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百科生活 投稿

我的启蒙老师,我的启蒙老师

百科 2025-10-23 02:04:22 投稿 阅读:9715次

关于【我的启蒙老师】,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我的启蒙老师
  • 2、我的启蒙老师

1、我的启蒙老师

#当老师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上世纪六十年代年,我已7岁,该读书了,母亲要把我送进家乡小学。现在还依稀记得,在农村山野里自由自在耍惯了的我,是不大情愿去读书的。我哭闹过表达自己的不乐意,可这对母亲来说,是绝对不允许的,除给我讲道理外,在我继续哭闹时,惹得她一时气恼,就会免不了挨打和训斥。

我的启蒙老师,我的启蒙老师

学校坐落在小镇的南边,弯弯的蒙溪河环绕着它,学校由原来祭祀治水的禹王古庙改建而成,校园里有两棵古老的黄桷树,高大的礼堂,有许多玻璃窗的办公室,有木楼结构的教室,还有部分用乱石垒成的教室。

那是一个明媚的春日,我背着母亲给我缝制的小书包,在母亲带的带领下到学校报名,学校老师说,要招两个新生班,由杨老师和刘老师分别担任班主任,具体分在哪个班,在开校时会张榜公布。

回到家,母亲给我说,“你一定要读杨老师那个班”

我问道: “为什么呢?”

母亲说:“杨老师是我们镇上公认的好老师,多才多艺,教书生动形象,学生都喜欢,他带的班学生懂礼貌,守规矩,成绩也好。”

我说:“那个刘老师就不好了?还有,要是我没分在杨老师那班咋办呢?”

母亲说:“那个刘老师也不是说不好,只是他是新老师,经验可能没有杨老师多,你读杨老师那个班还有个原因呢。”

我的启蒙老师,我的启蒙老师

我问:“还有啥子原因呢?”

母亲笑着告诉我,“因为他曾经是你爸爸的学生,他很尊敬你爸爸的,所以你读那个班一定不会错。”

开校了,母亲带着我去学校看分班的公告,公告前人很多,我认不了字,就在外边等着母亲,一会儿母亲满脸不高兴地来到我身边,拉着我气冲冲的向学校走。我望着母亲生气的脸小心地问道:“妈妈,我分在哪个班,是杨老师那个班吗?”

“不是,刘老师班。”母亲回答说。

来到学校,母亲找到教导主任:“主任,我们在报名时就说了,孩子读杨老师这个班,怎么现在分到了刘老师这班了?”

教导主任回答说:“是这样的,因为报名时要求在杨老师这个班的孩子太多了,所以学校就作了调整。”

 我的启蒙老师,我的启蒙老师

母亲说:“那怎么行,就把我家孩子调整到刘老师班了!”

“也请家长理解,如果谁都不愿意到刘老师这个班,那也不好吧,再说刘老师虽是年轻教师,也不能认为教不好吧?”教导主任无可奈何地回答。

“我倒不是说刘老师一定教不好,但杨老师我是信得过的,我的孩子他就要读杨老师这个班,其他班他是不愿意的。”母亲说。

我虽然只有7岁,也是个挺机灵的孩子,听母亲这么一说,也知道肯定读杨老师这个班是最好的了,便开始跟着母亲嚷起来:“我要读杨老师班嘛——我要读杨老师班嘛——”也还真是,嚷着嚷着,眼泪就出来了。

“你看嘛,你们也别伤了孩子的心吧。”母亲看着主任为难的样子说,“这样,也不为难你,杨老师在没有,我去跟杨老师说,看他愿意不愿意多我家一个孩子在他班,如果他不愿意就算了,好吗?”

主任见如此情况便同意道:“好吧,杨老师才从县上开会回来,你去找他吧。”

母亲带着我找到杨老师,杨老师见是我们,早就从屋里迎了出来热情的招呼:“呵!师母好,快进屋坐。”杨老师把我们迎进屋里,又是端茶又是请坐,十分热情。

母亲把我读书的事给他详细地说了一番。杨老师听后,毫不犹豫地把我拉到他的身边说:“师母,你放心,就读我这个班,我一定不会辜负你们对我的信任。”

就这样,通过一番哭闹和在母亲的努力下,我成了杨老师的学生,他就成了我的启蒙老师。现在想来,这番哭闹是非常值得,能在启蒙读书时遇上杨老师,对我终身的成长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传统的说法,他就是我生命里遇着的第一个贵人,记忆中,文革前小学时代快乐美好的学习生活,大都与杨老师相关。

我的启蒙老师,我的启蒙老师

从山野里的孩子到小学生的过渡期很短,也大概是因为杨老师的缘故吧,因为杨老师总是那么和蔼可亲,从未见过他发脾气,更不用说打骂我们了,所以他成了我们可亲可爱的人,学校也因此对我有了吸引力,那里充满了无数新鲜的知识与乐趣。

