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生活 投稿
关于【相爱都难(想爱都难】:相爱都难(想爱都难),心理学:一个人越“渴望爱”,越容易“得不到爱”,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相爱都难(想爱都难)
- 2、心理学:一个人越“渴望爱”,越容易“得不到爱”
1、相爱都难(想爱都难)
11月26日中国青年报教育圆桌刊登李思超老师《不要让职称难题再困扰乡村教师》一文。笔者认为,李老师只是说到了表面上的问题,而实质性的内涵涉及较少。只要再问三个为什么,就知道乡村教师职称晋升中问题的关键所在了。
第一个问题是:很少的乡村教师职称晋升指标都让哪些人占去了?
据笔者所知,这些指标一般都优先了乡镇中心校校长、副校长、教研员、财务人员,其次是各中学校长、副校长,再则是联校校长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已经晋升的领导干部中间,又会出现“新人”,如此循环反复,很难轮得上普通教师。
上级行政主管部门通过调研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就出台了例如“中心校、中学、联校等领导干部暂时不得晋升职称,优先一线教师”的有关规定。职称晋升“校长和领导干部优先”的不正之风稍有收敛。
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校长、副校长及其他管理人员在“职务”一栏内统统填“教师”,这样一来,省、市有关部门的审批就顺利过关。至于下面的主管部门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笔一挥:同意。
客观而言,一个学校的校长、副校长,吃苦是比普通教师要多。但是,这种不算“弄虚作假”蒙混过关的行为,基层主管领导要负一大半的责任。至于再上一级的部门,就鞭长莫及,也搞不清楚谁是校长、谁是教师了。
第二个问题是:少数晋升了的普通教师又是凭什么呢?
首先,刚好处在上级“硬性规定本次职称晋升是纯粹的教师(教研组长也不行)”这一刚性规定的节骨眼儿上。当然是教学成绩突出,获奖证书多;其次,多次在上级检查或业务竞赛中取得成绩、已在本地区“小有名气”、在上级领导心目中“印象较好”,经过领导多次“关注”的教师;最后,平时肯吃苦,有一定写作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教师。他们或者是靠自己的“本事”,比如,平时上级布置的论文、竞赛征文等,别人不愿意写,领导安排他写,或者有大量的获奖证书和课题研究(县、镇级指定的课题研究项目,普通小学根本没有课题研究任务)。在职称晋升的时候,他们确实具备了职称晋升的条件,这个教师们一点意见也没有。
第三个问题是:普通教师为什么不容易晋升?
总而言之,一是没有课题教研、教科研论文,二是没有高级别的模范教师荣誉证书,三是没有突出的教学成绩。这就导致后来有的学校老师抢着写论文、争着参加竞赛,课题研究也要署上一个名字;不会写论文、征文的请人写,会写的帮人写。如此一来,晋升职称的时候,简直成了各类获奖证书的大“展览”。最后“多者为胜”“级别高者为胜”。
除了李思超老师提出的解决办法——大量增加乡村教师职称晋升指标,笔者再补充两个建议:一是在职称晋升中,县、镇主管审批单位、领导像“精准扶贫”中甄别真正“贫困户”那样,“精准识别”晋升教师中的真实身份,发现弄虚作假者“一票否决”,帮助蒙混过关者负有连带处罚责任,实行记过、降级等从严处分;二是从德、勤、能、绩、廉等方面全方位考核普通教师,不搞“任人唯亲”,“有针对性”地制订考核细则。
一句话,把公开、公正、公平的职称晋升原则真正落到实处,让普通教师真正享受到职称晋升的红利,让他们在乡村基础教育中发挥更大能量。(李芙荣 作者为基层教师)
2、心理学:一个人越“渴望爱”,越容易“得不到爱”
缺爱的人,就像生活在无边的黑暗之中,一生都在寻找爱意。
爱对于他们来说,就像黑暗之中的一束光;渴望得到光,人生的路途都在追光中,但追到了光后,又会被强光刺眼。
你会发现,那些“缺爱”的人,很难处理好亲密关系。
他们就像刺猬,渴望爱,却偏偏被爱所伤。
一边想要爱,一边又对爱情患得患失,认为自己“不配被爱”。
- 缺爱的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 为什么人越渴望爱,越得不到爱?
- 如何改变这种状态?
