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游戏 手游攻略
苟利益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什么意思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意思是: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可以不顾生死。岂能因祸而逃避,见福就趋附呢?出自清代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原文:
其一:
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怀到处开。
时事难从无过立,达官非自有生来。
风涛回首空三岛,尘壤从头数九垓。
休信儿童轻薄语,嗤他赵老送灯台。
其二: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创作背景:
林则徐抗英有功,却遭投降派诬陷,被道光帝革职,发配伊犁,效力赎罪。他忍辱负重,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7月14日)被发配到新疆伊犁。诗人在古城西安与妻子离别赴伊犁时,在满腔悲愤下写下此诗。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可以不顾生死。岂能因祸而逃避,见福就趋附呢?
出自:清代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作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共两首,其二最为著名。林则徐因主张禁烟而受到谪贬伊犁充军的处分,被迫在西安与家人分别时为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感以及性情人格而作,表达了作者愿为国献身,不计个人得失的崇高精神。诗作淳厚雍容、平和大度,颇合大臣之体。
创作背景
林则徐抗英有功,却遭投降派诬陷,被道光帝革职,发配伊犁,效力赎罪。他忍辱负重,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7月14日)被发配到新疆伊犁。诗人在古城西安与妻子离别赴伊犁时,在满腔愤怒下写下此诗。
“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福祸避趋之”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出自清朝林则徐的《赴戌登程口占示家人》.是林则徐被流放新疆伊犁时告别家中人时口头吟诵的.这两句的意思是:如果有利于国家,即使死也豁得出去,难道还会因为是祸就避开,是福就去追求?
《左传·昭公四年》中有“苟利社稷,死生以之”的句子.
生死以:死去也心甘情愿.“生死”在这里偏指死.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