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生活 投稿
关于【隗怎么读什么意思】:陴怎么读(隗怎么读什么意思),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翏「戮」067
- 2、陴怎么读(隗怎么读什么意思)
- 3、“郫”是怎么读音
- 4、“陴”与“郫” 是什么意思?该怎么读这两个字?
- 5、一个卑一个耳朵旁是什么字
- 6、左耳旁加个卑是什么字
1、翏「戮」067
罪戮,◆罪誅。○《三國志‧蜀志‧蔣琬傳》:“[先主]大怒,將加罪戮。”○《北史‧高聰傳》:“及[皓]見罪戮,[聰]以為死之晚也。”○[明][王守仁]《傳習錄》卷中:“此鄙人之所以冒天下之非笑,忘其身之陷於罪戮,呶呶其言,其不容已者也。”
追戮,◆對死者追加恥辱。○《三國志‧魏志‧王凌傳》:“[齊][崔杼]、[鄭][歸生],皆加追戮。”○《明史‧陳性善傳》:“[燕王]入京師,詔追戮[性善],徙其家於邊。”
專戮(专戮),◆擅自殺戮。○《左傳‧襄公六年》:“同罪異罰,非刑也。專戮於朝,罪孰大焉。”○《北史‧齊宗室諸王傳下論》:“然專戮之釁,未之或免。”
誅戮(诛戮),◆誅殺;殺害。○《周禮‧秋官‧訝士》:“居館,則帥其屬而為之蹕,誅戮暴客者。”○《三國志‧吳志‧陸遜傳》:“如復誅戮,益失民望。”○《敦煌變文集‧伍子胥變文》:“父子二人,同時誅戮。”○[魯迅]《准風月談‧“抄靶子”》:“至於偶有凌辱誅戮,那是因為這些東西並不是人的緣故。”
重戮,◆嚴酷的殺戮。○[漢]徐幹《中論‧亡國》:“﹝[王莽]﹞脅之以峻刑,威之以重戮,賢者恐懼,莫敢不至。”
斬戮(斩戮),◆斬殺;殺戮。○《三國志‧魏志‧董昭傳》:“近[魏諷]伏誅[建安]之末,[曹偉]則斬戮[黃初]之始。”○《資治通鑒‧晉懷帝永嘉元年》:“[晞]至[青州],以嚴刻立威,日行斬戮,州人謂之‘屠伯’。”○[清][魏源]《聖武記》卷九:“適[明亮]兵截其後隊,[惠齡]、[慶成]等騎兵截其前隊,各有斬戮。”
遭戮,◆遭受殺戮。○[明]徐元《八義記‧陰陵相會》:“只為你全家遭戮,空交我兩淚盈眸。”○《封神演義》第二二回:“孤朝天子,算有七年之厄,不料長子[邑考]為孤遭戮,此乃天數。”○[蔡東藩]《南北史通俗演義》第六七回:“左丞[盧斐]、[李庶],及都督[韓哲],俱無罪遭戮。”
嬰戮(婴戮),◆遭到殺戮。○[晉][陸機]《豪士賦》序:“則[伊生]抱明允以嬰戮,[文子]懷忠敬而齒劍,固其所也。”○《陳書‧沈炯傳》:“[梁元帝]愍其妻子嬰戮,特封[原鄉縣侯],邑五百戶。”
隱戮(隐戮),◆謂借故殺戮。○《文選‧陳琳<為袁紹檄豫州>》:“群談者受顯誅,腹議者蒙隱戮。”○[劉良]注:“隱戮,謂托別事而誅之。”
淫戮,◆亦作“淫僇”。◆濫殺。○[五代][何光遠]《鑒戒錄‧徐后事》:“[後主]性多狂率,不守宗祧,頻歲省方,政歸國母,多行教令,淫戮重臣。”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灤州革命紀實初稿》:“芟夷我人民,淫僇我子女。”
陰戮(阴戮),◆謂在冥冥之中受懲罰。○[宋][文同]《將赴洋州書東谷舊隱》詩:“進身豈不願,實懼有陰戮。”
夷戮,◆殺戮。○《後漢書‧張衡傳》:“故恭儉畏忌,必蒙祉祚,奢淫諂慢,鮮不夷戮,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也。”○《晉書‧劉頌傳》:“不善者必夷戮以警眾。”○《新唐書‧陳儒傳》:“[瑰],[滑州]人,暴勇而殘,[荊]故將夷戮幾盡。”
羞戮,◆羞辱。○《新唐書‧劉政會傳》:“前日[杜讓能]羞戮未刷,尚忍蹈覆轍乎?”
