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游戏 手游攻略
最近很多小伙伴在找东北三省人口出现负增长的相关内容,以及东北三省人口负增长的主要原因对应的知识点,劳动晚报小编为大家整理一下《东北三省人口出现负增长》的相关资讯,另外还找了一部分有关《东北三省人口负增长的主要原因》的内容,文章篇幅比较长,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 1、东北三省村区减少的原因及措施
- 2、全国10省份人口出现自然负增长,这与哪些因素有关?
- 3、首个人口负增长省份诞生了,为什么长三角也开始“东北化”了?
- 4、31省份人口数据出炉,16地常住人口负增长
- 5、东北的老龄化为什么那么严重?
- 6、东北三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11%,
东北三省村区减少的原因及措施
经济是影响人口的最关键因素。随着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经济体制逐渐开始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因此,当地很多大型工业企业因难以适应整个市场环境而受到巨大的冲击,经济开始直线下滑。近几年来,东北的经济恶化的程度越来越快,人们为了谋发展,所以镇培大多御告唯都开始向走向全国各地。导致当地人口密度越来越小;另外,东北的气候问题也是影响人们在那里正常工作生活的一大原因。大家都知道,东北地区到了冬季,气温大多都在零下三十多度。再加上低温持续时间长,一般在半年之久,导致很多工程在冬季根本没有办法正常施工。没有经济来源,也不能正常的活动,所以大量的人口开始向外迁移。其次,很多的毕业生在择校或者择业时,大部分都选择了南方地区或者是北方的其他省会城市。长期居住生活在其他的城市,很多人都在那里成家立业了,因此,也不会再回到东北了。最后,就是当地人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变化。根据相关调查显示,东北地区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因为当地有很多的青年都抱着丁克的生育观念来生活的,不愿意生孩子或者是不愿意多生孩子。在低生育率的状况下,当地人口还不断地流失着,自然人口不会多了。第一个办法,是继续推行城镇化。
陆铭指出,通过城友指市化进程,让农村年青一代进城工作,可以成为未来补充城市地区劳动力和缓解养老压力比较大的来源。这就呼吁城市化进程中,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大幅调整。
“不能说外来人口只在城市工作和缴纳社保,老了回农村养老,这会带来更大的社会和经济问题。”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东北地区普遍城镇化水平较高,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部分城市甚至出现城镇化率下行的趋势。未来,如何进一步从城镇化中获益,还需要当地经济水平的提升。
提高人口素质同时吸引人才,是一些城市的“第二招”。
陆铭表示,随着年青一代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应该能够缓解养老压力,通俗的说就是更少年轻人养更多老人。
“中国不是平均受教育水平提升不够快,而是农村居民受教育水平提升慢,尤其是农村孩子中的留守儿童,需要考虑怎么提升教育水平,使他们未来进入城市能成为合格劳动力供给。”陆铭说。
第三招是发挥老年人的“余热”。倡导邻里互助养老,鼓励低龄、健康老年人为高龄、独居、空巢老年人服务。
全国10省份人口出现自然负增长,这与哪些因素有关?
全国10省份人口出现负的增长,其中黑龙其中最严重的是黑龙江,数据为负的5.11‰,其次是辽宁,数据为负的4.18‰,出现负增长的因素如下:
1、新冠疫情的影响。由于目前新冠疫情严峻的形罩郑塌势下,导致了人们外出交流的机会少,降低了结婚的比率,其次是新冠疫情爆发,导致死亡率大量的上升,因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例不协调,导致人口出现了负增长。
2、物价的上升导致了人们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但是随着孩子的出生,生育、养育的费用,教育的费用等,势必会给本来不富裕的家庭增加更大的经济压力,为了过好目前的生活,很多年轻的夫妇更希望在压力得到缓解的情况下再生孩物圆子,因此也导致了人口出生比例的下降。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增加育儿的补贴。目前这个政策在一些地区已经开始实行。甘肃省第2胎可以获得5000元补偿,第3胎每年可以获得补偿1万元,直到孩子满三周岁。
3、由于时代在进步,现在年轻人的婚育观念也在改变,以前一一个家庭有五六个孩子出生,现在基本上一个家庭有一个孩子。现在人们更注重的是教育孩子的质量,而不是生孩子的数量。这样也导致了出生人口大幅度下降。
4、晚婚晚育的数量在增长。以前盲婚哑嫁的时代,妇女们早早的就结婚,生儿育女。现在人们接受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人们更希望在自己能够找到三观一致的伴侣,这样导致了大批人口的晚婚晚育,也导致了人口出生数量的下降。为了鼓励已婚妇女实施优生优育,国家在产假和陪产假的政策是越来越好,甚至有普惠托育服务。
改善人口负增长是国家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共同来丛森努力,共同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首个人口负增长省份诞生了,为什么长三角也开始“东北化”了?
