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百科生活 投稿

藤野先生主要内容,藤野先生主要事件概括(研制初中散文的教学内容——以《藤野先生》为例)

百科 2025-10-23 11:50:08 投稿 阅读:4533次

关于【藤野先生主要内容】:藤野先生主要内容(藤野先生主要事件概括),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藤野先生主要内容(藤野先生主要事件概括)
  • 2、多维考量,研制初中散文的教学内容——以《藤野先生》为例

1、藤野先生主要内容(藤野先生主要事件概括)

藤野先生主要内容(藤野先生主要事件概述)

“中国是一个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弱智。如果分数在60分以上,就不是自己的能力。”

这段话出自鲁迅先生的书《藤野先生》。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一月,鲁迅与钱均夫公费赴日留学。

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四月,鲁迅正式从弘文学院毕业。当年9月,他进入仙台医学院学习生物学和解剖学。

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六月,鲁迅被家人骗回国与朱安结婚。当年7月,鲁迅从仙台回到东京,正式休学。直到宣彤元年(公元1909年),鲁迅才回到中国当老师。

鲁迅留学日本也是他一生中最迷茫、最有才华的节点。1936年10月19日,55岁的鲁迅因病在上海寓所去世。临死前,鲁迅和他的朋友们反复吟诵了很多遍,非常想念藤野先生。

那么,让鲁迅生前还记忆犹新的藤野先生有着怎样的人生历史呢?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1874年7月,藤野先生(本名藤野严九郎)出生于日本本州岛福井县鹿苑市(关西地区)。严九郎是家里的第三个孩子。他家祖祖辈辈都是医生,大多是乡村医生,收入不如大城市的医生。

1883年,9岁的藤野严九郎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重大转变。父亲因病去世,藤野严九郎由大哥和二哥抚养长大。我上小学的时候,在福井畈学校教书的Nosaka先生学习中文。

1892年4月,藤野严九郎从福井学校退学,进入爱知医学院(今名古屋大学)学习。1896年,藤野严九郎顺利毕业,留校担任解剖老师纳拉斯卡的助手。

1897年5月,23岁的藤野严九郎获得了医生执业证书。同年7月,他来到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院学习解剖学。1901年10月,刚满27岁的藤野严九郎申请到仙台医学院担任解剖学讲师。

从1901年到1915年,藤野严九郎在仙台医学院担任解剖学教授。在此期间,藤野严九郎教过无数的中日学生,其中就包括给藤野严九郎留下深刻印象的“周树人君”。

1904年9月,鲁迅进入仙台医学院,结识了藤野严九郎(以下简称藤野先生)。根据《藤野先生》一文,藤野严九郎在鲁迅眼里是不苟言笑的,他的语速是抑扬顿挫的,而且他不善于打理妆容。

但是藤野先生特别照顾鲁迅。在业余时间,藤野先生总是不遗余力地帮助鲁迅学习日语,帮助他提高专业成绩。

大家应该清楚,当时中日两国的实力和国际地位是不一样的。当时的日本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民生、经济、医学,包括科学等。与欧美强国不相上下。

中国还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到处都是饥饿的人。很多来日本公费留学的中国学生还是留着长长的辫子,行为很搞笑。

此外,由于日本学生在中国的地位低下,包括一些日本老师在内,他们都取笑中国学生,但藤野先生没有。

1906年,师生即将离开时,藤野先生送给鲁迅一张自己的照片,照片背面题有“再会”字样。鲁迅当时没有合适的照片,只好说回国后会把合适的照片发给藤野先生。

1909年,鲁迅回国,家中长辈无缘无故安排了一个“朱姐姐”做妻子。后来鲁迅与弟弟周作人产生了隔阂,莫名其妙地得到了“偷看嫂子洗澡”的骂名。

有一两次,鲁迅试图给藤野先生写信,但他说不出话来。生活艰难,事业不如意,让鲁迅心灰意冷,也很难面对如此关心自己的藤野先生。

1918年,鲁迅出版了小说《狂人日记》。此时此刻,鲁迅已经投身于文坛。当医生只能救外患,但手里有笔,就能带领所有中国人走向光明。

1926年,鲁迅发表散文《藤野先生》,后被收入《朝花夕拾》。

1931年前后,一位日本朋友写信给鲁迅,问:“藤野严九郎是藤野先生的真名吗?”

