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百科生活 投稿

威海市孙家疃镇中心小学,威海市孙家疃街道办事处(“贝”出人才)

百科 2025-10-19 00:13:24 投稿 阅读:1142次

关于【威海市孙家疃镇中心小学】,威海市孙家疃街道办事处,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贝”出人才
  • 2、威海市孙家疃镇中心小学

1、“贝”出人才

课程实施

栉孔扇贝由贝苗长到成贝历时约16个月。为了确保学生能够经历一个完整的劳动过程,学校遵循生物生长规律,从栉孔扇贝的生长历程中选取“贝种培育期、春苗繁育期、适温生长期、成熟收获期”4个重要时间节点,扎实开展劳动教育。

(一)贝种培育期

9月至翌年3月是栉孔扇贝的贝种培育期,这是扇贝作为生命个体最初的形态,扇贝将经历“育成幼贝,贝种暂养”过程。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学校开发出一系列适合不同年级学生参与并适合融入多个学科的创新课程资源。

第一步:云推送。学校为学生量身打造综合实践项目式“学习包”,向各班级推送贝类纪录片、贝类育种科普等微视频,帮助学生积累有关贝种培育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直观感受贝种的形态,了解浮绠、浮球、吊绳、网笼等培育工具,对比网笼培育和网袋培育的区别,为后续活动探究奠定基础。

第二步:全科联动。语文教师以《“贝”的故事》为切入点,带领学生了解“贝”字的由来、演变及发展,从汉字文化传承的角度感受贝的“最初形态”;科学教师为学生介绍贝类的营养组成及药用价值;数学教师以扇贝为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探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英语教师带领学生在云上参观贝类仿生代表性建筑悉尼歌剧院,感受异国风情。

第三步:海贝讲堂。为了丰富学习体验,学校还开展“云”游贝壳博物馆活动,让学生“参观”亚洲展品最多的大连贝壳博物馆,开拓学生眼界。“云”参观活动结束后,学校号召学生积极担任“小讲解员”,为丰富多样的贝壳“代言”。

(二)春苗繁育期

4月至5月是栉孔扇贝的春苗繁育期,要经历“分苗栽培,合理密植”的过程。因此,学校联合威海电视台海洋频道合力打造了趣味盎然的海洋“云研学”系列活动。

 威海市孙家疃镇中心小学,威海市孙家疃街道办事处(“贝”出人才)

前期,学生借助微课资源“跟着镜头去分苗”,了解分苗的相关知识和具体步骤,即起苗吊、拆袋、第一次人力脱附、第二次机器脱附、清洗扇贝苗、过筛扇贝苗、装袋、栓袋、绑重物下苗吊等。

研学时,教师带领部分学生和海洋频道主持人来到远遥码头并乘船出海进行实地拍摄,采取视频直播的形式让全体学生直击扇贝养殖现场。手中的镜头不断切换、定格,学生即时发问,专业养殖人员现场解答……除此之外,来到现场的学生还要参与劳动实践,体验分拣扇贝苗的工作,然后将分好的扇贝苗装笼挂到浮筏上。

(三)适温生长期

6月至10月是栉孔扇贝的适温生长期,扇贝正在网笼中加速生长。前期,学生通过学习对扇贝生长期的海区选择、养殖层调节、养成期管理等方面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为下一阶段的活动探究奠定了基础。随后,学生前往爱伦湾国家级海洋牧场,进一步揭开栉孔扇贝的神秘面纱。

研学现场,学生认真听取讲解员的介绍,了解栉孔扇贝的生长环境、形态特点、独特构造等,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动手测量扇贝的壳高、壳长、壳宽,现场对扇贝进行解剖,观察其内部结构和主要器官的位置,认识扇贝的生殖腺、闭壳肌、外套膜、纤毛等,了解其主要功能,直观感受处于适温生长期的扇贝形态。

活动中,学生参与制作海藻标本和贝壳标本,利用镊子、刷子、吸水纸、标本夹、塑封机等工具,制作出精美的标本作品。一幅幅凝固的海藻标本、贝壳标本让劳动教育真正活了起来。研学归来,学生撰写扇贝形态观察与解剖研究性报告,并将学到的研究方法和解剖技术向其他海洋生物延伸。

(四)成熟收获期

11月至12月是扇贝的收获期,学校组织学生走进位于远遥渔港的扇贝养殖场,安排“3+1”劳动实践项目。

“3”是指在现场进行3项劳动:一是学生尝试用铁钩吊住扇贝笼,然后在养殖人员的帮助下使用起吊机将装满扇贝的笼子“揪”至岸上;二是针对壳上沾满污泥的新上岸扇贝,部分学生负责挑出死壳,部分学生用海水进行清洗,还有部分学生负责协助养殖户搬运扇贝并装车等待售卖;三是参与体验高难度的“挑扇贝丁”,学生一手持刀、一手握扇贝,顺着缝隙手起刀落划开贝壳,将扇贝丁挑出后放到塑料盆里。