我们四十多个孩子坐在教室里,捧着书本大声地读着:“日——月——水——火——,山——石——田——土——”每个字都拖着长长的音节,整齐划一,节奏鲜明,我们每个孩子都在比着声音朗读,生怕自己的声音被别的同伴盖过。杨老师只是拿着书本,在教室里慢慢地巡视,一脸慈祥的笑容。

二年纪时的一篇课文,大意是小女孩给解放军叔叔缝衣服的儿歌:“电灯光,亮堂堂,灯下有个小姑娘,手里拿着针和线,一针一针缝衣裳……”到现在我也还记得。讲台上杨老师生动的讲述,我眼前就浮现出一幅画面来:明亮的灯光下,一个漂亮的小女孩,低着头,正凝神贯注地缝着一件衣服,金黄的灯光勾勒出她小巧的身影,秀美的脸蛋荡漾着好看的笑纹……

我的启蒙老师,我的启蒙老师

读三年纪时,学习一篇认识蚕宝宝的课文,课文较长,介绍蚕宝宝的生长变化过程,按要求我们必须背诵全文。开始时,我们大都感到背诵太难,可杨老师有奇招,在教学中,不但用图片给我们观看蚕宝宝各个时期的变化,还带我们到小镇附近生产队的蚕房,观看真实的蚕宝宝,让我们兴奋不已。还把全篇课文编成歌曲教唱,“春天天气暖洋洋,蚕卵里孵出蚕姑娘……”我们清脆的歌声随着杨老师伴奏的风琴四处飞扬,结果全班同学不但能歌唱,还能完整无缺地背诵全文了。

春天来临时,杨老师就会带我们走出教室,去感受春天,与春天为伴。

一次,他给我们每个同学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回家制作风筝,制作好的风筝都要带到学校来参加班上的春天风筝放飞活动。你想这样的作业,多让我们高兴哟。我回到家就开始制作风筝,前两次制作的风筝不是飞不高,就是飞起来了也是摇摇摆摆,像醉汉一样摔跟斗。后来在哥姐的帮助下,重新捆绑竹片的结构,修整竹片的厚度,调整纸的长度,平衡牵引线的角度,终于风筝能够飞起来了。

终于等到风筝放飞活动这天,那是一个晴朗的春天,温暖的太阳高挂在蓝天,微微的春风吹拂着我们的笑脸。我们跟随着杨老师从学校出发,跨过蒙溪河上的古老石桥,穿过一片菜花的姚家坝,最后登上了坝旁的姚家尖坡。那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呵,长长的队伍充满着喜悦与欢乐,我们排着整齐的行列,穿行在春意盎然的大自然里, “我们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我们的歌声清脆嘹亮,在春天的田野里飘散,在清清的蒙溪河上回响,歌声的间歇,是我们叽叽喳喳的笑语童音,就像春天里自由鸣叫的鸟鸣。

我的启蒙老师,我的启蒙老师

我们都拿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风筝,红的、绿的、白的、紫的,五彩缤纷,而领头的杨老师更是带着好几个风筝,我们不知道那是什么风筝,杨老师说,在放飞时会给我们一个惊喜。

登上姚家尖坡,这是小镇周围的最高点,放眼望去,平整的田野里,黄的菜花,绿的麦苗,一格格不规则地铺在那里,蔚蓝如带的蒙溪河,弯弯曲曲一直绕向远方,远处是起伏蜿蜒的山黛,这可是比课本上更可触摸和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春天图景呵。

活动开始了,杨老师让我们展示各自制作的风筝,并指导我们放飞,看着满天飞舞的风筝,他也会像我们一样的激动与开心,还夸奖着我们心灵手巧。

我们嚷着杨老师,快放飞他的风筝,看看他会给我们什么样的惊喜。压轴戏开始了,杨老师从大包里拿出一堆做好的风筝骨架与贴纸,娈戏法式的,几叠几捆就成了风筝,这可不是我们制作的风筝模样,那是造型奇特、巨大的太阳风筝、月亮风筝、星星风筝。

杨老师就着风向,借着风力,把他的风筝放上了高高的天空。我们仰着脖子,看着那圆圆的太阳、弯弯的月亮、五角的星星在蓝天里自由自在地飞翔着,真是激动不已,欢呼着、雀跃着,完全沉浸着无比的喜悦之中了。

望着天上无数的风筝,脖子痛了,眼睛花了也不肯放弃。我想,杨老师多像他放飞的太阳、月亮、星星风筝呵,带领着我们这群孩子飞翔,成长。

杨老师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他会唱歌,演剧,打球,画画,在我们孩子的眼里,他就是神一样的人,什么都能做,样样都能干,因此,我们听他的话,喜欢他,崇敬他。