刑戮,◆亦作“刑僇”。◆1.受刑罰或被處死。○《荀子‧榮辱》:“室家立殘,親戚不免乎刑戮。”○《史記‧蒙恬列傳》:“[趙高]昆弟數人,皆生隱宮,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賤。”◆2.指各種刑罰。○[明][沈德符]《野獲編補遺‧內監‧王振恩恤》:“時[曹][石]雖誅,而告密之風轉熾,始掌錦衣者為[逯杲],以酷暴激[曹欽]。及[杲]見殺,[門達]繼之,酷加甚焉。故終[天順]一朝,刑僇乃爾。”○[郭沫若]《十批判書‧呂不韋與秦王政的批判》:“特別是具五刑,可謂集刑戮之大成。”
協心戮力(协心戮力),◆思想一致,並同努力。○《新唐書‧韋陟傳》:“若不齋盟質信,以示四方,知吾等協心戮力,則無以成功。”○[宋][周密]《齊東野語‧嘉定寶璽》:“我輩當念祖父淪亡之痛,協心戮力,仰扣廟堂。”亦作“協心同力”。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四川討滿洲檄》:“協心同力,併復中原。”
笑戮,◆見“笑僇”。
顯戮(显戮),◆亦作“顯僇”。◆1.明正典刑,陳屍示眾。僇,通“戮”。○《書‧泰誓下》:“功多有厚賞,不迪有顯戮。”○《明史‧熊廷弼傳》:“[廷弼]以長繫待決之人,屈曲則生,抗違則死,乃終不改其強直自遂之性,致獨膺顯戮,慷慨赴市,耿耿剛腸猶未盡泯。”○[明][陸樹聲]《長水日抄》:“然觀[斯]([李斯])窮時,有感於倉鼠之言,則其志專在利祿,卒之無益于[秦],而身嬰顯僇,可以見專利祿之足以殺身若此。”◆2.泛指處死,加罪而死。○[晉][潘岳]《西征賦》:“加顯戮於儲貳,絕肌膚而不顧。”○[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溱水》:“君奴不謹,盜銀三餅,即日顯戮,以銀相償,覺視,則奴死銀在矣。”
威戮,◆恃其威勢以誅殺。○《晏子春秋‧諫上一》:“威戮無罪,崇尚勇力,不顧義理。”
枉戮,◆枉殺。○《三國志‧魏志‧董卓傳》“[長安]士庶相咸慶賀,諸阿附[卓]者皆下獄死”[南朝][宋][裴松之]注:“豈可慮其謗己而枉戮善人哉!”
