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百科游戏 手游攻略

铁人观后感?铁人观后感1500字作文

百科 2025-10-18 06:36:51 手游攻略 阅读:2889次

新时代电影《铁人》观后感心得5篇精选大全

我们今日活着的人,向死去的英雄和活着的英雄学习。要把他们精神运用到我们实际工作当中去,才能活得有意义,才不枉活这世上几十年。一起来看看新时代电影《铁人》观后感心得5篇精选大全,欢迎查阅!

《铁人》观后感心得1

昨日,我观看了《铁人》这部新时代的电影,影片以新一代铁人标兵刘思成的思想历程与老一辈铁人王进喜的事迹在时空上相互交替进行了描述。荒原戈壁,大漠黄沙,黑白与彩色的交替,无论是节奏明快的历史,还是舒缓却静中有动的现实,都给予了我巨大的心灵震撼。

急促奔忙的车站,人头攒动的大会战,高亢嘹亮的号子,人拉肩扛中缓缓竖起的井架,惊心动魄的井喷……

戈壁滩上的日落,蜿蜒公路上的巨型油车,悠扬的歌声,高耸入云的现代化钻台……

一个个场景,无不在述说着两代石油人无私奉献、拼搏进取的精神。影片以细腻的人物刻画让我们品味了20世纪60年代、新时期两代劳模创业拼搏的精神,岁月如歌,栩栩如生的人物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向全社会彰显了人类灵魂的崇高和完美,深深地感动着我。

在感动中,我品味到了人生的价值观。“戏文里怎样说的财主跟财主比钱,举人跟举人比乌纱。我们比给地球戳洞洞,比谁戳得猛戳得直,比谁油浆子喷得快……”铁人就是用这样的人生价值观指引着他做事、做人的方向。

在感动中,我品味到了职责。“以前医生给我看病,说我贫血,这人贫血,就没有力气,国家贫血,也没有力气,就得给人家欺负,我们就是要改变我们国家的贫血,让那些瞧不起我们的人,再也不敢欺负我们。我是共产党员,共产党员是什么,是家里的孝顺儿子,是下地干活的,不是在家享福的!”“上有老下有小,风里来雨里去……你是受苦受累的命,你就认了吧!……”这是铁人用最朴素的语言诠释着共产党员的本质,诠释着职责的内涵。

在感动中,我品味到了坚强。当时的条件是设备严重不足,铁人带着他的团队用人力将数吨重的泥浆泵拖上井架。众人用撬杠抬,用大绳拽。在整齐划一的号子声中,大绳却接二连三地绷断,眼看着功亏一篑。铁人站了出来。“挺起来!没长脊梁骨阿”于是,挺直了的石油工人用脊梁骨战胜了危机,石油工人的劳动号子在荒原间荡气回肠——“石油汉子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在感动中,我品味到了奉献。由于地层压力太大,一口井打到700米时发生了井喷。没有重晶石,没有搅拌机,仅有的压井喷的水泥比重过大,容易凝固,分散不开。危急关头,铁人拖着受伤的脚,毫不犹豫地跳进了水泥池子里,充当“人体搅拌机”,最终制服了井喷。

在感动中,我还品味到了温情。最器重的徒弟在最困难的时候当了逃兵,他疯了似的到处去找。当最终在火车上找到了徒弟时,徒弟泪流满面地说“师傅,我熬不住了……”铁人应对“背叛”自我的爱徒,嘴里虽然吼着:“熬不住了就给我滚!”手里却把当时十分稀缺珍贵的3个馒头和一袋干粮塞进了徒弟的怀里。

值得注意的是,影片还设置了黄渤饰演的一个以物质生活为中心的朋友形象,透过两人之间的相处和比较,我们能够清晰的看到现代社会精神层面的严重缺失,仿佛是沙漠中的绿地一样稀少却珍贵。

采用这样一种追认式和呼应式的表达策略是值得肯定的,这样做不仅仅打破了主旋律电影将历史人物与现代社会语境隔离开来的尴尬处境。更重要的一点是,将铁人的精神做了传承和期望。更有助于我们这辈人认同和理解先辈的艰辛的奋斗与思想和精神的可贵。

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仅有我们有了无私奉献的精神,才会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职责感,才能时刻把职工群众的利益和要求放在心上,才能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开拓创新,努力创一流业绩,时时做好模范带头作用,为构建和谐测井、和谐社会做出自我的贡献。

《铁人》观后感心得2

我们有幸观看了《铁人》这部新时代的电影,影片以新一代铁人标兵刘思成的思想历程与老一辈铁人王进喜的事迹在时空上相互交替进行了描述。荒原戈壁,大漠黄沙,黑白与彩色的交替,无论是节奏明快的历史,还是舒缓却静中有动的现实,都给予了我巨大的心灵震撼。

一个个场景,无不在述说着两代石油人无私奉献、拼搏进取的精神。影片以细腻的人物刻画让我们品味了20世纪60年代、新时期两代劳模创业拼搏的精神,岁月如歌,栩栩如生的人物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向全社会彰显了人类灵魂的崇高和完美,深深地感动着我。

