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百科生活 投稿

边界感是什么意思,边界感和分寸感之间有什么区别(缺乏边界感的人,活得真累!)

百科 2025-10-24 08:37:13 投稿 阅读:1345次

关于【边界感是什么意思】:边界感是什么意思,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边界感是什么意思
  • 2、缺乏边界感的人,活得真累!

1、边界感是什么意思

  人际间的边界感,是伴随着我们越来越能意识到“自己“与“他人”是两个不同的个体而产生的,比较有弹性的边界,是我们既承认自己身在关系中,彼此之间是有联系,相互影响的,同时又能在心理上有所分化。

  当我们去关心别人,这里面本质上也暗含了自己的某些需要,所以当别人不领情时,我们可以去看看是不是自己的想要给予大过了对方的所需,或者至少两者是不匹配的,这也是提醒我们对自己进行更多的觉察。而想要被关心却又不希望被打乱节奏,这让我想到两个部分,一个是好像我们只愿意接受和自己想法一致的关心,而排斥差异性,这里面依然有点“你我一体”或“我他一体”的感觉;另一个则是,我会想是否你也经常身处在一些边界模糊的关系中,常常被强迫接受他人的“好意”,所以你对自己边界入侵会比较排斥和敏感,同时也让自己对于边界的把握,感到有些困扰。

2、缺乏边界感的人,活得真累!

边界感是指在人际关系中,个体清楚地知道自己和他人的责任和权力范围,既保护自己的个人空间不受侵犯,也不侵犯他人的个人空间。

01

在国外住了几年后,回国和朋友聊起新西兰的生活时,除了环境、饮食外,我经常会提到那里的生活很简单。

我说的简单是指生活中没有太多的应酬,穿着比较随意,与洋人交往更容易等等。

如果人到中年,移居海外时间不长,人脉简单,应酬就比国内少很多;在穿着方面,新西兰人一向比较休闲随意,不特别讲究;我个人感觉,洋人的边界感清晰,所以人际关系相对简单。

关于洋人的人际关系是否简单的问题,也有华人朋友提出过异议。

以就职为例,他们认为,很多华人在洋人公司里的职位都不太高,所以没有资格被当做勾心斗角的对象,因此才会觉得人际关系简单,这种说法也有一定道理。

所处的位置不同,所见所感不同,感受自会不同。

在新西兰,我尽量多与洋人交往,这不是崇洋媚外,而是希望提高英语能力和体会不同的文化习惯。

俗语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心不古,并不因为他们是金发碧眼而有什么例外,在哪里都有好事的人,纠缠的事。

同事之间背后告状,搬弄事非的事也不少,新西兰并非净土。不过,只要大家都理清自己的边界,和洋人交往还是更简单容易些。

在与他们的交往中,我深深的感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领导同事:不关你的事

我发现洋人同事都特别自我,好像每个人的四周都有一个看不到的圆圈,和孙悟空给唐僧画的那个保护线差不多。

虽然有这条线,但交往起来并不觉得陌生疏远,大家保持安全的距离,彼此都舒服。

很多年前,开始学习《新概念英语》的时候,第二册第一课是讲一个人在剧院看戏,后面有两个人大声讲话,当作者制止他们的时候,对方说,这是私人谈话,不关你的事。

没想到,多年后,这句“不关你的事”(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我出国后会经常听到,也偶尔会用到。

两位洋人同事合租一间公寓,同事A在公司说同事B特别能花钱,整天买衣服和化妆品。这事传到同事B的耳朵里,她只回了一句“我想怎么样,不关她的事。”

我的上司是个很正直的人,她不喜欢下属去打小报告,因为“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之人”。当时,团队刚刚重组,都是新人,有些人不了解她的脾气,打小报告的大有人在。

