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百科游戏 手游攻略

月饼的传说(月饼的由来(传说))

百科 2025-10-20 06:10:40 手游攻略 阅读:2055次

月饼的来历与典故(简短)

来历: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始于唐朝。北宋之时在宫廷内流行,后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发展至明朝则成为全民共同的饮食习俗。

月饼与各地饮食习俗相融合,又发展出广式、京式、苏式、潮式、滇式等月饼,被中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爱。

扩展资料:

相关事件

2016年9月13日,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二中等职业学校的食堂推出一道2元/份的中秋特餐:西红柿炒月饼。几分钟内被学生抢购一空。

2017年6月20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系列国家标准,为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提供了规范、准确、权威的参照,适用于全国范围。月饼的英文正式翻译为:MoonCake。

2017年12月1日,《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正式实施,规定月饼标准英文名为MoonCake。

【我的中秋我的节·月饼简史】月饼两字源于杨贵妃?

月饼的传说(月饼的由来(传说))

月饼从何而来?这样的问题总能在民间找到大量传说。

有说法认为中秋月饼源于“嫦娥奔月”,并在远古时代就有;也有传说称“月饼”二字拜杨贵妃所赐;还有一说将八月十五吃月饼的习俗与反抗元代统治者暴政联系在一起;更有说法将月饼的产生时间延后至清代乾隆帝下江南之时。

事实上,稍作考据便可看出,这些说法虽然生动有趣,却无法找到史料佐证,很难说是历史上的真实事件。

从可见的史籍看,较早有关“月饼”一词的记载,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而将月饼和中秋节联系起来,到明代才有明确记载。

“大号月饼”自古有之

明代《帝京景物略》中指出,月饼为中秋节“祭月”所用,“其祭果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之,如莲花……(月)饼有径二尺者”。

可见明代的月饼已与我们今天所见的月饼大略相同,而且还出现了“径二尺”的大号月饼。明代一尺大约有三十多厘米,当时已经做出了直径超过六十厘米的月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月饼

月饼的由来(短故事)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惯,在我国历史悠久。关于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有不同的说法。普遍的说法是:唐朝时,太宗李世民为征讨北方突厥,平定其屡次的侵犯,令手下大将李靖亲自率部出征,转战边塞,结果屡建奇功。八月十五这天凯旋归京。为了庆祝胜利,京都长安城内外鸣炮奏乐,军民狂欢通宵。当时有个到长安通商的吐蕃人,特地向皇上献圆饼祝捷。太宗李世民大喜,接过装璜华丽的饼盒,取出彩色圆饼,指着悬挂天空的明月说道:“应将胡饼邀蟾蜍(即月亮)。”随后,将圆饼分给了文武百官。从此,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流传了下来。

月饼的由来(传说)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在秋分时节,是古老的“祭月节”。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

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不过由于这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农历八月十五日。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时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

扩展资料:

月饼寓意团圆,也应该是明朝开始有文字记载的。如果综合明朝有关月饼与中秋节民俗的资料来看,应该能够看出月饼取意团圆的历史轨迹:中秋节祭月后,全家人都围坐一起分吃月饼月果(祭月供品)。

因为月圆饼也圆,又是合家分吃,所以逐渐形成了月饼代表家人团圆的寓意。广东部分地方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

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祭月的风习。江南一带的民间在中秋节人习俗也是多种多样,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舞火龙金陵名菜桂花鸭。四川省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月饼

本文链接:https://bk.89qw.com/a-1427049

最近发表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