在感动中,我品味到了人生的价值观。“戏文里怎样说的?财主跟财主比钱,举人跟举人比乌纱。我们比给地球戳洞洞,比谁戳得猛戳得直,比谁油浆子喷得快……”铁人就是用这样的人生价值观指引着他做事、做人的方向。

一个在上世纪60年代家喻户晓的人,今日再一次呈此刻大银幕上。我们此刻的工作条件、生活条件与上世纪六十年代已有天壤之别,新形势下我们要继承铁人的是什么?我想我们要继承发扬的是铁人“宁肯少活二十年,拼死拼活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英雄气魄;是“井塌了我跟它一块塌下去,我宰了阎王爷再背着井架爬回来!”的永不后退的精神;是跳进泥浆池里充当“人体搅拌机”的不畏艰难困苦的顽强奉献精神。

在共和国的创业史上,正是王进喜同志和他的铁人精神,为中国工人阶级树立了一面旗帜,引导和激励着千千万万社会主义建设者们,为新中国的发展和振兴而奋勇拼搏、无私奉献。王进喜是共产党人的代表,是中华民族的精英,铁人精神是伟大的民族精神的结晶和生动体现。作为新时期的石油工人,我们要始终以铁人为骄傲,以铁人精神作为激励自我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强大动力。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新的伟大实践中,大力弘扬王进喜同志的艰苦奋斗精神,知难而上,迎难而进,进取应对挑战,破解发展难题,立足工作岗位,扎实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推动公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哲学的角度看,铁人是一名不折不扣、勇于创新的实干家。干起工作来,不仅仅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并且肯动脑子,用心去干好工作,他是油田第一个提出用小钻机代替大泵的人,以前用大钻机干的活在他那用小钻机就能代替,并能打出双眼井。所以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我们更要学习铁人的这种钻研精神,勇于创新,大胆改革,从而节省人力、物力及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经济的飞速发展。

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仅有我们有了无私奉献的精神,才会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职责感,才能时刻把职工群众的利益和要求放在心上,才能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开拓创新,努力创一流业绩,时时做好模范带头作用,为构建和谐测井、和谐社会做出自我的贡献。

《铁人》观后感心得3

前两天,为了庆祝党的生日,单位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观后《铁人》王进喜的故事片。

午时两点的电影,我在一点五十分走到电影院门口,这是单位包场,不用电影票,门口人事处的两位干部站在那里,他们看到我就笑,我莫明其妙,难道是自我来晚了?他们说你进去吧,里面已经有人了,我走了进去,一看一个若大的电影院,仅有区区六人,我们见面都哈哈大笑,真是有意思,这成为我们的专场观看了。我是一个不喜欢凑热闹的人,所以我选择了最终几排,一个人静静坐在那里,感受这份少有的空旷,影院里还有比较凉爽的,开着中央空调,一会儿又陆续来了些许人,至电影开始放映,来了可是三十人,其余的人干吧去了,不得而知。呵呵

故事梗概:一列破旧的火车把王进喜(吴刚饰)和他的1205钻井队从甘肃玉门油田拉到了大庆。作为石油大会战的主力军,王进喜和他的队伍肩负着让新中国甩掉贫油帽子的期望。这只除却血肉之躯和钢铁意志几乎一无所有的队伍在队长王进喜的带领下,苦干5天5夜,大庆第一口油井最终开钻。房东老大娘见王进喜连续数昼夜奋战在井架,感慨“王队长真是个铁人!”,“王铁人”的名字从此传开。

第一口油井打好之后,王进喜的腿被滚落的钻杆砸伤,他却顾不上住院。拄着拐杖缠着绷带连夜回到井队。突遇第二口油井即将发生井喷,在没有重晶石粉堵塞井喷的危急时刻,他当机立断用水泥代替,水泥沉在泥浆池底必须搅拌,现场却没有搅拌机,王进喜便扔掉双拐,纵身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在他的带动下,工友们也纷纷跳进入,经过三个多小时奋战,井喷最终被制服,油井和钻机保住了。

三年自然灾害来临,王进喜和他的队伍面遇到前所未有的考验。在严重的饥饿和高强度的作业下,队友们意志纷纷崩溃。王进喜省出自我的口粮,甚至不惜犯政治错误,想方设法给大家填肚子。

感人的“铁人”精神,是我们此刻这个时代所缺乏的。其实这是一部人情味很浓的电影,为什么来看这部电影的同事这么少?大家可能一听主旋律就觉得没劲,大家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态?我不明白。国外很多片子,都弘扬个人英雄主义,为什么一个感动中国的民族英雄——铁人,大家会认为这是说教电影?大家内心深处固有的思想,主流就是说教,挺可笑的。

观看《铁人》,不仅仅是了解两个时代价值观的心灵冲撞,也是回顾铁人时代的艰苦奋斗历程,这是一个时代的艰难行程,这部电影至少也会让我们更加明白一个道理,有完美的今日,那是因为有艰难的昨日,而我们的先辈战胜了昨日的困难,支撑他们走下去的,正是铁人的精神。