鲁迅当即回信:“藤野先生的一切资料都是完全真实的,他也希望这位日本朋友能搞清楚藤野先生的近况。”

1934年,日本出版商颜博书店的老板来上海拜访鲁迅。当时的鲁迅不能动弹,精神有些萎靡。

当他听说自己的文章要在日本发表时,鲁迅咬紧牙关,对颜博书店的老板说:“我的文章都可以随便发表。只有一篇文章《藤野先生》,必须收录在这本刊物里。我希望借此机会找到藤野先生。”

1935年,《鲁迅选集》在日本出版。田舍(鲁迅的日本学生)和佐藤纯夫(鲁迅的好朋友日本诗人)多次帮助鲁迅打听藤野先生的下落,但都没有得到任何消息。

1936年10月,55岁的鲁迅因病在上海逝世。临终前,藤野先生的照片还在床头柜上,他还在念叨着:“藤野先生大概已经不在人世了。”

1936年12月底,小林茂雄(鲁迅的日本同学)按照鲁迅的遗愿找到了藤野先生,然后在他离开仙台医学院后得到了藤野先生的详细资料。

1907年,鲁迅回国后,藤野先生留在仙台医学院当教授。由于口音重、思想迂腐、缺乏机智,藤野先生失去了许多去欧洲出差学习的好机会。

1915年,仙台医学院并入东北帝国大学医科大学。藤野先生年满40岁,没有过硬的留学经验,当年6月底被迫要求辞退。

仙台医学院原16名教职员工中,只有4名教授正式并入医科大学,2名教授降职为副教授后并入,另外10名教职员工,包括藤野先生在内,都失去了工作。

1915年8月9日,藤野先生被正式解除讲师职务。虽然生活不尽如人意,但我还是要继续生活下去。被学校开除的藤野先生来到东京学习临床外科,为我的人生寻找出路。

1916年,藤野先生到东京三井慈善医院耳鼻喉科实习。然而,由于性情使然,他在12月份再次失业,最终回到了家乡酒井县。同年,我的妻子也死于肺结核。

1918年,藤野先生在家乡开了自己的耳鼻喉科诊所,为村民提供医疗服务。

然而,在这个时候,藤野先生无法完全适应他的新身份。创业之初,有腹痛患者来家里看病,被藤野先生生气地赶走:这是耳鼻喉科诊所!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年龄的增长,为了生活,藤野先生逐渐卸下了教授本人的包袱,融入到一个普通村医的角色中。

但好景不长。1920年,我的二哥藤野明吉罗意外去世。藤野先生独自负责两家诊所的医疗工作。每周一、三、五,藤野先生都会来二哥诊所维持生意。246岁,他回到耳鼻喉科诊所工作。

就这样,藤野先生不停地跑来跑去,养活自己和二哥一家。

1919年底,45岁的藤野先生来找儿子,他给儿子取名为藤野祢衡。1921年,他的妻子(次子)又给他生了一个儿子。

总的来说,回到家乡的藤野先生远离了大都市的喧嚣,也站稳了脚跟,获得了另一个机会。

1935年6月,在佐藤纯夫和代塔翻译的《鲁迅选集》在日本出版之前,鲁迅再也没有和藤野先生联系过,藤野先生也不知道鲁迅的消息。

这本书在日本出版后,引起了反响。当时,藤野先生的大儿子藤野祢衡先生正在读高中,从他的语文老师那里得知了这篇文章《藤野先生》。看了一遍,藤野先生越来越意识到这个藤野先生是他的父亲。

