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百科游戏 手游攻略

玛丽居里的资料,玛丽居里的资料卡

百科 2025-10-21 18:55:02 手游攻略 阅读:4945次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玛丽居里的资料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玛丽居里的资料的知识,包括玛丽居里的资料卡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玛丽.居里的简介

玛丽·居里(MarieCurie,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出生于华沙,世称“居里夫人”,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MariaSkodowskaCurie),法国著名波兰裔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

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因发现元素钋和镭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因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

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居里夫人于1934年7月4日因恶性白血病逝世。

扩展资料:

1896年8月,玛丽通过大学毕业生担任教师的职称考试。得到理化学校校长舒曾伯格(1827—1897)的支持,玛丽谋得职位,在该校物理实验室工作,与皮埃尔(室主任)共事。

1898年7月,居里夫妇向科学院提出《论沥青铀矿中一种放射性新物质》,说明发现新的放射性元素84号,比铀强四百倍,类似铋,居里夫人建议以她的祖国波兰的名字构造新元素的名称钋(polonium)。从此居里夫妇密切合作,共同研究,建立最早的放射化学工作方法。

1898年12月,居里夫妇和同事贝蒙特向科学院提出《论沥青铀矿中含有一种放射性很强的新物质》,说明又发现新元素88号,放射性比铀强百万倍,命名为镭(Radium)。玛丽·居里关于发现新元素钋的报告,用波兰文在华沙《斯维阿特罗》画报月刊上发表。

1900年3月,玛丽在巴黎西南的赛福尔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任教,讲授物理学。玛丽的论文《论放射性钡化物的原子量》。居里夫妇在巴黎国际物理学会上宣读论文《论新放射性物质及其所发射线》。

1900年10月,两位德国学者瓦尔柯夫和吉泽尔宣称镭对生物组织有奇特效应。后经居里夫妇证实镭射线会烧灼皮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居里夫人

玛丽·居里的资料

玛丽·居里(MarieCurie,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出生于华沙,世称“居里夫人”,全名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MariaSkłodowskaCurie),法国著名波兰裔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

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因发现元素钋和镭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因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

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居里夫人于1934年7月3日因恶性白血病逝世。

扩展资料:

科学成果

居里夫人在实验研究中,设计了一种测量仪器,不仅能测出某种物质是否存在射线,而且能测量出射线的强弱。她经过反复实验发现:铀射线的强度与物质中的含铀量成一定比例,而与铀存在的状态以及外界条件无关。

居里夫人对已知的化学元素和所有的化合物进行了全面的检查,获得了重要的发现在:一种叫做钍的元素也能自动发出看不见的射线来,这说明元素能发出射线的现象决不仅仅是铀的特性,而是有些元素的共同特性。

她把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把有这种性质的元素叫做放射性元素。它们放出的射线就叫“放射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玛丽·居里

关于玛丽·居里的故事和资料

玛丽·居里的故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居里夫人倡导用放射学救护伤员,推动了放射学在医学领域里的运用。之后,她曾在1921年赴美国旅游并为放射学的研究筹款。居里夫人由于过度接触放射性物质于1934年7月4日在法国上萨瓦省逝世。

在此之后,她的大女儿伊雷娜·约里奥-居里获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她的小女儿艾芙·居里在她母亲去世之后写了《居里夫人传》。在20世纪90年代的通货膨胀中,居里夫人的头像曾出现在波兰和法国的货币和邮票上。化学元素锔(Cm,96)就是为了纪念居里夫妇所命名的。

玛丽·居里的资料:玛丽·居里(MarieCurie,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出生于华沙,世称“居里夫人”,全名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MariaSkłodowskaCurie),法国著名波兰裔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

扩展资料:

“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这是爱因斯坦对居里夫人的评价。

玛丽居里的资料,玛丽居里的资料卡

玛丽·居里在巴黎索尔本学院求学期间结识后来的丈夫皮埃尔·居里,从此开始了他们共同的科学事业。由此,科学史上留下了一个辉煌的名字——居里夫人。

为了从9吨沥青矿渣中提炼出0.1克镭,居里夫妇在简陋的实验室里整整奋斗了45个月,每天都不停止地搅拌,穿着沾满灰尘的工作服,烟熏得眼泪直流也从未间断。

因为在放射性上的发现和研究,居里夫妇获得了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居里夫人也因此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1911年,居里夫人又因为成功分离了镭元素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8年之内分别摘取了两次不同学科的最高科学桂冠,前无古人,也极可能后无来者。

出乎意外的是,在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她并没有为提炼纯净镭的方法申请专利,而将之公布于众,这种做法推动了放射化学和医学的发展。那时有几位朋友劝她申请生产镭的专利权,居里夫人说:“不应该这样做,这是违背科学精神的。我们不应当借此来谋利。”

居里夫人把她的一生完全献给了伟大的科学事业,她把科学研究看得比她本身的健康更重要。她曾为了能参加世界物理学大会,请求医生延期施行肾脏手术。

她曾忍受着眼睛失明的恐惧,顽强地进行科学研究;她曾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躺在床上高烧不退时仍要求她的女儿向她报告实验室里的工作情况。

数十年来,居里夫人亲手“创造”出来的镭、钋等放射性元素,尽管给了她无上的科学荣耀,却也给她留下了清贫,以及肺病、眼病、胆病、肾病,还有最后的死亡。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居里夫人:把一生献给科学

关于玛丽居里的资料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链接:https://bk.89qw.com/a-1426771/

最近发表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