几次三番后,她大概也烦了,就批评一个去告状的人说,管好自己,其他人不关你的事。

有时,不想回答对方的某个问题时,也会说“不关你的事”。不过,这是一句很重的话,不会轻易使用。

父母子女:一碗汤的距离

在中国,父母习惯把子女一直当成孩子,怀疑他们的判断和决定,代替他们做出选择是常有的事。

帮他们选择热门、容易就业的专业,而不在意孩子是否喜欢。认为他们还不懂事,他们的想法自然没有尊重的必要。

我的洋人同事,有很多高中毕业就直接就业,没有读大学,他们的父母并不在意,而是尊重他们的选择。

这就是西方文化中的个人边界。无论一个成年人的选择是什么,职业、感情还是财务上的决定,都不关别人的事。

“父母爱其子,则为之计深远”,这句话古来有之,把子女的未来安排好,向来是中国父母的责任。

洋人父母则不然,因为子女已经成人,他们要对自己的生活和选择负全责,而非他人。

洋人父母在子女有了小孩之后,会偶尔尽尽做祖父母的义务,比如子女有事时,帮着照看一下孩子,一般就是几个小时,或是周末带带孙子,但仅此而已。

他们连儿子成人后,都不再管了,何况孙子。

如果父母帮忙,子女会真诚的道谢,因为这不是父母必须做的事,而是他们愿意做的事。

子女买房,父母出钱的事,更是少得很。我的一位洋人同事,儿子买房时,她资助了2000元钱,她很自豪的说到这件事,因为她觉得2000元是个不小的数目。

洋人认为,父母的钱就是父母的钱,怎么花是他们的自由,很少有子女觉得花父母的钱是天经地义的。

有人提出过,健康的父母子女关系,应该有一碗汤的距离,意思是指父母与子女的居住距离不远不近,煲好一碗汤送过去刚好不凉,既方便探望又保持独立的空间,这就是边界感。

有位朋友说,她认识的一对洋人夫妇最近搬到小镇去住了。原因是,他们想离子女远一些,因为之前住得较近,子女经常不请自来,他们觉得自己的生活被打扰了。

这事听起来有趣,但在新西兰却不奇怪。细溯根源,就是因为西方的个性主义,追求独立自由的生活和舒适的边界感使然。

如果距离太近了,反而看不见东西,拉开距离,才能一揽全貌。人际关系也是如此,有时离得太近,反而变远。

兄弟姐妹:管好自己的事

我的一位洋人同事,家有90岁的老母。她有位哥哥,同住一个城市,却很少来探望母亲。

大家一起过圣诞时,他从来不出现,节后的几天才会来看看。有一次,她妈妈91岁生日,其他兄弟姐妹都到齐了,那个哥哥仍没有来。

 边界感是什么意思,边界感和分寸感之间有什么区别(缺乏边界感的人,活得真累!)

我说,你不觉得托尼做得不对吗?全家过节过生日,独缺他一个。我同事说,节后再来也可以,他有自己的安排,我做好该做的事,别人怎样不能强求。

其他兄弟姐妹也是如此,各人为母亲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收拾花园、送饭、洗澡,各司其职,而那个哥哥做与不做,怎么做,好像和他们没关系。