那天晚上,藤野先生祢衡请父亲仔细研究这个“藤野先生”。61岁时,藤野先生读了这篇文章,独自发了一会儿,最后对藤野祢衡说:“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我,但不要告诉任何人。”

藤野先生得知他以前的学生周树人·君现在已经成为中国现代首屈一指的文学巨匠。

藤野祢衡回到学校后向他的语文老师提起这件事。1935年底,藤野祢衡的语文老师以家访的名义与藤野先生交谈。他们谈了很长时间,但外人不知道他们在谈什么。

 藤野先生主要内容,藤野先生主要事件概括(研制初中散文的教学内容——以《藤野先生》为例)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因病去世,在日本引起轩然大波。远在农村的藤野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在报纸上拍了一张鲁迅的照片,举过头顶,跪在地上拜了好几次。

1936年底,小林茂雄找到了藤野先生。当藤野先生从萧茂雄那里得知鲁迅一直在苦苦寻找自己的消息时,他不禁后悔了。

1937年,藤野先生写了一篇短文《忆周树人君》,发表在日本各大报刊上。在文章中,藤野先生详细回顾了他遇到鲁迅时的场景,还谈到了他为什么要“特别照顾”这个中国学生。

事实上,藤野先生对中国先贤非常尊敬。他真诚地认为,中国留学生和日本留学生没有区别。鲁迅努力学习,认真做笔记。这么好的学生值得培养。

作为一名教授,我必须尽最大努力为学生解决问题。正是因为藤野先生的善良,身处异国他乡的鲁迅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忆周树人君》:“虽然日清战争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仍有很多日本人骂中国人是“编织和尚”,说中国人的坏话。仙台医学院也有一群人用白眼看着周军,把他当成外星人...我非常尊重中国的先贤,同时认为应该珍惜这个国家的人。这大概就是我让周军感到特别亲切和感激的原因吧。”

1937年7月,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在这种情况下,藤野先生的观点是,在文化上,中国可以说是日本的老师,这种战争应该尽快停止。

这场战争不仅影响了中国人民,也影响了藤野先生的一生。

长子藤野祢衡在第二年加入了东北帝国大学医科大学。毕业后,他参军并成为一名军医。

战争爆发后,日本国药价格上涨,消炎药价格高于黄金。藤野先生一个人开了两家诊所,所以藤野先生家里有很多消炎抗生素。

毒贩听到这个消息后,以高价向藤野先生索要这些毒品。藤野先生一直拒绝出售。他给出的理由是:“这些药是当地村民的必备药品。如果全部卖掉,那两家诊所就无法运营,没有权力或权力的人就会遭殃。”

昭和20年,也就是1945年,日本即将投降,但是长子藤原·祢衡在前线生病,最终藤野先生先离开了。

这件事真的给藤野先生很大的打击,从此一蹶不振。

1945年8月10日,71岁的藤野先生在下班路上晕倒。被发现后,他被抬了回来。经过治疗,第二天早上去世,享年71岁。四天后,日本战败投降。

1961年,福井市为藤野先生建造了一座纪念碑。1984年7月,藤野先生故居改建为纪念馆,生前工作的日本东北大学设立“藤野先生奖”。

2006年,鲁迅博物馆和福井县鹿苑市(藤野先生的出生地)分别赠送和交换了鲁迅和藤野先生的半身像。

值得一提的是,多年后,藤野先生的孙子藤野幸雄与鲁迅的孙子周令飞相识,并经常书信往来,这也弥补了祖辈的遗憾。

藤野先生和鲁迅一样,在当时并不受欢迎,只是有点特别的“另类”。但藤野先生对待中国学生,并没有大和民族固有的偏见和傲慢。他刚正不阿,主张无差别教学,青年时代对鲁迅影响很深。