屠戮,◆亦作“屠僇”。◆殺戮,殺害。○《尉繚子‧十二陵》:“孽在於屠戮。”○[三國][魏][曹冏]《六代論》:“姦謀未發,而身已屠戮。”○《周書‧李賢傳》:“今逆賊孔熾,屠戮忠良。”○[明][沈德符]《野獲編補遺‧玩具‧秦璽始末》:“即[阿魯台]、[也先]輩,攘竊紛紛,不旋踵屠僇。”○[魯迅]《南腔北調集‧<守常全集>題記》:“[段將軍]的屠戮,死了四十二人。”
同心戮力,◆齊心合力。○[晉][袁宏]《後漢紀‧靈帝紀》:“太后新攝政,政之巨細,多委[陳蕃]、[竇武],同心戮力,以獎王室。”○《宋史‧禮志十七》:“與其束手待斃,曷若并計合謀,同心戮力,奮勵而前,以存國家。”○[童第周]《有感》詩之一:“八億神州,同心戮力,堅無不摧,勝利可期。”亦作“同心僇力”。○《水滸傳》第八八回:“全靠你等眾弟兄同心僇力,來日必行。”
天之戮民,◆亦作“天之僇民”。◆受天懲罰的人;罪人。○《莊子‧大宗師》:“[孔子]曰:‘[丘],天之戮民也。’”[魯迅]《野草‧淡淡的血痕中》:“人們都在其間咀嚼着人我的渺茫的悲苦……各各自稱為‘天之僇民’。”
天戮,◆謂上天的誅戮。○[清][葉廷琯]《吹網錄‧廿二史感應錄采張悌事》:“謂凡彼臨陣捐軀之士,俱屬上干天戮之人。”
天地誅戮(天地诛戮),◆見“天地誅滅”。
討戮(讨戮),◆征討誅殺。○[南朝][梁][慧皎]《高僧傳‧義解三‧慧遠》:“[縱]([譙縱])有從子[道福],凶悖尤甚,將兵往陴,有所討戮。”○《晉書‧阮種傳》:“或以狙詐,侵侮邊夷;或干賞啗利,妄加討戮。”
庶戮,◆眾被戮者。○《書‧呂刑》:“虐威庶戮,方告無辜於上。”○[孔]傳:“[三苗]虐政作威,眾被戮者方方各告無罪於天。”
受戮,◆被殺。舊題[漢][李陵]《答蘇武書》:“[晁錯]受戮,[周][魏]見辜。”○[唐][杜甫]《寄岳州賈司馬巴州嚴八使君五十韻》:“青蒲甘受戮,白髮竟誰憐。”
上戮,◆最重的刑罰。○《韓詩外傳》卷七:“聞過而不以告我者為上戮。”○[晉][傅玄]《傅子‧通志》:“先王之教,進賢者為上賞,蔽賢者為上戮。”
殺戮(杀戮),◆亦作“殺僇”。◆殺害;屠殺。○《書‧呂刑》:“殺戮無辜,爰始淫為劓、刵、椓、黥。”○《呂氏春秋‧論人》:“昔上世之亡主,以罪為在人,故日殺僇而不止,以至於亡而不悟。”○[唐][杜甫]《佳人》詩:“兄弟遭殺戮,官高何足論!”○《水滸傳》第五四回:“今又將[高唐州]官民殺戮一空,倉廒庫藏,盡被擄去。”○[清][侯方域]《司成公家傳》:“[天啟]間,公為編修,而宦者[魏忠賢]竊政,日殺僇士大夫不附己者。”○[魯迅]《華蓋集‧“碰壁”之後》:“從不像我似的常常‘碰壁’的青年學生的眼睛看來,[中國]也就如此之黑暗麼?然而他們僅有微弱的呻吟,然而一呻吟就被殺戮了!”