“1”是指学校将劳动体验延伸至生活中,开展职业体验活动,让学生走进市场做“一日渔民”。

每项劳动对学生来说都是巨大的考验,考查的不仅是力量,更是耐心和毅力。在劳动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使用劳动工具,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也感受到劳动人民的不易。

(五)扇贝拓展课

为了深化主题活动、联系生活实际,学校还增设了“以劳促学、三美共生”的主题拓展课。

“贝出鲜美”:学生变身金牌大厨,低年级清洗蒸煮贝类、制作贝类海味汤,中高年级制作蒜蓉粉丝蒸扇贝、爆炒贝肉、贝肉饺子等美食。学生不仅在动手制作中感受到劳动的乐趣,还在与家人分享劳动成果后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贝出精美”:学校依托贝雕社团,开设了七彩海贝课程,从美学育人的角度挖掘扇贝的艺术表现形式,彰显海洋文化特色。精美的贝壳画作、妙趣横生的贝雕作品,使扇贝的生命得以重生,获得新颖的艺术韵味。

“贝出劲美”:学校开展劳动竞赛“我是贝壳搬运工”。活动中,两人组队共抬一筐沉甸甸的贝壳,运送到指定位置,用时最短的队伍获胜。竞赛是对协作配合与体能素质的双重考验——在模拟搬运活动后,许多“渔二代”学会了尊重劳动,也更加能体谅父母劳动的艰辛。

课程评价

学校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学生四位一体的评价机制,通过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教师和家长的评语、学校评选、社会实践评价、“劳动护照”等多元评价方式,进行“导向性、激励性、促进性”评价,建立“全维度、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促进每个学生的劳动意识构建和劳动行为落实。

随机评价。贯穿劳动的全过程,教师采用语言激励、班级自制评价章、小组评分榜等,鼓励和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兴趣。

阶段性评价。每次大型主题劳动实践后都要进行主题汇报成果交流活动。学生在交流中提出成功经验与改进建议,学校则根据学生的日常活动表现发放“海星校园币”。

终结性评价。学期末,学校根据学生劳动技能的掌握情况对师生进行评价,学生个体评价纳入《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手册》,班级评价纳入班级考核。

(本文配图均为戚思颖摄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威海市孙家疃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2年04月13日第5版

作者:杨 晶

2、威海市孙家疃镇中心小学

    孙家疃镇中心小学始建于1930年,座落在依山傍海的孙家疃镇孙家疃村。现有1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00多名,教职工22人。

    立足学校班额小,教师队伍年轻化的优势,学校确立了“尚德、启智—家校立体办学”的特色发展之路。尚德,即崇尚道德,重信重义。我们不仅要启发教师的智慧,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个性,还要启迪家长的智慧,积极参与到教育孩子的活动中来,共同成长,共同收获。

    学校拥有一支爱岗敬业、具有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其中,省级骨干教师2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市级教学能手1人,区级教学能手2人,区教坛新星2人,市、区级骨干教师5人。我们实施“人才本土培养战略”,以校为本,开通了“青蓝工程”、“充电工程”、“阳光工程”,提出了“今日我学你,明日我胜你”的要求,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的龙头作用,激活了整个教师队伍,有力地推动了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学校坚持“全心全意为师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服务,让师生在适应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培育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的办学理念,建立了与特色学校建设相适应的“三课结合”的课程体系,调整优化学科课程,改革强化活动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为学生张扬个性、展现风采、享受成功的愉悦提供了机会和舞台。

    学校坚持因地制宜地开展科研引领活动,其中国家级课题一个,省级课题两个,区级课题一个。这些课题均在“尚德 启智”办学特色的指引下,鼓励教师人人搞科研,在课题中研究,在课题中成长,形成一张覆盖全校师生及家长的庞大课题网。

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如今步入校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呈现在面前:“地球—中国—威海”三幅地图,践行了“生活处处皆学问”的理念,让同学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知识;“体育小健将”“小小书画家”“劳技小能手”……这些璀璨的明星榜给同学们注入了奋斗的动力;经典展板,篇篇都是精粹,同学们在诵读的过程中仿佛正穿越时空隧道与圣贤对话;漫步海洋文化走廊,同学们会在趣味盎然的海洋世界中遨游。

 


本文关键词:威海市孙家疃小学地址,威海市孙家疃镇中心小学地址,威海市孙家疃小学校长,威海市孙家疃镇中心小学电话,威海孙家疃中心小学照片。这就是关于《威海市孙家疃镇中心小学,威海市孙家疃街道办事处(“贝”出人才)》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本文链接:https://bk.89qw.com/a-536352

最近发表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