我的启蒙老师,我的启蒙老师

还记得,我们院坝边有棵桔子树,那是袁婆婆家的,每年都会结出红灿灿的桔果,我们小孩贪吃,常偷偷趁袁婆婆不注意去摘来吃,袁婆婆因此看管得十分严密,白天是不能轻易有机会的。一个夜晚,我趁着袁婆婆已睡,悄悄溜出门,偷偷爬上桔树,摘了早就看好的两个又大又红的桔子回到家里,自己十分喜爱,却舍不得吃,决定把它送给杨老师。

第二天我把两个桔果放在书包里,在他来上课前,悄悄放在了他的讲台上,当他发现讲台上的红桔时,向我们问道:“是谁把红桔放在这里了?”大家都笑吟吟地望着他不吱声,杨老师满脸喜悦说:“谢谢孩子们,杨老师收下了,谢谢你们!”我当时别提多么高兴了,我送给杨老师的红桔,杨老师收下了。后来我听杨老师说,那两个红桔很珍贵,他也没舍得吃,把它带给了比我小两岁的女儿红光吃了。

杨老师不但会教书,更会育人,当我们犯了较严重错误时,他也会十分的严厉,虽然不打不骂,但绝不会姑息放纵,直到我们改正为止,即使我是他老师的儿子,也是这样。

记得那是小学三年级,我顽皮捣蛋,上课时将一盘墨水故意摆放在前桌女同学辫子能扫到的地方,结果染黑了那女同学心爱的花衣后背一大片。

放晚学后,我被杨老师留了下来,那张原本亲切的脸变得严厉起来。我狡辩说不是我的故意,可杨老师始终不放过我。教师食堂开饭了,我想总该放我走了,没想到他却打来两份饭菜放在桌上,我赌气不吃,他还是不让我走。

我的启蒙老师,我的启蒙老师

天色暗下来,渐渐下起了小雨,我终于在他的攻心下投降了,愧悔的泪水流了满面向他承认了错误,并答应明天给那个女同学道歉。这晚,杨老师留我住在他家里,躺在温暖的被窝里,听着窗外雨滴打落在黄桷树叶上淅淅沥沥的声音,看着杨老师蜷伏在油灯下批改我们作业的身影,不知怎的,我的泪水溢了出来。

校园里的黄桷树古老、苍翠、挺拔的身躯支撑起一片浓浓的绿荫,呵护着我们一群孩子。树下,杨老师教我们唱歌、给我们讲故事、与我们一起游戏。望着老师的身影,我在心里默叹:“杨老师,你多像这棵傲然挺拔的黄桷树呵!

2、我的启蒙老师

老师,多么亲切的称呼啊,她,一个再也平凡不过的老师,却给我带来了无限的怀念,因为她是我童年最好的领路人。

她就是我的启蒙教师——蔡老师。

我的童年时期,是在一个使我梦牵魂绕的奶奶家度过的。那时候,爸爸在临浦,妈妈也经常出差,一去就是一两个星期,外婆又住在杭州,我只好住在奶奶家了。蔡老师就住在奶奶家对面,那时,蔡老师才二十五岁,平日文静寡言,但却喜欢与我说话,她常逗我开心,给我讲故事,教职工要懂礼貌,要努力学习,学会关心别人。蔡都喜欢我,我也敬重蔡教师,我在蔡老师的关心爱抚下渐渐长大了。

蔡教师喜爱绿叶,在她的书里常常可以看到用绿叶制作的书签。一次,我和蔡老师在公园里散步,我看见她低头捡起了一片宽大的绿叶。“蔡老师,您怎么这么喜欢绿叶?”我憋不住问。蔡老师反问我:“你喜欢吗?”“我不喜欢,我爱花儿。”蔡老师笑了笑,给我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一位小姑娘患了重病,自己觉得马上就要死了。她望着窗外的常青藤,说:“青藤上最后一片叶子落下来时,我就离开人间了。人们都为她而伤心,这件事被一个年迈多病的画家知道了。老画家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抱病挥笔,画了一片碧绿晶莹的叶子,把它牢牢的扎在青藤上。此后不久,老画家安然长逝了,而那个小姑娘却从此坚强的活下来。听着蔡老师建筑队娓娓的讲述,我悟出了她爱绿叶的真正原因。

后来,我上学了,分手时,蔡老师送我了一束鲜花,可我却说“您还是送我绿叶吧!”蔡老师会心地笑了,她笑得那么甜,感觉是那么欣慰。

去年,我特意去看望蔡老师。她显然有些老了,但比以前更开朗健谈。她见到我很高兴,我也真有点舍不得离开她。临别时,她送我一张非常精致的卡片,上面镶嵌着一片绿叶,绿叶下还写着一段名言:“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一起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永远都是谦逊的。”

此后,我一直珍藏着这张卡片,只要一看到这张卡片,我就会想起蔡老师。

这就是关于《我的启蒙老师,我的启蒙老师》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本文链接:https://bk.89qw.com/a-529088

最近发表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