《铁人》观后感心得4

记得小时候就经常听到石油铁人王进喜,先进标兵雷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掏粪工人时传祥的名字,他们就是那个时代的标志。年幼时候,这些名字就只是一个个平面的文字,没有立体的形象,就像是光有骨架没有血肉的模型而不是鲜活的生命。直到再次重温铁人王进喜的事迹。这些二维的文字才变成三维的人物。

影片中,王进喜在誓师大会上有这样几句话让我记忆犹新:人没饭吃会贫血,国家没有石油也会贫血,贫血就会被人欺负;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把贫穷落后的帽子丢到太平洋去。就是这样一种只管付出不记回报的奉献精神。为了新中国和下一代,他们甘愿付出一切,甚至生命,这就是那一代工人阶级的崇高精神。

影片同时也塑造了另外一批人,他们是新时代的石油工人,刘思成是其中的代表。作为油田会战的第二代人,他的父亲刘文瑞和王进喜是同时代的人,父亲因为有文化底子而被铁人重点培养,但父亲最终辜负了铁人的期望,虽然父亲当年的退却曾让刘思成蒙羞,可是他依然尊敬他的父亲,因为他明白,父亲同样经历过重重的困难,在他心中也是“铁人”。在应对茫茫沙漠,在遇到队友被困荒漠的危机关头。他依然孤身一人走向漫无边际的沙漠,怀揣着当年父辈开拓北大荒的坚定意志,沿着父辈的坚实脚印义无反顾一步步走向队友。他用实际行动将铁人精神继承与传扬了下来。

金色的大漠和白皑皑的荒原,高耸入云的现代化钻台同在人拉肩扛中缓缓竖起的旧时井架,老铁人高亢的号子与新铁人悠扬的歌声……所有的新旧变化,可是始终不变的是那铁人精神,经久不息。

《铁人》观后感心得5

今日单位组织观看电影《铁人》。看完之后很受感触。电影生动的描述了新一代铁人标兵的思想历程和行动,用黑白的色彩描述了铁人王进喜在大庆油田创业的事迹,人物刻画生动感人。60年代的生活再一次展此刻世人眼前,让人感触很多。

那个时代,生活水平十分艰苦,施工条件十分艰难。可是我觉得他们的精神世界比起此刻更加丰富、更加充实得多,他们有信念,有追求,他们一个心眼的为我们伟大祖国找石油。而我们这一代,虽然物质生活好了,可是我们缺少一种信念,一种信仰,总是觉得生活里缺点什么。回想60年代创业找油时期,每个人有梦想,有追求,没有那么多的诱惑和干扰,生活单纯,简单。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打心眼里揣着祖国的兴衰。不像此刻,各种各样的人生观,价值观,科学发达了,社会提高了,自然选择也多了,好像人的心灵那种宁静反而越来越难易得到。

影片里面刻画的那个“刘思成”的主角,跟铁人的人生选择是截然不一样的。他最终吃不了苦,当了逃兵。只是他的儿子成了新一代的劳模。在当时的人看来,“刘思成”的举动真的是让人理解不了。怎样能够那样?可是今日再来看,这个人物的人生选择,还是能够理解的。毕竟,世界上不是每个人的思想境界都那么高,不可能每人都成为英雄。刘思成,他也想坚持,也以往真实地努力过,可是最终还是受不了,所以放弃了。作为一个书生,身体条件不适应,最终放弃,对他来说,一辈子心理都在承受折磨,也算是一个悲情的人物了。在那个年代,以往真实努力过的人,我觉得都值得我们今日的人去学习。我并不觉得这个人物不好。相反是,我觉得作者写出了那个时代的真实情景,把人性里面一些真实的东西放到了电影里面,而不是一味地树立英雄形象,这对现代中国电影也算是个创意。

还有铁人在誓师大会上的那一番讲话,十分地感人。我认为应当是当时的真实情景,就算是编剧编出来的,也很好。他讲出了作为一个中国人那种真挚朴素的爱国情感;把一个共产党员,敢于吃苦,勇于吃苦的精神境界表现了出来,让人很受教育。我看后心里酸酸的;当前中国腾飞科学发展,金钱最大化,物质最大化,变成了世人的追求,多少人忘记自我的国家,忘记民族,眼里仅有自我,仅有个人。共产党员,数量在增长,可是质量却没有成正比。真的应当反思了。

此刻企业职工,学文化,学知识,固然很重要;可是我觉得更迫切的是,应当有一种精神追求。想铁人说的那样,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井没有压力不出油,人没有压力轻飘飘;干着社会主义,想着共产主义的精神。

那样,才不会出现上班那么多、玩着电脑喝着茶,唠家常天南海北、扯着高谈阔论说天说地、谁的本事也没有他大,谁的水平也没有他高。“骂政府”“骂领导”他比谁都强。我们今日活着的人,向死去的英雄和活着的英雄学习。要把他们精神运用到我们实际工作当中去,才能活得有意义,才不枉活这世上几十年。

新时代电影《铁人》观后感心得5篇精选大全相关文章:

铁人观后感优秀范文5篇

铁人观后感优秀范文5篇

有一种力量让人无坚不摧。《铁人》最震撼人心的是,让人们读懂了他身上有一股精神力量——饱含爱国之心的力量、追求理想、信仰的力量、钢铁般意志的力量!下面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铁人观后感”,欢迎阅读与借鉴!

