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生活 投稿
关于【孙恩】,孙恩卢循起义,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好家风”一等奖:家风须存
- 2、孙恩
1、“好家风”一等奖:家风须存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若想“治国”必先齐家,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家是我们成长的摇篮,优良的家风是我们人生的宝藏,如灯塔指引我们前进的路,避免我们驶向百慕大三角洲。家风旺,国风怎不旺;家风不立,国风怎立?
家风是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在山河破碎风飘絮的乱世里,傅雷家书封封藏叮嘱声声,国家面临着寒冬的危机,家信字里行间如梅香般指导着异国的长子,亦师亦友,言传身教。傅雷身传泱泱华夏的铮铮铁骨,为我国翻译事业作巨大贡献,傅聪傅敏亦有担当。信纸一笺,笔墨两行,寄出去的是思念,传下去的是信念。
家风似兰,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便是。历经千年的钱家至今仍在,便是家风传承的结果。家风的传承流淌在一言一行,“心存忠孝,勤俭为本”等先人的遗嘱激励着钱氏后人。钱学森是海外的游子,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便想着归来。即使美利坚百般阻挠,使他栉风沐雨,他仍坚毅归国。在当时一穷二白的土地上,他忘却过往宠辱,以心换两弹一星的辉煌。
家风如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家风是藏在骨子里的不屈,支撑着人在低谷时的脊梁。在乌衣巷长大的小姑娘钟灵毓秀,风神疏朗。谢安喜欢召集家中小辈共谈,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道韫的品行,有着林下风韵的她,却会将本该握狼毫的手握了剑,在被灭满门后,孑然一人护外孙周全,收起软弱用傲骨震慑孙恩,保全了自己的血脉,在腥风血雨中忍下心慌,余生煮茶写诗,倒也安宁。

家风像菊,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荒诞不经的魏晋南北朝出了个坦率自如的陶渊明,他做官时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时笑看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而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少年时为理想入官场,离去时放得下。陶渊明弱冠时家境贫寒,外祖是晋代的名士,他自幼修习儒学,喜静念善,先人的教诲令他不失本心,鸢飞逆天是他所鄙夷的。教子时他也顺应自然,淡泊名利的家风渗在血中,与功名利禄抗争,即使后代没有大的作为,炊烟里耕织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中国梦需要好家风的托举,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我们在日积月累的影响中砥砺前行,以家风为火,以梦为马,不负青春年华。
2、孙恩
孙恩的人物生平孙恩的介绍孙恩书的介绍孙恩、卢循起义的过程五斗米道徒士族孙恩乘民心骚动,三九九年,从海岛率徒党百余人攻破上虞县(浙江上虞县),又攻破会稽郡,部众骤增至数万人。
其余七郡同时起事,攻杀晋官吏、响应孙恩,不到十天,孙恩有众数十万人。
孙恩的徒党号称“长生人”,是一群奉五斗米道的亡命无赖。
孙恩和这群人专事屠杀掳掠,破坏不遗余力。
会稽是王羲之谢安等北方士族聚居的名郡,吴郡、吴兴(包括义兴)是南方士族的中心居地,这三郡号称三吴,是东晋朝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
当然,士族所在地的民众,受士族的压迫是说不尽的,对士族的仇恨自然也是难以抑制的,愚蠢而疯狂的野心家孙恩等人利用民众的积怒,纵徒党杀人,甚至婴儿也不能免死。
晋将谢琰刘牢之率兵来攻,孙恩徒党在诸郡烧仓库,毁房屋,塞水井,砍林木,掳掠妇女财物,都逃到会稽郡来。
谢琰收复义兴吴兴两郡,刘牢之收复吴郡,进军到浙江边。
孙恩起初听说诸郡响应,对徒党们说,天下没事了,我带你们到建康享福去。
后来听说刘牢之到了浙江边,对徒众们说,我割据浙江东部,还可以做个越王勾践。
等到刘牢之军渡过浙江,孙恩对徒众们说,我是不以逃走为羞耻的。
孙恩掳男女二十余万人逃往海岛。
此后孙恩连年从海路入寇。
四○一年,孙恩率舟师十余万人自海路突袭京口,逼近建康,司马道子惊骇,不知所措,赖刘牢之部将刘裕奋勇进击,大破孙恩军。
刘牢之等援军赶到建康,孙恩屡次战败,又逃入海岛。
四○二年,孙恩入寇临海郡,被晋兵击败。
孙恩穷困投海自杀,徒党和妓(奏音乐的妇女)妾说他成了水仙,跟着投水的多至百余人。
被孙恩掳去的二十余万人,三四年间,不是战死溺死,便是被贩卖作奴隶,到孙恩死时只剩下数千人。
孙恩连年从海岛入寇,前后数十战,又杀死民众数万人。
孙恩死后,余众推卢循为首领,被刘裕追击,泛海逃走。
四○四年,卢循攻陷广州,以后连年入寇,四一○年,率兵十余万逼近建康,被刘裕击败,卢循逃到交州。
四一一年,交州刺史杜慧度击杀卢循。
孙恩在败逃入海以前,多少还算是率领农民起义,卢循则完全是五斗米道作乱。
孙恩的人物经历本文关键词:孙恩之乱,孙恩盛个人资料,孙恩熙,孙恩卢循起义,孙恩。这就是关于《孙恩,孙恩卢循起义(“好家风”一等奖:家风须存)》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