藤野先生真挚的友谊不仅影响了鲁迅,也极大地感动了两国青年。

记得第一次从课本上读到藤野先生的时候,忍不住感叹鲁迅和藤野先生是认识的,然后就错过了。

当我们真正了解这两个人分开后的详细经历时,我们会从心底里感到一种莫名的触动。藤野先生和鲁迅先生都值得尊敬。

人生有太多的离别和无奈。可惜鲁迅和藤野先生分手后没有再见面。但是,这两个人相处时留下的精神和高品质,不会随着时间而褪色。

人生难免没有遗憾,每一次离别都是为了下一次相遇。有悲情,但悲情应该是鲁迅和藤野先生想见又见不到的真实写照。

参考文献:

东北大学五十年历史。第一卷:东北大学,1960年。打印:107-108,722-723。

藤野先生与藤野严九郎的日本研究

全竹之介。藤野严九郎国学教师三郎太。《福井县短期大学研究会纪要》1984年第9期。

《藤野严九郎纪念馆》第一辑,藤野严九郎先生表彰大会编辑,1986年7月。

藤野严九郎纪念馆。日本医学新闻第3237期,65页,1986年5月。

2、多维考量,研制初中散文的教学内容——以《藤野先生》为例

藤野先生主要内容,藤野先生主要事件概括(研制初中散文的教学内容——以《藤野先生》为例)


“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中感人的情绪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但对于如何教学,应该“教什么”以及“教到什么程度”,都没有明确、清晰地表达。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指出:文体的表达形式与基本学情是研制散文教学内容的核心,它们之间的内在交集往往是核心内容所在。笔者以研制《藤野先生》这篇散文的教学内容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一、从学情视角分析

《藤野先生》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的代表性散文名篇,且教学的对象是初中生,因此目标的制定不宜过高。笔者从学习起点、学习状态和预期的学习成果三个核心要素出发,从起点差异入手,研制出了以下教学内容:

1.体悟藤野先生的人物特点,感受鲁迅先生对他的景仰之情;

2.了解文本中鲁迅先生展现人物的方法以及组织、串联素材的技巧;

3.感受鲁迅先生散文的语言特色。所研制的这些教学内容都立足于文本,更为关键的是符合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在解读文本和设计流程时,需要对课堂教学的过程进行巧妙而详实的预设,针对课堂灵活多变、动态性强的特点,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及时性的调整,达成与学生相匹配的状态并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学生内在的认知需要出发形成最丰硕的教学成果。


二、从文本类别辨析

从文本类别辨析,就是从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等多个方面对文本所属的类别进行研究。把握文本所属的类别,对于科学研制教学内容有着重大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在对《藤野先生》这篇课文进行解读时,笔者发现鲁迅以时间为线索罗列了他在日本留学期间对他的人生产生重大影响的人和事,藤野先生作为不可或缺的人物,被写入这篇散文之中。文章是从仙台求学写起,若是从知遇之恩的角度进行审视,就能深刻地感受到鲁迅当时作为一名弱国的留学生在他乡得到老师尊重的欣慰之情,也不难感受其在日本求学期间所受的精神困扰。而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决不能将《藤野先生》视为一般性的记人类散文。

其次,作为一篇回忆性散文,自然有着与其他一般性散文不同的特点,比如主观意识鲜明强烈、追求自我统一,其中双重表达视角是最鲜明的特点:一个是现在创作时的“我”,一个是过去文本中的“我”。这种双重的表达视角所衍生出来的两种叙述语调也是非常鲜明的,比如由现在创作时的“我”所表达出来的语言一般都呈现出嘲讽与调侃的意味,而由过去文本中的“我”所表达出来的语言则是相对冷静而严正的。

对于这种基于文本类别研究研制出来的教学内容,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适度地分析,这对于掌握散文创作意图,尤其是回忆性散文创作意图具有巨大的意义。


三、从描写表达明确

这篇《藤野先生》选自鲁迅著名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要想理解这篇文章,就必须要从整体上对《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有一定的了解。笔者拓展了相关资料:《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在1926年前后所写的一组回忆录,展现了其青少年时期的人与事以及自己思想和情感的变化轨迹,旨在开掘青少年生活片段中的社会价值。若教师能从“人”的视角对教学内容进行挖掘,这些教学内容就会逐步浮出水面。