铁人观后感1

半个世纪前,王进喜跳入泥浆池,用身体搅动泥浆,止住井喷的场面,如今已然恍如隔世;1960年4月29日,大庆油田召开“万人誓师大会”,喊出“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手下无困难”的口号,数万石油大军从四面八方挺进东北松嫩平原,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上,没有汽车、没有吊车,靠着人拉肩扛,硬是吆喝着将60多吨重的钻机生拉上井架的镜头,亦已渐行渐远……

岁月淡去了旧时的记忆,却注定抹不去烙在我们心头的“铁人精神”。正在热播的.电影《铁人》,把我们重新带回那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我们不会再用身体搅动泥浆,我们不会再靠人拉肩扛将钻机拉上井架。物质条件变了,但我们的灵魂依然像铁人那样坚强。在盛行“解构崇高”的年代,我们依然需要那个年代留下的精神,这种精神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是一种奋发进取的力量,今天中国的崛起需要这样一种精神。

尽管,如今的油田与铁人时代不可同日而语,但昨天和今天是难以割裂的,没有昨天怎么能有今天?尽管,王进喜所做出的贡献我们无法复制,但是他的精神应该成为中华民族精神遗产的一部分。“铁人精神”足足影响了几代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社会主义建设的英雄,“铁人精神”在我们心中永不落幕,值得我们永远记忆。

昨天,为了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新中国,一代又一代劳动者在“铁人精神”鼓舞下,无私奉献,开拓创新。三峡大坝、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祖国驶入了高速发展期,终于让山河变样,国力变强,人民生活越来越美好。

铁人观后感?铁人观后感1500字作文

今天,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句曾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激励无数人的话语,又重新回响在我们耳边,激励我们自觉地把个人命运与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立足岗位,顾全大局,为国分忧,不断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争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用“中国信心”战胜危机,在战胜危机中建功立业,在应对危机中体现人生价值。

“责任感、主人翁、不怕牺牲、担当大义”,是王进喜留给今天工人的最优秀的品质,也是“铁人精神”的核心。明天,我们依然需要像铁人那样,站在时代的潮头,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忘我拼搏,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展现工人阶级的伟大胸怀,用生命的热血创造一个个不朽传奇,谱写一曲曲华彩乐章,在继承和发扬“铁人精神”中,步入未来。

我们从电影《铁人》中寻找力量,从电影《铁人》中升华心灵。“铁人精神”历久弥新,永不褪色;铁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薪火相传,永不过时。

铁人观后感2

《铁人》这部电影是_年上映的,当时我还在大庆石油学院上大学。我曾在学校门口看见这部电影在招聘群众演员,却一直也没看过这部片子。今天下了班,突然想起这部电影,于是打开电脑把它看完了。

电影讲述了铁人王进喜等参加松辽盆地石油大会战和现代石油工人在塔里木油田沙漠地区进行物探作业2个不同时期的艰苦奋斗的工作生活场面。我的四年大学生活是在大庆度过的,而如今此刻我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上班。看了这部能把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的片子让我想到了很多,感想很多。

电影里的萨尔图火车站就是现在的大庆火车站。萨尔图是蒙古语,翻译过来是泥沼、湿地的意思。萨尔图到处都是湖泊可是不大水也不深,大庆也因此有了天然百湖之城的美称。如今的萨尔图区,已经发展成为大庆的商业物流中心,是大庆最繁华的地方之一。我们学校就坐落在这座石油之城中,是大庆油田蕴育发展起来的。刚入学,我们就听老师讲铁人王进喜的事迹,深受其熏陶。大会战时期机械化程度低,全都是靠人力,只有肩拉背抗。冬天也没有取暖设备,住的是干打垒,也只有大家伙挤在一块取暖。遇到国家三年自然灾害,吃不饱却要干沉重的体力活,这些都在电影里重现了。当时环境的恶劣、条件的艰苦是我们很难想象的,但更难想象的是,在那么艰难的条件下,还能,可是看着那风风火火的大场面,人们那个热心劲,任劳任怨的积极干劲而不图回报的境界,在那种环境和条件下他们坚持下来了。这个是我们现在想象不到的,是我们体会不到的。现在我们好多人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坚持,物质上他们什么都得不到,他们却有那么大干劲,大伙的心都联系在一块儿。换着现在打死也没几个人愿意去受那苦受那罪,去了也免不了全是抱怨唠叨。想了很久我想到了,他们都是有梦的人,当时都怀揣着一个梦,为了改变祖国贫穷落后缺油帽子,他们都知道而且亲身体会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他们的思想不是为己而是为别人,为祖国,因此他们留下了一个个伟大的事迹。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石油工人生产生活环境也有了很大改善,可是一线石油工人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依然存在。手机经常没信号,生活用水匮乏,天气变化恶劣等等都是我们面临的考验。电影里讲的是物探队的生产生活环境。塔里木沙漠地区作业是国内条件最艰苦的地方,物探队又是勘探的最上游,承担着盆地里找凹陷,凹陷里找有利圈闭,最后提供局部构造最有利位置进行下一步钻井勘探工作。因此他们去的是别人没去过的地方,其危险性和不可预知性最大,他们还要忍受沙漠中的孤独寂寞,要与恶劣的沙尘暴作斗争,他们吃不到可口的饭菜,享受不了城市的繁华与便利。但尽管条件是如此艰苦,依然有千千万万员工坚守在自己工作岗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什么他们在这种环境下依然能兢兢业业,恪守本分的干好自己的工作呢,除了养家糊口外一定还有一份对工作执着的爱。环境的艰苦,条件的恶劣也让我们有的人无法忍受,不能坚持而投向喧闹的城市,因为他们缺少对工作岗位的热爱,经受不住繁华便利城市生活的诱惑。想想自己,大学时代的梦想,那时的豪言壮志也曾被这恶劣环境所击倒,想过逃离。经过激烈斗争梦想终究战胜了残酷的环境,要时刻牢记自己的梦想,坚持那一份热爱,为了那些豪言壮语而努力。虽然没有王进喜时代为了改变祖国贫穷落后缺油那么伟大的梦,只需要要完成自己人生的梦。

