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消费者偏好理论】,消费者偏好理论的应用,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微观经济学系列-第二章消费者偏好与选择
- 2、消费者偏好理论
1、微观经济学系列-第二章消费者偏好与选择
消费者偏好与选择
个人消费是消费市场的基础,这里有一个基本原理就是消费者既有消费购买的需求,也受到自身购买力的约束,就是最常见的自己的收入水平-工资这个决定因素。
2.1预算约束
假设一个梨的价格是2元一个,苹果的价格是1元一个,而一个消费者每周收入只有100元,那么就形成了如下的直线。

这条直线就是预算曲线,既你的消费能力就在这个直线和XY轴相交的区间。直线的斜率为,
再来看收入和价格的变化对于预算曲线的影响,当收入增加时,商品的价格不变,那么曲线的斜率也肯定不会变化,那么这条直线就往右移动,人们的购买的东西就能增加。
当收入不变时,苹果的价格上升,那么预算曲线的斜率就会增加,相交的X点向左移动。


2.2消费者偏好和无差异曲线
在这里首先有2点假设,1完备性假设,就是消费者对于2件不同的商品都能做出自己的判断,比如A>B,B2传递性假设,就是A>B,B>C,那么A>C,所以这里避免了一个我们常识里的一个悖论,因为如果我们觉得A和B即使有微小差别也不要紧,比如我们会觉得10块钱和9.9块钱差不多,那么我用9.9元和你换10块钱,再用9.89元换你的9.9元,那么只要你一直觉得差不多,我就可以把你的钱全部还完。
还有一点就是,在正常情况下,我们都会认为商品总数越多越好。
无差异曲线

当我们满足越多越好的理论是,在无差别曲线上,既曲线上的任意一点,比如I2上的A点和B点,A点苹果比B点的少,但是梨的数量比B点的多,在这2个点,A和B的消费者偏好认为是差不多的。所以在曲线上的任意一点,我们都认为消费者满意程度是一样的,所以叫做无差异曲线。所有的这些无差异曲线的全部叫做消费者的偏好映射。
还有一点并非所有的商品都是满足“越多越好”,因为有些商品是“劣质产品”,人们不会对此类商品越多越好。还有越多越好是在人们“永不满足”的条件下,但是实现情况下并不是,比如我们每日要吃的大米,我们吃饱了,就不想吃了,也并不满足越多越好。
2.3理性假设和实际行为
在经济学中我们理解偏好都是假定的静态的,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的不同人的偏好其实是完全不同的,这已经不是经济学所研究的范畴了,已经是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范畴了。同理人们的实际行动也是这样的。
2.4替代品和互补品
完全替代品,就是A和B两种产品,对于一个用户来说没有任何的差别,比如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我们可以认为如果可口可乐一天消失了,那人们可以喝百事可乐代替,并不会有任何影响。(PS这里还是理想情况,因为总有人说可口可乐比百世可乐好喝,无法代替。)

完全互补品,就是有些物品必须和另外的商品配合使用,比如我们的鞋子就必须要2件,左鞋和右鞋,我们刷牙就必须要牙刷和牙膏。
2.5边际替代率

就是边际替代率,是指两种物品可以按某种比率替换,在维持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即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的某一种物品所需放弃的另一种物品的消费数量的比率,MRS.边际替代率讲的是消费的最优解,既在有限的钱的情况下,买到符合自己预期的最多的产品。一般情况下的边际替代率=价格比。但在极端情况下也可能不满足。在完全替代品下,边界解就是最优解。
2.6消费者选择
现在来看下如果把预算约束和偏好映射放在一起看消费者如何选择消费达到自己最高的满意度的。

