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生活 投稿
关于【广式月饼的特点】:广式月饼的风味特点是什么(月饼中为什么广式最受欢迎?),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广式月饼的特点:广式月饼的风味特点是什么(月饼中为什么广式最受欢迎?)
- 2、粤有料|明月在心,思念在口,广式月饼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吗?
1、广式月饼的特点:广式月饼的风味特点是什么(月饼中为什么广式最受欢迎?)
如果问中秋节要吃什么,估计每个人第一反应就是月饼。中秋节越来越临近,月饼也开始大量上市。
最初的时候月饼是用来祭月的贡品叫丰收饼、团圆饼,我们过的中秋节其实是由秋分时的祭月节演变而来。祭月不但是人们对“月神”的崇拜,同时也是对幸福美满生活祝愿,表达了对团团圆圆生活的追求。
虽然现在仪式少了很多,但在很多人的记忆里一定还深深记得小时候中秋节敬月亮的仪式。天刚擦黑父亲就把收拾干净的小方桌摆在庭院里。
通常会在桌子上摆上早就准备好的莲藕、菱角、石榴、面粉做的玉兔等物,当然必不可少的就是月饼。那时候嘴馋会想从桌子上拿月饼吃,父亲通常会说:“去去,找你妈要去,这是敬给月亮吃的”。
那时候最爱吃的就是五仁月饼了,虽然现在每年它好像都会被吐槽,但那时候觉得比豆沙、水果这些强多了。
其实五仁月饼、豆沙月饼、水果月饼、莲蓉月饼这些都是广式月饼。提到月饼大多数人想到的估计和我一样都是皮薄馅多、花纹精美,有的中间还有字的广式月饼。
然而中国地大物博,饮食习惯差异很大,月饼每个地方的也不尽相同,除了广式月饼还有苏式月饼、京式月饼、潮式月饼、滇式月饼、台式月饼、港式月饼等很多种类。
虽然月饼种类很多,但不可否认的是广式月饼绝对是各种种类中的龙头老大,甚至可以说月饼界的半壁江山都是广式月饼的。
广式月饼的特点重油、皮薄、馅多,样式精美、花色繁多、不易破碎,便于携带,易于保藏。同时具备这些特产无疑让它比其他种类月饼更有优势。
重油其实可以说是缺点,但不可否认的是高热量的食品往往更容易受欢迎,因为吃了容易给人带来愉悦感。
加上一开始时候莲蓉、豆沙、水果这些都是甜馅的,而作为糕点来说甜味相对而言更受欢迎,深受老人和小孩的喜爱。
而且广式月饼还不止这些馅,一直觉得广式月饼可以包一切,虽然每年都会有几个黑暗料理馅心,但它能包进不同地方的美食特产,馅心不但有果肉仁型、蓉沙型、水果型,还有各种肉类、蔬菜等,这也是它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因为受欢迎加上属于节日性食品,因为基本在中秋前后才有售卖,所以很多人会吃很多,毕竟馅的种类太多总有自己喜欢的。
但我们又经常听到月饼热量高,属于不健康食品的说法,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吃月饼呢?
1.学会看营养成分表
不光是月饼任何食品都一样,里面各种成分含量营养成分表一目了然,购买月饼时我们尽量买脂肪和糖含量比较低的,还有特别要注意反式脂肪酸含量。
2.有增有减
我们都知道月饼热量很高,而且一年也就这么一个节日前后能吃到,不吃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吃的时候可以适量减少其实高热量食物的摄入,一些零食也可以留着以后再吃,可以多吃点蔬菜和水果。
3.学会分享
中秋是团圆节月饼是团圆饼,口味太多自己哪种的都想吃怎么办?其实很简单和家人分享,月饼并不一定非要吃一个整的,分享才更快乐。
2、粤有料|明月在心,思念在口,广式月饼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吗?
文|有料哥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中秋来临,当你和全家人享用美味的月饼时,你可知道它们的来历?
月饼中的佼佼者——“广式月饼”为啥这么美味,到底有啥独门秘籍?今天,有料哥带你了解广式月饼的前世今生。
清朝的广式月饼长啥样?