国家要成就中国梦,我们就要实现我们自己的梦。现在我就在这浩瀚的大沙漠之中坚守自己的岗位,只为坚持实现自己大学时代的梦,要在荒凉沙漠之中成就不荒凉的人生梦。今晚的沙漠很平静,我的血在沸腾,充满了激情充满了活力。

铁人观后感3

随着一段尘封的记忆打开,仿佛又回到了半个世纪前。火车载着王进喜和他的1205钻井队,从甘肃玉门油田到了大庆。王进喜用血肉之躯和刚毅的意志,开钻出大庆第一口油田。晴天一顶星星亮,荒原一片篝火红,他们经受三自然灾害的考验,宁肯少活二十年,拼死拼活也要拿下大庆油田的英雄气概,在今天,也绝不逊色。

父亲看完电影,一种“大庆情结”,溢于言表,说不出的激动,我能看出,石油工人,工地,等,那些难忘的场景,让他的记忆复活,让他生活的那个年代复燃。对于我们80后一代,是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到的。黑白影像的效果,历史沧桑感和生活场景的实感非常鲜活,

作为王进喜徒弟的刘文端,因耐不住工地的艰苦而临阵逃脱,铁人没有责备,而是一边数落他不争气,一边把馒头和米袋子扔给他,那种爱之切责之深的感情,难能可贵。

铁人是一个时代的符号,铁人的精神永不过时,尤其是今天,面临金融风暴的席卷,地震灾区重建工作的紧要之时,缺乏的正是一种精神的鼓舞,没有了人拉肩扛,饥寒交迫,但是,社会进步和物质诱惑,无不侵扰着人们的思想。王进喜的那种,井塌了它一块塌下去,我宰了阎王爷再背着井架爬回来,有谁能做到呢?80后,90后,一代代新生的青年人,应该以怎样的行动,献出自己的力量呢?用于担当,不怕吃苦,献出青春的力量和热情!

铁人观后感4

前两天,为了庆祝党的生日,单位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观后《铁人》王进喜的故事片。

下午两点的电影,我在一点五十分走到电影院门口,这是单位包场,不用电影票,门口人事处的两位干部站在那里,他们看到我就笑,我莫明其妙,难道是自己来晚了?他们说你进去吧,里面已经有人了,我走了进去,一看一个若大的电影院,只有区区六人,我们见面都哈哈大笑,真是有意思,这成为我们的专场观看了。我是一个不喜欢凑热闹的人,所以我选择了最后几排,一个人静静坐在那里,感受这份少有的空旷,影院里还有比较凉爽的,开着中央空调,一会儿又陆续来了些许人,至电影开始放映,来了不过三十人,其余的人干吧去了,不得而知。呵呵

故事梗概:一列破旧的火车把王进喜(吴刚饰)和他的1205钻井队从甘肃玉门油田拉到了大庆。作为石油大会战的主力军,王进喜和他的队伍肩负着让新中国甩掉贫油帽子的希望。这只除却血肉之躯和钢铁意志几乎一无所有的队伍在队长王进喜的带领下,苦干5天5夜,大庆第一口油井终于开钻。房东老大娘见王进喜连续数昼夜奋战在井架,感慨“王队长真是个铁人!”,“王铁人”的名字从此传开。

第一口油井打好之后,王进喜的腿被滚落的钻杆砸伤,他却顾不上住院。拄着拐杖缠着绷带连夜回到井队。突遇第二口油井即将发生井喷,在没有重晶石粉堵塞井喷的危急时刻,他当机立断用水泥代替,水泥沉在泥浆池底必须搅拌,现场却没有搅拌机,王进喜便扔掉双拐,纵身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在他的带动下,工友们也纷纷跳进入,经过三个多小时奋战,井喷终于被制服,油井和钻机保住了。

