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百科生活 投稿

孙家钟与化学,孙家钟的人物评价(弘扬科学家精神丨我和吉大化学的故事)

百科 2025-10-22 06:15:49 投稿 阅读:3661次

关于【孙家钟与化学】:孙家钟(孙家钟与化学),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弘扬科学家精神丨我和吉大化学的故事
  • 2、孙家钟(孙家钟与化学)
  • 3、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全体院士名单
  • 4、孙家钟的人物评价
  • 5、中国科学家的名字 并说出他是什么科学家
  • 6、孙家钟的人物经历

1、弘扬科学家精神丨我和吉大化学的故事

  经过一个月的俄文学习,我对系里的老师们也基本上都认识了,他们中有来自燕京大学的系主任蔡镏生教授,来自北京大学的唐敖庆教授,来自东北工学院(上海大同大学)的关实之与陶慰孙教授夫妇,以及伊葆芳副教授(分析化学),许江津与稽跃武副教授(有机化学)和唐嗣霖(分析化学)、林富钦(有机化学)、许慧君(有机化学)、卢凤才(有机化学)等讲师。还有与我一起从全国各地分配来的10位应届毕业生,他们是来自东北师范大学的曹锡章、庞文琴,南京大学的王式正,北京大学的顾念承,燕京大学的张世贤、孙家钟,南开大学的梁玉媛,同济大学的张云妹,金陵大学的童有勇。最令我高兴的是,其中还有我在杭州建国中学念书时,比我高一届的老同学沈家骢,他当时是从浙江大学分配来的。除上述22位教师外,化学系成立了党支部,书记张嘉志,他还兼任系办公室的干事。另外,还有系办公室干事刘维诚、王静芝,以及两位由系主任蔡镏生教授从燕京大学带来的负责实验室设备与药品管理的实验技术人员张植琇与陈向南同志。就是这26位同志,白手起家,团结一心,艰苦创业,开始了化学系的创建工作,在第一个学期中主要从事下列的建系任务:

1. 第一届化学系本科生的招收和无机化学课程与实验教学的开设

  在校、系的领导与支持下,首届新生共录取了105名,实际报到的只有96名。由于那时刚解放,再加上化学系刚成立,因而大学招生制度还很不完善。当时录取的学生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年龄大小不一。在首届招收的这批学生中,正规高中毕业的不多,50%不是第一志愿,三分之一以上不是正规高中生,南方学生占二分之一,报到后被分为甲、乙、丙三个班。

  首批新生入学后,首先遇到的是学生的教学问题。经校、系领导讨论决定,首届无机化学课程的主讲由唐敖庆教授担任。唐老师不仅学术水平高,且在北大还有过给大一学生讲普通化学的教学经验。唐老师不负众望,出色地完成了无机化学的讲授,不仅鼓舞了我们当时的工作信心,而且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此外,当时更迫切的工作是无机化学实验课的开设准备,其中首当其冲的是带实验的老师。经系、教研室研究后,决定由庞文琴、王式正、童有勇、沈家骢、梁玉媛和我六位助教分别承担甲、乙、丙三个班的实验课(两个人合带一班)。

  接下来,急需解决的是实验室的场所与最基本的实验设备,以及如何按照苏联教学大纲要求开设出无机化学实验课。开始时,连实验场地与设施、最基本的玻璃仪器与化学实验药品、实验设备、教材、图书资料等都不具备。这成为当时阻碍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道难关,需要我们去突破,去想办法逐个解决。最开始是实验场所,当时我们六个担任实验教学的助教与几位工人师傅在关老师的指导下,首先整理出了灰楼后面的地下室,作为学生的实验室,整理后的实验室中,既没有实验台,也没有煤气管道,甚至连上、下水管道都没有,而这些设施是学生做无机化学实验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由于开课时间临近,制作安装这些设施已来不及且没有足够资金去采购。当时,教研室安排庞文琴任实验组长,负责实验准备工作。她接受任务后,立刻与带实验的我们商量对策,开动脑筋来设法就地就近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我们因陋就简,用几条当时找到的较平整的长木板拼起来搭成实验台,然后请工人师傅在实验台的两端安装了水管儿,装上一个水龙头代替上水;没有下水管道,我们就在水龙头下面放一个水桶代替下水,水桶接满后由学生拎出去倒掉(见当时拍下的照片),如此反复,算是解决了用水的问题;没有实验用的加热装置,庞文琴就利用自己和东北师范大学的关系,从师大化学系借来了为数不多的酒精灯,不足部分我们就积极想办法,设法捡墨水瓶洗净后装上自制灯芯作为简易的酒精灯;没有实验药品,我们又从东北师范大学借来了一些学生实验用的药品……就这样东挪西借,废物利用,在极其简易的、困难的条件下终于开出了学生的第一堂无机化学实验课。图1:学生用墨水瓶做的酒精灯做实验图2:学生用木板条拼成的实验台做实验

