮品都应该避免,无论是咖啡、茶、可乐还是巧克力,这些食物中都含有大量的咖啡因,会让你神经过分紧张。特别是在经期,过于紧张的情绪是导致你出现痛经的罪魁祸首。
4、禁酒:如果在月经期间出现水肿的现象,应该彻底禁止饮用酒精类的饮品。因为酒精会加重水肿的现象。同时,酒精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雌激素水平的变化,扰乱正常的月经周期。
5、保持温暖:在月经期间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到位,保持身体暖和可以加速血液循环,并松弛你的肌肉,尤其是痉挛及充血的骨盆部位。经期要多穿衣物保暖,另外喝热的药草茶或热柠檬汁可以让你舒服些。
13、痛经怎么快速解决
1、服用止痛药:当经痛开始时,女性可以用牛奶或食物一起服用止痛药。止痛药约在20-30分钟后起效,且持续12小时。这种方法不建议长期使用。
2、艾灸法:选用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将艾条悬放在距离穴位3cm左右的高度,使局部温热而无灼痛。每穴10-15分钟左右,以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3、按摩法:病用双手掌互相摩擦,直至发热,在脐下小腹部沿顺时针方向按摩大约200次。或点揉足三里、三阴交穴,各1分钟。
4、热敷法:下腹部热敷有助于缓解子宫痉挛,促进腹部的血液循环,能够缓解痛经。如果用加热的中药热敷,活血通络、行气止痛的效果会更好。
14、痛经食疗方法
1、姜枣红糖水
材料:生姜、大枣、红糖各30克。
做法:将前两味洗净,干姜切碎末,大枣去核,加红糖煎,喝汤,吃大枣。
功效:具有温经散寒功效。适用于寒性痛经以及黄褐斑。
2、山楂桂枝红糖汤
材料:山楂肉15克,桂枝5克,红糖30克。
做法:将山楂肉、桂枝装入瓦煲内,加清水2碗,用文火煎至l碗时,加入红糖,调匀,煮沸即可。
功效:具有温经通脉,化淤止痛功效。适用于女子寒性痛经症及面色无华。
3、韭汁红糖饮
材料:鲜韭菜300克,红糖100克。
做法:将鲜韭菜洗净,沥干水分,切碎后捣烂取汁备用。红糖放入铝锅内,加清水少许煮沸,至糖溶后兑入韭菜汁内,即可饮用。
功效:具有温经、补气之功效。适用于气血两虚型之痛经,并可使皮肤红润光洁。
4、姜汁薏苡仁粥
材料:干姜10克,艾叶10克,薏苡仁30克。
做法:将前两味水煎取汁,将薏苡仁煮粥八成熟,入姜、艾汁同煮至熟。
功效:具有温经、化瘀、散寒、除湿及润肤功效。适用于寒湿凝滞型痛经。
5、月季花茶
材料:夏季或秋季采摘的月季花花朵,以紫红色半开放花蕾、不散瓣、气味清香者为宜,泡之代茶。
功效:具有行气、活血、润肤之功效。适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等症。
6、黑木耳红枣饮
材料:黑木耳30克,红枣20枚。
做法:将黑木耳、红枣洗净。红枣去核,二味加水煮沸,去渣服用。
功效:具有补中益气,养血止血,美肤益颜功效。适用于月经过多,贫血及身体虚弱者。
治疗痛经的小偏方
作为女人,月经如期而至会让我们感到非常踏实,但是对于部分女人,痛经让她们痛苦不堪,严重者还会出现呕吐、面色苍白、冷汗淋漓等,影响生活和工作。痛经一般出现在行经前后和行经期间,表现为腹痛、腰酸、下腹坠胀等。疼痛的部位一般位于下腹部,有时也会延伸至背部和大腿上部。痛经有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之分。原发性痛经是指在月经初潮和初潮后不久出现,且无生殖器病变,多见于未婚或未产妇女;继发性痛经是指因生殖器病变引起的痛经,如子宫内膜异位和急慢性盆腔炎都可以引起痛经。
症状:小腹坠胀、痉挛性疼痛、恶心、呕吐、眩晕等。
治疗痛经的小偏方:
1、南瓜红花汤
原料:南瓜蒂l枚,红花5克,红糖32克。
制法:将南瓜蒂和红花煎两次,再将糖放入其中,待其溶化,在月经来前两天服用。
功效:红花可以活血通经、散疲止痛,常用于闭经、痛经、恶露不行、跌打损伤的治疗。
治疗痛经的中药足浴小偏方:
1、艾叶生姜方治疗畏寒肢冷
原料:艾叶60克、生姜30克、当归15克、川芎20克。