三年自然灾害来临,王进喜和他的队伍面遇到前所未有的考验。在严重的饥饿和高强度的作业下,队友们意志纷纷崩溃。王进喜省出自己的口粮,甚至不惜犯政治错误,想方设法给大家填肚子。

感人的“铁人”精神,是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所缺乏的。其实这是一部人情味很浓的电影,为什么来看这部电影的同事这么少?大家可能一听主旋律就觉得没劲,大家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态?我不明白。国外很多片子,都弘扬个人英雄主义,为什么一个感动中国的民族英雄——铁人,大家会认为这是说教电影?大家内心深处固有的思想,主流就是说教,挺可笑的。

观看《铁人》,不仅是了解两个时代价值观的心灵冲撞,也是回顾铁人时代的艰苦奋斗历程,这是一个时代的艰难行程,这部电影至少也会让我们更加明白一个道理,有美好的今天,那是因为有艰难的昨天,而我们的先辈战胜了昨天的困难,支撑他们走下去的,正是铁人的精神。

铁人观后感5

茫茫沙漠,石油汉子日夜不歇;酷暑冰霜,一路挫折勇往直前;饥寒交迫,报效祖国永不言苦……我看着看着银幕上的《铁人》,不知不觉地被吸引了,仿佛置身于冰天雪地的荒漠,饥饿和寒霜袭向我瘦弱的身躯。电影里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场面,我都牢记在心、历历在目。这一切的一切,让我铭记至深,感动至深,思索至深。

渺无人烟的沙漠,无边无际,大雪纷纷,狂风萧萧。大伙儿喝进的是冷风,吐出的是白烟,穿破衣,吃稀粥,躺地板。没有现代化的设备,只有一双双粗糙的手。40多吨的庞然大物,全靠一股股蛮劲。当钻井将要垮下的千钧一发之际,王进喜奋不顾身地跳进冰冷刺骨的水中,当起了“人肉搅拌机”。他瑟瑟发抖,任冰般的霜水侵袭着他,为了钻井的成功,为了祖国的发展,他熬住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熬住了!说他是铁人,他没有铁的身躯,却有铁的灵魂,铁的胆魄,铁的坚韧!黑白转成了彩色,昔日换成了现代,时空穿梭了数十年,但不变的,是铁人坚如铁的精神。刘思成,“小知识份子”刘文瑞的儿子,为了完成父亲的重托,不知疲倦地工作。无论日日夜夜,无论春夏秋冬,干完了自己的,便去干别人的。无数人嘲讽他,他不屑一顾,坚持心中的信念,继续向前、向前……

从牙牙学语起,一切都是鸟语花香,我在小溪里安逸地畅游,无忧无虑。没有一望无垠的沙漠,没有饥寒相迎的考验,我的心早已淡化了。但,漫漫人生路,永不会风平浪静,总会有困难,有挫折,有失败。淡化的心就如惊弓之鸟,只能望而却步,在岔路口徘徊、徘徊,等待着更大的失败……优胜劣汰是永恒的,失败者定被淘汰,成功者继续拼搏。也许,自己的起跑线被拉远了,只能看着别人展翅高飞。可,懒造就虫,勤造就龙。培养出铁的精神,在失败面前永不放弃,在困难面前永不退缩,听狂风怒吼,迎波涛汹涌。那么,毫无疑问,你将是胜利者!走出去吧,走出家门,走出世界,走出宇宙,当你披荆斩棘,用铁的精神战胜一切困难,成功的彼岸便近在咫尺。

入睡了,可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息。我仿佛也成了一个铁人,我奋战着,我不退缩,我不言败,直到成功……

铁人观后感1500字作文

电影《铁人》分回忆和现代两条线,回忆自然是以王进喜等自愿参加大会战的石油工人在大庆发生的事情,现代则是刘烨饰演的石油子弟刘思成在大庆沙漠工作,在思考自己的目标,父亲的目标等事情上得到成长。下面是我整理的几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学习铁人精神,实现自我价值

《铁人》—观后感

电影《铁人》展现了两代石油工人的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集中反映了两代石油工人的心态与精神。电影再现了王进喜及大庆石油工人的尚高形像,同时也追忆了当年大庆油田艰苦创业的感人事迹。铁人以前是一个时代的符号,一个时代的标识。上个世纪60年代石油大会战期间,石油工人那种热爱祖国、艰苦奋斗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们触摸到一股豪情,一种为民族争光的爱国情怀,不为艰难困苦压倒,永不言退的民族精神。

