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游戏 手游攻略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以及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内容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识发展分为:
(1)感知运动阶段(0一2岁),这一阶段的儿童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2)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一阶段的儿童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具有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内容是什么
认知发展理论是著名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所提出的,被公认为20世纪发展心理学上最权威的理论。所谓认知发展是指个体自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对事物的认知及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随年龄增长而改变的历程。皮亚杰对认知发展研究的特殊兴趣是出于将儿童的认知发展看作是沟通生物学与认识论的桥梁,他认为通过对儿童个体认知发展的了解可以揭示整个人类认识发生的规律,从而建构起他的整个学说“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图式
图式是皮亚杰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个体能对刺激作出反应,在于其具有应付这种刺激的思维或行为图式。图式使个体能对客体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使信息秩序化和条理化,从而达到对信息的理解。个体的认识水平完全取决于认知图式。
图式具有概括性的特点,可应用于不同的刺激情境。初生儿仅具有几个简单的遗传图式,如吮吸,当嘴唇触到任何物体都会产生吮吸、反射。学习能产生迁移,是因为在前一学习中形成了某种图式。然后应用到下一学习情境中去。
皮亚杰认为,人的认识发展,不仅表现在知识的增长上,更表现在认知结构的完善和发展上。图式的发展水平是人的认识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既是认识发展的产物,又是认识发展的基础和条件。[2]
同化
同化指有机体把环境成分整合到自己原有机构中去的过程。皮亚杰借用同化来说明个体把新鲜刺激纳入原有图式中的心理过程,就整个有机体来说,有三种水平的同化:生理水平上,是物质的同化;动作水平上,是行为的同化;智慧水平上,是思想的同化。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于一个正在形成或已形成的结构中。因此,同化过程受到个人已有图式的限制。个人拥有的图式越多,同化的事物的范围也就越广泛;反之,同化范围也就相对狭窄。[2]
顺应
顺应指个体调节自己的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的过程。当个体遇到不能用原有图式同化的新刺激时,便要对原有的图式加以修改或重建,以适应环境。这样将迫使个体改变现有的认知图式,形成某些适合新经验的新图式,引起认知结构的不断发展变化。
图式的发展和丰富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机制来实现的。皮亚杰认为,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叫做同化;内部图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叫做顺应。同化是量变的过程,而顺应是质变的过程。在认知结构的发展中,同化与顺应既相互对立,又彼此联系,相互依存。就人的认识成长来说,如果只有同化没有顺应,认识就谈不上发展。如果不存在同化也就没有顺应可言,认识永远是外物同化于内部图式。内部图式顺应于外物这两个对立统一过程的产物。[2]
平衡
平衡是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识的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较高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儿童认知最初处于较低水平的平衡状态中。当面临新异刺激时,产生了不平衡。通过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即通过同化或顺应,使认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恢复平衡状态。认识的发展就是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
平衡从三方面调节着个体的认知过程:一是调节同化与顺应两种技能之间的关系,使两者保持平衡;二是调节个体认知结构中执行不同功能的子系统;三是在个体知识的分化与整合中保持平衡。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是什么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是20世纪发展心理学上最权威的理论:儿童的认知是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等机制,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一个建构过程。
皮亚杰运用数理逻辑中的运算、对称、可逆等概念来研究儿童思维的发展,并用符号逻辑作探讨形式运算阶段思维过程的特点。他认为有了符号逻辑工具,就像掌握了统计学一样。对心理学的研究有重要帮助。
皮亚杰的思想来源-康德的认识论
皮亚杰吸收康德的先验范畴理论,改造成为遗传的“图式”,康德的先验范畴论是预成论观点。而皮亚杰认为先天图式在认识发展的过程中仅处在一个起点的位置,图式主要是在儿童后天的活动中逐渐形成的。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