制法:将以上药物一起放入锅中,加适量的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倒人泡脚捅中。先熏蒸,后泡脚30分钟,每晚一次,在经前10天开始泡脚,直至经期结束。
功效:此种方法主治痛经伴有小腹疼痛、经色紫黑伴血块、畏寒肢冷。
2、益母草元胡足浴方治疗腹部胀痛
原料:益母草100克、元胡30克、桃仁30克、红花15克、白芷10克。
制法:将以上药物一起放入锅中,加适量的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倒入泡脚桶中。先熏蒸,后泡脚30分钟,每晚1次,在经前10天开始泡脚,直至经期结束。
功效:此方主治痛经伴有腹部胀痛,经色紫暗拌血块。
3、丹参艾叶水温经散寒
原料:丹参50克,艾叶30克,桃仁、小茴香各20克。
制法:将上述药加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倒入盛有2000毫升开水的盆中。先熏蒸,后泡脚,每次熏泡40分钟,每天1次,月经前10天开始,14天为一个疗程。
功效:此方温经散寒,活血止痛,主治畏寒肢冷、经色黯黑夹血块、小腹疼痛。
治疗痛经的偏方
治疗痛经的偏方有很多,如姜艾薏苡仁粥、益母草香附汤、山楂桂枝红糖汤等,服用前最好咨询医生的意见。
治疗痛经的偏方
痛经是指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并全身不适,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和工作。因此,女性要引起重视,发现有痛经现象应及时治疗。民间流传很多治疗痛经的偏方,最好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服用。
1、姜艾薏苡仁粥
干姜、艾叶各10克,薏苡仁30克。将前两味水煎取汁,将薏苡仁煮粥至八成熟,入药汁同煮至熟。具有温经、化瘀、散寒、除湿及润肤功效。适用于寒湿凝滞型痛经。
2、益母草香附汤
益母草、香附各100克,鸡肉250克,葱白5根。将葱白拍烂,与鸡肉、益母草、香附加水同煎。饮汤,食鸡肉。适用于痛经,并能光艳皮肤。
3、山楂桂枝红糖汤
山楂肉15克,桂枝5克,红糖30-50克。将山楂肉、桂枝装入瓦煲内,加清水2碗,用文火煎剩1碗时,加入红糖,调匀,煮沸即可。具有温经通脉,化瘀止痛功效。适用于女性寒性痛经症及面色无华者。
4、姜枣红糖水
干姜、大枣、红糖各30克。将前两味洗净,干姜切片,大枣去核,加红糖煎。喝汤,吃大枣。具有温经散寒功效。适用于寒性痛经及黄褐斑。
5、姜枣花椒汤
生姜25克,大枣30克,花椒100克。将生姜去皮洗净切片,大枣洗净去核,与花椒一起装入瓦煲中,加水1碗半,用文火煎剩大半碗,去渣留汤。饮用,每日一剂。具有温中止痛功效。适用于寒性痛经,并有光洁皮肤作用。
6、韭汁红糖饮
鲜韭菜300克,红糖100克。将鲜韭菜洗净,沥干水分,切碎后捣烂取汁备用。红糖放铝锅内,加清水少许煮沸,至糖溶后兑入韭汁内即可饮用。具有温经、补气功效。适用于气血两虚型痛经,并可使皮肤红润光洁。
7、山楂葵子红糖汤
山楂、葵花子仁各50克,红糖100克。以上用料一齐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同煎或炖,去渣取汤。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胃,和血悦色功效。适用于气血两虚型痛经症。此汤宜在月经来潮前3-5日饮用,止痛、美容效果更佳。
治疗经痛的穴位
1、子宫穴
穴位位置:子宫穴位于下腹部,脐下一横掌处(脐下4寸)正中。左右旁开四横指(旁开正中线3寸)的距离各有一点即是此穴。
按摩功效:点揉子宫穴,刺激子宫穴是直接针对女性生殖器的调理手法,疗效显著,具有活血化淤、理气止痛的作用。
按摩方法:用双手食指、中指按压住两旁子宫穴,稍加压力,缓缓点揉,以酸胀为度,操作5分钟,以腹腔内有热感为最佳。
2、三阴交穴
穴位位置: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按摩功效:按揉三阴交,具有交通心肾,引火下行的作用,对所有妇科疾病疼痛均有缓解作用。