长江三角洲之所以出现出生率负增长的省份,一方面是因为经济发达的省份年轻人会面临着更多的生活压力,很难承担孩子的教育开支以及生活开支。
一直以来,东北三省因为政策以及人口流失等各项原因,出现了人口负增长的状况。现如今,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也出现了首个人口负增长的省份,该省份就是江苏省。根据江苏省相关部门发布的统计数据,该省份的人口增长幅度为- 1.12‰。
第一个原因: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逐渐增加,年轻人不愿生娃
反观大城市和小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小城市中的生活开支以及生活物价相对较低,大城市中的生活开支会有所增加。江苏省已经成为我国第二GDP大省,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可是该省份的年轻人同样面临着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尤其是江苏省的各大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活物价成正比,年轻人考虑各种原因后,他们很难产生生娃的想法。
第二个原因:养育孩子的花费有些高,年轻人无力承受
虽然大部分年轻人结婚之后,他们总会拥有属于自己的宝孙磨悄贝。可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需要考虑更加现实的问题。孩子出生后,奶粉和孩子的生活用品是一大开支。当孩子步入上学年龄后,孩子的教育花费也会使父母有苦说不出。当年轻人面对着高昂的养娃成本,他们自然会有些犹豫。
总的来说,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与经济实游芦力一般的省份呈现出不一样的发展状况,这也导则渣致部分省份中的年轻人面对着各种各样的压力。生活开支逐渐加大,却没有获得很高的积蓄,难免会使年轻人暂时不愿生娃。
31省份人口数据出炉,16地常住人口负增长
31省份人口数据出炉,16地常住人口负增长
31省份人口数据出炉,16地常住人口负增长,2021年共有16个省市自治区常住人口不同程度地减少,这些省份多数集中在北方,31省份人口数据出炉,16地常住人口负增长。
31省份人口数据出炉,16地常住人口负增长1
在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人口数据后,各地也陆续发布了当地数据。
31个省市自治区中,有16个省市自治区常住人口出现下降,15个省市自治区常住人口增长,其中浙江、广东和湖北增量位居前三。
数据显示,31个省份中,共有15个省份2021年纯者常住人口实现增长,这其中,位居前5的是浙江、广东、湖北、江苏和福建。
16个省市自治区常住人口减少
从目前各省市自治区公布的数据来看,2021年共有16个省市自治区常住人口不同程度地减少,这些省份多数集中在北方,包括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北、甘肃、内蒙古、北京、天津、陕西、山西、江西等。
其中有10个省市自治区减少的数量超过10万人。河南、黑龙江和云南减少数量位居前三,分别为减少58万人、46万人、32万人。辽宁、吉林、湖南减少数量也都超过了20万人。总体来说,人口下降的省份主要来自东北、华北、西北和中部地区。
从2021年常住人口变化来看,浙江、广东、湖北、江苏和福建人口增量位列前五,而这几个省份2021年的人均GDP在全国除港澳台外的31个省市自治区中分别排在第5、第7、第9、第3、第4.
