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生活 投稿
关于【黄螺的特点】,黄泥螺是什么螺,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中华闽菜:白蜜黄螺
- 2、黄螺的特点
1、中华闽菜:白蜜黄螺
【原料】
主辅料:鲜活黄螺 1000 克。
调配料:蒜米、生油、白糖适量,味精、香油少许。
【制法】
1.黄螺洗净,在 80℃热水锅中氽一下,取出用竹签挑出螺肉,洗净污渍(特别螺头部泥渍)。
2.清水烧佛,将洗净的螺肉下锅氽一下放碗中,加蒜米及各种调料拌匀,装盘即成。
【特点】
螺肉脆嫩,原汁原味,鲜美可口。
【制作关键】
黄螺第一次氽汤要恰到好处,否则螺肉挑不出来。
2、黄螺的特点
1、形态特点
泥东风螺,俗称“黄螺”,螺体呈倒圆锥形,壳高约为56-70mm,宽大约是高的2/3,有7-8个螺旋层。螺壳壳质厚重且坚实,表面光滑,为不对称右旋螺旋形,属单壳类。螺壳表皮呈土黄色,各螺层上都均匀分布着黄褐色斑块。螺壳主要分为两部分,螺旋部和体螺层。螺旋部为内脏囊所在,分为很多螺层,螺壳顶部的各螺层膨圆,基部螺层3-4层各在上方形成肩角;体螺层膨大,为螺的最后一层,螺层之间的界限为缝合线,且缝合线明显。螺壳的旋转中轴为螺轴。螺层的表面有生长纹,突起,横助,纵助和花纹。螺壳口为不完全壳口,有缺刻。螺壳口长卵圆形,里面为瓷白色,螺壳口处有一个大而圆的角质厣,角质厣为深褐色,十分坚厚,位于前内侧。
2、生活习性特点
泥东风螺栖息于以泥沙为主的海底,活动具有周期性,昼伏夜出。喜夜晚出去觅食,白天潜伏在泥沙中,只有在潮涨潮落的时候才稍稍移动。泥东风螺属暖水性海产贝类,适宜水温23-30°C,水温低于14°C以下便会停止吃食,钻入泥沙进行越冬。其胚胎发育也受温度高低的影响,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发育越快,温度越低发育越慢。
3、繁殖特点
泥东风螺为雌雄异体,雌雄个体从外观上难以辨别。通过解剖发现,雌螺的生殖腺多呈黑色,雄螺的生殖腺多呈橙黄色。交配后受精卵从雌螺体内排入水中继续发育。东风螺发育过程中还会出现性畸变现象,雌螺除有正常雌性器官外,还有与雄螺一样发育的输精管或阴茎,致使卵巢发育受阻,严重可达不育。东风螺雌螺的产卵季节为每年3-10月,高峰期6-9月,不同海区螺的成熟期和繁殖期也不大相同。
本文关键词:黄螺长什么样,黄螺营养价值,黄螺与花螺如何区分,黄泥螺是什么螺,黄螺有什么功效。这就是关于《黄螺的特点,黄泥螺是什么螺(中华闽菜:白蜜黄螺)》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