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百科游戏 手游攻略

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意义(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意义初中历史)

百科 2025-10-18 07:03:11 手游攻略 阅读:8256次

最近很多小伙伴在找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意义的相关内容,以及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意义初中历史对应的知识点,劳动晚报小编为大家整理一下《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意义》的相关资讯,另外还找了一部分有关《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意义初中历史》的内容,文章篇幅比较长,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意义(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意义初中历史)

  • 1、长沙会战的意义?
  • 2、长沙会战的历史意义
  • 3、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意义

长沙会战的意义?

长沙会战是中日战争中最为惨重的一次战役,也是决定最后战局成败的一次大会战,其实不仅表现在抵抗住了日本人的进攻,保护了领土完整保护了民族 *** ,而且对于西方来说长沙会战也有着特殊的意义,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望大家喜欢。

长沙会战不仅一举挫败了日本进攻华北的阴谋,而且也拖住了日本的主力,使他们不能向西方移动,不能和德国战区合并,所以对于整个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来说,长沙会战都是有非常重要意义的,后代历史学家对于这个问题主要分为两方面来看待:一个是国内一个是国外,在1941年一位英国的记者在泰晤士报中说。12月份以来同盟军唯一的决定胜利就是中华人民的长沙大捷。其实丝毫不逊色于台儿庄战争的意义,两次战争都非常的震惊世界,而且长沙会战的指挥官薛岳更是因为这场战争得到了日本人的尊重,也得到了 *** 派人士的尊重,其实就死伤规模来看,长沙会战中中日双方死伤的人数差不多,但是长沙会战确实一举粉碎了日本的阴谋,也把他们的主力拖进了战争泥潭中。在长沙会战之后,远在南京的汪伪 *** 也受到了震动,他们满以为日本会一举拿下长沙,却没有想到中国军人在长沙这个地方拖住了日本的主力,汪伪 *** 没有了后续支援很快就垮台了,所以也应该包括对汪伪政权的打击。

长沙会战的经过

长沙会战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惨痛的战役之一,这场战争中中国军人死伤约13万人,虽然最后仍旧取得了胜利,但是长沙会战的经过异常艰难,这场战争打了将近6年,后代历史学家在总结长沙会战的经过这个问题时,大部分都把长沙会战分为4个阶段。

长沙会战的第一个阶段就是双方的准备时期,在长沙会战还没开始之前,日本就已经派出2万人马先攻占了岳阳城,岳阳城距离长沙仅有130公里,可以说对长沙构成了直接威胁,在这一阶段中蒋介石派遣了 *** 高阶将领薛岳前去应战,在离岳阳城130里的长沙城内布下天罗地网等待日本人的进攻。并且成分粉碎了日本的南方地下情报工作小组和特种大队。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就是中日两方正式交火的阶段,这场战争中薛岳由于谎报战果一度延误战机,但是他后来又扭转了战局,抓住了日本人的把柄,打得日本人节节败退,最后在1941年的时候终于全歼日军仅以伤亡不到7000人的代价,击溃了日本的4个军团,打败了10万日军,长沙会战到此已经进入收尾阶段。

其实长沙会战的第四个阶段就是中日两方清理战果的阶段,1941年的6月份之后,长沙会战就已经正式结束了,被击溃的日本主力仓皇向南逃窜,导致了湖南地区都成为 *** 的地盘,也为日后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长沙会战 薛岳

薛岳是长沙会战的最高指挥官,是后期调任的。在日军早期进攻长沙的过程中, *** 方面采取焦土政策,将长沙焚毁。但是由于一些原因导致长沙城中的大火失控,使得三万余人被烧死。薛岳在这个机会下被调任担任第九战区司令官,也就是长沙会战的指挥官。

长沙会战薛岳先后指挥了四次大会战。在第一次大会战中,日军采用的是包抄手法,薛岳让军队固守长沙地区,等敌军进入包围圈后对敌军进行猛攻。由于日军武器精良,中国军队并未占到便宜。

