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百科游戏 手游攻略

柴进家为何有誓书铁券(柴进为什么敢收留)

百科 2025-10-20 14:49:35 手游攻略 阅读:8791次

最近很多小伙伴在找柴进家为何有誓书铁券的相关内容,以及柴进为什么敢收留对应的知识点,劳动晚报小编为大家整理一下《柴进家为何有誓书铁券》的相关资讯,另外还找了一部分有关《柴进为什么敢收留》的内容,文章篇幅比较长,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 1、水浒中柴进家的誓书铁券,为什么可以免几次死?
  • 2、水浒传中柴进的丹书铁券真的有用吗?为何柴进还是进大牢了?
  • 3、柴进家的誓书铁券上写的什么?它有什么用?

水浒中柴进家的誓书铁券,为什么可以免几次死?

水浒中,仗义疏财、专爱结交天下英雄的好汉不止宋江一个,晁盖和朱仝也是这样的人。不过,要论财力的话,最厉害的不是晁盖,也不是宋江,而是小旋风柴进。宋江家有钱,晁盖和朱仝祖上是土豪,但柴进祖上是皇族,柴宗训又有让位之功,所以赵匡胤对他的赏赐可想而知。柴进虽然不是皇族,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财力不会比晁宋等人少。

更重要的是,柴进家有赵匡胤赐予的“誓书铁券”,也叫“丹书铁券”,就是我们常说的免死金牌。

皇帝赐“誓书铁券”的制度,始于汉代的刘邦。然而当时并没有免死的特权,只是作为盟誓的凭证。到南北朝时期,这种铁券已经有了免死的功能,皇帝也会赐给一些功劳卓著的大臣,以此来激励大家。有些大臣得不到,还会主动跟皇帝求着要,可见确实能免死。到了唐朝以后,皇帝赐“誓书铁券”已经成了惯例,甭管是开国功勋、中兴大臣还是民族首领,哪怕你没有功劳,只是个太监也没关系,只要皇帝宠你,都有机会得到这玩意儿。

柴宗训因为让位于赵匡胤,赵匡胤为表示自己大度,所以也赐予了他一块“誓书铁券”,也就是水浒中柴进家里供奉的“誓书铁券”。

令人好奇的是,柴进家的这块“誓书铁券”上,到底写了什么内容呢?

这一点,水浒中没说,想来是施耐庵没见过,所以也不敢乱写。其实,早先的“誓书铁券”伤,内容是不固定的,毕竟盟誓、甚至买地都会用到,没有什么讲究,写清楚事情即可。到南北朝之后,因为“誓书铁券”已经成了免死金牌,功能明确,所以内容格式也就确定了。

后世出土的文物中,就有“誓书铁券”,从文献记述与铁券实物上来看,券文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铁券拥有者的介绍、所立功绩、特权内容和圣言。

指铁券拥有者就是皇帝赐予“誓书铁券”的人,对他的介绍包括姓名、籍贯、官职爵位和封地等;所立功绩就是指他的功劳战绩,这是他能得到铁券的重要原因;特权内容大概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死罪可免,一方面是活罪可以得到减轻;圣言自然是皇帝的话,通常是皇帝的誓言,比如“如违此誓,天不盖,地不载,国祚倾危”,或者“承我信誓,往惟钦哉!宜付史馆,颁示天下”等。

可以推测,柴进家的誓书铁券上,也是写着这些内容。

还有一个问题:誓书铁券是否只能免一次死罪?

受影视剧影响,一些人认为,“誓书铁券”只能免一次死罪,这种看法并不对。因为功劳有大小,所以免死的次数不一样。最开始的誓书铁券,免死的次数多数是1-3次,后来开始不断增加,最多的能达到10次,甚至连铁券拥有者的儿子孙子都可以免死,而且也不止一次。

后来到明朝,朱元璋觉得这样是不行的。于是他大力改革,再次把“誓书铁券”免死的次数定了上限,最多3次,而且就是明初开国大将徐达才可以,其余人都是1-2次。

水浒传中柴进的丹书铁券真的有用吗?为何柴进还是进大牢了?

丹书铁券,与人们经常说的免死金牌是差不多的,作用功能都是“免死”,但是,这样的东西在历史上真的是有用的吗?在《水浒传》当中,柴进柴大官人是有丹书铁券的,他也正是依靠着这个做了很多事情,在他看来,正是因为丹书铁券的免死的作用,让自己得以做很多“违规”的事情。只是,既然柴进能够免死,为何最终还是被抓进大牢了呢?柴进也终于因此而无奈之下上了梁山,这样说来,丹书铁券岂不就只是一纸空文吗?