遷戮(迁戮),◆謂遷怒而殺戮。○《左傳‧成公六年》:“吾來救[鄭],[楚]師去我,吾遂至於此,是遷戮也。”○《孔叢子‧抗志》:“今君因心之忿,遷戮不辜,以為無傷於義,此非臣之所敢知也。”
棄戮(弃戮),◆離棄並殺害。○《晉書‧長沙王乂傳》:“上矯君詔,下離愛弟,推移輦轂,妄動兵威,還任豺狼,棄戮親善。”
齊心戮力(齐心戮力),◆同心盡力。○[晉][袁宏]《後漢紀‧獻帝紀一》:“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致臣節,殞首喪元,必無二志。”○《舊唐書‧姚崇傳》:“自古有討除不得者,祇是人不用命,但使齊心戮力,必是可除。”○《三國演義》第五回:“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致臣節,必無二志。”
駢首就戮(骈首就戮),◆一併被殺。○[明]徐復祚《投梭記‧哭友》:“可憐[周][戴]二兄,不聽吾言,果然駢首就戮。”○[清][宋學洙]《張文忠公遺事》:“我偏師一出,即望風奔潰,駢首就戮,曾未見有抗螳臂以當車轍者。”
駢戮(骈戮),◆一併被殺。○[明][沈德符]《野獲編‧禨祥‧並蒂瓜》:“[洪武]五年,[句容]民獻二瓜,俱同蒂……產瓜未幾,兄弟坐事并斬於市,[太祖]之卓識不必言,更似有先知之哲焉。意者同蒂即駢戮之象歟。”○[清][趙翼]《金川門懷古》詩:“從亡芒屩千山險,駢戮歐刀十族空。”
奴戮,◆亦作“奴僇”。◆謂施以刑辱,使為奴隸。○《漢書‧王莽傳中》:“《書》曰:‘予則奴戮女。’”[顏師古]注:“奴戮,戮之以為奴也。”○《漢書‧季布欒布田叔傳贊》:“及至困厄奴僇,苟活而不變,何也?”
戮罪,◆殺戮有罪的人。○《孔叢子‧儒服》:“戮罪於社,告中於主,示聽之當也。”
戮賊(戮贼),◆該殺的奸賊。○《隋書‧李德林傳》:“[魏]之君臣,[吳]人並以為戮賊。”
戮餘(戮余),◆謂幸免於刑戮的罪人。○《左傳‧襄公二十一年》:“若棄[書]之力,而思[黶]之罪,臣戮餘也,將歸死於[尉氏],不敢還矣。”○[楊伯峻]注:“逃亡之人幸免于被戮殺,故自云戮餘。”○[唐][王維]《門下起赦書表》:“大赦戮餘之罪,益寬流宥之典。”
戮勇,◆殺敵之勇。○[唐][白居易]《諸道軍將等授官制》:“平[齊]之役也,諸軍指期,眾校合戰。某官等:各輸戮勇,同樹勳勤。”
戮笑,◆恥笑。○《公羊傳‧莊公三十二年》:“不從吾言而不飲此,則必為天下戮笑,必無後乎[魯國]。”○《漢書‧司馬遷傳》:“僕以口語遇遭此禍,重為鄉黨戮笑,汙辱先人,亦何面目復上父母之丘墓乎?”[唐][柳宗元]《非<國語>下‧狐偃》:“夫如是,以為諸侯之孝,又何戮笑於天下哉?”○《明史‧佞倖傳序》:“至[顧可學]、[盛端明]、[朱隆禧]之屬,皆起家甲科,致位通顯,乃以秘術干榮,為世戮笑。”
戮死,◆受戮而死。○《管子‧大匡》:“﹝[魯莊公]﹞左揕[桓公],右自承,曰:‘均之死也,戮死於君前!’”○《韓非子‧奸劫弒臣》:“何怪夫賢聖之戮死哉!此[商君]之所以車裂於[秦],而[吳起]之所以枝解於[楚]者也。”○[唐][韓愈]《故金紫光祿大夫董公行狀》:“彼知天下之怒,朝夕戮死者也,故求其同罪而與之比,公何所利焉?”
