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生活 投稿
关于【网游排行榜2021前十名】,最新游戏排行榜2022前十名,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网游排行榜2021前十名:小宝评测|防未成年人沉迷做得怎么样?我们实测了这六款网游
- 2、最新游戏排行榜2022前十名:2021电竞赛事TOP10
1、网游排行榜2021前十名:小宝评测|防未成年人沉迷做得怎么样?我们实测了这六款网游
“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澎湃新闻对目前市场上流行的数款网络游戏进行了测试对比,以了解各大网游公司对未成年人玩家的保护力度。
6款网游未成年人防沉迷机制测评结果。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四条规定,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迷的产品和服务。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
目前市场上的网络游戏花样繁多,层出不穷。不仅有王者荣耀、英雄联盟这种MOBA(多人在线战术竞技)型游戏,也有和平精英、穿越火线这种射击类游戏。自制力尚弱的未成年人若缺少网游平台的限制,容易沉溺于令人眼花缭乱的网游世界。
本次测评,澎湃新闻共挑选了6款网络游戏,分别是《王者荣耀》《和平精英》《原神》《我的世界》《忍者必须死3》和《香肠派对》,平台显示的适合游戏年龄从8岁+到16岁+不等。
注册测试:注册时如何防止孩子使用大人信息
澎湃新闻分别使用未成年人身份信息和成年人身份信息在上述六款游戏中进行注册。结果显示,在上述游戏注册时,均需输入个人信息,进行实名认证后注册。使用未成年人身份证号注册成功后,无需再与监护人账号进行关联。
仅需身份证号即可成功注册。
如果未成年人使用成年人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等信息进行注册,是否有限制手段?
记者体验了解到,腾讯公司旗下的《王者荣耀》与《和平精英》两款游戏均需要绑定QQ号和微信号后方可注册,而QQ号与微信号本身需要绑定相关用户手机号进行身份认证;米哈游公司旗下的《原神》则可以通过手机号和第三方平台taptap账号进行注册,无法通过QQ号和微信号注册;网易公司旗下的《我的世界》可以通过手机号、Apple ID(使用苹果手机时)、网易邮箱三种方式进行注册;《忍者必须死3》仅限手机号注册;《香肠派对》支持手机号、QQ号和微信号等多种注册方式。记者发现,上述游戏在使用手机号注册时,均需输入注册手机号的验证码,如无法提供手机验证码,则不能使用手机号注册。除《香肠派对》外,其他五款游戏均未提供游客模式选项。
经测试,上述游戏的注册,均需要通过社交账号或手机号等进行实名验证,但在游戏不会通过人脸、指纹等其他方式识别的情况下,孩子依然可能通过使用家长手机获得验证码或直接通过家长社交账号登录游戏。
如澎湃新闻曾接到消费投诉,一名家长称,孩子用姑姑手机上网课时,在手机里玩《香肠派对》等3款游戏。后姑姑发现收到多笔游戏充值的扣款通知,总计过万元。这几款游戏默认可通过已经登录的微信、QQ账户等直接登录,孩子通过姑姑的QQ号登录了该游戏,直接跳过了未成年人游戏实名认证的环节。
充值测试:如何防止孩子用手机进行大额游戏充值?
