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百科游戏 手游攻略

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什么会议提出的

百科 2025-10-24 17:43:56 手游攻略 阅读:3339次

最近很多小伙伴在找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什么会议提出的的相关内容,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劳动晚报小编为大家整理一下《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什么会议提出的》的相关资讯,另外还找了一部分有关《》的内容,文章篇幅比较长,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 1、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什么会议提出的
  • 2、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于哪一年
  • 3、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 4、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从什么时间开始的
  • 5、新中国从哪一年开始实行五年计划?
  • 6、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从哪一年开始?

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什么会议提出的

1953—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是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

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于哪一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始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指中国从1953年到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长期计划。它主要规划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布局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比例关系,为国民经济长远发展制定目标和方向。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1957年,与1952年相比,国有经济比重由19%提高到33%,合作经济由1.5%提高到56%,公私合营经济增长从0.7%下降到8%,个体经济从71.8%下降到3%,资本主义经济从7%下降到1%以下。

拓展资料:

1、五年内,全国完成总投资550亿元,其中国家对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基础性投资总额493亿元,比原计划的427.4亿元增长15.3%。五年来,新增固定资产460亿元,相当于1952年底全国固定资产原值的1.9倍。1957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241亿元,比1952年增长67.8%。1957年国民收入比1952年增长53%。1957年工业总产值超过原计划21%,比 1952 年增加 128.5%。

2、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是在党中央直接领导下制定的,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 1955年7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初步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绝对优势。 1957年,与1952年相比,国有经济比重从19%提高到33%合作经济从1.5%提高到56%,公合作经济从0.7%提高到8%,个体经济从71.8%下降到3%,资本主义经济从7%下降到不到1%。

3、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端非常振奋人心,少先队员不甘落后。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高潮中,江苏、辽宁、北京的少先队员提出了“小五年计划”。少先队提出的“小五年计划”详细规定了少先队对自己的要求。在此次活动的提案中,少先队员们表示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祖国多做贡献。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始于1953年,是中国国民经济长远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也具有象征意义,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开端。因为只有迅速发展壮大我国,才能震慑那些贪图颠覆中国的势力,不敢肆意妄为。事实证明,有计划、迅速地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是非常正确的。

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从1953年开始的

第一个五年计划,早在1951年春开始由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经委(简称中财委)着手试编。1954年4月,中央成立编制五年计划纲要8人小组,陈云任组长,开始全面编制工作。

到1955年3月31日,中共全国代表会议同意中央委员会提出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报告。同年6月,中央对“一五”草案作了适当修改,建议由国务院通过并提请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1955年7月30日通过)。

实施背景:

五年规划作为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干预形式最早并非源于中国,也非中国所独有。20世纪30年代,苏联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斯大林领导苏联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问题时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是按计划进行的”,其后在1929年4月举行的联共(布)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制定并通过了1928-1932年国民经济计划,标志着五年计划在苏联的诞生。

苏联从自己的国情出发,通过五年计划取得了辉煌的经济建设成就,到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已经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工业总产值迅速跃升至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战后,随着欧亚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五年计划被社会主义阵营中很大一部分国家所借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五年计划不仅深刻影响了苏联的经济发展,还对战后所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深远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从什么时间开始的

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1953—1957),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年7月经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标志着系统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什么会议提出的

扩展资料:

制定背景

20世纪50年代是二战之后两极格局对峙最为激烈的时期。随着冷战的逐渐展开,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两个阵营不仅在政治制度与军事实力上展开全方位竞争,还围绕着两种不同的经济发展道路展开了激烈较量。

一五期间,中国身处社会主义阵营,对外采取“一边倒”的外交策略。资本主义阵营对中国进行政治孤立、经济制裁与军事封锁,导致相比于战后处于资本主义阵营的日本与西欧各国,中国无法充分利用资本主义阵营充足的资金与先进的技术进行经济建设。

另一方面,苏联与一些东欧国家以资金与技术援助的形式积极支持中国的经济建设,来自苏联与东欧的经济援助在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50年代尤其是一五计划实施期间,朝鲜战争的爆发加剧了东北亚的紧张局势。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依然没有放弃颠覆大陆的企图,中国周边的战争威胁并未消失。因此如何快速发展经济、巩固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成为执政者最为关心的问题。

对于当时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而言,无论是资本主义阵营还是社会主义阵营,重建或者恢复一个较为完整的工业化体系是最为重要的任务,对于大多数新兴的原殖民地国家而言,加快工业化进程并建立一个完整的工业化体系更是成为巩固与维持政治独立的经济前提。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工业化的浪潮。

在国内,国民经济已经得到全面恢复与初步发展,政治趋于稳定,经济秩序恢复正常,社会秩序较为安定,加快经济发展成为全国人民的一致要求,为大规模展开经济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新中国从哪一年开始实行五年计划?

中国是从1953年开始制订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从“十一五”起,就改称为“五年规划”。(1949年10月到1952年底为中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63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53年5月1日,在这一天,人们欢欣鼓舞地走过天安门广场,因为在这一年,新中国成功并胜利地完成了三年经济恢复;也就是在这一年,中国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年初召开的全国政协会议上,周恩来说,今年是执行“五年计划”的第一年。现如今的中国正在实施着第十三个五年计划(2016年-2020年)。

拓展资料:

新中国的五年计划作为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干预形式最早并非源于中国,也并不是非中国所独有的。早在20世纪30年代,苏联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斯大林领导苏联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问题时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是按计划进行的”,而其后在1929年4月举行的联共(布)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制定并通过了1928-1932年国民经济计划,其中这就标志着五年计划在苏联的诞生。

苏联从自己的国情出发,通过五年计划取得了辉煌的经济建设成就,直到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就已经完全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最重要的是他们的工业总产值迅速跃升至欧洲第一,以及世界第二。

而战后,随着欧亚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五年计划逐渐被社会主义阵营中很大一部分国家所借鉴,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五年计划不仅深刻影响了苏联的经济发展,而且还对战后所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在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基础上,我国于1953年开始执行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该计划由中共中央周恩来、陈云共同主持制定。于是在1956年宣布提前完成了计划规定的任务。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从哪一年开始?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的。为了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从1953年到1957年,我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五”计划草案是在党中央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李富春等主持制定的。这个计划草案,从1951年开始着手,一面建设,一面编制,经过近4年的补充和修改,最后经1955年7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通过。

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标志着系统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扩展资料:

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要求,“一五”计划所确定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计划所规定的各项建设任务,主要依靠我国人民的力量,加上当时苏联等国家的大力援助,到1957年底胜利完成,使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基本确定。

在整个国民收入中,国营经济、合作经济和公私合营经济所占比重由1952年的21.3%上升到92.9%;建成了一大批重要工程,五年内完成基本建设投资总额550亿元,新增固定资产460.5亿元,相当于1952年底全国拥有的固定资产总值的1.9倍。

595个大中型工程建成投产,初步铺开我国工业布局的骨架;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128.6%,五年合计钢产量1656万吨,等于旧中国从1900年到1948年49年问钢的总产量760万吨的218%,煤产量达到1.31亿吨,比1952年增长98%;

产业结构发生新的变化,在工业总产值中,工业产值所占比重由1949年的30%提高到56.5%,重工业的比重由26.4%提高到48.4%。1957年粮食产量达到3901亿斤,棉花产量达到3280万担,都超额完成计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一个五年计划

参考资料来源:光明网—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什么会议提出的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什么会议提出的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链接:https://bk.89qw.com/a-1451943

最近发表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