-01
亲密关系之伤:缺爱来源于原生家庭
最容易伤害到你的人,其实是父母。
外人,反而很难伤害到你。
父母不懂他的心思和情绪,没有给予及时的关爱。
在一个人的童年时期,他的需求总是无法被父母满足;无论他想要什么,想得到什么,想过什么样的生活,父母都没有满足过他。
即便是父母给出的承诺,也没有兑现。
一次次失望后,他就不再对父母有所期待,将希望藏在心底。
父母不懂得赞美和认可,总是贬低嘲讽他。
在童年时期,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
孩子需要赞美,需要奖励,需要父母认可的眼神,更需要父母毫不吝啬他们的赞美之情。
倘若一个人在与父母相处过程中,从没有得到父母的认可。
相反,他们一次次被父母嘲讽贬低。
被父母说:“你真差劲,我怎么就有你这样的孩子。”
久而久之,他们就不再期待爱,变得怯弱,自卑。
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是潜移默化的,短时间内不会显现出来,但时间久了,会深深地烙印在一个人的灵魂与性格之中。
成年后,这个人的性格上,就会变得怯弱,自卑感强烈。
遇到喜欢的人,不敢轻易表达好感;
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敢轻易表达自己的需求,更不敢表现自己。
他们将自己藏起来,缩在刺里,不允许别人靠近,但内心深处又总是孤独。
-02
越渴望爱,越是得不到爱
第一:我不够好,我不值得被爱
对于缺爱的人来说,他们心中常有的想法是:“我不够好,我不值得被别人爱,我配不上。”
言外之意是:我这么差的人,又有谁会真的喜欢自己呢?
你们看,这样的心态,就像童年时期被父母一次次贬低时的状态一样。
尽管想要逃离,想要跳出这种不安与自卑,却无能为力。
努力许久,真面临爱情的到来,他们果断选择退缩。
第二:缺少安全感,患得患失
爱情没有到来之前,他渴望爱;爱情来临后,他畏惧爱。
在缺爱的人身上,你能看到他们挣扎且矛盾的样子,就像一个矛盾体。
一旦陷入爱情,他就会缺少安全感。
他很难将爱情往好的方向去想,反而不断给自己消极暗示:“他会离开我的,他离开我了,我该怎么办?”
于是,抱着这样的态度,他在爱情中的表现很糟糕。
他的冷漠,其实是对自我怯弱的伪装;
他的患得患失,刚好是自己缺少爱的底色。
第三:陷入爱情,用力过猛
还有一类人,一旦陷入爱情之中,就会变得用力过猛。
他们同样是缺爱的人,好不容易找到了自己的爱情,就将全部都倾注在对方身上。
抓得越紧,对方压力就越大;他炙热紧密的爱,只想让对方逃离。
一个人在感情中用力过猛,会变成什么样子?
答案是:极端的占有欲,掌控欲。
有一个词叫“恋爱脑”。
其实恋爱脑的本质,就是缺爱,所以时时刻刻都要将爱情攥在手心里,不允许爱人离自己太远。
他们恨不得时时刻刻都关注着爱人的一举一动,并且将自己的生活与爱人紧紧地绑在一起。
殊不知,这样的爱只会让对方害怕。
-03
缺爱的人,该如何正确地拥抱爱情?
第一:先爱自己,再去爱别人
爱情从来都不是救赎自己的办法,自爱才是。
如果你的内心始终没有安全感,始终怯弱自卑;无论多少爱情摆在你面前,你都无法好好地拥有。
所以,先锻炼自己的内心,让自己变得强大、自信起来。
在单身的时候,好好爱自己,享受生活,活成自己期待的样子。
如果你的内心足够强大,做到了人格独立,能够将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
即便投入爱情中,你也能做到游刃有余。
第二:寻找更多让自己真正快乐的方式
如果你总是觉得不快乐,总觉得自己“没有价值”。
这个时候,你就应该去寻找自己的价值,找到属于你的快乐。
比如:
工作之余,去锻炼,运动,爬山,游泳等。
培养一些兴趣爱好:读书,写字,看剧。
只要能让你从中获得恒久快乐的爱好,就是适合你的。
你需要做的,是培养自信,找到快乐,并且感受快乐的状态。
一个性格阴郁,郁郁寡欢的人,即便遇到了爱情,也不会处理好这种亲密关系。
第三:降低对爱情的期待,才不会让人失望
用一个词来形容,叫“平常心”。
水满则溢,月盈则缺。
爱得太满,爱得太用力,对彼此都是一种压力。
如果你能以平和的姿态跟对方相处,给彼此一些空间和自由,你会舒适很多。
不要总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对方身上,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和理念。
你无法完全改变对方,他也很难改变你。
“和而不同”,在相爱中也能保持自我的一片小天地,这才是相爱最好的状态。
当你降低了一些期待,你会发现爱情不会给你带来多少失望的。
今日话题:
你对待爱情,会患得患失吗?
(文章配图来源网络)
本文关键词:《相爱都难》,我想相爱很难,相爱很难 难就难在,爱很容易相爱很难,我想看相爱都难。这就是关于《相爱都难(想爱都难,心理学:一个人越“渴望爱”(相爱那么难)》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