澎湃新闻注意到,六款网络游戏在游戏登录界面均有适龄提示,在适龄提示里,网游平台会对未成年人账号的充值数额进行限制。六款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充值限制要求并不相同:腾讯公司旗下的《王者荣耀》与《和平精英》两款游戏的最低消费年龄为12周岁,而其他四款游戏的最低消费年龄均为8周岁。
未成年人的充值受到限制,腾讯系游戏的最低充值年龄为12周岁,其他游戏均为8岁。
测评发现,《王者荣耀》与《和平精英》中,12周岁以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100元,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400元。其余四款游戏,未满8周岁的用户不能充值,8周岁以上未满16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用户,单次充值金额限制及月充值金额限制与前两款游戏相同。
游戏充值往往通过第三方平台支付。记者发现,支付平台也可设置面容支付或指纹支付。在本次测评中,澎湃新闻使用成年人账号进行充值,在未设置面容ID和指纹支付的情况下,可输入密码支付。若提前设置面容ID和指纹支付,充值时会优先采取面容ID或指纹支付的形式,而这需要提供账号用户本人的面容或指纹。在连续三次面容或指纹支付失败的情况下,系统会自动转为密码支付。
此外,记者发现,在进行数百元以上的高额消费时,《王者荣耀》与《和平精英》两款游戏有交易安全提醒,其他游戏无相关提示。
腾讯系游戏通过微信支付,在进行数百元以上的高额消费时,会出现交易安全提醒。
上述游戏针对未成年账户消费均进行了相应限制,但现实中,澎湃新闻曾接到多起家长投诉称,孩子用家长或亲属手机玩游戏,短时间内进行连续大额充值。此类情况下,消费者往往与游戏方在“如何证明支付者是孩子,大人不知情”等问题上产生纠纷。
防沉迷测试:未成年人账号只能在限定时间内登录
去年,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要求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其他时间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澎湃新闻测试发现,这六款游戏中,使用未成年身份注册的账号,确实只能在每周五、周六、周日的晚上20点至21点期间登录,若在其他时间段则无法登录。
未成年人账号均无法于限定时间外登录游戏。
针对成年人账号,《王者荣耀》与《和平精英》两款游戏在连续在线满六个小时或单日累计游戏满七个小时之时,会强制游戏玩家下线休息15分钟,此后每1小时均要求玩家休息15分钟。其他游戏则未对成年人账号进行游戏时间限制。《王者荣耀》与《和平精英》两款游戏可以通过“腾讯成长守护”对成年人账号的游戏时长及消费数额进行限制,但也可以关闭限制。
而若未成年人使用家长手机,或使用成年人账户登录,也可能绕过限制,出现长时间玩游戏的情况。据公开报道,一些游戏平台升级防沉迷措施,比如发现有疑似未成年人操作的情况时,会在登录、支付环节发起人脸验证。
腾讯系游戏会对成年人账号的游戏时长进行限制。
综合评价:识别验证未成年人身份的措施还需加强
从上述评测结果来看,对于未成年人账号,测试的网游平台均做出了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防沉迷与消费监管。对于未成年人使用成年人账号进行游戏,一方面需要家长的监管,另一方面也需要游戏方在注册、支付、登录等环节完善身份验证措施。
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2021年11月5日,伽马数据发布《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报告显示,“防沉迷”政策落地后,有四成家长显著感知孩子游戏时间减短,85.8%的未成年人在玩游戏过程中曾被防沉迷限制,说明相关措施对于防范未成年人沉迷游戏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报告显示,仍然有两成未成年人可以绕过防沉迷系统而不被识别,未成年人防沉迷举措仍面临一定挑战。
