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百科生活 投稿

平型关大捷真相, 历史上真实的平型关大捷(阎锡山为何闷闷不乐)

百科 2025-10-20 02:44:50 投稿 阅读:7308次

关于【平型关大捷真相】:平型关大捷真相( 历史上真实的平型关大捷),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平型关大捷,抗日军民一片欢腾,阎锡山为何闷闷不乐?
  • 2、平型关大捷真相( 历史上真实的平型关大捷)

1、平型关大捷,抗日军民一片欢腾,阎锡山为何闷闷不乐?

平型关大捷是抗日战争一次重大胜利,对抗日军民的士气提升影响重大,意义深远。这次大捷发生于1937年9月25日的山西大同市灵丘县,成功地打破了日军“百战百胜”的神话,中国军民沉浸在胜利的欢腾和喜悦之中。不过这次大捷之后,有一个人却并不高兴,他就是统治山西的军阀阎锡山。

平型关大捷真相, 历史上真实的平型关大捷(阎锡山为何闷闷不乐)

平型关属于阎锡山固有地盘上的一处战略要地,国军29军在察哈尔被日军击败后,阎锡山为了防范日本人乘胜追击、继续进犯自己的地盘,才组织了抵抗行动。作为第二战区司令,在这场战役中他“命令”八路军部队在外围支援。说是“命令”,其实更多的是联合,或者说是“邀请”。可以说,八路军是这次战役中阎锡山请来的增援力量。

平型关大捷真相, 历史上真实的平型关大捷(阎锡山为何闷闷不乐)

严格来说,平型关大捷和平型关这个地名的关系并不大,因为当时八路军伏击日军的战场有3个地点是在平型关附近。而平型关战役的主战场,是由晋绥军负责的。

平型关大捷真相, 历史上真实的平型关大捷(阎锡山为何闷闷不乐)

左一为彭德怀

中国军队当时使用的地图不是特别精确,连国军精锐部队的地图都不能清晰准确标定自己在哪个位置,更何况当时条件简陋的八路军。在这场战役之中,八路军“客场作战”,当然也不可能在地图上准确标注在什么地方打仗,只能概略称之为到“平型关地区”作战。

在阎锡山原定的平型关作战计划中,没有让八路军太多参与核心任务,只是请八路军负责在外围伏击日军的辎重部队,正面则由阎锡山的晋绥军中最精锐的几支部队之一——郭宗汾部驻守。本来,按照晋绥军和八路军的作战计划,是郭宗汾部队在前一天发动全面进攻,打掉日本人的主力部队,八路军在后路包抄日本人的运输队。然而,八路军出色地完成了任务,郭宗汾所谓“全面进攻”,却成了一个幌子。

平型关大捷真相, 历史上真实的平型关大捷(阎锡山为何闷闷不乐)

阎锡山

史料表明,当时郭宗汾部并没有对日军发动全面进攻,而是龟缩在一边按兵不动。在这次战役后,郭宗汾一再表明自己“早已启动了对日军的全力进攻”,但八路军和阎锡山都并不太相信他的说法。

作为邀请来的增援部队,八路军取得了如此重大的战果,阎锡山当然开心不起来。因为这场胜利本来是属于晋绥军的,然而晋绥军孱弱的战斗力实在不争气,导致前来增援的“客军”大获全胜,主场作战的阎氏颜面扫地。而且郭宗汾还是他的嫡系,手握重兵却没有取得预想中的战果,阎锡山虽然生气,然而用人之际,也无法把郭宗汾怎么样,只能继续保留他的职务。

更令阎锡山气急败坏的是,根据日军的战报显示,作为进攻主力部队的晋绥军精锐,郭宗汾部却连日军败退下来的溃军都没拦住。

平型关大捷真相, 历史上真实的平型关大捷(阎锡山为何闷闷不乐)

平型关战斗遗址

既然平型关大捷已经证明日军并非不可战胜,阎锡山也有了自己的心思。他认为,日军的战斗力没有那么高,既然八路军能够打赢日军,那么他也能打赢日军。只不过平型关一带的晋绥军是杂牌军不堪大用而已。然而,事实证明这阎锡山的这一想法,只是自我安慰的理由而已。