图中有3个点A,B,C点,在A点满意度低于B点,因为他买的苹果和梨的数量都是低于B点的,而B点低于C点,但是C点的话消费者消费力不够,而在B点正好和预算约束曲线相切,所有正好达到自己最大的满意度。
预算曲线的斜率为-px/py,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为边际替代率。随意两种商品他们的边际替代率就是MRS=px/py,这是什么意义呢,就是消费者对两种商品的边际价值的估量就是两种商品边际市场成本比。
2、消费者偏好理论
摘要:我们知道对于消费者偏好的有三种分类:严格偏好、无差异偏好、弱偏好三种分类,为了更好地研究无差异偏好,并且排除一些其他的外在条件因素,提出了四条关于偏好的公理性假设:完备性公理、传递性公理、反身性公理、非饱和性公理。接下来在我们将对如何描述消费者偏好以及对于消费者偏好的描述性分析进行重点的分析。这也是历年来考研的重点,经常涉及的题型主要有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
我们对于消费者偏好的经济学解释主要从无差异曲线和效用两个方面来描述消费者在购买的过程当中是如何体现自己的偏好的。同学们必须知道的是无差异曲线和效用都是用来描述消费者偏好的两种形式,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无差异曲线是消费者偏好的几何图形表达形式,而效用我们是赋予消费者偏好一个函数形式,是一种数学表达形式。▶消费者效用 消费者效用是指一个人从商品或服务的消费或享受中获得的满足程度,基于此,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对于消费者效用其实质就是一种消费者对于商品或的服务的主观心理评价,是经济学家赋予能够体现消费者偏好高低的一种函数形式或者一组数字。这也就意味着我们不能像称重量或者测量长度那样,可以对于消费者的偏好有一个客观明确的可以在人们的脑海中测度刻度,比如我们知道某个人的体重如果超过200斤的话,我们柯以明确的判断这个人是一个肥胖的人,或者说某个人的身高,我们也可以迅速的判断这个人是一个高大的人。但是假如我说消费者对于某个商品的效用是10的话,我不能知道这个数字到底该表着消费者的偏好是高或者是低。但是如果面对两个市场篮子,我们赋予这两种市场篮子代表的效用一个10,而另一个是5的话,我就可以明确的知道消费者对于其中一个市场篮子的偏好是高于另一个篮子的,但是我们不能武断的说消费者对于一个市场篮子的偏好,是对另一个市场篮子偏好的两倍,这是不正确的。因此,我们在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当中,对于效用我们都是按照序数效用进行分析,我们最关心的问题是消费者偏好的高低,而不是商品组合之间的偏好相差了多少。 基于此,我们给出效用函数的定义,即为每个可能的消费束指派一个数字,使得指派给受较多偏好的消费束的数字大于指派给受较少偏好的消费束的数字的方法,其数学表达式为(x1,x2)>(y1,y2),当且仅当u(x1,x2)>u(y1,y2)。涉及效用函数的计算题是考研当中经常考到的题型,这里涉及到一个消费者最优选择的问题。出题思路:给出某个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以及该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他所面对的商品的市场价格,会问到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消费者的效用是多少,以及此时消费者对于两种商品的购买数量是多少。同学们在复习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效用这一章节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就是边际效用,它是指从消费一种商品的一个额外的数量中所获得的额外满足。对于边际效用的考察经常出现在名词解释当中的直接考察,以及计算题当中的间接考察。
▶无差异曲线 我们也可以这样认为,无差异曲线是效用函数的几何形式。无差异曲线是指代表能给一个人相同程度满足的市场篮子的所有组合。无差异曲线使我们在微观经济学当中接触到的第一个一条曲线上所有的点代表所有相同水平的曲线,从它们的定义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这几个曲线都有着这样的几个特征:①在同一条曲线上的所有的点代表的偏好是相等的,代表着相同水平的效用。对于等产量曲线和等利润线来说,则代表着相等的产量水平和利润。②越是远离远点的曲线代表的消费者偏好程度越高,也就意味消费者效用水平越高,这其实就隐含了消费者偏好的非饱和性公理性假设。③在同一坐标轴当中任一两条无差异曲线是不能相交的,如果相交的话,及时违背了消费者偏好的可传递性公理性假设。 在微观经济学当中,经济学家对于曲线的斜率是非常感兴趣的。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其实就代表着两种商品的交换率,因此边际替代率就等于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其经济学定义为: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无差异曲线上某点斜率的绝对值)。边际替代率是一个负值,且呈现处递减的规律。当且仅当偏好是严格凸的,MRS递减,它意味着随着一种商品数量的增多,他所能替代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是逐渐递减的。这也是基于对于无差异曲线的单调性假设和凸性假设的才能得出的一种规律。 到此,我们已经知道了消费者偏好相关的几个非常重要的理论知识,这都是为消费者最终的选择做的铺垫。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定义我们知道,消费者的欲望是受到自己的收入或者会说自己的购买力所限制的。【精品阅读】考研莫急躁,专业课有章可循考研暑期复习五大忌前辈的考研征程全面准备打好考研综合战
本文关键词:消费者偏好理论应用范围,消费者偏好理论在中国的实现,消费者偏好理论文献,消费者偏好理论论文,消费者偏好理论内容。这就是关于《消费者偏好理论,消费者偏好理论的应用(微观经济学系列-第二章消费者偏好与选择)》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本文链接:https://bk.89qw.com/a-51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