  上实验课时,我们把学生分成15人一组,每班分成两组,由两个人带一个班,我与同期来的助教童有勇合带乙班。在正式带实验之前我们需要事先认真地准备实验,还要通过试讲来做好上实验课的准备。虽然实验条件很差,但我们都有一种敝帚自珍的感觉,毕竟是我们亲自建立起来的实验室,因此都非常认真地备课,认真地带好学生的实验,不敢有丝毫懈怠。建系之初的化学人,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开设并完成了一年级学生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

  现在,用木板条搭建实验台,用墨水瓶做酒精灯,用水桶做上下水的时代早已成为历史,但这作为化学系艰苦创业的真实写照却深深铭刻在几代化学人的心上,并作为一种精神代代传承。

 孙家钟与化学,孙家钟的人物评价(弘扬科学家精神丨我和吉大化学的故事)

2. 化学系教学机构的建立和教学体制与教学计划的讨论与制定——开始全面向苏联学习

  新中国成立后,当时的高等教育部规定所属高等学校在办学体制、教育机构的设置、教学计划以至课程的教学大纲等必须全面向苏联学习,如按学科的专业、专门化设置校、系与教研室三个层次的教学机构等等,完全按苏联模式来办学。经过多次的全系教职工的学习、讨论,经学校批准,化学系按苏联模式成立了包括三个专门化(当时苏联教育体制中专业下面的一个层次)在内的四个教研室,其中三个专门化教研室:分析化学(主任:伊葆芳)、有机化学(主任:陶慰孙)、物理化学教研室(主任:唐敖庆)。由于无机化学当时是在关实之教授领导下,仅由曹锡章、庞文琴、王式正与我四名三年级从大学提前毕业的助教组成,力量过于单薄,因而暂缓设置无机化学专门化,当时只设以教学为主的无机化学教研室,先由无机化学课程主讲唐敖庆教授兼任教研室主任。第二学期开始,由关实之教授任教研室主任。这样,在系主任蔡镏生教授领导下,四个教研室的体制在化学系建立了。

3. 后续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的讨论与分工准备

2、孙家钟(孙家钟与化学)

湖南师范大学走出过哪些名人?

  科学界、文艺界、商界有许多杰出校友。
  像我的偶像大兵也是从这里出来的。张慧廉,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1963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
   曾嵘 ,著名青年生化学家,2005年获得第二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组长。
  谢申猛 。

3、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全体院士名单

  石青云 石志仁 时钧 史绍熙 斯行健 宋大祥 宋叔和 苏步青 苏元复 孙大中 孙德和 孙殿卿 孙家钟 孙云铸孙钟秀 谈镐生 谈家桢 谭其骧 汤飞凡 汤佩松 唐敖庆 唐九华 唐稚松 唐仲璋 陶宝祺 陶亨咸 陶诗言 田奇隽童第周 童宪章 涂长望 涂光炽 涂。

4、孙家钟的人物评价

  为中国理论化学事业做出重大贡献孙家钟一生对科学孜孜不倦地追求,20世纪50年代,应用1/r12双中心球坐标展开公式和三维旋转群的表示理论,解决了具有延迟效应的各种电磁极矩间的相互作用等重要科学问题。
  60年代,他参加了配位场。

5、中国科学家的名字 并说出他是什么科学家

  钱逸泰 钱志道 任咏华 沙国河 申泮文 沈家骢 沈天慧 沈之荃 时钧苏锵 苏元复 孙家钟 唐敖庆 唐有祺 田昭武 田中群 佟振合 万惠霖 汪猷 汪德熙 汪尔康 汪家鼎 王夔王序 王葆仁 王方定 王佛松 吴奇 吴浩青 吴新涛 吴学周 吴养洁 吴云东 。

6、孙家钟的人物经历

  1929年12月7日,出生于天津市。
  1947年考入国立师范学院化学系。
  1952年9月,毕业于燕京大学化学系。
  1952年12月,吉林大学化学系助教。
  1956年7月,吉林大学化学系讲师。
  1963年12月,吉林大学化学系副教授。
  1978年12月至1990。

本文关键词:孙家钟小故事,孙家钟培养的院士,孙家钟的故事的感想,孙家钟传,孙家钟个人感想。这就是关于《孙家钟与化学,孙家钟的人物评价(弘扬科学家精神丨我和吉大化学的故事)》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本文链接:https://bk.89qw.com/a-450923/

最近发表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