按摩方法: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三阴交穴,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再换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三阴交1分钟。
3、血海穴
穴位位置: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有一块隆起的肌肉,肌肉的顶端就是血海穴。
按摩功效:揉按血海穴,具有引血归经,治疗血分诸病的作用,按压血海穴能够缓解月经期的小腹疼痛。
按摩方法:两个大拇指重叠按压这个穴位,痛经的时候通常左腿也会一起痛,多刺激左腿。要是在腰上放一个暖水袋效果会更好。
4、太冲穴
穴位位置:脚大趾与第二趾之间。
按摩功效:揉太冲,具有明显疏肝止痛的作用,不仅可以治疗痛经,还可以治疗其他妇科疾病。
按摩方法: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冲穴,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再换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冲穴1分钟。
痛经吃什么好
痛经吃什么好?女性朋友在月经期间做到“三高”饮食,可以有效地帮助缓解痛经。
1、高钙。钙有助维持人体的正常凝血功能和神经传导功能,使肌肉能够正常收缩和舒张。研究发现,补钙可有效缓解紧张和肌肉痉挛,甚至可以预防经前情绪烦躁等问题。钙的主要食物来源是各种乳制品,如牛奶、酸奶等,以及某些豆制品和绿叶菜。
2、高镁。研究表明,有45%的痛经患者体内的镁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镁能启动体内多种酶,能抑制神经兴奋,并参与蛋白质合成、肌肉收缩和体温调节。另外,镁还影响人的情绪,体内缺乏镁,可能会使人的情绪趋于紧张,增加紧张激素的分泌,导致发生痛经。镁的食物来源丰富,豆类、坚果、粗粮等都是镁的好来源。
3、高欧米伽3脂肪酸。这种脂肪酸可保持皮质醇和肾上腺素等激素的平衡,有助摆脱经前综合征易怒情绪。三文鱼、沙丁鱼和金枪鱼等深海鱼富含的欧米伽3脂肪酸。
痛经是怎么回事
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与排卵、月经期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增多密切相关,而继发性痛经多见于生育后女性及中年女性,常因盆腔炎症、肿瘤或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从发病的过程来看,继发性痛经发病的时间比原发性痛经要长,症状也较为复杂。多数的继发性痛经往往在经前不久开始,延续到整个月经期,至月经干净后才慢慢消失。
引起痛经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1、子宫颈管狭窄:女性宫颈管狭窄会导致经血外流不通畅而产生疼痛,即出现痛经。
2、子宫发育不良:子宫发育不良会导致血液供应异常,造成子宫内缺血、缺氧而引起子宫肌肉痉挛收缩,从而导致痛经。
3、子宫位置异常:子宫极度后屈或前屈都会妨碍经血的正常排出,进而导致痛经的现象。
4、妇科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等会影响经血外流不通畅而导致痛经。
5、避孕工具:如果体内存在避孕工具,尤其是宫内节育器,常常会使痛经的程度加重。
6、情绪不稳定、压力过大:精神处于过度紧张的状态,对疼痛更显得敏感。
7、作息不规律:生活作息不规律容易引起内分泌失调,常表现为月经不调和痛经。
8、嗜好烟酒:烟和酒的成分都会对月经的生理过程有干扰因素,容易导致痛经的发生。
9、剧烈运动:经期剧烈运动可能使经血从子宫腔逆流入盆腔,造成子宫内膜异位,引起痛经。
10、遗传因素:痛经可能会遗传,女性发生痛经与母亲痛经有一定的关系。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