戮屍(戮屍),◆見“戮尸”。
戮尸(\戮屍),◆亦作“戮屍”。◆刑罰的一種。陳屍示眾,以示羞辱。○《左傳‧襄公二十八年》:“求[崔杼]之屍,將戮之,不得。”○《晉書‧王敦傳》:“有司議曰:‘[王敦]滔天作逆,有無君之心,宜依[崔杼]、[王凌]故事,剖棺戮尸,以彰元惡。’”○《三國演義》第二回:“發[張角]之棺,戮尸梟首,送往京師。”○[明][沈德符]《野獲編‧刑部‧劉東山》:“上雖不從言官奏,然有本當斲棺戮屍之旨。”○[清][昭槤]《嘯亭雜錄‧緬甸歸誠本末》:“[普洱]知府及參將報知總督[明瑞],即參奏[德保],解京正法,[書敏]戮屍梟示。”○[魯迅]《兩地書‧致許廣平七九》:“然而他竟得步進步,罵個不完,好像我即使避到棺材裏去,也還要戮尸的樣子。”
戮身,◆殺身。○[宋][江萬里]《宣政雜錄》:“又一本,在廳事照壁上,隔六年有戮身之禍。”
戮社,◆謂殺戮於社神木主之前。語出《書‧甘誓》:“弗用命,戮於社。”○[孔]傳:“不用命奔北者,則戮之於社主前。”○[唐][獨孤及]《為張濠州謝上表》:“頃身陷凶族,待罪黃沙,戮社釁鼓,職臣之分。”
戮殺(戮杀),◆殺戮。○《司馬法‧嚴位》:“若畏太甚,則勿戮殺。”○《史記‧大宛列傳》:“[郁成]食不肯出,窺知[申生]軍日少,晨用三千人攻,戮殺[申生]等。”○《三國志‧蜀志‧先主傳》:“今[曹操]阻兵安忍,戮殺主后,滔天泯夏,罔顧天顯。”
戮辱,◆1.受刑被辱。○《韓非子‧難言》:“然則雖賢聖不能逃死亡避戮辱者,何也?”[漢][賈誼]《新書‧階級》:“廉醜禮節以治君子,故有賜死而無戮辱。是以繫、縛、榜、笞、髡、刖、黥、劓之罪,不及大夫。”○[宋][葛立方]《韻語陽秋》卷十一:“[白樂天]前有《讀史》云:‘[馬遷]下蠶室,[嵇康]就囹圄,當彼戮辱時,奮飛無翅羽。’”[魯迅]《漢文學史綱要》第十篇:“﹝[司馬遷]﹞恨為弄臣,寄心楮墨,感身世之戮辱,傳畸人於千秋。”◆2.指殺戮污辱。○[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養生》:“[侯景]之亂,王公將相,多被戮辱,妃主姬妾,略無全者。”○《明史‧陳新甲傳》:“帝曰:‘他且勿論,戮辱我親藩七,不甚於薄城耶?’”
戮人,◆受過刑罰的罪人。○《商君書‧算地》:“故聖人之為治也,刑人無國位,戮人無官任。”○[唐][元稹]《論教本書》:“彼[趙高]者,詐宦之戮人也。”
戮民,◆1.猶戮人。受過刑罰的罪人。○《莊子‧大宗師》:“[孔子]曰:‘[丘],天之戮民也。’”[成玄英]疏:“刑戮之人也。”○《管子‧立政》:“刑餘戮民,不敢服絻,不敢畜連乘車。”◆2.指受壓迫、殘害的人。○[章炳麟]《中華民國解》:“念烝民之同柢,豈彼回部當為戮民?”[梁啟超]《新民說》第十一節:“嗚呼![中國]人之為戮民久矣!天戮之,人戮之,暴君戮之,汙吏戮之,異族戮之。”
戮沒(戮没),◆猶殺戮。○《戰國策‧燕策三》:“[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父母宗族,皆為戮沒。”○《史記‧秦始皇本紀》:“[秦]俗多忌諱之禁,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為戮沒矣。”
戮力壹心,◆見“戮力同心”。
戮力一心,◆見“戮力同心”。