除湖北外,另外四个省份均位于东南沿海,净增人口之和达到186.1万人。其中浙江增加72万人,人口增量位居全国第一,具体来看,浙江2021年出生人口为44.9万人,死亡人口为38.4万人,自然增加人口仅为6.5万人。因此,浙江人口的增长主要还是受益于人口流入。
广东增量为60万人,江苏和福建增量分别为28.1万人和26万人。
据红星新闻,从各省市自治区的人口数据统计中发现,多个省份出现了“强省会”或者是“强市”的人口“虹吸”现象。
以陕西为例,陕西10个地市已经全部发布了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除西安常住人口增加外,铜川、宝鸡、延安、汉中等其余9个地市的常住人口数均为下降。
在湖北,相比于2020年的数据,2021年除省会武汉外的宜昌、黄冈、荆门、荆州、十堰、鄂州等市的常住人口数均有下降做滑薯。在江西,省会南昌常住人口新增18万,上饶、宜春、九江、吉安、抚州等市的常住人口数量均下降。
不过在广东等一些经济较发达省份,各城市之间的常住人口增加较为平均。以广东省为例,2021年常住人口佛山、广州、东莞、深圳、中山、江门、惠州、珠海、肇庆等均有增加。
11省市自治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
另外,目前有27个省市自治区发布了2021年的出生人口相关数据,从人口自然增长率来看,有11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包括黑龙江、辽宁、吉林、重庆、内蒙古、湖南、湖北、上海、江苏、河北和山西。
人口自然增长率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让戚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用千分率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多个省市自治区自然增长率是多年来首次转负。其中,江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1.12‰。2021年江苏出生人口数约为47.98万人。据第一财经结合《江苏统计年鉴2021》数据梳理发现,这也是1978年以来(该年鉴公布有1978年以来的数据)首次跌破50万大关。在湖南,2021年出生人口为近60年来首次低于50万。
从出生人口来看,中国第一人口大省广东占据第一的位置。
数据显示,广东2021年末全省常住人口1268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0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18.31 万人,出生率9.35‰;死亡人口61.12万人,死亡率 4.83‰;自然增长人口57.19万人,自然增长率4.52‰。
广东也是全年出生人口唯一在百万人以上的地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全国出生人口1062万人,照此计算,广东的出生人口占全国出生人口的比重达到了11%。
广东之后,另外两个亿级人口大省河南和山东2021年出生人口分别为79.3万人和75.04万人,分列二、三位。这其中,河南2021年出生人口创下了1978年以来的新低,继2020年首度跌破100万大关后,2021年再度跌破了80万大关。
包括河南在内,多个省份2021年出生人口创下了数十年来的新低。江西省统计局的分析指出,2021年全省出生人口较快下降,2021年全省出生人口比2020年减少5.04万人,出生人口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首次低于40万人。出生人口下降主要受婚育年龄推迟、“二孩政策”效应减弱等因素影响。
此前,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末全国人口141260万人,比上年末仅增加48万人。2021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比2020年下降1.11个千分点。国家统计局分析,人口增长持续放缓是由于出生人口继续减少,这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育龄妇女人数持续减少,二是生育水平继续下降。
31省份人口数据出炉,16地常住人口负增长2
随着吉林2021年人口数据的.披露,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的2021年人口数据都已经出炉了。虽然各个省份公布的人口数据详情不一,但也能从中窥见一些时代特点和变化。
中新财经 李金磊 制图
广东两个第一:人口最多、最能生
广东既是中国第一人口大省,也是出生人口第一大省,是当之无愧的人口双料冠军。
数据显示,广东2021年末全省常住人口1268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18.31万人,均为全国第一。
纵览全国,出生人口在100万人以上的省份就只有广东这一个“独苗”了。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出生人口1062万人 ,照此计算,广东以一己之力就贡献了11%的出生人口。