从电影中能够看出,虽然此刻石油工人的条件好了很多,但是依然处在沙漠戈壁这样的恶劣环境下,在这种精神极度紧张的状况下很容易让人压抑,两代石油工人都有着自己的苦与乐。王进喜在吃不饱,穿不暖的条件下,依然能持续乐观的心态,靠的是一种精神,一种为国献身的意志力,他们值得我们敬仰,更值得我们学习。“刘思成”在电影中作为石油工人的后代,在现代社会的大环境下想发扬老一辈石油工人的精神,但是在沙漠中没人跟他交流,没人理解他,造成了自己极度压抑,以至于快要崩溃。在一个女心理医生的指引下,最终刘思成克服了困难,找到了自我,实现了自己的价值。现实中我们其中有很多刘思成的模版,他们也是极度矛盾,一向在徘徊之中,不明白是不是该继续走下去,我相信《铁人》这部教育片会给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

这天的我们,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工作条件也不断改善,

比较当年会战的情景,我们没有理由不惭愧。为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继承和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无疑对我们是一种指引和激励。透过组织观看影片,引导职工把学“铁人”和学身边先进人物结合起来,把传承老一代劳模艰苦奋斗的精神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和衷共济、共克时艰,在用心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争取国家石油工业更好更快发展中我们要以这种精神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智慧和力量。同时我们要用知识完善武装自己,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企业,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大化地实现自身的价值。

铁人观后感

5月14日,单位组织观看电影《铁人》,说实话,我开始没觉得这种片子会拍的很好,但看完以后,我却被里面的人物深深感动了。

故事虚构了一个叫刘思齐的新一代石油工人,他的眼神中充满了迷茫,搞不清是怎样回事,不知力气该怎样发泄,只好是拼命的干活,也不爱与人交流,去看心理医生,结论是身体没毛病,只是心理上有些问题,医生的推荐是先把床前摆放的铁人纪念品收起来,调养一下。

刘思齐身上有我的影子,也有许多当代人的影子。虽说此刻物质生活提高了,工作环境改善了,业余生活丰富了,但很多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越来越糊涂,更不要说什么信仰、信念、追求了。参加工作十几年,我心里面总是充满了一种很失败的感觉,别人的工资一天天的长,自己的荷包里面总是瘪瘪的,别人得意洋洋的买房买车,我只能在我的小屋中,偶尔吟唱一下《陋室铭》,或者阿Q精神胜利法安慰一下自己,好歹还有个窝住能,孩子要名牌,我买不起,郁闷,没钱买车,郁闷,工资奖金低,郁闷,当不上领导,还是郁闷。总而言之事事都是郁闷。

铁人那一辈的时代是一个物质极其匮乏,条件极其艰苦的时代,可看到他们却在那里干得热火朝天时,他们穿不暖,吃不饱,与这天的我们相比较,有天空上地下之别,不可同日而语。可他们的精神世界比我们丰富多了,而且斗志昂扬。我们虽然物质生活好了,可总是感觉生活中似乎缺少了一点什么,至于缺少了什么,我一时想不出个所以然来。我边看电影边无端的联想起前几天刚看完的一部电视剧,叫《潜伏》,《潜伏》中的主人翁余则成说过的一句话或许能够解释他们的干劲的来源,那就是“信仰”,他们有信仰,有信念,有追求。只能够这么解释,否则,可能会解释不通。影片上的黑白画面给我的另一个感觉就是,那是一个干净纯洁、没有那么多干扰和诱惑的年代,那个年代的人都是单纯的人,生活是纯粹而简单的,人的心灵是纯净的,那个时候条件虽然恶劣,可干活就是干活,拼命干活就出成绩,没有背后告密,没有尔虞我诈。

铁人的经典片段在许多电影电视资料片中我都望见过,但每一次看都是热血沸腾,他那“宁可少活20年,也拿下大油田”,“要将中国贫油的帽子扔到太平洋里去”,“石油工人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铁人的经典情节,在这部片子中都有重现,没有吊车,人拉肩扛把石油井架竖起来,在发生井喷时,铁人站在第一线,和他的手下并肩作战,当泥浆粘度不够时,他又第一个跳下泥浆池用身体来搅拌水泥,我游过冬泳,直到冬天里的水是什么滋味,何况还有泥浆,水泥。此刻想一想都觉得冷,他们当时就是这样跳下去了,简直就是理所当然。

影片里面还刻画了一个“小知识分子”文瑞的主角,虽然镜头不多,但我感觉是相当成功的。影片虽然没有用镜头说他从会战逃走后如何如何后悔,可从他儿子诠释中,却无一不展示出作为一个书生的他,一辈子都在承受心理折磨。他虽然不是铁人那样的英雄人物,至少他却是真实的,他在影片中也算是一个真实的悲情人物吧。在那样的年代,那个以前真实努力过的小人物,我并不觉得这个人物缈小,放在这天的立场来看,我感觉他的出走,也是能够理解的,在看电影的时候我还在想,如果把那个“小知识分子”换成是我,我能够克服那样的困难吗?我能够挺下去吗?我没有答案。铁人跑到车站去找那个“小知识分子”的场景十分感人。那个“小知识分子”应对铁人和同事愤怒的目光,在他肮脏的脸上泪水满面,能够看得出他内心是十分矛盾的,尤其是铁人的到来,让他感觉到十分愧疚,他甚至不敢看铁人的眼睛,他哽咽着对铁人说:“我熬不住了……”其他再也没有一句为自己辩解的话,而铁人也没有苦苦哀求,苦口婆心的劝他回来,更没有为他讲什么说教式的大道理,只是在嘴里吼出了一句:“熬不住了就给我滚。”铁人还把唯一的几个馒头和一些干粮硬塞给了“小知识分子”。当火车开走时,文瑞又把这些东西扔下了火车,我想他的心灵