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薛岳改变了自己的战术,派遣军队主动出击,在汨罗江畔安营扎寨,迎击日本侵略者。在这次战斗中,薛岳还指挥了中国的舰队与日本的舰队进行对战。中国军队在第二次长沙保卫战中也并未占到便宜。

虽然前两次保卫战并未占到便宜,但是长沙会战薛岳却阻挡了日军攻打重庆的步伐,使得日本的军队在长沙地区无法前进。在第三次长沙保卫战中,薛岳打了胜仗,歼灭日军七千余人,这成为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胜利。

在第四次长沙会战中,薛岳的30万军队遭到日军36万军队的攻击。在长沙一带,日军突入岳麓山,使得中国军队之间的连结被切断,最后导致长沙陷落。衡阳方面的守军被困在孤城里,最后也陷落。长沙会战薛岳在这次会战中虽然丢失了长沙、衡阳,不过也给了日军重创。

长沙会战的历史意义

长沙会战不仅一举挫败了日本进攻华北的阴谋,而且也拖住了日本的主力,使他们不能向西方移动,不能和德国战区合并,所以对于整个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来说,长沙会战都是有非常重要意义的,后代历史学家对于长沙会战的意义这个问题主要分为两方面来看待:

一、国内。

1、在1941年一位英国的记者在泰晤士报中说。12月份以来同盟军唯一的决定胜利就是中华人民的长沙大捷。其实长沙会战的意义丝毫不逊色于台儿庄战争的意义,两次战争都非常的震惊世界,而且长沙会战的指挥官薛岳将军更是因为这场战争得到了日本人的尊重,也得到了国民党派人士的尊重。

2、其实就死伤规模来看,长沙会战中中日双方死伤的人数差不多,但是长沙会战确实一举粉碎了日本的阴谋,也把他们的主力拖进了战争泥潭中。

3、蒋介石在日本刚侵入中国的时候,采取消极避战的态度,听任日本侵略者进攻中国。在得到美英两国的支持后,蒋介石开始积极作战。在长沙保卫战中,蒋介石投入近百万兵力,与日本进行输死决斗。

4、在长沙会战之后,远在南京的汪伪政府也受到了震动,他们满以为日本会一举拿下长沙,却没有想到中国军人在长沙这个地方拖住了日本的主力,汪伪政府没有了后续支援很快就垮台了,所以长沙会战的意义也应该包括对汪伪政权的打击。

二、国际。

1、长沙会战背景的国际背景是英法向德国宣战。德国在1939年进攻波兰,波兰是英法的同盟国,英法在德国进攻波兰的第二天向德国宣战。美英两国对中日交战也不再持观望态度,开始支持中国。

2、日本在得到德国与英法开战的消息后,认为世界大战开始了。当时的太平洋是英美的势力范围,日本对太平洋地区早已垂涎若渴。为了同美国开战,日本需要解决在中国的战争。因此日本政府派遣冈村宁次担任长沙会战的指挥官。冈村宁次是侵华日军总司令,有着丰富的对中国作战经验,战争最后以日本失败告终。

3、第一次长沙会战中,日本方面的指挥官是冈村宁次,他指挥日军从在赣北、鄂南、湘北三个地区攻击中国军队。在这次会战中,中国伤亡远大于日本伤亡,但却阻止了日本攻下第九战区的企图。日本在长沙会战失败后,整个太平洋战场上也出现了颓势。

4、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日军方面的指挥官是阿南惟几指挥12万日军在湘北地区同中国军队交战。中国方面的指挥官薛岳使用天炉战法将日军引之新河墙进行决战。中国军队的伤亡虽然大于日本军队,但是粉碎了日本企图消灭第九战区的野心。

5、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日军遭到了重大失败,被击毙5万余人,这次会战是中国军队取得了全面胜利。这次胜利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胜利,也对当时世界上反法西斯国家的人民和军队起到了鼓舞作用,欧美国家的媒体特别报道了这次大会战。