作为第一经济大省的广东,人口表现一枝独秀,人口的流入功不可没。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广东10年来增加人口超过2170万人,为全国最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冯文猛对中新财经分析,广东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主要的人口流入地,大量的年轻流动人口流向广东,从年龄结构来看,广东是相对比较年轻的省份,流入广东打工的年轻人,陆续到了结婚生育的年龄,所以,生育小孩数量比较多。
出生人口下降成普遍趋势
从发布出生人口数据的省份来看,出生人口下降成为普遍趋势,多个省份2021年出生人口数量创下新低。
曾经被称为“最敢生省份”的山东,生的也少了。全面放开二孩之后,山东2016年出生人口飙升到177.06万人,2017年继续保持174.98万人的高位,但此后一路下降,2018年为132.95万人,2019年为118.39万人,2021年降低到了75.04万人。
随着出生人口的下降,山东的人口也面临一个重要转折点,其2021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只有0.02‰,距离人口自然负增长只有一步之遥。
作为第三人口大省,河南出生人口数量跌破了80万。数据显示,河南全年出生人口79.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8.00‰;死亡人口73.0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36‰;自然增加人口6.3万人,自然增长率为0.64‰。
江西2021年全省出生人口37.70万人,比2020年的42.74万人减少5.04万人,出生人口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首次低于40万人。江西统计局分析认为,出生人口下降主要是受婚育年龄推迟、“二孩政策”效应减弱、“三孩政策”还未显现等因素影响。
资料图:家长带着孩子在海边嬉浪。 游建行 摄
至少11省份人口自然负增长
再来看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用千分率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在公布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省份中,最高的是西藏,达到了8.70‰。其次是宁夏,达到了5.53‰,第三是贵州,达到了4.98‰。
其中,有11个省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包括黑龙江、辽宁、吉林、重庆、内蒙古、湖南、湖北、上海、江苏、河北、山西。
多个省份自然增长率是多年来首次转负。其中,江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2‰,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年度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转负。
这主要是出生人数的急剧减少,导致人口自然增长快速下降。江苏2016年至2019年常住人口出生人数开始呈持续小幅下降态势,但每年仍保持在70万人以上,2020年和2021年出生人数则连续跌破60万人和50万人。
江苏省统计局分析,常住人口出生人数下降,主要是三方面因素影响:一是育龄妇女人数大幅减少。二是妇女初婚年龄不断推迟。三是女性受教育程度大幅提高。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会导致少生或不生。此外,新冠肺炎疫情也对部分年轻人的婚育安排产生一定影响。
东北三省人口继续“负增长”
东北三省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最低的三个省份,其中,黑龙江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11‰,辽宁人口自然增长率-4.18‰,吉林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38‰。
其中,辽宁全年出生人口为20.0万人,吉林全年出生人口11.22万人。
总体来看,东北地区的人口流失是非常严重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东北人口10年减少1101万人,其中,黑龙江减少了646万多人,是流失人口最多的省份。
冯文猛分析,东北三省出生率比较低,是因为年轻人口较少,这主要是东北地区近些年人口外流情况比较严重,当地气候因素、近些年的经济增长及就业等问题导致大批年轻人外流,婚育期人口的下降自然导致生育减少。
死亡率较高,是因为年轻人口外流也导致东北地区老龄化程度相对更高,老年人数量相对多,也导致死亡人数相对增加。所以,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就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低。
31省份人口数据出炉,16地常住人口负增长3
近日,随着全国31个省份陆续公布2021年人口数据,人口第一大省广东再次引发全网关注。
2021年,广东常住人口总量达12684万人,连续15年位居全国第一;出生人口118.31万人,连续4年成为全国第一生育大省,是唯一一个出生人口在百万人以上的省份。
广东的人口数据依然光鲜,背后却暗藏格局变迁。珠三角的人口吸引力大不如前,2021年人口增量仅有37万,远低于2010-2020年的年均增量(218万)。昔日“顶流”广州和深圳的人口增量同样大幅下滑,佛山成为新晋“流量王”。
这样的变迁意味着什么?广州和深圳的人口红利期,就此结束了吗?