报告中提到,未成年人绕过防沉迷系统措施中,第三方平台提供买卖账号的网络黑产是主要的方法。基于这一现象,相关部门已联合部分游戏企业展开打击。除网络黑产外,用父母或长辈信息直接解除防沉迷限制、用父母或长辈账号登录游戏的未成年人不在少数。数据显示,有42.8%未成年人直接向家长索要过身份证,甚至有11.3%的家长并不了解未成年人索要身份证的目的。目前实名验证的基础上,仍然有20%的未成年人因为身份信息冒用或网络原因不被识别。48.6%的家长认为需要强化人脸识别,确定游戏玩家是否为未成年人。
专家建议:优化身份核验机制,进一步丰富网游未成年人模式
中国社科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晓春表示,未成年人身份识别问题确实是现阶段未成年人沉迷网络问题中存在的痛点。目前,为规避平台的防沉迷措施和消费限制,部分未成年人会使用其监护人或者其他成年人的账号注册登录游戏。刘晓春表示,部分平台针对上述现象已开始采用抽查扫脸等方式,对用户行为进行动态监测,通过技术模型判断用户是否可能为未成年人,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部分未成年人以成年人账号登录游戏。
去年一度引起社会热议的“老太太凌晨打王者荣耀还拿‘五杀’”事件中,游戏方回应称,该账号因屡被判定为疑似未成年人操作,前后共计17次触发并全数通过了系统的人脸识别验证。系统反馈结果,比对公安权威数据平台的数据源均保持一致。甚至在2021年9月1日防沉迷新规正式生效后,该账号也有2次通过人脸识别验证的记录。
刘晓春指出,把未成年人当作防范对象,将他们“关到”未成年人模式中的做法治标不治本,“因为总是有未成年人不停的想逃离这个未成年人模式”。
刘晓春认为,孩子家长可通过关心、陪伴、沟通等方式减少孩子沉迷网游带来的侵害,使得孩子对网络的使用能够促进他们的发展,而不是受到歧视和伤害。
对于部分未成年人规避平台身份认证措施,私自登录、充值游戏等行为,刘晓春认为,之所以部分未成年人不愿意呆在未成年人模式中,是因为有些平台的未成年模式的核心功能还不够完善。她表示,平台应在优化身份核验机制的同时,进一步丰富未成年人模式,把未成年人更好地留在他们的“专属模式”中,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接受平台保护,同时享受相应服务体验,从而开拓视野。
最后,刘晓春建议,监管部门对于平台的相关游戏内容应给出更为明确的界定标准,并对平台中未成年人模式的游戏内容创作给予一定的激励措施,从而帮助平台更好地建设未成年人模式。此外,刘晓春认为,监管部门应完善对未成年人身份识别等问题的基础制度构建,从而帮助平台实现未成年人身份核验机制的优化。
责任编辑:汤宇兵 图片编辑:张同泽
校对:丁晓
2、最新游戏排行榜2022前十名:2021电竞赛事TOP10

2021年11月7日凌晨,冰岛雷克雅未克,《英雄联盟》S11全球总决赛上,中国EDG战队3:2战胜韩国DK战队夺得LPL第三座S赛冠军。五个20出头的年轻小伙紧紧拥抱在一起,沐浴在蓝色的雨中,捧起属于他们的冠军奖杯。
一场亚文化的狂欢
巨大的舆论声浪下,中国电竞观众迎来一场亚文化的盛大狂欢。他们很多驻守屏幕前,相聚一堂,振臂欢呼,甚至立下各种奇葩Flag。有人感慨“不知道是什么,但大为震撼”,也有人认为太过疯狂。
《2021中国电竞运动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电竞用户规模预计达到4.25亿,核心电竞爱好者人数将达到9280万。
圈子在膨胀,圈外还不解。人民智库研究发现,当前,公众更多将电竞视为电子游戏,而不是一项体育运动。相较于传统体育竞技,电子竞技似乎有些“拿不上台面”。但向好的一面是,公众对电竞精神的价值、电竞行业发展、电竞职业发展总体抱以积极态度。
英国伯明翰学派从社会结构模式出发强调亚文化对主流文化的“抵抗”性质,电竞亚文化也曾被视为“一群危险的外来者、喧闹聒噪的孩子、疯狂的野兽和任性的宠儿”。但是在后亚文化研究者眼中,亚文化的抵抗也可以是温和的仪式性抵抗、具有创造性的文化实践行为。
嘈杂的舆论场折射出电竞众生相。一方面,在社交媒体的拟态环境下,梗、表情包等新兴媒介形式的传播,带着戏谑和恶搞的成分记录了“翻车”“打脸”的瞬间,比如,今年Ti总决赛后,“为什么不ban猛犸”登上热搜,“为什么不ban××”也流传开来;另一方面,网络迷因效应的发酵后,各种富有创造性的文化衍生作品出现在媒介社区,由意见领袖主导,传达公众情感,加速内容传播。