第一,关注散文中貌似漫不经心实则意蕴丰富的关键性词语。由于年代的不同,部分语言在表达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学生不仅需要理解这篇课文中陌生化词语的大体意思,也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味一些看似简单的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意义。比如“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其中“缺不了”的表达看似漫不经心,细细体悟就能感受到鲁迅先生虽然已经离开祖国,但仍对祖国存亡念念不忘的品质。这些简练的文字需要学生结合语境、联系作者的生命经历用心品读,才能真正感受到其中的弦外之音。

第二,揣摩作者勾勒人物形象的精彩文笔。鲁迅作品中的文字凝练、生动,比如他在写藤野先生时,抓住人物最典型、最具特色之处,如“黑瘦”“八字须”,从而能够用最简单的语言勾勒出人物的鲜活形象。这些源自于散文中的语言不仅是学生揣摩文本意蕴、感知人物形象的资源,更是学生进行自我创作时可参考的范本。

第三,关注这篇散文中独特的反语现象。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不仅在小说创作的过程中常用反语,在散文创作中如果运用得当,反语照样也能起到与众不同的表达效果。比如描写“清国留学生”时,鲁迅先生用“盘着大辫子”“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油光可鉴”“实在标致极了”等语言就充分地将讽刺意味表达得淋漓尽致,使每个读者的灵魂都受到震撼和冲击。关注反语可让学生进一步接触鲁迅作品,感知鲁迅独特的语言风格。

散文是作者写自己的经历和情感的文学体裁,在研制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决不能绕开“作者”这一核心人物。只有站立在作者的视角,学生才能更好地关注和体悟文本中的内容,从而对散文内涵形成积极的认知体验。


四、从教学支点明确

教学支点的选择必须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首先是要尊重原文本身的意蕴,其次是契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个性思维。结合《藤野先生》这篇课文的具体情况,笔者确定了以下两个教学支点:

首先,结合鲁迅青年时代留学日本时的心理变化轨迹,感受鲁迅对藤野先生的独特情感。这篇课文的题目虽然是以“藤野先生”命名的,但绝不是一篇人物传记,而是承载了鲁迅早年留学生活中丰富的心路历程,这就需要教师着力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体悟鲁迅的内在感受,尤其是他对藤野先生高贵精神的赞叹和感激。

其次,学习这篇典型的回忆性散文的创作方法。这就需要教师紧扣这篇散文的创作特点,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教学:1.明确交织在散文中两种不同的叙述性语调,感受其所产生的艺术效果;2.体悟蕴藏在散文中两个完全不同的“我”在叙述过程中的作用。一般来说,在回忆性散文的创作过程中,作者总会在不经意间输出两种情感,一种是当时经历事件的即时心态和内在感受,一种是创作时重新审视之后的全新感受,简言之就是此时的心态与彼时的心态。这两种情感之间必然是存在落差的,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加以辨析与区分。

鉴于此,笔者将这篇回忆性散文的教学内容厘定为:

1.分别体悟两个不同的“我”对藤野先生的独特感受;

2.紧扣文体特征,了解回忆性散文的体裁特点,为自身进行回忆性散文的创作提供范例支撑。

散文是初中语文教材中极为常见,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文体。初中语文教师需要把握各种不同类型散文的结构,并形成整体性的散文教学价值观,然后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真正明晰叙事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回忆性散文的相同之处和细微差别,让学生在充分了解散文的基础知识后自觉地进行分类与定位,准确探寻各种不同类型散文的核心要点,这对于科学厘定教学目标、精准研制教学内容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蔡荣花(广西贵港市覃塘街道办第三初级学校)

本文关键词:藤野先生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藤野先生主要内容概括150字,藤野先生主要内容概括20字,藤野先生主要内容小标题,藤野先生主要内容概括100字。这就是关于《藤野先生主要内容,藤野先生主要事件概括(研制初中散文的教学内容——以《藤野先生》为例)》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本文链接:https://bk.89qw.com/a-302215

最近发表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