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生活 投稿
关于【黎民百姓指的是什么】:黎民百姓指的是什么,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黎民百姓指的是什么
- 2、“黎民”、“百姓”的区别
1、黎民百姓指的是什么
黎民百姓指的是普通平民老百姓,原本“黎民”和“百姓”是两个不同的阶层,后来随着“百姓”地位的降低,“黎民”和“百姓”统一称谓,共同指称普通平民。
在周代之前,只有贵族才有姓氏,普通的老百姓是没有姓氏的。因此当时“百姓”指的就是那些贵族和官员们。其中“百”是个概数,并不是真的只有一百个姓,是众多的贵族和官员合称为“百姓”。
2、“黎民”、“百姓”的区别
“黎民百姓”这个词汇,最早出现在清代文学家褚人获的作品《隋唐演义》第17回,原文为“那六街三市勋卫宰臣,黎民百姓,奉天子之命,与民同乐。现在现代汉语语汇中,“黎民百姓”就是一个连贯的词语,黎民即是百姓。可以理解为“普通大众群体”或者“广大老百姓”。其实在古代中国,“黎民百姓”是两个词,即“黎民”和“百姓”,而且这两个词的含义也是有很大区别的。
首先我们来说黎民,黎民一词源自九黎部落。九黎势力很大,上古传说中三皇五帝中的天皇伏羲、地皇女娲、人皇神农皆从东夷九黎出。后羿、帝俊、羲和等神话体系中的人亦出自东夷九黎。炎帝神农氏是九黎组的首领,世代居住在黄河下游,而黄帝族部落,兴起于泰山西侧,而此时的炎帝神农氏部落已经无力征讨号令天下,黄帝开始征讨诸侯,积蓄实力,在阪泉也即逐鹿(泰山周围)与炎帝神农氏决战。《史记.五帝本纪》中也提到:黄帝崛起的时候,恰好“神农世衰”,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炎帝神农氏一战被击溃,黄帝得以号令天下诸侯,流放炎帝神农氏于南方楚地。而不服从黄帝号令的炎帝神农氏的部属,南方九黎部落的一位大酋长蚩尤(《史记》等书记载:蚩尤姜姓,炎帝之后)。扬言为炎帝报仇,联合其他部落与黄帝战,数次击败黄帝,最后被黄帝利用计谋击败并杀死,一统天下,同时考虑到炎帝众望所归,民望犹盛,后来将其召回辅政,合并炎帝神农氏部落,后称炎黄部落。这次战争被打败的九黎族,统称为民、黎,或称黎民。
接下来我们来说百姓,在战国以前的时代,“百姓”是指有姓之人,“姓”这个字,分开来就是“女”、”生”,什么样的女人生的(或者在一个什么地方生的)儿子,就得了一个相应的姓。相传黄帝的母亲是住在姬水边上的,所以黄帝就姓姬;舜的母亲是住在姚虚的地方,所以舜就姓姚了。我们所熟知的上古八姓姬、姜、姒(sì)、嬴、妘(yún)、妫(guī)、姚、妊(rèn)就是这么来的。那时候,子并不跟看父亲姓,比如黄帝有25个儿子,其中就有14人获得了独立的姓。上古时期的“百姓”社会地位是很高的。据史籍《国语》记载,只有才华出众、有所作为、能够做官的贵族子弟,才能有幸被赐予姓,才能成为“百姓”。所以“百姓”很可能是“百官”的意思,也就是王公贵族的总称。
所以百姓与黎民的区别,意味着奴隶主与奴隶的区别。
后来到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百姓”中很多人沦为“黎民”,“黎民”中也有人立了战功或是靠了别的机会跻身“百姓”,于是百姓与黎民的界限渐渐缩小。“黎民百姓”,放在一起,意思就呈现了趋同性。
本文关键词:黎民和百姓的区别,黎民百姓的意思是什么,黎民百姓指的是什么人,黎民百姓指的是什么生肖,黎民百姓的百姓最初是什么意思。这就是关于《黎民百姓指的是什么,黎民百姓是啥意思(“黎民”、“百姓”的区别)》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