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百科游戏 手游攻略

圆周率是谁发明的(圆周率是谁发明的七位)

百科 2025-10-21 04:47:40 手游攻略 阅读:9026次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圆周率是谁发明的的问题,以及和圆周率是谁发明的七位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圆周率是谁发明的 历史上圆周率的发明人是谁

圆周率是一个概念,一个定义,不存在由谁发明的问题。而对于圆周率精确计算,在各个时期达到如何的精度是有记录的。数学家祖冲之为圆周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古算书《周髀算经》(约公元前2世纪)的中有“径一而周三”的记载,意即取π=3。汉朝时,张衡得出π²除以16约等于8分之5,即π约等于根号十(约为3.162)。这个值不太准确,但它简单易理解。

中国数学家刘徽用“割圆术”计算圆周率,他先从圆内接正六边形,逐次分割一直算到圆内接正192边形。刘徽给出π=3.141024的圆周率近似值,刘徽在得圆周率=3.14之后,继续割圆到1536边形,求出3072边形的面积,得到令自己满意的圆周率3927除以1250约等于3.1416。

数学家祖冲之进一步得出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的结果,给出不足近似值3.1415926和过剩近似值3.1415927,密率是个很好的分数近似值,要取到52163除以16604才能得出比355除以113略准确的近似,在之后的800年里祖冲之计算出的π值都是最准确的。

扩展资料:

2011年,国际数学协会正式宣布,将每年的3月14日设为国际数学节,来源则是中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圆周率。

圆周率是谁发明的(圆周率是谁发明的七位)

1965年,英国数学家约翰·沃利斯(JohnWallis)出版了一本数学专著,其中他推导出一个公式,发现圆周率等于无穷个分数相乘的积。2015年,罗切斯特大学的科学家们在氢原子能级的量子力学计算中发现了圆周率相同的公式。

2019年3月14日,谷歌宣布圆周率现已到小数点后31.4万亿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圆周率

圆周率谁发明的人是谁

圆周率不是某个人发明的,而是由许多数学家经过了无数次的演算所得出来的结果。

首先推算圆周率数值的人是阿基米德,利用圆内接和外切正多边形的周长算出圆周率,后来的祖冲之也进一步的出了圆周率小数点后7位的结果。

1965年,英国数学家约翰·沃利斯(JohnWallis)出版了一本数学专著,其中他推导出一个公式,发现圆周率等于无穷个分数相乘的积。2015年,罗切斯特大学的科学家们在氢原子能级的量子力学计算中发现了圆周率相同的公式。

2019年3月14日,谷歌宣布圆周率现已到小数点后31.4万亿位。

2021年8月17日,美国趣味科学网站报道,瑞士研究人员使用一台超级计算机,历时108天,将著名数学常数圆周率π计算到小数点后62.8万亿位,创下该常数迄今最精确值记录。

国际圆周率日:

2011年,国际数学协会正式宣布,将每年的3月14日设为国际数学节,来源则是中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圆周率。

国际圆周率日可以追溯至1988年3月14日,旧金山科学博物馆的物理学家LarryShaw,他组织博物馆的员工和参与者围绕博物馆纪念碑做3又1/7圈(22/7,π的近似值之一)的圆周运动,并一起吃水果派。之后,旧金山科学博物馆继承了这个传统,在每年的这一天都举办庆祝活动。

2009年,美国众议院正式通过一项无约束力决议,将每年的3月14日设定为“圆周率日”。

决议认为,“鉴于数学和自然科学是教育当中有趣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学习有关π的知识是一教孩子几何、吸引他们学习自然科学和数学的迷人方式……π约等于3.14,因此3月14日是纪念圆周率日最合适的日子。”

圆周率是谁发明的是哪个朝代的人

1、圆周率发明者:祖冲之。

2、祖冲之在前人的基础上,计算出圆周率的数值在3.1415926核3.1415927之间.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人。

3、祖冲之(429年—500年),字文远,出生于建康(今南京),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中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文链接:https://bk.89qw.com/a-1446015

最近发表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