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百科游戏 手游攻略

世界不再国际恐同日(“国际不再恐同日”的来历是什么)

百科 2025-10-19 18:17:44 手游攻略 阅读:155次

今天给各位分享世界不再国际恐同日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国际不再恐同日”的来历是什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国际不再恐同日是哪一天

国际不再恐同日是哪一天,是5月17号。国际不再恐同日顾名思义,就是反对歧视,提倡多元性别平等。为什么定在5.17号呢,这个日子意义非凡哦,因为在1990年5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同性恋从《国际疾病分类》中除去,也就是说,从那一天起同性恋不可以再被称之为精神疾病,那只是人类生而应有的权利~为了纪念这历史性的日子,它被定为国际不再恐同日。

5月17号介绍

1990年5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疾病分类大会决议将同性恋自疾病列表删除。

2005年,加拿大大学教授和社会活动家路易斯-乔治·汀发起倡议,将每年的5月17日设立为国际不再恐同日。这一纪念日旨在呼吁人们关注因为恐惧同性恋、歧视性倾向而产生的一切生理和精神暴力以及不公平对待。

2020年5月17日,也就是今天,包含同性恋在内的性少数平权风潮在全世界许多地方仍然如火如荼,在另一些地方则似乎已经阶段性胜利。新观念搭建起新制度,向曾经饱受歧视、很难全然以真面目示人的性少数人群承诺出一种新生活。

世界不再恐同日,是哪一天

国际不再恐同日的日期为1990年5月17日,源于1990年5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同性恋”从精神病名册中除名。

世界不再国际恐同日(“国际不再恐同日”的来历是什么)

希望唤醒世人关注对同性恋的恐惧、因性倾向及性别认同而产生一切加在肉体上及精神上的暴力及不公平对待。

扩展资料:

设立目的:

国际不再恐同日的设立,正是为了创造一个没有同性恋恐惧、也没有跨性别恐惧的世界,为了团结积极分子和热心民众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共同奋斗,为了让所有人都能够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社会性别身份、实现性的自主。

这一天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它标志着一个多世纪以来医学界恐同的终结。性倾向和性别认同的自由作为一项基本人权,正在向国际认可迈进。

发展历史:

2012年“国际不再恐同日”的主题是“通过教育来抗击教育体系内的恐同现象”。每天世界上都有不计其数的学生因为其不同的性倾向和性别身份,或者由于别人对其性倾向和性别身份的判断,而不能享受其最基本的受教育权。

调查显示,中国有77%的LGBT学生曾经遭受过基于其性倾向和性别身份的欺凌,包括言语和身体的攻击,冷暴力,以及性搔扰,侵犯隐私和敲诈勒索等。

2013年国际不再恐同日,由来自北京、香港、广东、重庆、湖北、浙江等地的100余名同性恋组成的队伍在长沙河西大学城沿江风光带游行,争取权益反歧视。

2015年4月27日,日本东京,大约3000人在涩谷街头参加彩虹骄傲大游行。彩虹旗是代表“同性恋骄傲”的旗帜。

第一面同性恋自豪日旗帜是1978年由旧金山的艺术家吉尔伯特·贝克手工染色做成的。“彩虹旗”已成为美国乃至当今世界诸国LGBT运动(LGBT,指女同性恋者Lesbian、男同性恋者Gay、双恋者Bisexual及跨性别者Transgender,是四类人群的英文首字母缩写)的标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际不再恐同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同性恋

“国际不再恐同日”的来历是什么

引言:国际不再恐同日是5月17日,这个节日的出现是源自于1990年5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同性恋从精神病名册中移除出去。为了让大家同等的看待同性恋、跨性别恋与双性恋,让大家对这一群体放弃偏见。

一、国际不再恐同日

国际不再恐同日,源自于1990年5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同性恋彻底的从精神病名册中移除出去。因为一部分人群对于同性恋这种不常见的性向有偏见和恐惧,而出现了这一个让大家都正在同等地位上的节日,恐同也就是对于非异性恋而产生的排斥、辱骂、仇视等情绪。由于许多人对于同性恋抱有的是一种非常不好的态度,国际不再恐同日,也是为了让其他人知道同性恋也是可以非常健康快乐的生活,让大家对于同性恋不再那么的恐惧与排斥。

二、同性恋

同性恋是一种性取向,是产生在同性之间的爱情,像这种感情不仅仅会出现在人的身上,许多动物的身上也是会出现的。在1990年以前,同性恋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精神疾病,在1990年之后才彻底将同性恋移除精神病名册。到2021年,许多国家都已经发布了同性婚姻合法的法律,也让同性恋人群获得了肯定,可以正大光明的出现在街上。

三、可以不爱但是不要伤害

虽然随着时代慢慢的进步,我们对于同性恋的包容度也越来越高,对于许多小众事物的包容度也越来越高。但是仍然有很大一部分人对于这种性向是有很大偏见的,这也是所谓的恐同,但是我想说同性恋并不是一种疾病,也不是变态。这只是一种爱的表现方式,就像有人喜欢吃苹果而有人喜欢吃梨一样,每个人对于事物的喜爱都是不同的。也没有必要因为别人与我们的不同,而将别人归为异类。对于很多事情我们可以不爱,但是也不要伤害,因为大家都是平等的。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链接:https://bk.89qw.com/a-1456217

最近发表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