1、丹书铁券简介

所谓“丹书铁券”,是指古代帝王颁授给功臣、重臣的一种特权凭证,又称“丹书铁契”,亦即民间叙事中所说的“免死牌”、“免死金牌”,颁授“丹书铁券”的制度最早始于汉高祖刘邦。

丹书铁劵(dān shū tiěquàn)俗称“丹书铁契”,又名“金书铁券”、“金券”、“银券”、“世券”等,省称“铁券”。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为了取信和防止假冒,将铁卷从中剖开,朝廷和诸侯各存一半。

据考,汉高祖刘邦为巩固统治笼络功臣,颁给元勋“丹书铁券”作为褒奖。刘邦建立汉王朝后,“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于宗庙”。其中的“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契”,即皇帝与功臣、重臣之间信守的凭证。“丹书、铁契、金匮、石室”,即以铁为契,以丹书之,将皇帝与功臣、重臣的信誓用丹砂写在“铁券”上,装进金匮藏于用石建成的宗庙内,以示郑重和保证“铁券”安全。然而,最早的“铁券”并无免罪和免死等特权,仅作为一种加官晋爵封侯的凭证。获赐铁券的功臣及其子孙中,不乏获罪甚至被处死的人。

北魏时期,孝文帝经常为宗亲、近臣颁授铁券,甚至还出现了大臣向皇帝乞求铁券,以作护身之符的现象;隋唐以后,颁发“铁券”已成为常制,凡开国元勋、中兴功臣皆赐予“铁券”,连一些宠宦、宦官也有获得“铁券”的。而且,从隋代起,“铁券”上的丹砂填字渐渐改为用金填字,故后世又将其称为“金书铁券”。唐代最著名的“钱镠铁券”,是乾宁四年(897年)唐昭宗颁赐给吴越国王钱镠的,现仍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丹书铁券”有了免死的权限,最早在南北朝时期。早期铁券免死次数大多在3次以下。从北魏至唐代,免死次数不断增加,唐代后期,受赐铁券者的子孙甚至可以凭铁券免死1至3次。

宋代时,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从后周柴家手中谋得皇位,为了安抚民心,下旨厚待柴氏子孙,赐柴氏“丹书铁券”,即使柴氏后人犯罪也不得加刑。家喻户晓的小说《水浒传》中所描写的“小旋风”柴进家的“丹书铁券”,确实有其历史依据。

到了明代,铁券制度进一步完善,明太祖朱元璋从法律上规范了“丹书铁券”的颁授对象,仅限于立有军功,被封为公、侯、伯的勋臣。明代金书铁券分为七等,其中公爵分为一等,侯爵分为二等,伯爵分为三等。各等铁券大小不一,最大的公爵一等铁券高一尺,宽一尺六寸五分。其他各等铁券大体是每等在高和宽两方面都递减五分。最小的伯爵二等铁券高七寸,宽一尺二寸五分。所有的铁券都是一式两件,一件授予获赐者,另一件藏于内府。在需要查验时,只要将它们放在一起,便可真伪立辨。

柴进家为何有誓书铁券(柴进为什么敢收留)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李善长、徐达、李文忠等34人获公爵、侯爵封号,并被赐予“金书铁券”。明成祖朱棣即位时,帮助他夺取皇位的“靖难”功臣邱福等26人也都被赐予铁券。

明末,崇祯皇帝还曾给大宦官魏忠贤的侄子魏良卿颁赐铁券。

与唐代的铁券相比,明代金书铁券的券文已有明显变化。一是谋逆不宥,只宥其他死罪;二是免死的次数较少,子孙不免死。

2、柴进为何上梁山

柴进在《水浒传》中是身份最高贵的人,前朝皇族,因让位有功(实际上是被夺了去),赐豪宅珍宝,永享富贵,关键在于一项特权,赐予了丹书铁券,就是一张“不死证书”,只要不造反,无论犯什么罪都不予追究,可谓超级护身符,但柴进在此庇护下,怎么还会走上造反的道路呢?

要说老赵家是真的好,赵匡胤是少见的不杀功臣的皇帝,而且连前朝皇族都留着,宋朝以后的皇帝都恪守这一祖训,传到柴进这里,好日子到头了。

柴进生得气宇轩昂,一表人才,好习枪棒,专好结交江湖好汉,柴进前后接济了不少大腕,比如林冲,还有武松,宋江等。由于柴进的特殊身份,但凡社会上犯事的,哪怕杀人放火,柴进都敢让他住在自己的庄子里,这里成了罪犯们的世外桃源。柴进在江湖上的地位越来越高。

有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江湖地位又高,而且有丹书铁券护体,柴进怎么会选择落草呢?在宋江上梁山后,感念柴进之恩,想把柴进拉下水,柴进言辞拒绝,“男盗女娼”是最为不齿的,柴进皇族后裔,怎么也不会选择落草为寇。