是受不了折磨了吧,

看了电影,我越发感到重新树立人生目标的重要性。此刻没有铁人时代那种疾风暴雨式的运动和会战,没有了人山人海的沸腾,但共产主义事业还在进行,虽然没有人再去提醒自己,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个将实现共产主义作为终生奋斗目标的人,不就应把它忘掉,时时刻刻鞭策自己,给自己带来生活的动力。

铁人观后感1500字

《铁人》这部电影是2009年上映的,当时我还在大庆石油学院上大学。我曾在校园门口望见这部电影在招聘群众演员,却一向也没看过这部片子。这天下了班,突然想起这部电影,于是打开电脑把它看完了。

电影讲述了铁人王进喜等参加松辽盆地石油大会战和现代石油工人在塔里木油田沙漠地区进行物探作业2个不同时期的艰苦奋斗的工作生活场面。我的四年大学生活是在大庆度过的,而如今此刻我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上班。看了这部能把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的片子让我想到了很多,感想很多。

电影里的萨尔图火车站就是此刻的大庆火车站。萨尔图是蒙古语,翻译过来是泥沼、湿地的意思。萨尔图到处都是湖泊但是不大水也不深,大庆也因此有了天然百湖之城的美称。如今的萨尔图区,已经发展成为大庆的商业物流中心,是大庆最繁华的地方之一。我们校园就坐落在这座石油之城中,是大庆油田蕴育发展起来的。刚入学,我们就听老师讲铁人王进喜的事迹,深受其熏陶。大会战时期机械化程度低,全都是靠人力,只有肩拉背抗。冬天也没有取暖设备,住的是干打垒,也只有大家伙挤在一块取暖。遇到国家三年自然灾害,吃不饱却要干沉重的体力活,这些都在电影里重现了。当时环境的恶劣、条件的艰苦是我们很难想象的,但更难想象的是,在那么艰难的条件下,还能,但是看着那风风火火的大场面,人们那个热心劲,任劳任怨的用心干劲而不图回报的境界,在那种环境和条件下他们坚持下来了。这个是我们此刻想象不到的,是我们体会不到的。此刻我们好多人不明白他们为什么坚持,物质上他们什么都得不到,他们却有那么大干劲,大伙的心都联系在一块儿。换着此刻打死也没几个人愿意去受那苦受那罪,去了也免不了全是抱怨唠叨。想了很久我想到了,他们都是有梦的人,当时都怀揣着一个梦,为了改变祖国贫穷落后缺油帽子,他们都明白而且亲身体会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他们的思想不是为己而是为别人,为祖国,因此他们留下了一个个伟大的事迹。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石油工人生产生活环境也有了很大改善,但是一线石油工人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依然存在。手机经常没信号,生活用水匮乏,天气变化恶劣等等都是我们面临的考验。电影里讲的是物探队的生产生活环境。塔里木沙漠地区作业是国内条件最艰苦的地方,物探队又是勘探的最上游,承担着盆地里找凹陷,凹陷里找有利圈闭,最后带给局部构造最有利位置进行下一步钻井勘探工作。因此他们去的是别人没去过的地方,其危险性和不可预知性最大,他们还要忍受沙漠中的孤独寂寞,要与恶劣的沙尘暴作斗争,他们吃不到可口的饭菜,享受不了城市的繁华与便利。但尽管条件是如此艰苦,依然有千千万万员工坚守在自己工作岗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什么他们在这种环境下依然能兢兢业业,恪守本分的干好自己的工作呢,除了养家糊口外必须还有一份对工作执着的爱。环境的艰苦,条件的恶劣也让我们有的人无法忍受,不能坚持而投向喧闹的城市,因为他们缺少对工作岗位的热爱,经受不住繁华便利城市生活的诱惑。想想自己,大学时代的梦想,那时的豪言壮志也曾被这恶劣环境所击倒,想过逃离。经过激烈斗争梦想终究战胜了残酷的环境,要时刻牢记自己的梦想,坚持那一份热爱,为了那些豪言壮语而努力。虽然没有

王进喜时代为了改变祖国贫穷落后缺油那么伟大的梦,只需要要完成自己人生的梦。

国家要成就中国梦,我们就要实现我们自己的梦。此刻我就在这浩瀚的大沙漠之中坚守自己的岗位,只为坚持实现自己大学时代的梦,要在荒凉沙漠之中成就不荒凉的人生梦。今晚的沙漠很平静,我的血在沸腾,充满了激情充满了活力。

本文链接:https://bk.89qw.com/a-1444750/

最近发表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