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生活 投稿
关于【春节是指哪一天】:春节具体是那一天,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春节是指哪一天:春节具体是那一天
- 2、过年的那些仪式你们还剩多少?聊聊你们当地的春节仪式
1、春节是指哪一天:春节具体是那一天
1、春节,指农历除夕和正月初一。春节是起源于上古的“腊祭”,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发展历史。早在尧舜时期,我国社会上就出现了“腊祭”的活动。所谓“腊祭”,就是在年终腊月祭祀百神,感谢神灵的庇佑,使人们获得丰收。这种祭祀仪式是非常庄重的,人们要准备最好的祭品来祭祀百神。
2、于是,人们就要去打猎,用鲜美的野味来作为祭品。在古代“猎”字是跟“腊”字同义的。由此可见,“腊祭” 也就是打猎祭祀之意。尽管春节有着数千年悠久的历史,但“春节”这个名字却融合最早见于“春节”一词,《后汉书·杨震》中,如今的春节融合了现代的元素。
3、春节习俗:贴春联:这是中国人过春节第一重要的。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4、压岁钱:压岁钱(在广东叫做俾利是),春节习俗之一,是由长辈派发给晚辈的,年晚饭后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
2、过年的那些仪式你们还剩多少?聊聊你们当地的春节仪式
小时候最想的就是春节,只记得春节会有新衣服穿,会有吃不完的好东西,看着家里的老人忙忙碌碌觉得特别有意思.....长大了等到这些东西都被省略了之后,发现过个年和平时过个周末差点并不是太大。现在才明白正是因为有了那些仪式,年才有了它独特的味道!
我们老家属于古鲁国的地界,再往前推是杞国,杞人忧天的杞国。鲁中腹地,深受孔孟思想的影响,过年的流程很是繁琐。
在腊月二十九一家子便要忙活起来,准备各种供奉用的物件。整鸡、整鱼、方肉、豆腐丸子等等,这些是供奉用的。还要准备好祖宗的牌位,需要事先将火纸叠成帆船的模样,然后按照族谱辈分用毛笔写上一个个祖先的名字。当然最重要的是提前将对联贴好。
等这些忙活完,天已大黑。不过忙活一顿,家里多了很多喜庆的颜色。
年三十清早起来,首先要开始“请家堂”的仪式。家人拿着打好的火纸、香和鞭炮,出家门到路口,先点燃三支香,然后朝着祖坟的方向遥拜,然后点燃火纸,燃放鞭炮。手握点燃的香往回走,遇到路口或拐角处,要在标志物上插上香作为“路标”,引导先祖们回家。
到家后,要把香插入八仙桌的香炉中,然后在大门口横放一根木棍,意思是老祖们到家了,过年期间不再出门的意思。这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习俗,路过的人看见谁家门口有木棍,便知这家人“请家堂”供养了。
“请家堂”的仪式告一段落,后面便是“守家堂”了。这个时间一直持续到大年初二中午。
小时候最喜欢过的一天是大年初一。因为这一天母亲会早早的起床,拿出提前准备的新衣裳穿上后挨家挨户的去拜年。
这拜年可不是见人就拜,讲究得多着呢。古时奉行“五世而迁”,我们家这一支,可以上溯至明朝中叶。祖先们自陕西一带迁徙至鲁中地区。在此开枝散叶,后分散到了山东各个地区。鲁中地带好像还有个祠堂,看过家里人去了之后拍的照片。
据说很多当年闯关东的老人都跑回来寻根!
自祖先迁徙至鲁中,到我这已经是第二十一代了。
说远了,大年初一拜年就是将供奉的每一家都走一边,进了家门先要走到八仙桌前,对着祖宗的牌位三拜九叩。若家中有老人,接着要给老人们行礼。就这般一家挨着一家,直到走完这一户户。
到了大年初二中午,是一家团圆饭的机会。家里这一支的人都要聚到一起吃饭。饭后便到了春节仪式的最后一步“送家堂”。各个分支的族人聚到一起,用火纸将牌位包裹起来烧掉。然后各个分支齐聚,鞭炮齐响。一挂连着一挂,能持续半个多小时,欢送先祖们离开。到了这个时候,祖先们才算正式离去。族人们这才开始自由出门。
农村的习俗众多,在正月十五之前都属于过年的范畴。从正月初三开始便要走亲访友。一天一户,直到走完所有的亲戚。
除了以上这些,还有开工的仪式!迎接新人的仪式等等!林林总总,老人说起来总是一套一套的!
本文关键词:春节是哪一天的,什么春节是哪一天,春节开始是哪一天,一个春节是哪一天,哪一天是春节?。这就是关于《春节是指哪一天,春节具体是那一天(过年的那些仪式你们还剩多少)》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