戮力同心,◆亦作“戮力壹心”。亦作“戮力一心”。◆謂齊心協力。○《左傳‧成公十三年》:“昔逮我[獻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左傳‧昭公二十五年》:“[臧昭伯]率從者將盟,載書曰:‘戮力壹心,好惡同之。’”○《國語‧晉語四》:“[晉][鄭]兄弟也,吾先君[武公]與[晉文侯]戮力一心,股肱[周]室,夾輔[平王]。”○[唐][趙元一]《奉天錄》卷四:“戮力同心,共成王事。”○[明][王錂]《春蕪記‧宸游》:“自受命以來,幸仗諸大夫戮力同心,交鄰禦侮。”○[清][魏源]《聖武記》卷九:“其宣諭各路領兵大小諸臣,戮力同心,刻期滅賊。”○[清][薛福成]《籌洋芻議‧邊防》:“[中國]籌邊之要,在中外上下戮力一心,精求自強之術而勉行之。”
戮力,◆勉力;並力。○《書‧湯誥》:“聿求元聖,與之戮力,以與爾有眾請命。”○[孔穎達]疏:“戮力,猶勉力也。”○《國語‧吳語》:“今伯父曰:‘戮力同德。’”[韋昭]注:“戮,并也。”戮,一本作“戮”。○[晉][干寶]《搜神記》卷十:“於是夫婦戮力,晝夜治生,所為輒得,貲至千萬。”○[宋][王安石]《寄曾子固》詩:“脫身負米將求志,戮力乘田豈為名?”[明][鄭若庸]《玉玦記‧接詔》:“戎馬[關][河]雲擾,戮力誓滅天驕。”○[洪深]《戲劇導演的初步知識》上篇三:“它們離開最先時的戮力摹仿,已是甚遠了。”
戮害,◆殺害。○《新唐書‧宦者傳上‧仇士良》:“且宦人根黨蔓延在內,臣欲面陳,恐橫遭戮害。”
坑戮(\阬戮),◆坑殺;活埋。○《晉書‧慕容垂載記》:“將坑降卒,[垂]諫曰:‘弔伐之義,先代常典。今方平中原,宜綏懷以德,坑戮之刑不可為王師之先聲。’”
就戮,◆受戮,被殺。○[明][王瓊]《雙溪雜記》:“[亨]懼禍及,而與[吉祥]、[徐有貞]輩內外相應,密謀固結,而[謙]等駢首就戮矣。”
糾戮(纠戮),◆察罪並加誅殺。○《後漢書‧郭伋傳》:“[伋]到,示以信賞,糾戮渠帥,盜賊銷散。”
灰戮,◆見“灰僇”。
橫戮(横戮),◆橫遭殺戮。○《晉書‧解系傳》:“[系]等清公正直,為姦邪所疾,無罪橫戮,冤痛已甚。”
行戮,◆猶行刑。特指執行死刑。○《國語‧周語上》:“[鄭厲公]見[虢叔],曰:‘吾聞之,司寇行戮,君為之不舉,而況敢樂禍乎!’”○《醒世恒言‧金海陵縱欲亡身》:“是月為太子[光英]生月,[海陵]私忌,不行戮。”
杜郵之戮(杜邮之戮),◆《史記‧白起王翦列傳》載,[秦]名將[白起]埋怨[秦王]不聽他的話而遭[楚][魏]聯軍的攻擊,不肯為將,稱病不起。○[秦王]免[白起]為士伍,遣之出[咸陽]。至[杜郵],[復]使使者賜之劍,使自裁。○[白起]死非其罪,[秦]人憐之,鄉邑皆為設祀。後遂稱忠臣無辜被殺為“杜郵之戮”。○《後漢書‧傅燮傳》:“若不詳察真偽,忠臣將復有[杜郵]之戮。”
大戮,◆1.謂殺而陳屍示眾。○《左傳‧宣公十二年》:“古者明王伐不敬,取其鯨鯢而封之,以為大戮。”○《韓非子‧十過》:“懸[叔瞻]而出之,我且殺而以為大戮。”○《史記‧袁盎晁錯列傳》:“夫[晁錯]患諸侯彊大不可制,故請削地以尊京師,萬世之利也。計畫始行,卒受大戮。”◆2.亦作“大僇”。大恥辱。○《荀子‧王霸》:“而身死國亡,為天下大戮。”○[楊倞]注:“為天下大戮辱也。”○[唐][柳宗元]《寄許京兆孟容書》:“立身一敗,萬事瓦裂,身殘家破,為世大僇。”
