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游戏 手游攻略
指南录后序命名的由来
指南录后序
散文篇名。南宋文天祥作。是作者诗集《指南录》的序之一。文中回顾了作者出使元军被扣留,逃出后历尽艰险,多次濒临死亡的经过,抒发了誓死报国的慷慨豪情。宋恭帝德佑二年(1276),元军进逼南宋首都临安,文天祥赴元营谈判,被扣押,后乘隙逃归。他把出使被扣和逃归途中所写的诗结集,取集中《渡扬子江》“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句意,命名为“指南录”。作者写这篇序之前,已经为诗集写了《自序》,故本篇为“后序”。
《指南录》后序选自《文山先生全集》卷十三(《四部丛刊》本)。有删节。《指南录》,文天祥诗集名。作者曾在《渡扬子江》诗中写道:“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恭帝德佑二年(1276),元兵进逼南宋首都临安,文天祥奉命赴元营谈判,遭扣押。后乘隙逃归福州。此集就是他出使、被扣和逃归途中的纪行诗集。后序,此集前面有《自序》《后序》两篇,这篇课文就是《后序》,并不在诗集的后面。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庐陵(现在江西吉安)人,南宋著名的民族英雄。
作者通过叙述《指南录》诗集的成书经过,表达了自己的坚定信念和巨大毅力。作者的悲剧遭遇是双重的:既有来自敌人的悬购追捕,又有来自内部的误解和中伤。因此,这非同寻常的九死一生的经历,越发昭示出他信念的崇高和毅力的非凡。
指南录后序的解释
指南录后序的解释
散文篇名。南宋文天祥作。是作者诗集《指南录》的序之一。文中回顾了作者出使元军被扣留,逃出后历尽艰险,多次濒临死亡的经过,抒发了誓死报国的慷慨豪情。
词语分解
指南的解释为人们提供指导性资料或情况的东西如旅游指南、操作手册比喻辩别方向的依据详细解释比喻指导或指导者。《文选·张衡<东京赋>》:“鄙哉予乎!习非而遂迷也,幸见指南於吾子。”薛综注:“言己之惑,不知后序的解释文体名。犹跋。刊于卷末的序文。宋曾巩有《〈李白诗集〉后序》。明徐师曾《文体明辨·题跋》:“凡经传子史诗文图书之类,前有序引,后有后序,可谓尽矣。”
指南录后序概括
第一段,述说出使的背景。第二段,叙述在元军营不辱使命,捍卫民族尊严的经历。第三四段,写北行途中逃脱的行程。第五段,痛定思痛,借回顾九死一生的经历,抒发精忠报国的激情。第六段,说明诗集的内容是“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保存并结集的目的是“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第七段,正面阐述自己的报国心愿。第八段,交代写作时间和诗集名。
创作背景
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正月,元军兵临临安城下,南宋满朝文武惊慌失措。文天祥挺身而出,受命于危难之际,出使元营谈判。在敌人面前,文天祥慷慨陈词,力图挽狂澜于既倒,说服敌方撤军。元军扣留了文天祥,并于二月九日押解北上。
二月二十九日夜,文天祥一行在镇江逃脱,历尽艰险,经真州等地到大通州,然后航海南下,先到温州,再转福州。他把患难之中所写的诗编成《指南录》,写有自序,每首诗前,多有小序,故该文称后序。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