在中国,电竞亚文化融入主流文化的主要途径在于爱国主义。近年来,细数电竞真正“火”出圈的大事件,无一例外都与国际性赛事有关。尽管目前中国电竞在《英雄联盟》《DOTA2》等MOBA类游戏赛事中表现突出,但在《CS:GO》《守望先锋》等其他类别游戏赛事上,与欧美、韩国等世界电竞产业发达地区还存在一定差距,呈现出“大而不强”的态势。万千电竞爱好者翘首期盼着五星红旗能在世界赛场上飘扬,由爱国情怀点燃火花,让电竞赛事包容了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也把国家和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推向高潮。
在爱国主义的推动下,电竞亚文化并没有被主流文化“收编”,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电竞商业化、泛娱乐化,出现了“小团体”离散性加“大团体”共荣性趋势。争议出现在不同游戏、性别、粉丝群体之间,但更多的是不同阶层的电竞亚文化参与者通过一些机制形成了部落式的有机共同体,他们在集体参与、相互扶持、抱团取暖中实现了群体认同。裹挟着对“议程设置”和价值导向的反抗,时代的声音在质疑、纠正中形成共鸣,每个人都能找到些蛛丝马迹。
一座座城市的活力
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Z世代亚文化消费的逻辑》中提到,文化消费是一种部落主义的消费倾向,它以情感为纽带,他们在群众性消费中释放集体性情感,获得群体性快乐。亚文化的生产和消费内在于平台资本,因此亚文化消费的逻辑受资本的形塑。
每一个电竞之夜的“沸腾”离不开背后的资本推手。电竞产业最主要收入来自品牌赞助,还包括线下周边与门票,直播与虚拟商品等,而赛事是电竞整个产业链的中间环节。在台前腾讯电竞、完美世界等内容运营商和幕后VSPN等赛事执行的多方运作下,通过直播呈现给受众,讲述中国电竞故事。To B端,百事、三星、戴尔等众多新零售、科技企业加入到电竞营销大军,To C端,电竞爱好者们在周边、直播平台渠道上寻找情感寄托和发泄的出口,托举起整个电竞产业生态。
加速出海是中国电竞产业自力更生的必然选择。在2018年的雅加达巨港亚运会中,王者荣耀国际版作为中国唯一一款自研游戏,成为了电子体育表演项目之一。尽管自研出海道阻且长,但除了通过游戏代理嵌入世界电竞产业价值链外,生态的构建还须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过去五年,中国电竞产业搭乘政策快车,获得快速发展。2021年全球电竞赛事营收规模将达到10.84亿美元,中国凭借3.6亿美元的预计收入将成为全球产值第一电竞市场,中国俨然成为世界“电竞大国”。
“大国”不代表“强国”,照搬照抄韩国、欧美的经验其实不符合我国的电竞生态环境。中国的特色电竞发展之路是与区域经济紧密相连的,电竞作为区域经济新主力的价值已初见端倪,可作为发力点。上海被誉为我国电竞之都,引进了众多如《Dota2》Ti9、2020年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S10等全球知名电竞赛事;武汉凭借交通便利的地区辐射优势、高校林立的青年用户土壤、电竞直播生态的基础,吸引了腾讯头部电竞资源,提速建设“中国电竞中部的新高地”,试图在疫情之后重建城市形象。
俯看大地,电竞场馆的建设标志着经济腹地,辐射周边地产业,并带动旅游业、娱乐业等一众衍生的第三产业发展;仰望星空,随着技术升级,电竞产业还将在元宇宙等新概念加持下,拓展更多泛娱乐应用场景,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俯仰之间,电竞这个初升的行业,见证了一座座城市的活力。
一个个辉煌和遗憾的时刻
每个个体都是时代洪流中的一粒沙子。作为电竞赛事最直接的参与者,“神话”的书写者,很多电竞选手的职业生涯是从不被认同开始的。由于“玩物丧志”观念根深蒂固,让一批有电竞梦想的年轻人,止步于家长环节。
歌德说,志向和热爱是伟大行为的双翼。电竞的源动力是全球玩家坚持不懈的热爱和梦想,酝酿着辉煌的时刻。