现在看来,她的确想得很明白,搞明白什么是自己最该做的事,才是唯一的本分。

恋人夫妻:既相依,又独立

一位年轻女同事决定从父母家搬出来,与男朋友同居,我问她经济上怎么处理,虽然我猜他们是AA,但还是想确定一下。

她说,所有共同的花销一人一半,个人花费各自承担。在新西兰,这是非常普遍的,情侣如此,同居伴侣如此,有时夫妻也如此。

他们在银行设立一个联名账户,每周各自存入相同金额,用于共同花销,简单公平。像国内那种找个丈夫就是找长期饭票的想法,在新西兰不常见。

经济独立,感情独立,所以他们中的很多人,依然相信爱情。

男孩和女孩吃饭,如果尚未确定恋人关系,账单一人一半是不用事先说明的。

另一位女同事,同居男友借用了她的车,还车时为她加满一箱油,她很意外,也很高兴。我当时想,这事要是在中国,如果男朋友不给她加油,倒会让人觉得太小气了。

虽然经济上分得清楚,但并不会因此影响感情,撇开金钱上的纷扰,感情反而更纯粹了。

在众多的关系中,夫妻之间是最难区分边界的,你的事就是我的事,就是我们的事,我们不分彼此。在这一点上,洋人做得更好些。

还是那位家有老母的同事,她没有孩子,住得离母亲很近,而且因她早年在欧洲游历,所以回国后,照顾母亲最多。

她整日奔波,偶尔觉得累,也有抱怨,我问她,为什么不让自己的丈夫也分担一些。

她说,先生每周三次去为母亲做晚饭,我已经很感激了,而且那是我的妈妈,不是他的,我不能要求他。

我用中国的传统思维说,你妈妈不就是他妈妈嘛,结了婚就是一家人,怎么还分这么清。

现在看来,这完全是边界感不清的中国式思维,不能说哪里不对,只是和西方人的想法差异很大。

个性主义和边界感

在维基百科的定义中,个人边界是指个人所创造的准则、规定或限度,以此来分辨什么是合理的、安全的,别人如何对待自己是可以被允许的,以及当别人越过这些界线时自己该如何应对。

提到边界感,需要说一下西方的个人主义。西方国家崇尚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我们东方人却经常把个人主义与利己主义混淆。

胡适先生曾写过多篇文章诠释个人主义的真正含义,他把真正的个人主义称为“个性主义”,而个性主义的核心就是充分发展个人才能,形成独立自由的人格。

“尊重并容忍他人”是他提出的个性主义中的一个层次,当你把对方当成独立完整的个体看待时,自然会尊重他的选择而不会妄议。

一个智力健全的成年人,应该、也有能力,对自己负责。即便是至亲好友,可以不赞成他们的决定,却要尊重他们的选择。

学者费孝通曾把西方社会的格局比喻成一捆捆的柴火,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西方社会以个人为本位,虽是团体格局,却有界限。

在洋人的文化中,人际关系都讲求这种边界,亲人、夫妻、朋友和同事,皆如此。大家在身边划出的线,虽是隐形的,但彼此却都能感觉得到,在交往中,会尽量避免不要越过这条线。

越线的英文叫做“cross the line”,这句话在美剧中经常出现。两个朋友吵架,其中一个一时没忍住,批评了对方的人生选择,事后会道歉,并承认自己越了线。

因为这条线的存在,人际交往的边界清晰,大家彼此尊重,不逾矩,这样的交往会更容易,感情也更稳固。

02

在中国,边界感不清晰与传统的社会格局有关。

费孝通说,传统的中国社会格局,像石头掷在水面上的波纹,每个人都是涟漪中心,涟漪间互相干涉,一圈套着一圈,无法分开。

有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中国人最不会处理亲密关系,越是关系亲近的人边界越模糊,其中以父母子女关系和夫妻关系为最。

边界不清,让各种关系混杂,人际交往变得很累。

美国作家拜伦?凯蒂,写过很多慰藉心灵的书,她提出了一个观点:世上只有三件事,我的事,你的事,神的事。管好自己的事,不掺和别人的事,别想老天爷的事。

“神的事”很好理解,就是那些任何人都控制不了的事。为地震、水灾、寿命、战争而操心时,就是在管神的事。

当我们劝别人多读书、多运动、找份工作时,就是在管别人的事了。我们自以为是为别人好,甚至以爱为借口干涉他人的事,实际上已经越界了。

忽略自己的事,插手别人的事,为无法控制的事杞人忧天,是我们经常犯的错。如果人人都关注自己,埋头管好自己的事,世界会不会太平很多?

叔本华说:“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互相靠得太紧,会觉得刺痛;彼此离得太远,却又会感觉寒冷。”

所以,保持合适的距离,明晰自己的边界,才能拥有简单的人际关系,活得轻松自在。

作者:太平洋玫瑰

03

怎样建立自我边界感呢?