为了取得更大的战果,阎锡山从主战场雁门关调兵到平型关,继续追击日军。在起初的作战计划中,在雁门关对付的是日军主力,平型关取得重大胜利后,阎锡山将雁门关的晋绥军主力撤回。他下令调动在察哈尔参加了战争的陈长捷部到平型关夹击日军,然而陈长捷的部队虽然是晋绥军的精锐,但交通工具落后,在缺乏机动工具的情况下,陈长捷部行进速度非常慢。当陈长捷到达平型关时,已经失去了战机。但陈长捷作为晋绥军的精锐,也确实实力较强,其先锋程继贤团最先抵达后,很快攻下了日军占领的要地鹞子尖。

平型关大捷真相, 历史上真实的平型关大捷(阎锡山为何闷闷不乐)

八路军阻击日军

鹞子尖位于日军占领地盘的侧后方,这块要地被晋绥军夺下后,日军坂桓师团立即暂停攻势,集中优势兵力,想把晋绥军解决干净。程继贤率领部队在鹞子尖和日军血战,并且等待援军。程继贤等待的援军,距离他的位置并不算远,但以他们“友军有难,不动如山”的传统,直到程继贤被大量日军围攻拼到弹尽粮绝,和全团官兵一起全军覆没、壮烈殉国的时候,援军也没有到达。

平型关大捷真相, 历史上真实的平型关大捷(阎锡山为何闷闷不乐)

行军中的日军

鹞子尖这块战略要地得而复失,甚至还赔进去一个晋绥军主力团,消息传到阎锡山耳朵里,阎锡山大发雷霆。此时阎锡山曾经的心腹爱将傅作义站了出来,表示坂桓师团已经到了强弩之末,不会有更大的战斗力了,只需要继续围攻,必然能够使坂桓师团全军覆没。傅作义在阎锡山面前表示,自己可以作为先锋进攻日军。

这时的傅作义和阎锡山已经貌合神离,甚至基本上已经脱离了晋绥军的作战序列。他在这时能说出这种话,也是出于大义。与自己离心离德的傅作义能这么说,阎锡山便同意了傅的请求,调兵到平型关支援。同时自己亲临一线,监督手下的部队作战。

在此之后,平型关大军云集,坂桓师团被晋绥军和八路军包围得铁桶一般,陷入紧张之中。然而,还没有等阎锡山发起总攻,其防御空虚的雁门关就被日军攻陷。

平型关大捷真相, 历史上真实的平型关大捷(阎锡山为何闷闷不乐)

装备冲锋枪的晋绥军

一直以来,雁门关都是晋绥军和傅作义设定的主战场之一,即使抽调了大量兵力援助平型关,留下的兵力和武器弹药依然很强。在这种有利条件下,阎锡山的军队都没能守住雁门关,这使得阎锡山更加心慌。雁门关的失守,也直接影响了阎锡山在第二战区的整个布局,使得坂桓师团得以苟延残喘。

以上,就是平型关战役中阎锡山部队的表现。在如此优势兵力情况下,阎锡山连连惨败,也难怪阎氏开心不起来了。

2、平型关大捷真相( 历史上真实的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大捷真相( 历史上真实的平型关大捷)

历史上真实的平型关大捷,到底歼灭了多少日军?说出来你不信

 平型关大捷真相, 历史上真实的平型关大捷(阎锡山为何闷闷不乐)

自从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全国的抗战力量逐渐集中在一起,与日军展开了胶着的战斗。随着战争的不断扩大,我军从最初期的劣势逐渐站稳脚跟,并且在战争中不断扩充军力,可以说每经历一场大战,我军就有一些进步,就这样,慢慢的扭转了劣势,在全国人民的团结协作下,终于在几次大型战役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最后一共经历了八年,将小日本全部赶出了中国。可以说,这份胜利,属于全国人民,也属于每一位将士。说道抗日战中的一些著名战役,就不得不说说我军主战的几场决定性的大捷。都与哪些重大胜利呢?

