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游戏 手游攻略
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分别是在左还是在右
传统来讲,右联为上,左联为下。
一、先看横批。
横批从左到右念,上联就应该贴在左边。从右到左念,上联就应该贴在右边。
二、区分对联的上下联,要根据对联的内容来区分。
对联除了对仗等要求外,一般应上仄下平。贴对联的关键是看左右联的最后一个字,如果是仄声(上声和去声,即普通话三声、四声)的,就是上联,而是平声(阴平和阳平,即普通话一声、二声)的就是下联,另外还需再结合联对内容来定,一般对联是要求仄起平收。
三、先确定上下联,再确定张贴方位。
张贴对联时先把横批贴在门顶,下来再根据横批的方位贴左右对联。
对联左边是上联还是右边啊
对联右边是上联。
对联是要成“对”的,即由上联和下联所组成。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内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联能“联”起来(平仄相对),两句不相关联的句子随便组合在一起不能成为对联。
对联一般都是竖写,上联末字(仄声)贴在右边(上手),下联末字(平声)贴在左边(下手)。
对联的对仗,虽然与诗有相同之处,但它比诗要求更严。对联有宽对和狭对之分。宽对只要求上下联内容有联系即可成联,而狭对则要严格按《笠翁对韵》的标准来撰写。
扩展资料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
骈文与律诗是对联的两大直接源头。对联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古体诗、散文、词曲等的特点。因而对联所用句式,除了律诗句式、骈文句式外,还有古体诗句式、散文句式、仿词曲句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对联
对联左边是上联还是下联
对联左边是下联。
贴对联时应将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左与右则以面对大门或壁柱来分。之所以这样张贴,是因为直行书写都是从右到左,所以念对联也是从右向左念。
对联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