珠三角人口增长放缓
若从人口总量的数据来看,广东的城市格局没有太大变化,广州、深圳依然是绝对“王者”,珠三角9市人口总量占据全省的60%以上。
2021年,广州、深圳的人口总量分别为1881.06万和1768.16万,几乎是另外两座万亿GDP城市——东莞和佛山的人口总和,是全省人口最少的云浮(239.33万)的近8倍。广州、深圳、东莞、佛山、惠州、中山、珠海、江门、肇庆等珠三角9市人口总量7861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62%。
但从人口增量的数据来看,2021年的广东有了极大的变化,珠三角9市的人口吸引力已大不如前。2021年,珠三角9市人口增长37万,约占全省增量的62%。
这组数据透露出两个问题,其一是37万的人口增量,远低于2010-2020年珠三角的年均增量(218万);其二就是珠三角增量仅占全省的62%,而2010-2020年的增量却高于全省。也就是说,在上一个十年,广东2171万的人口增长几乎都是由珠三角城市贡献的,而2021年珠三角却不再独占鳌头,其余城市也贡献了近40%的人口增长。
究其原因,珠三角产业转型、疫情频发导致流动人口减少,是主要因素。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分析,珠三角产业转型,如“机器换人”、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等都对外来务工人员产生了“挤出效应”,而本来服务业可以承接劳动力转型,但是“生活水平高+疫情不断”让服务业发展也十分困难。
另外,珠三角城市人口密度普遍较大、环境承载力逐渐趋于饱和也是重要因素。2021年,广东共有8座城市人口密度超过1000人/平方公里,其中有6城都位于珠三角。面积最小的深圳人口密度高达8852人/平方公里,在全国也是高居首位。当承载力逐渐趋于饱和,城市的环境以及住房、教育、医疗等公共设施都会面临非常大的压力,人口增长自然放缓。
这样的格局变动,在珠三角内部也有所体现。
佛山人口增长超广深
2021年,珠三角9市的人口增长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曾经的“顶流”深圳和广州人口增量大幅下滑,佛山以9.38万人的增量跃居榜首,成为新晋“流量王”。
2010-2020年,广东人口增量最高的城市是深圳和广州,分别达到713.61万人和597.58万人,相当于每年增加六七十万人。但在2021年,广东人口增量最高的城市是佛山,比2020年底增加了9.38万人。深圳和广州分别仅增长了4.78万人和7.03万人,其中深圳的增量在广东甚至只排第五,低于佛山、广州、东莞和非珠地区的湛江。
这也是广深疫情多发、产业升级等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疫情以来,广州、深圳的服务业和制造业受疫情冲击较大,对很多从业人员产生了较大影响。同时,一线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也让许多“打工人”望而却步。
相比之下,佛山、东莞这样的新一线城市,由于生活成本较低、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发展水平较高,仍有一个较大的人口增长期,尤其是佛山。
论经济发展,佛山是广东四大万亿GDP城市之一,去年经济增速8.3%,在广深莞佛中排名第一;论产业环境,机器人、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战新产业异军突起;论基础设施,佛山与广州轨交相通;论收入水平,佛山人均可支配收入61700元,位居广深之后,与东莞不相上下;论医疗水平,佛山的医院数、床位数和卫生技术人员数都仅次于广深……
当然,佛山成为新晋“流量王”,最重要还是受益于广佛同城脚步的加快。近年广佛同城头部区域——佛山市南海区的低房价吸纳了一批外地人员,“广州工作、南海生活”的广佛候鸟落户南海已成为常态。2021年,南海区常住人口增量达到4.14万人,占全市增量的44%。
这样的人口变动是否正常?又会对广州和深圳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广深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
这样的格局变迁实际上体现了城市人口变化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并不意味着广州、深圳的人口红利就此结束。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牛凤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分析,城市的人口变化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深圳、广州在前一个十年增速很快,但这种增速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达到一定阶段,会进入到一个相对平缓的阶段。当前一线城市的城市人口规模尤其是城区人口规模都很大,已经进入到平稳发展期。
以深圳为例,《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提出,到2035年,深圳的常住人口或将控制在1900万。这意味着在未来10几年,深圳的人口增长空间将不足150万。在此背景下,深圳去年提高了落户门槛,将核准类学历型人才的底线要求由全日制大专调整为全日制本科,还收紧了人才落户年龄。
广州虽然没有收紧落户政策,但是对引进人才的利好政策也在“打折”。去年8月,广州黄埔区发布《关于取消人才住房政策的通知》,成为广州首个正式发文取消人才购房政策的区域。半个月后,南沙区也发布通知,收紧人才购房政策并提出非本地户籍需提供1年个税或社保缴纳证明。
不过从户籍迁入人口数据来看,广州、深圳对于人才的吸引力依旧强劲。以广州为例,2021年广州户籍人口增长26.42万,比东莞(14.73万)和佛山(10.36万)加起来还多;其中户籍迁入人口高达24.16万人,保持了近年来的高速增长。这些人口,都是城市建设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口和高素质人才。
因此,广州、深圳常住人口增长减缓无需太过担忧,这是城市人口变化在不同阶段要面临的必然趋势。对广深来说,如何解决好2千万人的住房、教育、医疗等公共基础服务,是更重要的事。
东北的老龄化为什么那么严重?