創戮(创戮),◆猶殺戮。○《漢書‧薛宣傳》:“而公令[明]等迫切宮闕,要遮創戮近臣於大道人眾中,欲以鬲塞聰明,杜絕議論之端。”
慘戮(惨戮),◆殺戮;殘酷殺害。○《花月痕》第四二回回目:“聯情話[寶山]營遇俠,痛慘戮[江浦]賊輸誠。”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論沈藎慘死事》:“[沈藎]既遭慘戮,[海]上各西報議論頗激昂,皆言[滿]政府之慘虐。”
殘戮(残戮),◆亦作“殘僇”。◆殘殺;殺害。○《後漢書‧襄楷傳》:“[杜眾]乞死,諒以感悟,聖朝曾無赦宥,而並被殘戮,天下之人,咸知其冤。”○《宋書‧徐羡之傳》:“己等三人,同受顧命,豈可相殘戮?”○《明史‧高巍傳》:“子孫為天子,而弟與子遭殘戮,其心安乎?”[清][劉大櫆]《義士吳君傳》:“[閩]寇突至,城且破,君為倡,率少壯,力為防禦,而[樂安]得免殘僇。”
剝戮(剥戮),◆傷害殺戮。○《宋書‧百官志一》:“煩擾苛暴,剝戮黎元,為百姓所疾。”
2、陴怎么读(隗怎么读什么意思)
陴念什么啊 陴 pī 部首笔画 部首:阝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0 五笔86:BRTF 五笔98:BRTF 仓颉:NLHWJ 笔顺编号:5232511312 四角号码:76240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9674 基本字义 1. 城上的矮墙。
亦称“女墙”;俗称“城垛子”。
陴 pí 详细字义 〈名〉 1. (形声。
从。
3、“郫”是怎么读音
郫的读音:pí ,声母是p;韵母是í 。
部首:阝 笔画:10 五笔:RTFB 基本解释 〔郫县〕地名,在中国四川剩 扩展资料: 古籍释义 《广韵》符羁切《韵会》《正韵》薄麋切,𠀤音脾。
《广韵》郫邵,晋邑。
《左传·襄二十三年》齐伐晋,戍郫邵。
4、“陴”与“郫” 是什么意思?该怎么读这两个字?
陴字读音为:pí ,郫字读音为: pí ,陴、郫的具体意思如下: 陴意思: 1.春秋晋邑 。
故地在今河南省济源市西。
2.县名 。
古郫邑。
秦置县,在今四川省成都市西郫县。
3.江名 。
岷江支流,从灌县分支,经过郫县,到成都市南与锦江合流。
郫意思: 1.(。
5、一个卑一个耳朵旁是什么字
一个卑一个耳朵旁有两个字,是陴,读作pī;郫,读作pí。
陴,形声。
从阜,从卑,卑亦声。
“卑”意为“从属的”。
“阜”与“卑”联合起来表示“从属的土墙”。
本义是城上女墙,上有孔穴,可以窥外。
相关词语有。
6、左耳旁加个卑是什么字
陴 pí〈名〉(1) (形声。
从阜,卑声。
从阜与高下有关,与建筑有关。
本义:城上女墙,上有孔穴,可以窥外)(2) 同本义 [parapet (wall)]陴,城上女墙俾倪也。
——《说文》抚弦登陴。
——南朝齐· 丘迟《与陈伯之书。
本文关键词:隍怎么读,守险不守陴怎么读,隗怎么读姓氏语音,隩怎么读,隗怎么读。这就是关于《隗怎么读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该怎么读这两个字(翏067)》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