历史上我军最著名的几场大捷有平型关胜利,百团大战,雁门关大捷和陈庄战斗等。这其中,意义而且影响最深远的一场莫过于是平型关战斗了。也正是经过这场战斗,八路军的军威和番号才能响彻祖国大地,还坚定了全国人民反抗日军侵略保家卫国的决心。不但给嚣张的妄图迅速结束战斗的日军以沉重的打击,又使得日军原本妄图深入山西腹地的计划彻底破灭。大家都知道这场战斗我方取得了大胜,但是谁知道这场大胜究竟歼灭了多少日军?只有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才能在人民心中更具体的反应出这场大胜的意义。

当时日军派出的主力部队是日军久负盛名的第五师团部队,而负责迎战的则是八路一五师。当时的日军第五师团,使用的是最为先进的美式武器,机械化程度十分完善,日军第五师团的指挥长官是板垣征四郎,第五师团在他的带领下,接连拿下了南口,广陵和涞源等重要县城,乘着胜利之危一路行军准备直接拿下平型关这一战略要地。当时负责备战的是中国的第二战区,我方高度重视平型关这一关口的重要性,于是派出10万余人的军队,计划分别由南和北两个方向包抄准备突破平型关的日军,打算在此全歼这个在中国臭名昭著的板垣师团。

当时由军负责的是全国性的正面战场,我军的一一五师接到了八路军指挥总部的命令,进军到平型关的东南方向的地区,这里有日军必经的公路,周围又是四面环山的山地地形,十分利于在此设置埋伏,我军准备在此消灭途径在这条公路的所有日军,然后再向平型关关口进行攻击,配合主力部队全力打击平型关的所有日军。但是在次日上午准备好向平型关发起进攻的一一五师,突然发现了有两队日军从相反的方向同时进入了我军的包围圈内,我军将领深知战机稍纵即逝的道理,马上变下令向这两股相向而行的日军部队发动奇袭,果然经过一番战斗,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的两股日军全部被我军歼灭,没有俘虏一个人。

至于这场战斗的所有细节中,有一点是经过了很多现代人的研究和讨论的,也就是我上文中提出的问题,这场大捷我军到底歼灭了多少个鬼子?这个问题在这半个世纪以来都是颇具争议的。根据我军以及当时民间的记载,都写得清楚是此战我军共歼敌1000余人,没有俘虏,全部歼灭。至于这些日军的兵种和番号呢,全部是来自于第五师团无疑,但是清楚的史料写明这些人大多是第五师团一部的士兵,有的说他们大多是正规部队的,也有的人说他们都是辎重部队的,到底具体是什么兵种,这点记载里也没有详细的描述。

不过对于歼敌人数和敌方兵种有很大争议的这件事的原因,是因为我军的史料和民间记载并不是十分具体,所以我们换个角度,来看看日军的史料是怎么记载这次战斗的。可以为我们的讨论提供不少参考。至于日军的资料对于这次战斗的部队就有了很清晰的记载,毕竟是吃过大亏的,这也正常。据说,进入一一五师的包围圈的共有两支部队,这和我方的资料别无二致,这其中一支部队呢,是属从与第五师团的辎重部队,共带着一百多匹马,还有七十多辆车随性,人员总数共计二百人以上,这个记载也印证了被歼灭的部队中有辎重部队的说法,但还不全面,让我们来看看第二支部队都是什么人。这另一支部队则是板垣师团的汽车部队,共计主要有八十多辆大卡车,开头的是一辆有长官乘坐的小汽车,这支部队总共有三百多人。

这还不是全部参战的日军人数,因为自打战斗打响后,平型关方面的日军收到消息后还派遣了一股增援部队前来支援这两支进入包围圈的部队,记载赶来支援的日军是一个大队的兵力。而据日军的资料记载啊,这次歼灭战中,先进入包围圈的两支部队共死亡了一百六十六人,赶来支援的这个大队呢则是死亡了百余人,也就是说这场战斗大概共计死亡三百人左右,马车和汽车共损毁了一百五十多辆,以及随行运输的弹药枪支,粮食物资等物品。

这个答案听起来恐怕没人愿意信了,这么有名的平型关大捷,居然才歼敌三百人左右!但是不管是这次作战歼灭了一千人还是三百人,这次战斗的战斗结果远远没有这场大捷的历史意义来的重要。再然后,战争的情报和战后数据的收集一般都是自情自报的原则,所以广为流传的是我方记载的歼敌一千人的数据,就算和日军的资料有所出入也无关紧要,毕竟日方连修改日本国内现代教科书的事都能做出来,一些失败战斗的死亡人数也不是完全可以确信的,智者见智吧。

本文关键词:平型关大捷的发生,真正的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平型关大捷的结果,平型关大捷的真实情况。这就是关于《平型关大捷真相, 历史上真实的平型关大捷(阎锡山为何闷闷不乐)》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本文链接:https://bk.89qw.com/a-316284

最近发表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