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游戏 手游攻略
音乐欣赏课怎么上
上音乐欣赏课的方法为: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将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变革、注重情感的交流体验。
1.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
音乐欣赏课可以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演奏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为例,这不仅可以做到声像结合、试听结合,引导学生做多种形式的参与及感受,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获取知识并培养能力。
2.将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变革
音乐欣赏课可以将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变革,改变以教师教授为主,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而应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
通过教师简明、生动活泼的讲解提示,将听者从原本对音乐无意识的“听”进入对音乐内涵的感觉和理解,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感受、体验、听赏,并发展想象力和丰富情感,使人的精神生活得到极大地满足,身心得到健康协调的发展。
3.注重情感的交流体验
音乐欣赏课应注重情感的交流体验。教师在教学时在接受音乐背景知识的基础上加上自身的演奏或演唱,这种面对面的交流能激起学生的审美兴趣、审美想象和审美情感上的共鸣。学生的审美心理活动始终处理积极兴奋的状态,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像,进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怎样上好音乐欣赏课
欣赏教学课堂,如果单纯地让学生聆听音乐,学生的兴趣不高,且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只有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抓住他们的兴趣点,方能吸引学生专注地聆听音乐,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明确小学音乐欣赏的目的,是吸引学生了解音乐,熟悉音乐,进而演绎音乐,创造音乐。我在欣赏教学中以故事形式教学,拉近与音乐的距离。
每个儿童都喜欢听故事,利用他们这一特点,将音乐作品的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用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教学,结合故事来欣赏音乐,结合音乐来编讲故事,能迅速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鲜明的音乐形象、有趣的故事情节,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欣赏音乐的同时陶冶了情操,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如欣赏民乐合奏《三个和尚》,借助于学生喜欢的动画片形式,让学生“看”、“听”、“想”结合,在脑海里形成故事的梗概,再由他们用语言来讲述这个故事。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加强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但是,音乐欣赏教学毕竟不是讲故事课,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好尺度,不能喧宾夺主。
音乐鉴赏课的作用与意义
音乐鉴赏课的作用与意义:
陶冶情操,丰富精神世界。系统性的培育一个人对音乐的领悟能力,开发个人对音乐的兴趣及爱好
音乐欣赏,顾名思义,是欣赏者通过听觉对音乐进行聆听,并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满足的活动。音乐欣赏是一种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活动。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这种对音乐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从音乐实践的总体来看,音乐欣赏的存在不是可有可无的。正如美国音乐学家默塞尔所说:“音乐欣赏在一定意义上是音乐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作曲家和演奏家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它与其他的艺术形式有着本质的区别,音乐是以声音来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人世间的喜怒哀乐都可以找到相应音乐来表达。一切音乐都可以给人听觉上的愉悦感。音乐是最富于情感的艺术。但音乐的情感不是任何人都能准确、深刻感受到的,更不是任何人都能恰当地表现出音乐情感的。这主要是因为音乐的情感不单是人的本能生理现象,而是一种高级的、社会性的美感。
但是,对音乐的欣赏并不神秘和困难,只要大脑、听觉健全的人都能欣赏音乐。但要真正理解音乐作品、把握住作品的内涵,并引起相应的共鸣,就需要有一定的方法和具备相应的知识,并经历一个长期反复聆听和学习的过程。马克思说:“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德国音乐评论家舒曼也说过:“发展听觉是最重要的事情,要早点学会辨别调性和个别的音。”“要及早注意各种乐器的声音和性质,把它们的独特音色深深地铭刻在听觉记忆里。”这种感知能力的获得,只有通过欣赏的实践才能提高。
初中音乐欣赏课是一门新的课题,在担任初中音乐教学的几年中,我一直在探索适合初中音乐课的上课方法,我个人认为音乐欣赏在音乐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欣赏课不仅使学生学到多方面的知识,更能获得精神上的享受,提高审美情趣,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音乐欣赏是欣赏者对音乐作品的审美活动,也属于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祖国下一代的美育教育日趋倍受人们的关注。新课程改革标准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如果学生缺乏最起码的体验感受音乐美的音乐欣赏能力,就谈不上产生情感共鸣,更谈不上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了。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音乐欣赏课并上好欣赏课。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