东北老龄化为何全国最严重,说一千道一万原因就是人口“负增长”,人口负增长的主要原因又是人口外流(尤其是年轻人的外流,老年人多留在本地)、出生率下降(年轻人跑了,新的年轻人更补不上),人口外流的原因是工业衰落、自然环境不好、经商环境不好,这种恶性循环大概率会继续持续下去。
不光东北,很多经济不好的省份老龄化都严重。透过现象看本质,放眼全国,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一些经济发达的省份是吸引经济落后省份的年轻人,导致经济落后皮嫌指省份老年人多。通俗的说就是经济落后的地方,年轻人都出去了,只剩下老年人了。我国目前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是未富先老。
我们都知道 随着现在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都面临着比较大的困难,因为他们不能够比较好的照顾自己,并且也不能让自己生活得比较好,很多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去而留那些老年人在家里自己生活,这是有比较大的危机的,而且也让那些老年人获得了比较大的困难,因为他们不能够让自己做比较多的事情,而且他们也不能够好好的照顾自己,这是十分的让人心疼的事,也是让人感到应该要快点解决这个问题的,因为现在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多的负担会加重。人力资本显示东北劳动力平均年龄近40岁,老年化危机为何在东北较为严重?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是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不太好。虽然说我国现在的经济发展比较快,而且现在的经济水平也普遍的提升,可是相对于东北地区来说,东北地区也还是没有那么高水平的经济的,而且也不会让经济发展的比较快,因为东北现在也还没能让自己的优势转型,让自己的产业结构变得更佳。
第二个原因就是东北地区劳动力都外出务工。就是因为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没有其他地区比较好,所以很多劳动力都外出务工,想要让自己有更多的收入,者辩并且能够让自己养活更多的家人,因此很多年轻的人都外出去,没有在家里。
第三个原因就是东北地区老年人比较多。东北地区的老年人是越来越多的的,而且也没有比较多的年轻人,在那个地区,很多老燃配年人都扎堆集聚在一起,因为他们只能够这样来照顾自己,也只能这样来让自己过得更加开心。
总而言之,之所以东北地区老龄化比较严重,就是因为现在的老年人的比例越来越多。
东北三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11%,
查询有关资料可以知道,如果说各大城市是GDP的贡献者,那人口就是一切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人才更是第一资源。自古以来,我们就知道拍铅“人随产业走、人往高处走”的道理,因此人口往往聚集在大城市和大都市圈。目前,31个省区市2021年的人口数据已经发布,前10强人口大省都有哪些地方?
从整个榜单来看,人穗仔口最多的就是广猜贺汪东。截至2021年底,广东常住人口12684万,是名副其实的人口大省。不仅如此,广东出生的人口也排名第一,其2021年出生人口118.31万,居全国首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且,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广东在过去10年中增加了2170多万人口。当然,广东能够成为人口大省也和其优异的经济实力有关。广东不仅是我国2021年一季度GDP省份排名第一,在依次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苏州、成都、杭州、南京、武汉的GDP 10强城市中,其中的前5名广东就占了2名。
相比广东,东北三省的人口继续“负增长”的趋势。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东北地区人口在10年内减少了1101万人,其中黑龙江省减少了646多万人,成为人口流失最大的省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且,东北三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也比较低。其中,黑龙江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11‰,辽宁省为-4.18‰,吉林省为-3.38‰。从这3个省份的一季度GDP来看,辽宁GDP同比增速为2.7%,明显低于其它省份,而吉林甚至为-7.9%。
东北三省人口出现负增长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东北三省人口负增长的主要原因、东北三省人口出现负增长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