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百科游戏 手游攻略

什么是西安事变(什么是西安事变它的和平解决有什么历史意义)

百科 2025-10-20 22:41:09 手游攻略 阅读:4645次

最近很多小伙伴在找什么是西安事变的相关内容,以及什么是西安事变它的和平解决有什么历史意义对应的知识点,劳动晚报小编为大家整理一下《什么是西安事变》的相关资讯,另外还找了一部分有关《什么是西安事变它的和平解决有什么历史意义》的内容,文章篇幅比较长,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 1、西安事变是什么意思呀
  • 2、西安事变,发生在哪一年哪1月哪一日?又称什么。
  • 3、西安事变背景和结果是什么

西安事变是什么意思呀

西安事变也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为逼蒋联共抗日而拘捕蒋介石,实行的一次兵谏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在西安华清池发动“兵谏”,扣留了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介石,时称“西安兵谏”。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主导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第二次国共合作(党外合作)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成为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例句】:西安事变时,国民党中央军驻在潼关以东,准备进攻东北军和西北军。

西安事变,发生在哪一年哪1月哪一日?又称什么。

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12月12日,又称双十二事变。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扣留了蒋介石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

1935年,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第七次代表会议,着重讨论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问题。

1936年8月15日,共产国际要求中共与蒋介石进行和谈。

张学良在延安秘密会见周恩来后,双方在1936年9月正式签订了《抗日救国协定》。

什么是西安事变(什么是西安事变它的和平解决有什么历史意义)

1936年10月至12月间,张学良屡次向蒋介石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要求,都被拒绝。同时,蒋介石密令剥夺张学良、杨虎城的“剿共”兵权。

1936年12月12日5时,东北军活捉蒋介石,西安事变正式爆发。

1936年12月24日,蒋介石签订六项协议,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主张。

西安事变背景和结果是什么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接下来分享西安事变背景和结果。

西安事变的背景

西安事变的爆发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张将军在抗争时期主张的“攘外安内”政策,因与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相左而直接导致了西安事变的爆发。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并建立伪满洲傀儡政权,导致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张学良、杨虎城出于爱国之情接受了中共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蒋介石不接受联共抗日的主张,亲临西安督战,致使张、杨处于抗日不能,“剿共”不愿,苦谏无效的境地。所以爆发了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停止了"安内攘外"政策,迫使国民政府进行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苏联所期望的抗日统一战线。

西安事变的结果

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在西安华清池发动兵变。扣留了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即蒋介石),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主导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停止了“安内攘外”政策,迫使国民政府进行国共第二次合作,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西安事变相关人物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号毅庵,籍贯辽宁省盘锦市,是国民革命军将领,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将领。

杨虎城(1893年11月26日-1949年9月6日)民国陕军将领。曾发动西安事变,2009年9月10日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什么是西安事变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什么是西安事变它的和平解决有什么历史意义、什么是西安事变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链接:https://bk.89qw.com/a-1413162

最近发表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