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游戏 手游攻略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南朝四百八十这个问题,南朝四百八十寺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南朝时期,到底为什么会出现“四百八十寺”
四百八十寺来自于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说南朝时期,佛教信仰盛行的现象。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中国的传播最为广泛,根据推断佛教应该是在东汉时期传入中国的,在南北朝时期,佛教的发展达到了一个小高潮,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开始出现了系统化趋势,加上从东汉末年开始,战乱不断,给百姓带来了很多的灾难,也因此给佛教盛行提供了环境。
在佛教才传入中原时,结合了中国文化特色,渲染了“生死轮回”,“因果报应”这些思想,对于身处战乱的百姓们,这一套思想显然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在南朝时期,信仰佛教就像现在的流行文化一样,特别是文人,士大夫这个阶层的人,他们普遍比较推崇佛教。
因为宗教思想也是哲学思想的一种,当时的这些贵族阶层们就很喜欢研究佛理,甚至有统治者想要借助佛教思想来稳固自己的统治,要让一个东西流行起来,上行下效远比从下层慢慢往上传播要容易得多,所以当时民间信仰佛教的百姓也很多,另外还有官方组织对佛理进行研究。
南朝中对佛教最为推崇的政权是南齐和南梁,南齐政权是在佛理思想上非常的推崇,齐武帝萧赜,宣王萧子良对佛学理论就有非常深入的研究,不但著作有诠释佛教内容的典籍,还能设坛讲法,宣扬佛学。
而题目中所说道的四百八十寺,则和南梁皇帝萧衍有很大的关系,前面的这些人只是推崇佛教,研究佛学,而萧衍对佛教已经到了痴狂的地步,自己就曾经四度出家,在全国推广佛教信仰,在他执政的四十多年里,南梁就出现了十多万的僧侣,仅仅只是南梁的都城就有佛寺五百多处,这个四百八十寺都还是往少里讲了。
萧衍推崇佛教,百姓并没有多大受益,甚至搞得民不聊生,他是皇帝却四度出家,国不可一日无君,每次大臣们要让萧衍还俗,就得捐一大笔功德钱,这些大臣们也只能去搜刮百姓的钱财,僧人在当时是不用上税的,很多寺院有十分丰厚的私产,所以在当时出家当和尚成了很多人的选择。
因此,南朝之所以会出现四百八十寺,主要还是因为统治阶级的推崇,南梁萧衍笃行佛教,给当时修建佛寺助力不小,但是最后佛祖也没有保佑萧衍,他被侯景推翻后,软禁起来,活活饿死了。
南朝四百八十寺是什么意思
南朝四百八十寺是说到处是香烟缭绕的寺庙,“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是虚指数。
诗句出唐朝诗人杜牧《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盖极言南朝寺庙之多。
南朝由于佛法兴盛,帝王提倡佛教而造寺塔者颇多,其后妃、公主兴造寺塔之风尤盛,故南朝寺院林立,且以木材构筑者居多,绝大部分佛寺皆在都城建康(今南京)。
扩展资料:
《江南春》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杜牧特别擅长于在寥寥四句二十八字中,描绘一幅幅绚丽动人的图画,呈现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的启迪。
诗一开头,就像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焕的说法是对的,这是出于文学艺术典型概括的需要。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后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从前两句看,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该是晴天的景象,但这两句明明写到烟雨,只是因为千里范围内,各处阴晴不同。
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南朝”二字更给这幅画面增添悠远的历史色彩。“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
《江南春》反映了中国诗歌与绘画中的审美是超越时空的、淡泊洒脱的、有着儒释道与禅宗“顿悟”的思想,而它们所表现的多为思旧怀远、归隐、写意的诗情。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南朝四百八十寺
百度百科-江南春(唐代杜牧诗作)
南朝四百八十寺中的“南朝”指的是哪里
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朝是今南京市。
东晋后在建康(今南京)建都的宋、齐、梁、陈四朝合称南朝。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京都有佛寺五百多座)。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大概数字。
原诗:
《江南春》唐代: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释义:
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如今有多少笼罩在这蒙蒙的烟雨之中。
扩展资料:
229年,吴大帝孙权在秣陵建都,改为建业。南京从此崛起,使中国的政治中心走出黄河文化板块的格局,引领了长江流域及整个中国南方地区的发展。此后,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均相继在此建都,故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称,今南京图书馆和六朝博物馆下均保留有建康城遗址。
六朝时期的建康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达百万,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衣冠南渡使汉民族在南京保存了华夏文化之正朔。六朝南京城和罗马城并称为“世界古典文明两大中心”,以建康为代表的南朝文化,在人类历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六朝建康城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首开都城中轴对称布局的先例,其平面布局、建筑形制对后世影响深远,并深刻影响到东亚各国。六朝皇宫台城,为北魏都城以及东亚各国争相效仿,上承秦汉下启隋唐,深远影响了后世都城建设的形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京(江苏省省会、副省级市)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