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民间也有很多不同版本的说法。比如殷周时期的太师饼,汉代的胡饼,也有北宋的宫饼、小饼、月团。很多人认为月饼的出现是从苏轼的“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这句诗开始的。无论怎样,虽然月饼很早就开始出现,但真正开始在民间流传是在明代,之后在清朝时期盛行。
清朝时期,广东开始出现繁盛的饼文化,现在流传下来的月饼饼印也多是从清朝和民国流传下来的。广州目前现存的唯一一家饼印店“余同号”便是见证了月饼从清代同治年间到现在的变迁。
“饼印图上面的月饼样式已经失传了,没人做了。”余同号的第五代传人余兆基告诉有料哥,作为饼印技术的传承人,他很自豪:“广州老字号品牌莲香楼制作的月饼就是用余同号的饼印打出来的。”
在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糕点文化中,这些饼印曾经是老糕点店必备的用品。“这些温润的木头上雕刻着花草、瓜果、龙凤等美丽的纹饰,通过反复压印、敲打、覆膜等,各式精美图案的糕点就呼之欲出,就像小巧精致的艺术品。”余兆基说,历史上的月饼我们无法直接看到,但是这些饼印的图案见证了月饼的发展。
想知道制作饼印的“秘籍”?请戳这里
广式月饼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1889年,在古老的广州城城西一隅,一间专营糕点美食的糕酥馆开业了,这就是莲香楼的前身。
那时,西关一带繁华非常,住户多是富裕人家,因而饮食业异常兴旺。老制饼陈师傅改进制饼工艺,用莲子来制作饼点馅料,使之独具一格,吸引客人。
光绪年间,糕酥馆改名为“连香楼”。由于制作讲究,生意日渐兴隆。宣统二年,一位名叫陈如岳的翰林学士,品尝了莲蓉食品后,有感于莲蓉独特的风味,提议给连香楼的连字加上草头,众人一致赞同,他遂手书“莲香楼”三个雄浑大字。高悬于该楼门前的金漆牌匾上的“莲香楼”三个大字,便是这位学士的手迹。
莲香楼是现在广式月饼的最初发源地,从广州的“莲香楼”开始,各酒店、饼家纷纷仿效生产月饼,又形成“陶陶居”“广州酒家”“金口月饼”“趣香”“大三元”等月饼,形成了“广式月饼”的一系列品牌。
有料哥发现,广式月饼的发展是离不开广州地区的“茶楼文化”的。从清光绪年初开始,广州就兴起了一些有“茶”无“楼”的“二厘馆”,在这些“二厘馆”里喝茶,茶价只有“二厘”,因此得名。“二厘馆”除卖茶水以外,兼卖糕点,来消费的也全是一些劳苦大众。
光绪中期,广州开始出现一些稍微高档点的“茶居”,“居”有别于“二厘馆”,这些“茶居”除了供稍微上层一些的苦力人饮茶外,也吸引了一些闲人消费,因为稍高于“二厘馆”,有时也会有一些商贾光临谈生意和闲叙。
随着茶楼越来越多,“喝茶品点心”的生活日常将各类广式点心,尤其是“广式月饼”的品牌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传播到了其他地区,广式月饼也风靡大江南北,成为“月饼界”的佼佼者。
广式月饼有啥独门秘籍?
广式月饼能征服众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原料——莲蓉。当时“莲香楼”前身,将莲子熬成莲蓉作馅料,做成的酥饼清香可口,大受欢迎。后来,莲香楼的生产者将这种莲蓉馅料的饼点定型为月饼,逐渐形成后来的广式月饼。
广式月饼除了这一特点外,还有“皮薄馅靓”的特点。广式月饼皮一般最多为皮2馅8的比例,甚至还有19的。在中国所有的月饼品种中,广式月饼的皮子是最薄的。在广东及港澳地区以外生产的广式月饼,月饼皮却比真正广东产的月饼皮厚许多。
广式月饼的代表“莲蓉馅”最初是怎么生产的?有着36年手作月饼经验的月饼师傅高泰告诉有料哥,“铲”的功夫最重要。“我们做学徒的时候,莲蓉馅大多还是采用人工铲制。铲莲蓉又苦又累,而且技术要求高。铲之前,必须把莲子泡透捞起沥干水分,莲子还必须泡前煮熟去衣,将其蒸煮至熟透能刚好捻成粉。然后将蓉沙倒入特制的紫铜铲锅,加入糖和花生油,然后用特制的大锅铲,不停地翻底铲翻,以防止其沾锅底烧糊,又要时刻观察莲蓉馅的软硬是否达到了口感最好的程度。”高泰说,就是这样精益求精,才能产出好的味道。据说,改革开放后,广州的部分酒楼、茶楼才纷纷从国外引进了铲蓉机器,这也提高了效率,直接促成广式月饼在大江南北的流行。
广式月饼虽然历史没有京式月饼、苏式月饼那么久远,但是发展的速度最快,广式月饼可以说是把“蛋黄莲蓉”几乎变成了月饼的一个标志,成为了全国各地都非常钟爱的一种月饼口味。
【记者】见习记者王越莹 记者朱红鲜
【图片】罗斌豪 肖雄
【视频】金祖臻
【校对】叶剑华
【作者】 王越莹;肖雄;金祖臻;朱红鲜;罗斌豪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南方号~深度~粤有料
本文关键词:广式月饼的特点及制作原理,广式月饼的区别,广式月饼产品特点,广式月饼和传统月饼的区别,广式月饼的风味特点是什么呢。这就是关于《广式月饼的特点,广式月饼的风味特点是什么(广式月饼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吗)》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