1、承担自己的责任。

明确什么是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经济独立是自己的责任,一个成年人,如果在经济上不独立,那么是很难真正独立的;把工作做好是自己的责任,能够处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而不是去问父母;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是自己的责任,如果生病了,要知道怎样可以应对,打针或是吃药;处理好与伴侣的关系,而不是一有争吵,就跑回娘家,或者找父母来评理。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带孩子是自己的责任。父母没有义务,也没有责任帮你带孩子。如果你因为工作忙,没有时间带孩子,可以请父母帮忙。但要记住,这不是理所当然的。对于老人的付出,你要懂得感恩;在与老人的相处过程中,要尊重老人;在育儿理念不一致时,要摒弃教导老人的想法,在适当的时候提一些合理的建设是可以的,但要用老人可接受的语气和方式。很多人,会担心老人育儿的不科学,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你多虑了,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家庭教育是十全十美的,接受成长中的不完美,才是常态。

作为一个成年人,自己的人生发展、自我实现,也是自己的责任。想过一种什么样的人生,由自己说了算。而不是由父母来为你规划,你该进什么单位,该娶谁做老婆……曾经幼年时,受到的伤害,不能成为如今不肯成长的理由。你不能说,“都是怪父母,造成我今天忧郁的性格,难成大事。”过去未成年时,你生命中的所有伤害和伤痛,你不需要负责。但是,从今天起,你要过一种什么样的人生,应由自己负责。你的幸福和快乐是你自己的事,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为另一个人的幸福和快乐负责。

2、把别人的责任还给他们。

每一个人都要为自己的幸福和快乐负责,父母也一样。如果父母一直在逼你结婚或者是生二胎,如果你不这样做,他们就会不快乐。如果父母是忧郁型人格,不管任何事情都无法让他们开心。你可能就会觉得不能真正做自己想成为的人,不能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你可能会在内心觉得,自己不配得到幸福和快乐。父母在受苦,而我在幸福和快乐,我是自私自利的,我是坏的。从而,无意识的把一些事情搞砸,以消除道德上的罪恶感。“看,我和你们一样,我没有自私自利。”

关于兄弟姐妹,在你的兄弟姐妹中,有些人可能会很幸福快乐,但有些人可能永远一辈子都无法使自己幸福快乐。对于在农村长大的多子女家庭中的长子或长女来说,通常面临的一个问题,可能就是,父母一直在教导你,要“照顾弟弟妹妹”;如果刚好念了大学,进了很好的单位,成了“城里人”,那么可能还要承担着“振兴家族甚至全村,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的责任,“凤凰男”就是这么来的。如果你陷在这样的关系中,要告诉自己,幸福和快乐只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与你无关。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为另外一个人的幸福和快乐负责,你也一样。

学会说“不”,是很重要的。毋须内疚,也毋须自责。你没有必要把自己搞得同样的不幸和同样的不快乐,以使自己站在一个道德审判的平台上。你完全可以去追求你自己想要的生活,你可以过得幸福和快乐,你可以拥有充盈丰盛、自我实现的人生,你可以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世界上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责任,也只有自己才能使自己的幸福和快乐。人与人之间有那么多的矛盾和冲突,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超越了自己界限,把别人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背负着;或者把自己的事当成别人的事,要别人承担,结果任谁都不舒服。

懂得界限的人,能够放下很多东西。不该自己问的事情不问,不对权责以外的事情指手画脚。维护好自己的界限,同时不去操控别人,自然也就少了很多的摩擦。

本文关键词:保持边界感是什么意思,边界感是什么意思?恋爱中,边界感到底有多重要?,一个没有边界感的男人会怎样,边界感,边界感和分寸感之间有什么区别?。这就是关于《边界感是什么意思,边界感和分寸感之间有什么区别(缺乏边界感的人,活得真累!)》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本文链接:https://bk.89qw.com/a-558663

最近发表
网站分类