事情的导火索是宅基地问题。还不是发生在柴进身上,是他的叔叔。他叔叔叫柴皇城,住在高唐州,也是锦衣玉食,还有一处花园子。这时,来了一个恶霸,叫殷天锡,他是知府高廉的小舅子,而高廉是高球的叔侄兄弟。殷天锡看中了柴皇城的花园子,要抢来。柴皇城为这事就给气病了,叫来了柴进。

柴进有丹书铁券,胸有成竹,自认为走正规渠道可以解决问题。于是去找殷天锡说理,本来事情闹不大,可他走时带着李逵。见面之后,两句话不对头,李逵上去就打,三拳两脚竟然把殷天锡给打死了。柴进有丹书铁券护体,自认为没事,只让李逵快回梁山。

不多时高廉就找来了,柴进虽然是皇孙,却没有实权,高廉就把柴进给绑了。柴进疏忽了,他走的急,没带丹书铁券,在堂上高廉要看时没有。高廉正在气头上,根本不管许多,把柴进打的皮开肉绽,柴进挨不过,只得招认,被钉在死囚牢。柴进心里苦,但柴进无话可说。之后梁山等人设法救出柴进,柴进一看没去路了,只好投靠梁山。

这里就有个问题,丹书铁券到底有用吗?假如柴进当时带着丹书铁券,会有不同的结局吗?

3、柴进的丹书铁券为何没用

在我看来,丹书铁券没用。丹书铁券一般是颁发给开朝功臣,尤其是武将的,以表彰他们的战功。丹书铁券只能当成一块荣誉奖牌,不能真正使用,用过的人,一般都死了。

最早的丹书铁券的形式从汉高祖开始,韩信功高,刘邦曾经答应韩信三不杀,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但韩信还是被布袋吊在空中用竹签扎死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曾大肆颁发丹书铁券,但拿到的基本都死了。崇祯皇帝还曾给大宦官魏忠贤的侄子颁过丹书铁券呢。所以,只能把它看成是一种荣誉象征,皇帝有一万种理由杀你,要是真把它当护身符,那就太傻了。

柴进的悲剧就在于过度迷信丹书铁券,他被高廉抓住时,就算带着丹书铁券,高廉也会说是假的,是伪造,先毒打一顿再说,反正天高皇帝远,而且,我猜想就算皇帝知道了,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皇帝看柴家也烦,要不是碍于祖宗的面子,早把他家给办了。

还是李逵说的好,在柴进准备带丹书铁券上京告御状,掰条例,走程序时,李逵说:“条例!条例!若还依得,天下不乱了!”李逵说的是大实话,现在哪还有秩序可言,都是官官相护,欺负老百姓,可笑柴进没看透这点,一味迷信朝廷会给他公道,却不想被现实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此时柴进也看透了社会,心灰意冷,上了梁山。

柴进家的誓书铁券上写的什么?它有什么用?

柴进家中的丹书铁券(也就是誓书铁券)上面的内容施耐庵老爷子并没有详细交代,不过可以通过历史的记载来推敲丹书铁券中记载的内容究竟是什么。第一个内容肯定就是丹书铁券的颁发日期和对象,以及赐予的官职、爵位或者封地;第二个就是被授予这个丹书铁券人的功绩如何;第三个就是说明这个丹书铁券到底有什么特权,像柴进家中的丹书铁券的作用应该就是可以免死一次。

丹书铁券并不是宋朝的专利品,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了丹书铁券,只不过这个东西的名称太过于专业化,如果用另外一个东西形容就是十分“亲切”了那就是“免死令牌”。虽然在水浒传中没有记载,但是丹书铁券上面记载的内容其实也很好猜测,上面肯定是要写上丹书铁券拥有者的姓名,颁发给他的日期是什么时候,以及为什么要颁发给他这个丹书铁券,这个人到底为国家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等等。

很多人也许会疑问柴进的家里为什么会有丹书铁券这种皇室的东西,其实这就要追溯到柴进的祖辈了。《水浒传》中的柴进是河北的沧州人,而他又是后周世宗(五代十国时期后周的第二任皇帝)柴荣的亲孙子,根据推测柴进家里面的丹书铁券应该是赵匡胤发给柴荣的,目的也是十分的简单,就是为了收取柴荣的地界,当然给柴荣开出的条件就是这个丹书铁券,用来保证柴家世代荣华富贵。

其实丹书铁券看起来有很大的“作用”,实际上只不过是一种摆设,如果真的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这种丹书铁券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毕竟柴进所代表的柴家和赵匡胤的赵家并不是一个家族的,这种东西也就是用来唬一唬那些官职比较小的人,像高俅这样的人是根本都不在意的。

以上就是柴进家为何有誓书铁券和柴进为什么敢收留的相关信息啦,不知道有没有找到你想要的内容呢,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链接:https://bk.89qw.com/a-1443871

最近发表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