这一次会战是中国军队在日军突袭珍珠港后在中国战场上的第一次攻势,也是同盟国在太平洋战争初期一连串失败中首开胜利的记录。鼓舞了人心,坚定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心 。促使美国援华方案的迅速实施,也促进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迅速形成  。

使得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迫使美英等国自动放弃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取得的各种治外法权。

三、长沙会战在中国抗日战争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长沙会战保住了中国西南地区的安全,而当时的国民政府在西南地区的重庆,如果日本攻入西南 ,那么随着国民政府的倒台,将会没有政府领导中国人民抗战。

因此史学界评价长沙会战保障了中国政府的安全。长沙会战的作用是很大的,但付出的代价也是很大的,因为中国军队在长沙会战中伤亡10余万人。

扩展资料:

长沙会战,前后有三次之多,可见在第二期抗战中,长沙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实在超乎各地区之上,否则敌人不会至再至三地吃败仗,而仍然必欲得之而甘心也。

1、敌人攻占长沙的目的,主要的是为打通粤汉路,前文已经述及。粤汉路打通,则北接平汉、平绥、北宁、中长各线;南接广九、湘黔各线,纵贯中国南北之大动脉即均入敌人的掌握。这一企图在战略上的价值极钜,故不惮再接再厉以为之,自是当然之理。

2、其次,湖南为中国一大米仓,年产稻谷一万二千余万石,自古有“两湖熟,天下足”之谚。第二期抗战以来,敌人固然要“以战养战”,我们更应努力于自力更生,以相对抗。

所以长沙会战是敌人夺取我们米仓之战,也是我军保卫我们米仓之战。敌胜,即无异“以战养战”战略之成功;我胜,即无异敌人“以战养战”狡计之失败。一出一入之间,关系实在太大。

3、再则,第一次长沙会战是在二十八年(一九三九)九十月间发动的,其时汪兆铭正加紧与敌阀勾结,准备于是年双十节日,沐猴而冠,傀儡登场。假如此时敌军一举而下长沙,一方面可以给汪记政权壮一壮声势,一方面也可以稳定一下日本国内厌战反战的人心,这是第一次长沙会战的副因。

4、第二次长沙会战是在三十年(一九四一)九十月间发动的。是年四月,日苏中立协议签字,六月德苏战争爆发。在此种复杂微妙关系之下,为显示其兵力之强大,余勇之可贾,于是乃有第二次窜犯长沙的举动。

在日阀的盘算中,这样做至少可以防止国军反攻武汉的企图。如果战事顺利竟将长沙拿下,则在对美谈判中更可取得较为有利的立场,迫使美国让步。这是第二次长沙会战的副因。

5、第三次长沙会战是在三十年(一九四一)年底至三十一年(一九四二)年初发动的。此时日寇已经挑起太平洋大战,中国战场与太平洋战场事实上有其不可分的关系。日寇积极攻略香港之日,亦即集结兵力三次谋犯长沙之时,其为牵制我军兵力,不使有援港可能情事,显而易见。这是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副因。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长沙会战(长沙保卫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意义

第三次长沙会战进一步坚定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对提高反法西斯战争的盟军的士气,支援英美军队在中国南方的作战,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第三次长沙会战(又称第三次长沙战役,日本称第二次长沙作战),是指中华民国三十年(1941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至三十一年(1942年)一月十五日期间,以中国第九战区为主的部队在湖南省长沙地区对日本侵略军进行的一次防御战役。

此战,侵华日军第十一军司令阿南惟几所统率的30个大队共约6万人,为策应向香港进军的日军,向薛岳统帅的30个师30万中国军队发动的牵制性攻击。由于前期进展顺利,阿南惟几头脑发热,独断决心进攻长沙,在进攻长沙不克的情况下,又不肯立即退兵,结果遭到国军合围,弹尽粮绝,靠飞机空投补给和国军的合围不严密才突围而出。中国军队一线兵团运用天炉战法,依托各阵地逐次抵抗,给日军造成相当的损耗和迟滞。

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意义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意义初中历史、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意义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链接:https://bk.89qw.com/a-1457428/

最近发表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