犹记人皇sky李晓峰,在加入正规的电竞俱乐部成为魔兽争霸职业选手之前的六年时间里,一直靠着网吧的电脑设备训练,在温饱边缘挣扎,终于在2005年WCG魔兽争霸3项目中获得金牌,一朝成名天下知。
犹记2019年《炉石传说》特级大师赛全球总决赛上夺冠的中国职业选手李晓萌(ID:狮酱,VKLiooon)。她是首次在暴雪嘉年华上夺得个人赛冠军的国服选手,也是第一位在暴雪嘉年华上获得世界冠军的女性。
但遗憾也是选手职业生涯的主旋律。在职业生涯后期,“一代版本一代神”,电竞职业选手除了要面对年龄增长带来的反应减缓和伤病、版本更迭的不适应以外,还需面对更大的舆论压力和心理压力。大多数人满怀憧憬地投入,但还是默默无闻。他们是电竞职业人的缩影,也是电竞产业的发展史的缩影,历经了相当艰难的阶段,走向辉煌,同时饱含着无数个意难平的瞬间。
电竞产业拓展了青少年职业发展道路。从微观上看,站在职业选择的十字路口,青少年基于自身天赋和热爱,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理性抉择并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从宏观上看,在被打上“成名较早”“收入较高”“门槛较低”等标签的电竞产业中,打造良好的电竞文化氛围、丰富的高校智力资源和高水平的技术研发团队会是电竞产业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如果说电竞产业发展最大阻力来自于国情和群众基础,那同样可能转变为它的最大动力。
一脉电竞精神的传承
电竞的舞台上,总有一鸣惊人的新秀,也不乏屹立不倒的“常青树”。老将不死,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是电竞精神。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互联网场域中人们暂时摆脱了日常现实生活中等级秩序和社会规则的理性束缚和压制,展示内在的精神诉求。电竞爱好者,就像流落在庸常生活中的“战士”,一旦有大型赛事便被唤醒和召集,奔赴灵魂的彼岸。十年饮冰,难凉热血,电竞精神在不断传承中,予人鼓舞和激励,以积极的心态去从事生产生活。但热血不代表无底线、非理性,这点亟需警惕。
因此,演绎和传播电竞精神都需要对当代人性诉求有深刻的观察和理解。用电竞圈流传甚广的话说,电子竞技,菜是原罪。它或许有些极端,带着颠覆性和批判性。对胜利的渴望让一众电竞狂热爱好者对违规和污名化行为“零容忍”。真正反映电竞精神的作品观众才会买单,一些影视作品想吃题材红利,却漠视和不尊重电竞精神,势必会被反噬。
该如何诠释电竞精神?它作为传统体育竞技精神特殊的一支,是“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同时它也具备了新时代的人文特征,是登峰造极的壮志,是涅槃重生的执著,是不破不立的勇气,让人为之振奋!
结语
电竞的本质是互联网时代的沟通、互动、交流,所以互联网是什么样,电竞就是什么样。
互联网的兴起开辟阶级晋升通道,无数电竞人的命运就此改写;它遵循摩尔定律,飞速发展、优胜劣汰,短暂而激情的电竞职业生涯便匆匆掠过;它发动经济引擎,一座座充满活力的“电竞之都”冉冉升起;它链接世界,电竞亚文化与主流文化发生碰撞,爱国主义融合其中并发扬光大。这就是时代的烙印。
回首过去二十年光景,2001年,韩国举办首届WCG大赛,电竞作为职业体育竞赛运动第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2016年9月,教育部发出要求高校应在体育类项目中增加“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的通知,各地高校相继成立电竞专业;2020年8月,全国电子竞技联席会议成立,中国电子竞技从此有了国家队;2021年,8个电竞项目正式入选杭州亚运会……
格局正在打开,这个故事,还未完结。
(文/寄情)
本文关键词:网络游戏排行榜2021前十名,网游排行榜2021前十名端游,手机网游排行榜2022前十名最新,游戏手游排行榜2022前十名,手游排行榜前十名2021。这就是关于《网游排行榜2021前十名,最新游戏排行榜2022前十名(防未成年人沉迷做得怎么样)》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